2020-07-26

专家“峨眉论道”助力旅游扶贫

  • 2018年09月25日 11时5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精准扶贫中,政府、资本与社会公众如何实现1+1+1>3的综合效能?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为其提供了更多选择,是国际公认的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提供的有效途径。”9月中旬,首届“峨眉论道之PPP精准扶贫”论坛在峨眉山市举行,本次论坛以“PPP支持旅游扶贫、绿色发展”为主题,专家齐聚,围绕PPP旅游扶贫、乡村振兴和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助力乐山打赢脱贫攻坚战。

      专家支招 旅游带动彝区脱贫

      “乐山深度贫困地区如彝区具有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再植入少数民族文化,很有前景。”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海外农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聂凤英看好乐山发展旅游扶贫。她介绍,通过旅游来减贫,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经验和做法,特别是联合国一些组织利用民俗文化、传统藏品、独特的自然风光进行旅游开发,通过挖掘特色产业推动旅游减贫,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与减贫,民族手工艺品传承、职业培训与减贫,是国内外在旅游扶贫方面的实践和经验。

      如何挖掘民族传统文化产品、打造品牌?“这些地方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自然风光、自然资源都被保护下来,没有被过度开发。”聂凤英直言现在要用绿色开发、包容式的发展理念,来打造旅游品牌。同时还要增加体验,配套民宿、宾馆等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卫生等软环境,探索乐山旅游减贫的新路径。

      成都来也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凌剑辉介绍,在贵州省遵义市国家级贫困县桐梓县,有峡谷、瀑布,经过调研,附近拥有3000万人口的消费群体。2015年,公司和政府共同把当地打造成避暑胜地,当地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周边村民参与经营,去年来了上万人长住,直接消费3000万元。

      马边彝族自治县县长沙万强说,希望借助这次论坛,学习先进经验,推进旅游减贫。

      目前,省内已有南充中法农业科技园、峨边乡村旅游扶贫建设项目等17个大型旅游扶贫项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创新业务部经理张鲁鹏介绍,农发行于2016年8月创新研发了旅游扶贫贷款产品,主要满足经营者从事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运营和保护,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目前,峨眉山南大门片区智慧旅游项目已获批。

      圆桌碰撞 补齐短板+深度融合

      “通过科学精准实施PPP项目,服务于重点脱贫任务。”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副主任韩斌认为,PPP助力脱贫攻坚的作用和担当体现在大扶贫格局中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实现路径创新;在治理薄弱的贫困地区激发内生动力和产生正外部效应;支持财力不足的贫困地区引入市场机制,发挥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参与价值链分工;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有效衔接和抑制返贫机制。

      精准扶贫,关键是要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

      “目前,脱贫攻坚的重点是基础设施,难点在产业发展。”结合四川实际,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一级调研员朱蓉介绍,近几年,四川在扶贫领域进行了一些PPP的尝试。2017年,三台县一条公路改建中实施了PPP模式,建成后辐射16个贫困村93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对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四川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结合凉山州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需求,创新设立了四川省凉山州中国邛海东山国际旅游PPP项目基金,投入到喜德县的旅游开发项目,今年完成了首笔1亿元资金的投放,项目实施后将推动6000多人脱贫,“用好PPP模式可以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上来,能够提高项目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针对如何将旅游运营的专长和精准扶贫的目标结合起来,实现深度融合发展,云南省财政厅PPP中心主任杨捷介绍,积极发展“农业+旅游”PPP项目,既可增加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形成新的增长点,又可搭建农户和市场对接的桥梁,为真正实现脱贫致富筑牢基础。同时还可提升财政资金投入效率,有利于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实现从微观向宏观、由审批向监管、从项目安排向政策供给的转变。

      “在推进PPP项目中,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国PPP基金投资业务部总经理周宁东举例说明,他们正在云南、山西探索实施全域旅游项目,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在项目推进中,注重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关系,把农户利益考虑进去,通过产权的合理安排、创造就业岗位、技能培训,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等多种措施调动当地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记者 罗敏 吴晓彤)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专家“峨眉论道”助力旅游扶贫

  • 2018年09月25日 11时5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精准扶贫中,政府、资本与社会公众如何实现1+1+1>3的综合效能?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为其提供了更多选择,是国际公认的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提供的有效途径。”9月中旬,首届“峨眉论道之PPP精准扶贫”论坛在峨眉山市举行,本次论坛以“PPP支持旅游扶贫、绿色发展”为主题,专家齐聚,围绕PPP旅游扶贫、乡村振兴和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助力乐山打赢脱贫攻坚战。

      专家支招 旅游带动彝区脱贫

      “乐山深度贫困地区如彝区具有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再植入少数民族文化,很有前景。”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海外农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聂凤英看好乐山发展旅游扶贫。她介绍,通过旅游来减贫,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经验和做法,特别是联合国一些组织利用民俗文化、传统藏品、独特的自然风光进行旅游开发,通过挖掘特色产业推动旅游减贫,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与减贫,民族手工艺品传承、职业培训与减贫,是国内外在旅游扶贫方面的实践和经验。

      如何挖掘民族传统文化产品、打造品牌?“这些地方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自然风光、自然资源都被保护下来,没有被过度开发。”聂凤英直言现在要用绿色开发、包容式的发展理念,来打造旅游品牌。同时还要增加体验,配套民宿、宾馆等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卫生等软环境,探索乐山旅游减贫的新路径。

      成都来也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凌剑辉介绍,在贵州省遵义市国家级贫困县桐梓县,有峡谷、瀑布,经过调研,附近拥有3000万人口的消费群体。2015年,公司和政府共同把当地打造成避暑胜地,当地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周边村民参与经营,去年来了上万人长住,直接消费3000万元。

      马边彝族自治县县长沙万强说,希望借助这次论坛,学习先进经验,推进旅游减贫。

      目前,省内已有南充中法农业科技园、峨边乡村旅游扶贫建设项目等17个大型旅游扶贫项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创新业务部经理张鲁鹏介绍,农发行于2016年8月创新研发了旅游扶贫贷款产品,主要满足经营者从事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运营和保护,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目前,峨眉山南大门片区智慧旅游项目已获批。

      圆桌碰撞 补齐短板+深度融合

      “通过科学精准实施PPP项目,服务于重点脱贫任务。”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副主任韩斌认为,PPP助力脱贫攻坚的作用和担当体现在大扶贫格局中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实现路径创新;在治理薄弱的贫困地区激发内生动力和产生正外部效应;支持财力不足的贫困地区引入市场机制,发挥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参与价值链分工;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有效衔接和抑制返贫机制。

      精准扶贫,关键是要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

      “目前,脱贫攻坚的重点是基础设施,难点在产业发展。”结合四川实际,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一级调研员朱蓉介绍,近几年,四川在扶贫领域进行了一些PPP的尝试。2017年,三台县一条公路改建中实施了PPP模式,建成后辐射16个贫困村93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对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四川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结合凉山州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需求,创新设立了四川省凉山州中国邛海东山国际旅游PPP项目基金,投入到喜德县的旅游开发项目,今年完成了首笔1亿元资金的投放,项目实施后将推动6000多人脱贫,“用好PPP模式可以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上来,能够提高项目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针对如何将旅游运营的专长和精准扶贫的目标结合起来,实现深度融合发展,云南省财政厅PPP中心主任杨捷介绍,积极发展“农业+旅游”PPP项目,既可增加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形成新的增长点,又可搭建农户和市场对接的桥梁,为真正实现脱贫致富筑牢基础。同时还可提升财政资金投入效率,有利于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实现从微观向宏观、由审批向监管、从项目安排向政策供给的转变。

      “在推进PPP项目中,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国PPP基金投资业务部总经理周宁东举例说明,他们正在云南、山西探索实施全域旅游项目,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在项目推进中,注重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关系,把农户利益考虑进去,通过产权的合理安排、创造就业岗位、技能培训,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等多种措施调动当地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记者 罗敏 吴晓彤)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