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脱贫攻坚简报2018年第104期

  • 2018年08月15日 17时20分
  • 来源: 省扶贫移民局
  • 【字体: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8月15日

    阿坝州实施九大扶贫行动

    全面破解深度贫困短板

      阿坝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指示精神,结合深度贫困地区实际,瞄准高质量脱贫攻坚,着力实施“九大扶贫行动”,补齐深度贫困问题短板。

      一是实施生态扶贫行动。组织出台《阿坝州生态扶贫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统筹整合生态扶贫资金1.76亿元,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生态公益性岗位25464个,贫困人口就地就近上岗23709人,实现户均增收6600元,走出一条机制创新、稳定脱贫、效益良好的阿坝生态脱贫新路。

      二是实施产业扶贫行动。依托资源优势,推动全域旅游扶贫,创建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13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和29个省级旅游扶贫重点村,3704户贫困户通过发展旅游产业脱贫,户均实现增收2300元。立足农业禀赋,实施助农增收扶贫,全州培育农业专合社4180家、家庭农场231个、种养大户324户,培养农牧民科技致富带头人2545人,适度规模种养殖户1939户,带动5.3万人贫困人口脱贫,365个贫困村有了集体经济,摘掉了“空壳村”帽子。创建金融扶贫产业基地64个,建立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1.7亿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09亿元,发放扶贫再贷款24.3亿元,带动1.36万户贫困人口增收,全州606个贫困村建立产业扶持基金2.83亿元,使用基金2.14亿元,惠及5.91万人贫困人口。

      三是实施基础扶贫行动。把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基础条件作为脱贫先决条件。着力解决行路难,建成农村公路1.09万公里、机耕道6680公里;着力解决饮水难,为1701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了安全饮水;着力解决用电难,实施123项电力扶贫项目,保障所有的贫困户都能用上电;着力解决收视难,实现电影“月月放”、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着力解决通讯难,493个贫困村完成宽带网络升级改造。

      四是实施住房扶贫行动。坚持排危优先,统筹整合易地扶贫搬迁、藏区新居建设、大中型水库移民、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灾后农房恢复重建等项目,实现所有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

      五是实施教育扶贫行动。推进十五年义务教育、藏区“9+3”免费教育,设立教育扶贫救助基金68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0832人。299所中小学校、幼儿园与浙江和省内对口帮扶市县区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全州25220人在校贫困家庭学生,获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及中职教育、大学教育全覆盖的资助,确保了全州没有一户贫困户子女“因贫辍学”。

      六是实施健康扶贫行动。构筑贫困人口医疗扶持“九道防线”,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合规转诊至县域外住院和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个人自付部分控制在5%以内,基本实现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

      七是实施就业扶贫行动。把提升贫困人口技能,加强转移就业作为贫困家庭最有效的脱贫途径,促进“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开展“送岗位下乡”270次,组织扶贫专场招聘会139场,组织贫困劳动力劳务输出16496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2537个,安置11243人。

      八是实施政策扶贫行动。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3069名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兜底,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18447.55万元,充分发挥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作用。

      九是实施社会扶贫行动。积极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全面推动国家交通部定点扶贫、浙江东西扶贫协作、省内对口帮扶、百企帮百村、社会爱心扶持等工作,累计落实各类援助、捐赠资金16.45亿元,近600个惠民项目落地落实。

    兴文县创新“五补五改”模式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宜宾市兴文县统筹整合各类资金、项目、资源,以“五补五改”模式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有效激发财政资金在助力产业转型发展和助推脱贫攻坚上的活力,全力确保完成“脱贫摘帽”目标。

      一是补助改股份,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创新农业投入新模式,将财政资金以市场投资的方式注入新型主体,拓展“三农”投融资渠道,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14年至今,县财政投入资金1364万元在全县18个专合社开展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将财政支农资金入股到专合社,贫困户可享受“年息5-6%的保底收益+二次分红收益+代养保底回购增值收益+劳务工资收益”。五星镇连天山生态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将200万元“财政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试点资金”以优先股的形式量化分配到233户贫困户,按照每股股金1000元的标准,一般贫困户量化8股,贫困“三缺户”量化12股,特困“三缺户”量化13股。通过财政扶贫资金形成贫困户资产股权量化,打破扶贫资金“大水漫灌”的传统模式,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益和精准程度,形成贫困户增收纽带。

      二是补助改基金,变零散补助为发展基金。围绕本地产业培育和发展,建立各项扶持基金,改变传统财政资金直接补助方式。全县57个贫困村建立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每个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不低于50万元。同时在15个乡镇设立非贫困村贫困户产业扶持基金605万元,有效解决非贫困村插花贫困户的产业发展需求。截止目前,贫困村产业扶贫基金规模共计3306万元,已发放产业扶持基金借款1987.28万元,惠及贫困人口8011人。

      三是补助改购买服务,创新财政投入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顺应市场化改革形势,创新项目投入方式,改变传统财政资金建设项目方式,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和依法租用企业作为项目业主投资建设或购买非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解决农业项目基础设施的融资需求。通过县级财政资金,购买蚕业专业合作社蚕桑种养殖推广服务,通过“统一采购桑苗、免费发放贫困户种植、提供技术指导、保底回收蚕茧”模式,新增养蚕户3134户,其中贫困户1506户,有效带动农户脱贫。

      四是补助改担保,变直接投入为担保服务。改变传统财政资金直接奖补方式,将财政直接投入补助资金改为注资政府性担保平台,以财金互动助推脱贫攻坚农业信贷担保试点为契机,探索“以政策引导为基础,以农业担保为桥梁,以金融投入为保障,以企业带动为抓手,以脱贫致富为目标”的金融扶贫新模式,通过充分发挥上级农担公司纽带作用,形成有效的财政金融互动机制。目前,县财政注资建立县农业担保公司,通过与上级农担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放大担保信贷额度,重点支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五是补助改贴息,变直接补助为贴息分险。将传统财政补助资金直接奖补业主改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和信贷分险,引导金融资本投入,降低农业融资成本,放大财政资金乘数效应。县财政出资1000万元与银行、保险公司建立“政银保”的产业扶持利益联结合作机制,扶持专项资金作为超赔风险资金进行使用。2016年7月-2018年6月“政银保”共计发放贷款39笔,共发放金额3116万元(其中:17年发放21笔共2248万,2018年发放9笔共868万元)。继续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的扶贫小额信贷贷款和带动贫困户发展的专合组织的贷款利息进行贴息,截止目前银行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8270万元,为5650户贫困户发放了贷款,惠及贫困人口约21000余人。2018年7月县财政已支付扶贫小额信贷贷款贴息资金718万元。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简报2018年第104期

  • 2018年08月15日 17时20分
  • 来源: 省扶贫移民局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8月15日

    阿坝州实施九大扶贫行动

    全面破解深度贫困短板

      阿坝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指示精神,结合深度贫困地区实际,瞄准高质量脱贫攻坚,着力实施“九大扶贫行动”,补齐深度贫困问题短板。

      一是实施生态扶贫行动。组织出台《阿坝州生态扶贫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统筹整合生态扶贫资金1.76亿元,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生态公益性岗位25464个,贫困人口就地就近上岗23709人,实现户均增收6600元,走出一条机制创新、稳定脱贫、效益良好的阿坝生态脱贫新路。

      二是实施产业扶贫行动。依托资源优势,推动全域旅游扶贫,创建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13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和29个省级旅游扶贫重点村,3704户贫困户通过发展旅游产业脱贫,户均实现增收2300元。立足农业禀赋,实施助农增收扶贫,全州培育农业专合社4180家、家庭农场231个、种养大户324户,培养农牧民科技致富带头人2545人,适度规模种养殖户1939户,带动5.3万人贫困人口脱贫,365个贫困村有了集体经济,摘掉了“空壳村”帽子。创建金融扶贫产业基地64个,建立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1.7亿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09亿元,发放扶贫再贷款24.3亿元,带动1.36万户贫困人口增收,全州606个贫困村建立产业扶持基金2.83亿元,使用基金2.14亿元,惠及5.91万人贫困人口。

      三是实施基础扶贫行动。把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基础条件作为脱贫先决条件。着力解决行路难,建成农村公路1.09万公里、机耕道6680公里;着力解决饮水难,为1701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了安全饮水;着力解决用电难,实施123项电力扶贫项目,保障所有的贫困户都能用上电;着力解决收视难,实现电影“月月放”、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着力解决通讯难,493个贫困村完成宽带网络升级改造。

      四是实施住房扶贫行动。坚持排危优先,统筹整合易地扶贫搬迁、藏区新居建设、大中型水库移民、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灾后农房恢复重建等项目,实现所有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

      五是实施教育扶贫行动。推进十五年义务教育、藏区“9+3”免费教育,设立教育扶贫救助基金68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0832人。299所中小学校、幼儿园与浙江和省内对口帮扶市县区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全州25220人在校贫困家庭学生,获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及中职教育、大学教育全覆盖的资助,确保了全州没有一户贫困户子女“因贫辍学”。

      六是实施健康扶贫行动。构筑贫困人口医疗扶持“九道防线”,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合规转诊至县域外住院和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个人自付部分控制在5%以内,基本实现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

      七是实施就业扶贫行动。把提升贫困人口技能,加强转移就业作为贫困家庭最有效的脱贫途径,促进“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开展“送岗位下乡”270次,组织扶贫专场招聘会139场,组织贫困劳动力劳务输出16496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2537个,安置11243人。

      八是实施政策扶贫行动。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3069名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兜底,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18447.55万元,充分发挥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作用。

      九是实施社会扶贫行动。积极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全面推动国家交通部定点扶贫、浙江东西扶贫协作、省内对口帮扶、百企帮百村、社会爱心扶持等工作,累计落实各类援助、捐赠资金16.45亿元,近600个惠民项目落地落实。

    兴文县创新“五补五改”模式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宜宾市兴文县统筹整合各类资金、项目、资源,以“五补五改”模式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有效激发财政资金在助力产业转型发展和助推脱贫攻坚上的活力,全力确保完成“脱贫摘帽”目标。

      一是补助改股份,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创新农业投入新模式,将财政资金以市场投资的方式注入新型主体,拓展“三农”投融资渠道,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14年至今,县财政投入资金1364万元在全县18个专合社开展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将财政支农资金入股到专合社,贫困户可享受“年息5-6%的保底收益+二次分红收益+代养保底回购增值收益+劳务工资收益”。五星镇连天山生态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将200万元“财政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试点资金”以优先股的形式量化分配到233户贫困户,按照每股股金1000元的标准,一般贫困户量化8股,贫困“三缺户”量化12股,特困“三缺户”量化13股。通过财政扶贫资金形成贫困户资产股权量化,打破扶贫资金“大水漫灌”的传统模式,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益和精准程度,形成贫困户增收纽带。

      二是补助改基金,变零散补助为发展基金。围绕本地产业培育和发展,建立各项扶持基金,改变传统财政资金直接补助方式。全县57个贫困村建立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每个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不低于50万元。同时在15个乡镇设立非贫困村贫困户产业扶持基金605万元,有效解决非贫困村插花贫困户的产业发展需求。截止目前,贫困村产业扶贫基金规模共计3306万元,已发放产业扶持基金借款1987.28万元,惠及贫困人口8011人。

      三是补助改购买服务,创新财政投入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顺应市场化改革形势,创新项目投入方式,改变传统财政资金建设项目方式,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和依法租用企业作为项目业主投资建设或购买非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解决农业项目基础设施的融资需求。通过县级财政资金,购买蚕业专业合作社蚕桑种养殖推广服务,通过“统一采购桑苗、免费发放贫困户种植、提供技术指导、保底回收蚕茧”模式,新增养蚕户3134户,其中贫困户1506户,有效带动农户脱贫。

      四是补助改担保,变直接投入为担保服务。改变传统财政资金直接奖补方式,将财政直接投入补助资金改为注资政府性担保平台,以财金互动助推脱贫攻坚农业信贷担保试点为契机,探索“以政策引导为基础,以农业担保为桥梁,以金融投入为保障,以企业带动为抓手,以脱贫致富为目标”的金融扶贫新模式,通过充分发挥上级农担公司纽带作用,形成有效的财政金融互动机制。目前,县财政注资建立县农业担保公司,通过与上级农担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放大担保信贷额度,重点支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五是补助改贴息,变直接补助为贴息分险。将传统财政补助资金直接奖补业主改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和信贷分险,引导金融资本投入,降低农业融资成本,放大财政资金乘数效应。县财政出资1000万元与银行、保险公司建立“政银保”的产业扶持利益联结合作机制,扶持专项资金作为超赔风险资金进行使用。2016年7月-2018年6月“政银保”共计发放贷款39笔,共发放金额3116万元(其中:17年发放21笔共2248万,2018年发放9笔共868万元)。继续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的扶贫小额信贷贷款和带动贫困户发展的专合组织的贷款利息进行贴息,截止目前银行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8270万元,为5650户贫困户发放了贷款,惠及贫困人口约21000余人。2018年7月县财政已支付扶贫小额信贷贷款贴息资金718万元。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