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脱贫攻坚简报2018年第102期

  • 2018年08月15日 17时18分
  • 来源: 省扶贫移民局
  • 【字体: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8月13日

    昭化区“强培训、严管理、重保障”

    打好驻村工作队服务管理“组合拳”

      为全面建强驻村工作队伍,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广元市昭化区着力全域提能培训、从严制度管理、强化服务保障,全面提升驻村工作队服务管理水平,确保“驻”到点上、“帮”出成效。

      一、重实效,提能力,下好全域培训“一盘棋”。坚持分层分类,注重学用结合,全覆盖开展培训,切实提升驻村工作队工作能力。一是请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学”。结合帮联乡镇、帮扶村实际,先后邀请5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专家学者,“请进来”集中辅导。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等发展机遇,分期分批选派76名驻村干部“走出去”学。整合多方力量,建立师资队伍“资源库”,按照各乡镇、村实际,“点对点”推送名师队伍。二是课堂与现场“结合学”。采取区级兜底培训、行业专题培训、单位辅导培训相结合方式,充分利用区乡党校、农民夜校等平台,集中理论辅导。确立31个产业发展快、社会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为实践基地,定期组织驻村工作队员现场观摩、实地操作。开展驻村工作队员“产业技术大演练、大比武”活动,评选带头学技术、用技术的先进驻村工作队员34名。三是内行与外行“结对学”。广泛开展“剪刀干部”培养行动,立足帮扶村产业发展实际,刚性要求每个驻村干部至少学一门以上的实用技能。建立“1+N”帮带机制,663名驻村工作队员与117名专家学者、田专家、土秀才结对,拜师学艺。探索推行“结伴互学”机制,形成队员与队员之间、队员与帮扶对象之间结伴学、共同学的良好氛围。

      二、重长效,建机制,织牢从严管理“一张网”。强化督导问责,明确考核导向,全面从严管理,倒逼驻村工作队尽职履责。一是优化机制促规范。建立健全工作例会、考勤管理、工作报告、纪律约束“四项制度”,推行驻村帮扶区、乡、村“三级会商制度”。分类签订目标责任书210份,采取“清单制+责任制”方式,逐项推动落地落实。出台《驻村工作队员档案专项管理办法》,对驻村工作队成员实行备案管理,登记在册、抓到人头。二是检查督导抓落实。统筹退居二线领导干部15名,组建专项督导组5个,逗硬执行“日抽查、周通报、月排位”制度,工作日全天候随机抽查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建立红色通知单、短信提示制度,将每月驻村工作队工作开展情况“点对点”发给联系县级领导、选派单位“一把手”、帮扶乡镇党委书记,督促整改落实。今年以来,印发通报6期、限期整改函2份、红色通知单7份、提示短信8条。三是逗硬考核明导向。实行驻村工作队员、帮扶乡镇、派出单位“三个捆绑考核”,对考核排名后3位的乡镇,刚性规定驻村工作队员和选派单位及主要负责人在年度考核中不得评先评优。坚持考勤和考绩相结合,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与期满考核相结合,工作情况与村民测评、村干部评议相结合,并将考核结果装入个人档案,作为提拔重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三、重关爱,解后忧,确保服务保障“一条龙”。注重人文关怀,强化服务保障,鲜明一线导向,全力解决驻村工作队后顾之忧。一是定期沟通减压力。建立定期谈心谈话制度,严格落实联系县级领导、帮扶部门“一把手”、乡镇主要领导每月与驻村工作队员谈心谈话。成立心理咨询辅导室,邀请4名知名心理辅导专家定期做减压辅导,服务驻村工作队员20余人次。推行思想异常必访、家庭困难必访、工作难度大必访“三必访”制度,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6件。二是后勤保障促安心。按照让攻坚者无后忧、让劳苦者减包袱原则,每个贫困村5万、非贫困村3万的标准,区财政匹配全区帮扶工作专项经费750余万元,用于驻村工作队员工作保障。全面提高工作队员驻村开展工作发生意外伤害风险抵御能力,全覆盖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663份,3名因公负伤的驻村工作队员及时得到理赔。三是政策鼓励激励鼓斗志。出台《关心关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二十条措施》,实行驻村工作队成员提拔任用、交流重用、职级晋升(岗位竞聘)、公务员遴选“四个优先”,提拔重用优秀驻村工作队员38名。注重典型培树,推荐、表彰省市区级优秀驻村工作队员173名。通过门户网、电视台、公众号等平台以及设立专栏、编印简报、拍摄专题片等方式深入宣传,营造浓郁的“比学赶帮超”氛围。

    金川县深入开展“联百村、帮千户、进万家”活动

      阿坝州金川县坚持全党动员、全员参与,深入开展“联百村、帮千户、进万家”活动,不断延伸拓展“一线工作法”实践路径,以决战决胜之势坚决打赢脱贫摘帽战。

      一、县级领导全员联百村促乡村振兴。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分别任四个片区指挥长,31名县级领导联系22个乡镇109个行政村,明确每人每年到基层调研不少于90天,统筹协调推动“夯基础、兴产业、强堡垒”三大任务。一是全覆盖联系夯基础。对全县基础设施进行新建和提升改造,投入1339.4万元提升13个村、117公里通村道路,10个村、41.25公里通组道路;投入256.7万元对贫困村村活动室、卫生室、农村书屋、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改造;投入332.5万元实施32个村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改造,解决饮水安全人口3960人;投入786万元对相关乡村电力线路进行改造提升。二是全方位推动兴产业。按照“一园三区八带”产业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力争每村都有1项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桥头堡作用,通过“支部+”、返还式帮扶、股权量化等扶贫模式,撬动资金1405万元,带动贫困户425户1383人。三是全过程指导强堡垒。聚焦党建引领工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强战斗堡垒,突出先锋作用,深入开展“基层组织提档年”活动,创建藏区党建示范点30个,持续深化“二普鲁党员思想体检”经验,全县275个党组织、5801名党员民主评议实现全覆盖。

      二、部门单位全域帮千户促乡村脱贫。全县75个县级部门全覆盖联系帮扶109个村、2533户贫困户,围绕整县脱贫摘帽任务,明确每个部门单位每月研究1次联系帮扶工作,多措并举落实“惠民生、摘穷帽、强堡垒”三大使命。一是聚焦“民生八难”开展全域帮扶。各部门发挥优势,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吃得放心、住得舒心、行得顺心上用心用情用力,尽最大努力解决群众最急、最需、最盼的难题。二是聚焦“六个精准”确保全面脱贫。落实“五个一批”、发力“六个精准”,多措并举,超长努力,确保贫困户“一超六有”脱贫标准、贫困村“一低五有”和贫困县“一低三有”退出标准全面达标。三是聚焦“两类主体”助推全民奔康。积极探索贫困户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干部职工结对帮联、民情联系卡片、民情日记等制度,积极开展帮困解难,掌握思想动态,密切干群关系,确保帮扶贫困户顺利脱贫销号,引导联系非贫困户理解支持脱贫攻坚工作、携手奔康。

      三、党员干部全程进万家促乡村善治。全县2000余名干部职工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方式,全覆盖联系2533户贫困户、13863户非贫困户,以实际行动实现“结深情、促和谐、树新风”三大目标。一是以“干群连心”结深情。搭建与群众沟通对话平台,从严要求干部职工每月到帮联对象家中开展工作不少于3次,每户贫困户不少于3项帮扶举措。二是以“感恩教育”促和谐。组建宣讲团,广泛深入乡村牧区、田间地头,讲清楚惠民政策、关心关怀和新旧对比,让群众知道惠从何来、恩向谁报,引导群众感党恩、报国恩。三是以“孝善和俭”树新风。紧紧围绕创建“全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推进示范县”和建设“孝善和俭示范县”目标,深入开展“孝善和俭走进千家万户”活动,引导群众勤俭操持红白喜事活动,倡导节俭新风,减轻群众负担,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基地20个,创建省级“四好村”4个、州级17个。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简报2018年第102期

  • 2018年08月15日 17时18分
  • 来源: 省扶贫移民局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8月13日

    昭化区“强培训、严管理、重保障”

    打好驻村工作队服务管理“组合拳”

      为全面建强驻村工作队伍,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广元市昭化区着力全域提能培训、从严制度管理、强化服务保障,全面提升驻村工作队服务管理水平,确保“驻”到点上、“帮”出成效。

      一、重实效,提能力,下好全域培训“一盘棋”。坚持分层分类,注重学用结合,全覆盖开展培训,切实提升驻村工作队工作能力。一是请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学”。结合帮联乡镇、帮扶村实际,先后邀请5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专家学者,“请进来”集中辅导。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等发展机遇,分期分批选派76名驻村干部“走出去”学。整合多方力量,建立师资队伍“资源库”,按照各乡镇、村实际,“点对点”推送名师队伍。二是课堂与现场“结合学”。采取区级兜底培训、行业专题培训、单位辅导培训相结合方式,充分利用区乡党校、农民夜校等平台,集中理论辅导。确立31个产业发展快、社会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为实践基地,定期组织驻村工作队员现场观摩、实地操作。开展驻村工作队员“产业技术大演练、大比武”活动,评选带头学技术、用技术的先进驻村工作队员34名。三是内行与外行“结对学”。广泛开展“剪刀干部”培养行动,立足帮扶村产业发展实际,刚性要求每个驻村干部至少学一门以上的实用技能。建立“1+N”帮带机制,663名驻村工作队员与117名专家学者、田专家、土秀才结对,拜师学艺。探索推行“结伴互学”机制,形成队员与队员之间、队员与帮扶对象之间结伴学、共同学的良好氛围。

      二、重长效,建机制,织牢从严管理“一张网”。强化督导问责,明确考核导向,全面从严管理,倒逼驻村工作队尽职履责。一是优化机制促规范。建立健全工作例会、考勤管理、工作报告、纪律约束“四项制度”,推行驻村帮扶区、乡、村“三级会商制度”。分类签订目标责任书210份,采取“清单制+责任制”方式,逐项推动落地落实。出台《驻村工作队员档案专项管理办法》,对驻村工作队成员实行备案管理,登记在册、抓到人头。二是检查督导抓落实。统筹退居二线领导干部15名,组建专项督导组5个,逗硬执行“日抽查、周通报、月排位”制度,工作日全天候随机抽查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建立红色通知单、短信提示制度,将每月驻村工作队工作开展情况“点对点”发给联系县级领导、选派单位“一把手”、帮扶乡镇党委书记,督促整改落实。今年以来,印发通报6期、限期整改函2份、红色通知单7份、提示短信8条。三是逗硬考核明导向。实行驻村工作队员、帮扶乡镇、派出单位“三个捆绑考核”,对考核排名后3位的乡镇,刚性规定驻村工作队员和选派单位及主要负责人在年度考核中不得评先评优。坚持考勤和考绩相结合,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与期满考核相结合,工作情况与村民测评、村干部评议相结合,并将考核结果装入个人档案,作为提拔重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三、重关爱,解后忧,确保服务保障“一条龙”。注重人文关怀,强化服务保障,鲜明一线导向,全力解决驻村工作队后顾之忧。一是定期沟通减压力。建立定期谈心谈话制度,严格落实联系县级领导、帮扶部门“一把手”、乡镇主要领导每月与驻村工作队员谈心谈话。成立心理咨询辅导室,邀请4名知名心理辅导专家定期做减压辅导,服务驻村工作队员20余人次。推行思想异常必访、家庭困难必访、工作难度大必访“三必访”制度,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6件。二是后勤保障促安心。按照让攻坚者无后忧、让劳苦者减包袱原则,每个贫困村5万、非贫困村3万的标准,区财政匹配全区帮扶工作专项经费750余万元,用于驻村工作队员工作保障。全面提高工作队员驻村开展工作发生意外伤害风险抵御能力,全覆盖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663份,3名因公负伤的驻村工作队员及时得到理赔。三是政策鼓励激励鼓斗志。出台《关心关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二十条措施》,实行驻村工作队成员提拔任用、交流重用、职级晋升(岗位竞聘)、公务员遴选“四个优先”,提拔重用优秀驻村工作队员38名。注重典型培树,推荐、表彰省市区级优秀驻村工作队员173名。通过门户网、电视台、公众号等平台以及设立专栏、编印简报、拍摄专题片等方式深入宣传,营造浓郁的“比学赶帮超”氛围。

    金川县深入开展“联百村、帮千户、进万家”活动

      阿坝州金川县坚持全党动员、全员参与,深入开展“联百村、帮千户、进万家”活动,不断延伸拓展“一线工作法”实践路径,以决战决胜之势坚决打赢脱贫摘帽战。

      一、县级领导全员联百村促乡村振兴。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分别任四个片区指挥长,31名县级领导联系22个乡镇109个行政村,明确每人每年到基层调研不少于90天,统筹协调推动“夯基础、兴产业、强堡垒”三大任务。一是全覆盖联系夯基础。对全县基础设施进行新建和提升改造,投入1339.4万元提升13个村、117公里通村道路,10个村、41.25公里通组道路;投入256.7万元对贫困村村活动室、卫生室、农村书屋、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改造;投入332.5万元实施32个村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改造,解决饮水安全人口3960人;投入786万元对相关乡村电力线路进行改造提升。二是全方位推动兴产业。按照“一园三区八带”产业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力争每村都有1项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桥头堡作用,通过“支部+”、返还式帮扶、股权量化等扶贫模式,撬动资金1405万元,带动贫困户425户1383人。三是全过程指导强堡垒。聚焦党建引领工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强战斗堡垒,突出先锋作用,深入开展“基层组织提档年”活动,创建藏区党建示范点30个,持续深化“二普鲁党员思想体检”经验,全县275个党组织、5801名党员民主评议实现全覆盖。

      二、部门单位全域帮千户促乡村脱贫。全县75个县级部门全覆盖联系帮扶109个村、2533户贫困户,围绕整县脱贫摘帽任务,明确每个部门单位每月研究1次联系帮扶工作,多措并举落实“惠民生、摘穷帽、强堡垒”三大使命。一是聚焦“民生八难”开展全域帮扶。各部门发挥优势,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吃得放心、住得舒心、行得顺心上用心用情用力,尽最大努力解决群众最急、最需、最盼的难题。二是聚焦“六个精准”确保全面脱贫。落实“五个一批”、发力“六个精准”,多措并举,超长努力,确保贫困户“一超六有”脱贫标准、贫困村“一低五有”和贫困县“一低三有”退出标准全面达标。三是聚焦“两类主体”助推全民奔康。积极探索贫困户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干部职工结对帮联、民情联系卡片、民情日记等制度,积极开展帮困解难,掌握思想动态,密切干群关系,确保帮扶贫困户顺利脱贫销号,引导联系非贫困户理解支持脱贫攻坚工作、携手奔康。

      三、党员干部全程进万家促乡村善治。全县2000余名干部职工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方式,全覆盖联系2533户贫困户、13863户非贫困户,以实际行动实现“结深情、促和谐、树新风”三大目标。一是以“干群连心”结深情。搭建与群众沟通对话平台,从严要求干部职工每月到帮联对象家中开展工作不少于3次,每户贫困户不少于3项帮扶举措。二是以“感恩教育”促和谐。组建宣讲团,广泛深入乡村牧区、田间地头,讲清楚惠民政策、关心关怀和新旧对比,让群众知道惠从何来、恩向谁报,引导群众感党恩、报国恩。三是以“孝善和俭”树新风。紧紧围绕创建“全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推进示范县”和建设“孝善和俭示范县”目标,深入开展“孝善和俭走进千家万户”活动,引导群众勤俭操持红白喜事活动,倡导节俭新风,减轻群众负担,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基地20个,创建省级“四好村”4个、州级17个。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