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两个贫困村走出两条脱贫路

  • 2018年05月30日 10时2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日部乡位于脚木足河流域,有9个行政村,是马尔康市最偏远的乡镇,因地处深沟,交通不便,产业落后,成为全省全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如何对症下药,攻克深度贫困的最后堡垒?记者近日走进该乡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藏族村寨,感受当地脱贫增收过程中采取的不同脱贫办法和发展路径。

      英古村:送村民外出务工

      从农民变成纺织工人,这是贫困户坚瓦从未想过的事。

      坚瓦所在的英古村大多是大骨节病易地搬迁户,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全村62户269人,就有贫困户15户,贫困发生率达24.19%。

      然而,由于地处深沟远寨,加之发展周期长,英古村的产业发展始终受到限制,也制约着村民增收脱贫。

      调研了解到村里的闲散劳动力多,从崇州市公安局到日部乡挂职的日部乡党委副书记何鑫想到了在佛山开纺织厂的战友,“和战友联系上后,没想到还真成了。”何鑫介绍,通过广泛宣传、反复筛选,英古村首批6人的“先遣队”就成立了,并于今年3月19日出发,踏上了前往佛山的务工之路。

      一个多月前,日部乡又组织了第二批包括英古村村民在内的16个人到佛山务工,坚瓦就是其中之一。坚瓦说,公司实行多劳多得,勤快的话,每月能挣到8000—9000元钱。

      日部乡计划在佛山务工村民中成立党支部,扩大劳务输出力度,力争全年输送100人以上到佛山纺织厂务工,实现全乡500万元的劳务收入。

      色江村:发放拖拉机搞运输

      免费领到一台拖拉机,这是村民泽郎扎西今年上半年最高兴的一件事。

      泽郎扎西所在的日部乡色江村,是阿坝州最后通路的一个藏族村寨,距马尔康市140多公里,有两个村民小组,共42户272人,其中贫困户21户,贫困发生率高达50%。

      两个多月前,色江村举行了精准扶贫助力农耕-拖拉机发放仪式。乡上从成都购买了42台拖拉机,总价值90余万元,现场发放全村42户村民。

      为何要给村民发放拖拉机?通过多次调研,日部乡发现,色江村仅有两名初中生,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成为脱贫增收的最大“拦路虎”。

      驻村第一书记李强说,村里就把重点放在了技能培训上。在尝试蔬菜种植、汽车驾驶、电商知识等技能培训后,村里最终找到了发展致富的“金钥匙”——拖拉机驾驶。

      “搞运输,既方便村民运送物资,又能让大家在家门口挣钱。”村主任俄热斯甲告诉记者,村里水力资源丰富,紧邻的脚木足河上正在建设一个装机容量73万千瓦的电站,肯定会需要运输,有了拖拉机,还会驾驶,脱贫增收就大有希望。 (记者 徐中成)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两个贫困村走出两条脱贫路

  • 2018年05月30日 10时2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日部乡位于脚木足河流域,有9个行政村,是马尔康市最偏远的乡镇,因地处深沟,交通不便,产业落后,成为全省全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如何对症下药,攻克深度贫困的最后堡垒?记者近日走进该乡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藏族村寨,感受当地脱贫增收过程中采取的不同脱贫办法和发展路径。

      英古村:送村民外出务工

      从农民变成纺织工人,这是贫困户坚瓦从未想过的事。

      坚瓦所在的英古村大多是大骨节病易地搬迁户,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全村62户269人,就有贫困户15户,贫困发生率达24.19%。

      然而,由于地处深沟远寨,加之发展周期长,英古村的产业发展始终受到限制,也制约着村民增收脱贫。

      调研了解到村里的闲散劳动力多,从崇州市公安局到日部乡挂职的日部乡党委副书记何鑫想到了在佛山开纺织厂的战友,“和战友联系上后,没想到还真成了。”何鑫介绍,通过广泛宣传、反复筛选,英古村首批6人的“先遣队”就成立了,并于今年3月19日出发,踏上了前往佛山的务工之路。

      一个多月前,日部乡又组织了第二批包括英古村村民在内的16个人到佛山务工,坚瓦就是其中之一。坚瓦说,公司实行多劳多得,勤快的话,每月能挣到8000—9000元钱。

      日部乡计划在佛山务工村民中成立党支部,扩大劳务输出力度,力争全年输送100人以上到佛山纺织厂务工,实现全乡500万元的劳务收入。

      色江村:发放拖拉机搞运输

      免费领到一台拖拉机,这是村民泽郎扎西今年上半年最高兴的一件事。

      泽郎扎西所在的日部乡色江村,是阿坝州最后通路的一个藏族村寨,距马尔康市140多公里,有两个村民小组,共42户272人,其中贫困户21户,贫困发生率高达50%。

      两个多月前,色江村举行了精准扶贫助力农耕-拖拉机发放仪式。乡上从成都购买了42台拖拉机,总价值90余万元,现场发放全村42户村民。

      为何要给村民发放拖拉机?通过多次调研,日部乡发现,色江村仅有两名初中生,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成为脱贫增收的最大“拦路虎”。

      驻村第一书记李强说,村里就把重点放在了技能培训上。在尝试蔬菜种植、汽车驾驶、电商知识等技能培训后,村里最终找到了发展致富的“金钥匙”——拖拉机驾驶。

      “搞运输,既方便村民运送物资,又能让大家在家门口挣钱。”村主任俄热斯甲告诉记者,村里水力资源丰富,紧邻的脚木足河上正在建设一个装机容量73万千瓦的电站,肯定会需要运输,有了拖拉机,还会驾驶,脱贫增收就大有希望。 (记者 徐中成)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