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苍溪财政创新实施“绩效扶贫” 让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乘数效应”

  • 2018年12月07日 08时4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苍溪县“产村相融”的青龙现代农业园区。

    采摘“致富”果。

      半山上一栋房子,竟然“长”出树来,这是苍溪县五龙镇三会村打造的树尖餐厅。站在餐厅二楼的树丛往下看,一片绵延不绝的现代农业综合园区,掩映着白墙黄脊的农房,鸡犬声相闻,游人自来去,好一幅“苍溪山居图”。贫困村建起“产村相融”的现代农业综合园区背后,是苍溪县财政局用好用活财政资金扶贫的“金手指”。如何让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乘数效应”?苍溪县财政局创新实施“绩效扶贫”,建立起绩效管理的制度“围堰”,有效破解“钱不够花”“钱怎么花”的困局。

      做好“整合”文章 发挥“规模”效应

      一条柏油马路在山间穿梭,一栋栋新房在林间时隐时现,园区里猕猴桃、脆红李苗木林立。冬日暖阳下,三会村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新,园区村道上,不时可见外地来的旅游者。五龙镇党委委员、三会村党支部书记淳正森在村委会兼游客接待中心的院坝里,轻轻扶正游客用过的自行车。说起近三年全村脱贫攻坚的变化,淳正森感叹,多亏了省、市、县各级帮扶部门的支持,特别是扶贫投入保障的“1+3”模式,即财政打捆涉农项目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农户自主投入,带动当地脱贫攻坚正在从“输血”向“造血”转变。据统计,三会村联动附近的双树村、马虹村打造三会现代农业综合园区,按照“产村一体、农旅结合”总体规划,累计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13100多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2200多万元,撬动农户投入760万元。

      整合财政资金,引导各路资本投入脱贫攻坚,三会现代农业园区不是个案。当地随处可见的现代农业园区、村特色产业示范园区以及种养大户,其成长过程中,几乎都受益于财政资金的整合及撬动作用。

      苍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财力基础薄弱,“造血”功能不足。在脱贫攻坚战中,如何做好扶贫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确保“好钢用到刀刃上”?苍溪县财政局分管副局长冯军表示,要树立向“整合”要“效益”的理念,推行“财政资金+”,除对上级明确的涉农资金进行整合外,还将本级资金、金融资本、民间资金等实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所有资金的“规模”效应。

      苍溪扶贫资金做到了“三个整合”。

      整合涉农资金。推行“1+N”涉农资金整合方式,按照“政府主导、财政统筹、扶贫统管、部门实施”的原则,尽可能将纳入整合范围的中央、省、市、县财政涉农资金在“大类间打通”“跨行业使用”。

      整合本级资金。本级财政预算投入按照“脱贫攻坚、唯此为大”的原则,协调有关部门整合资金近3亿元用于精准扶贫;开展沉淀资金清理,收回结存两年以上的专项资金一亿多元用于脱贫攻坚项目补差。

      整合社会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采取“财金互动”“风险分担”“公司担保”“财政贴息”等方式,建立7种风险基金38000万元。近三年撬动工商资本、民间资本20亿元投入脱贫产业,同时撬动各类金融贷款20多亿元。

      做好“审评”文章 发挥“过滤”效应

      11月,苍溪县元坝镇鲜家沟的蔬菜大棚里暖意融融,红辣椒、青黄瓜、长豇豆青翠欲滴,刚刚采摘的“鲜蔬菜”马上就有商贩收购运走。

      此前,这个远近闻名的“蔬菜村”想种反季节蔬菜,却为“钱”所困。农民算账,一亩地,660多平方米,没有三四万元,大棚搭不起来。

      单户农民不愿干,集体经济带头干。2017年3月,一份鲜家沟村蔬菜专业合作社打造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园的项目报告书递到苍溪县财政局等部门,经过评估,做大做强“鲜蔬菜”被纳入财政重点支持项目。县财政局整合村集体经济试点资金、产业扶贫资金、残疾人产业扶持资金、移民后扶资金等共152万元投入,并带动29户农户(含7户贫困户)入股,如今,2万多平方米的联栋大棚,成为蔬菜村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为“鲜蔬菜”升级的基础支撑。

      “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园刚刚经过最后评审,财政支持的30万元后续发展资金即到账。”鲜家沟村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万秀正带着社员在大棚里忙活,说到县财政局的帮助,赞不绝口。

      项目多,资金有限,如何做到精准投入?

      县财政局树立向“评审”要“效益”的理念,推行“财政评审+”,严格财政评审、政府采购、绩效评价,解决“该不该安排资金”“该安排多少资金”的问题,发挥对扶贫项目的“过滤”效应。

      怎样过滤?苍溪县财政局做到“三个严格”。

      严格财政评审。首先,扩展评审内容,将“事后评审”变为“事前论证”,在项目还没有立项前,实地调查,确认项目的必要性和投资规模。将“审价格”变为“审设计”,由单一的招标控制价评审逐步扩至工程初设方案、设计图纸、工程概算、预算、增加变更的评审。其次,创新“评审分离”制度,投资额在4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入库中介机构进行初评,再由财政局组织专家组审议,出具财评报告。再次,坚持现场踏勘、评审会商和三级复核制度,由业主单位、主管部门及发改、审计、财政等部门成立会商机构,对实施方案、材料价格、具体项目、工程变更及增加工程量等进行会商。

      严格政府采购。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凡50万元以上的采购项目必须经财政评审后方可进入采购程序;推行网上电子采购,充分引进采购竞争机制,提升采购效益。

      严格绩效评价。完善预算绩效目标编制,科学设定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聘请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依托财政大平台,动态掌握项目资金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及时纠正绩效目标执行偏差。将绩效评价和财政评审结果与项目资金安排挂钩,建立“多中选好、好中选优”的项目优选机制,精准安排项目资金。

      做好“监管”文章 发挥“控漏”效应

      “对山区农业县财政来说,每一分扶贫资金都是来之不易的。”苍溪县财政局局长吴勇在谈及如何用好用活财政资金时,反复提及这样的观点:要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只有将有限的扶贫资金最大限度用好,杜绝损失、浪费,才能取得最大的扶贫成效。

      为此,县财政局树立向“监督”要“效益”的理念,推行“财政监督+”,运用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督手段,发挥扶贫资金的“控漏”效应。

      怎样监督?苍溪县财政局做到“三个强化”。

      强化财政监督。以“构建财政大监督”为中心,将扶贫资金列为财政监督检查重点,全省首创“县乡村财务一体化”平台,建立扶贫资金动态监管网络平台,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纵向监督体系。县成立脱贫攻坚督导组,乡、村分别成立扶贫资金监管领导小组、小分队,发挥乡镇财政所就近管理的作用,常态开展专项监督检查。近三年开展扶贫专项检查12次,发出财政整改通知书和处理决定书312份。今年7月全县乡镇抽调4347人组成778个清核小组,全覆盖拉网式对2017-2018年“一卡通”惠民惠农补贴资金进行核查,整改收缴财政资金827.36万元。

      强化审计监督。积极配合、支持国家、省、市、县审计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彻查彻改,限期完成,并举一反三,全面自查自纠,防患于未然。近三年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处理12起,追责55人,追缴违规资金2648万元。

      强化纪检监督。协调纪委监委将扶贫资金纳入纪检监督检查的重点,建立监督执纪问责指挥部,组建12支监督检查队伍,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专项检查,凡是群众反映、社会举报、审计披露、其他检查等发现的问题,县纪检监察、财政部门主动介入,核实问题,严肃追责。 (向铭/文 刘徽/图)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苍溪财政创新实施“绩效扶贫” 让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乘数效应”

  • 2018年12月07日 08时4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苍溪县“产村相融”的青龙现代农业园区。

    采摘“致富”果。

      半山上一栋房子,竟然“长”出树来,这是苍溪县五龙镇三会村打造的树尖餐厅。站在餐厅二楼的树丛往下看,一片绵延不绝的现代农业综合园区,掩映着白墙黄脊的农房,鸡犬声相闻,游人自来去,好一幅“苍溪山居图”。贫困村建起“产村相融”的现代农业综合园区背后,是苍溪县财政局用好用活财政资金扶贫的“金手指”。如何让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乘数效应”?苍溪县财政局创新实施“绩效扶贫”,建立起绩效管理的制度“围堰”,有效破解“钱不够花”“钱怎么花”的困局。

      做好“整合”文章 发挥“规模”效应

      一条柏油马路在山间穿梭,一栋栋新房在林间时隐时现,园区里猕猴桃、脆红李苗木林立。冬日暖阳下,三会村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新,园区村道上,不时可见外地来的旅游者。五龙镇党委委员、三会村党支部书记淳正森在村委会兼游客接待中心的院坝里,轻轻扶正游客用过的自行车。说起近三年全村脱贫攻坚的变化,淳正森感叹,多亏了省、市、县各级帮扶部门的支持,特别是扶贫投入保障的“1+3”模式,即财政打捆涉农项目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农户自主投入,带动当地脱贫攻坚正在从“输血”向“造血”转变。据统计,三会村联动附近的双树村、马虹村打造三会现代农业综合园区,按照“产村一体、农旅结合”总体规划,累计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13100多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2200多万元,撬动农户投入760万元。

      整合财政资金,引导各路资本投入脱贫攻坚,三会现代农业园区不是个案。当地随处可见的现代农业园区、村特色产业示范园区以及种养大户,其成长过程中,几乎都受益于财政资金的整合及撬动作用。

      苍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财力基础薄弱,“造血”功能不足。在脱贫攻坚战中,如何做好扶贫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确保“好钢用到刀刃上”?苍溪县财政局分管副局长冯军表示,要树立向“整合”要“效益”的理念,推行“财政资金+”,除对上级明确的涉农资金进行整合外,还将本级资金、金融资本、民间资金等实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所有资金的“规模”效应。

      苍溪扶贫资金做到了“三个整合”。

      整合涉农资金。推行“1+N”涉农资金整合方式,按照“政府主导、财政统筹、扶贫统管、部门实施”的原则,尽可能将纳入整合范围的中央、省、市、县财政涉农资金在“大类间打通”“跨行业使用”。

      整合本级资金。本级财政预算投入按照“脱贫攻坚、唯此为大”的原则,协调有关部门整合资金近3亿元用于精准扶贫;开展沉淀资金清理,收回结存两年以上的专项资金一亿多元用于脱贫攻坚项目补差。

      整合社会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采取“财金互动”“风险分担”“公司担保”“财政贴息”等方式,建立7种风险基金38000万元。近三年撬动工商资本、民间资本20亿元投入脱贫产业,同时撬动各类金融贷款20多亿元。

      做好“审评”文章 发挥“过滤”效应

      11月,苍溪县元坝镇鲜家沟的蔬菜大棚里暖意融融,红辣椒、青黄瓜、长豇豆青翠欲滴,刚刚采摘的“鲜蔬菜”马上就有商贩收购运走。

      此前,这个远近闻名的“蔬菜村”想种反季节蔬菜,却为“钱”所困。农民算账,一亩地,660多平方米,没有三四万元,大棚搭不起来。

      单户农民不愿干,集体经济带头干。2017年3月,一份鲜家沟村蔬菜专业合作社打造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园的项目报告书递到苍溪县财政局等部门,经过评估,做大做强“鲜蔬菜”被纳入财政重点支持项目。县财政局整合村集体经济试点资金、产业扶贫资金、残疾人产业扶持资金、移民后扶资金等共152万元投入,并带动29户农户(含7户贫困户)入股,如今,2万多平方米的联栋大棚,成为蔬菜村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为“鲜蔬菜”升级的基础支撑。

      “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园刚刚经过最后评审,财政支持的30万元后续发展资金即到账。”鲜家沟村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万秀正带着社员在大棚里忙活,说到县财政局的帮助,赞不绝口。

      项目多,资金有限,如何做到精准投入?

      县财政局树立向“评审”要“效益”的理念,推行“财政评审+”,严格财政评审、政府采购、绩效评价,解决“该不该安排资金”“该安排多少资金”的问题,发挥对扶贫项目的“过滤”效应。

      怎样过滤?苍溪县财政局做到“三个严格”。

      严格财政评审。首先,扩展评审内容,将“事后评审”变为“事前论证”,在项目还没有立项前,实地调查,确认项目的必要性和投资规模。将“审价格”变为“审设计”,由单一的招标控制价评审逐步扩至工程初设方案、设计图纸、工程概算、预算、增加变更的评审。其次,创新“评审分离”制度,投资额在4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入库中介机构进行初评,再由财政局组织专家组审议,出具财评报告。再次,坚持现场踏勘、评审会商和三级复核制度,由业主单位、主管部门及发改、审计、财政等部门成立会商机构,对实施方案、材料价格、具体项目、工程变更及增加工程量等进行会商。

      严格政府采购。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凡50万元以上的采购项目必须经财政评审后方可进入采购程序;推行网上电子采购,充分引进采购竞争机制,提升采购效益。

      严格绩效评价。完善预算绩效目标编制,科学设定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聘请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依托财政大平台,动态掌握项目资金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及时纠正绩效目标执行偏差。将绩效评价和财政评审结果与项目资金安排挂钩,建立“多中选好、好中选优”的项目优选机制,精准安排项目资金。

      做好“监管”文章 发挥“控漏”效应

      “对山区农业县财政来说,每一分扶贫资金都是来之不易的。”苍溪县财政局局长吴勇在谈及如何用好用活财政资金时,反复提及这样的观点:要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只有将有限的扶贫资金最大限度用好,杜绝损失、浪费,才能取得最大的扶贫成效。

      为此,县财政局树立向“监督”要“效益”的理念,推行“财政监督+”,运用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督手段,发挥扶贫资金的“控漏”效应。

      怎样监督?苍溪县财政局做到“三个强化”。

      强化财政监督。以“构建财政大监督”为中心,将扶贫资金列为财政监督检查重点,全省首创“县乡村财务一体化”平台,建立扶贫资金动态监管网络平台,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纵向监督体系。县成立脱贫攻坚督导组,乡、村分别成立扶贫资金监管领导小组、小分队,发挥乡镇财政所就近管理的作用,常态开展专项监督检查。近三年开展扶贫专项检查12次,发出财政整改通知书和处理决定书312份。今年7月全县乡镇抽调4347人组成778个清核小组,全覆盖拉网式对2017-2018年“一卡通”惠民惠农补贴资金进行核查,整改收缴财政资金827.36万元。

      强化审计监督。积极配合、支持国家、省、市、县审计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彻查彻改,限期完成,并举一反三,全面自查自纠,防患于未然。近三年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处理12起,追责55人,追缴违规资金2648万元。

      强化纪检监督。协调纪委监委将扶贫资金纳入纪检监督检查的重点,建立监督执纪问责指挥部,组建12支监督检查队伍,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专项检查,凡是群众反映、社会举报、审计披露、其他检查等发现的问题,县纪检监察、财政部门主动介入,核实问题,严肃追责。 (向铭/文 刘徽/图)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