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成都:构建全域对口援藏格局 助力藏区决战脱贫奔康

  • 2018年12月12日 14时5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在成都崇州市举办的第六届菜花节上,崇州市对口支援的阿坝州马尔康市藏族群众进行藏族风情表演。 (吴潇 摄)

    成都市龙泉驿区对口援建的甘孜州甘孜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 (赖志强 摄)

    成都与阿坝签订合作协议。 (成都市援藏办供图)

    成都高新区对口支援甘孜州德格县柯洛洞乡扶贫牦奶牛发放现场。 (余定华 摄)

    成都市武侯区对口援建甘孜州白玉县灯龙乡康通村黑山羊保种繁育基地,海拔3700米。 (叶明荣 摄)

    成都市双流区对口支援甘孜州巴塘县的援藏干部们下乡途中翻越海拔5503米的拉玛拉雪山。 (韩国梁 摄)

    成都市郫都区对口援建的甘孜州道孚县协德乡万亩油菜基地一片生机盎然。 (陈凯 摄)

      岁末的川西高原,冰雪千里。不过,凛冽的寒风,依然挡不住成都新一批援藏干部接力援助、走村入户的坚实步伐。

      我省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攻坚阶段,对口支援藏区是脱贫攻坚工作中重要一环。从2017年开始,成都市对口支援藏区县(市)从10个增加到19个,支援范围扩大,力度增加。

      在新一轮对口援藏中,成都市要求各区(市、县)精准聚焦省委脱贫攻坚重大部署,把助力藏区脱贫奔康作为最紧迫的任务。

      今年我省出台的《四川省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全域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将采取“点对点”“面对面”方式开展帮扶地与受扶地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全域结对帮扶工作,确保藏区彝区深度贫困县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成都在构建全域对口援藏格局中,先行先试——探索形成市县乡三级支援整体联动、政府企业社会三支力量协同参与、资金项目人才三项资源统筹安排的长效机制,构建起对口支援四川藏区19个深度贫困县的全域化对口援藏新格局,全面拓宽与省内藏区的合作和区域联动,走出一条要素跨区域流动和资源跨区域优化的协同发展新路,加速藏区脱贫奔康进程。

      从深度入手市县乡三级整体联动支援

      11月9日,成都市与阿坝州、甘孜州召开对口支援工作三方联席会,研究部署成阿、成甘工业园区建设合作事项。

      联席会议开得务实,三地共同商定了下一步有关园区共建事项,提出要把园区建设成为合作共建的先行区、资源共享的引领区、互利共赢的示范区,培育成为省内藏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这已经是三地今年召开的第三次三方联席会议了。

      强化对口援藏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主体责任,成都市构建起了“市级统筹协调、区(市)县为主体、乡镇(部门)延伸”的“三级联动”援藏机制。市、县两级均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挂帅的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口援藏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和目标考核督查内容,完善“一把手”带头研究工作、定期互访、一线督导等工作制度。成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年带队到藏区现场督促指导工作,帮助解决难题。仅2018年,援受双方党政主要领导互访对接达203次,层层压紧压实对口援藏政治责任。

      每年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援藏工作领导小组会,研究部署对口援藏工作。牵头建立成都市与阿坝州、甘孜州三地定期联席会议机制,围绕藏区发展急需、群众期望迫切的事项确定会议主题,开展工作对接、交流与会商。

      以上率下,层层结对“手牵手”。新都区、金堂县与理塘县创新建立“2+1+N”的对口帮扶工作多元制度体系,即新都区、金堂县两地+理塘县+对口帮扶理塘的省直部门(单位)、高等学校、医院、国有企业等N个部门联席制度。理塘24个乡镇与新都、金堂34个乡镇以及三方19所学校、4个县级医院结成帮扶对子。

      成华区15个街道与丹巴县15个乡镇结对,每个街道每年投入不低于30万元帮扶资金,紧贴乡村旅游、农牧产业、环境综合整治等需求提供帮扶。彭州市动员全市20个乡镇(街道)和黑水17个乡镇开展“结对帮带互联”。

      今年,成都各区(市)县与受援县开展结对帮扶的部门、乡镇(街道)495个,截至目前累计674个,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组织建设等方面,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向广度推进政府企业社会三支力量协同参与

      现在,得荣县的老百姓们生病不再舍近求远,到外地去看病了。变化源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持续不断地深入援助帮扶,带去了优质医疗资源。

      得荣县是集“老、少、边、穷”为一体的深度贫困县。县人民医院只有一个全科病房,面临医务人员、医疗设备短缺等问题,给当地患者就医造成极大困难。按照安排,成都市三医院派遣各专业共10余名业务骨干长期驻扎县医院。

      数据是直观的表现。通过全面帮扶,得荣县医院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今年上半年,门诊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00%,住院人数增长近50%,手术量增长90%,超声人次增长160%,业务收入达到2017年医院的总额。得荣县人民医院院长甲玛高兴地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难得!为成都的援藏医疗队喝彩!”

      构建全域帮扶格局,成都市推动政府企业社会三支力量,全方位“并联”输出。

      全市卫生、教育、司法等行业系统充分利用自身行业优势,积极参与对口支援藏区工作。今年,全市累计增派3个月内短期驻点医务人员、教师、司法、建筑等各类专业人才572人。特别是通过派驻医院院长和管理团队,对藏区部分县级医院进行托管,“移植”科学的管理经验,全面提升被托管医院的管理运营水平。

      成都市教育局因地施策,实施“校校结对”“学生选培”“教师互派”“远程共享”四大行动,助力藏区教育。

      与此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创新开展“万企帮万村”“千企帮千户”和“全域帮扶”活动。全市动员各级工商联、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将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的资源优势与贫困村、贫困家庭的脱贫需求有效对接,支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扶贫产业园等,凝聚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合力。锦江区引导成都刘家花园餐饮娱乐管理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建国等区内30名各行业精英人士担任炉霍县贫困村荣誉村主任,推进乡村建设。

      今年,成都市共落实705家企业对口帮扶684个贫困村,吸纳社会力量无偿捐款、捐物3061.74万元,精准实施村企合作项目69个,助力1020人就业脱贫。

      高效推进资金项目人才三项资源统筹发力

      12月1日,由成都市双流区对口帮扶的甘孜州巴塘县“桃蹊甲英”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举行入住仪式,巴塘县偏远贫困的甲英乡波戈溪村、甲英村、普达村87户392人喜迁新居。

      甲英乡平均海拔4600米,波戈溪村、甲英村、普达村村民深处大山之中,之前住的土坯房夏不散凉、冬不保暖,当地缺水,不通电。2017年,巴塘县借助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和双流区援建平台,启动“甲英”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从没想过我还能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站在柏油路上,望着一栋栋红瓦白墙的“小别墅”,央金阿婆激动地说。

      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对口支援中,成都市紧紧抓住资金援助中援藏资金拨付和管理使用核心环节,建立完善“政府资金主导、社会资金参与、自我融资补充”的资金“输血”模式。及时足额保障援藏资金,2012年至今,全市20个区(市)县投入24.34亿元援助藏区。从严建立资金监管机制,强化资金使用向基层、向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倾斜的绩效评价和跟踪审计,确保80%以上资金用于民生改善和脱贫攻坚,增强藏区群众“幸福感”。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成都市始终锁定精准脱贫、改善民生两项对口支援核心任务,聚焦贫困县、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所需,精准会商选定项目,采取现代技术护航援藏项目“落地生根”。并建立“援受双方+干部人才+资金+项目”有机结合的援建项目责任制与联合督查机制,构建项目通报、监测、考核评估等工作体系,努力把每一个项目做成藏区群众满意工程。

      2018年,成都市计划为19个藏区县拨付标准内援助资金4.002亿元,截至目前已全部到位,此外在标准外另拨付6144万元;计划实施项目445个,目前已全部启动,已完成项目投资3.464亿元。自加压力主动作为,帮扶红原县和定点扶贫,协力省食药监局、西南民族大学、绵阳市等帮扶红原县,实施19个项目;实地调研收集定点扶贫县和贫困村需求,及时调整完善定点扶贫工作。

      确保对口支援高效推进,人才是关键。成都市紧密结合藏区脱贫攻坚工作需要,积极选派优秀干部人才、充实专业技术力量。全市第五批19支援藏工作队全部到位,正式接替第四批援藏工作队。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另选派赴藏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人员393人提前进驻。各区(市)县教育、卫生等行业系统共派出1120余人次专业技术人才赴藏区开展短期帮扶,为藏区干部群众举办培训班279期,培训当地干部群众13122人次,接收193名藏区干部人才到成都挂职学习,提升素质能力。新津县聘请专家,4次赴小金县为当地果农开展技术指导,为提升1500亩老果园品质提供技术支持。

      从2012年以来,成都市共选派5895名援藏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进藏工作,竭力满足藏区对干部人才的动态需求,帮助藏区培养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干部人才队伍,夯实藏区发展人才根基。

      面向未来着眼脱贫奔康,全力推动产业提升

      距离松潘城区大约40公里的奇峡沟景区,每天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滑雪。

      从项目立项开始,大邑县便促成西岭雪山开发运营公司全力支持项目的建设,向松潘提供人员培训、现场指导、共同营销,帮助奇峡沟滑雪场尽快走上正轨。

      松潘县十分看重这座滑雪场。松潘县32个贫困村以政府拨给村上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资金入股,每年可以得到不少于8%的分红。

      按照《大邑县对口帮扶松潘县规划》,五年里大邑县将投入4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5大类60个项目的建设。而这其中,以“造血”为目的的产业项目,是重中之重。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一直以来,成都市始终把产业援助摆在对口支援工作突出位置,从源头解决“干什么”“怎么干”这一根本问题。

      成都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阿坝州、甘孜州贫困县工作助推深度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阿坝州、甘孜州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两份政策文件,明确“造血式”产业提升援助方向和10项具体措施及相关实施细则支持藏区产业发展,在引导企业跨区域合作发展、推动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支持涉藏企业上市融资、参与政府投资公司组建运营、共同开展产业招商推介、加强产业人才培训培养等10个方面深度发力。计划在2021年前对阿坝州、甘孜州实施119个产业援助项目,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3.04亿元,通过产业扶贫、产业造血、产业兴藏、产业富民,为藏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产业条件。

      坚持以“飞地园区”为载体,成都积极帮扶阿坝州、甘孜州发展“飞地经济”,携手打造全省园区合作帮扶样本。目前,成阿工业园区10平方公里承载能力基本形成,引进产业项目125个,规模以上企业80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2.73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93.86亿元,累计实现税收6.2亿元。成甘工业园区2平方公里起步区已形成承载能力,投入20.36亿元建设14个基础设施项目,签约落户融捷新能源汽车电池等重大产业项目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2亿元,招商引资已到位资金8.35亿元。

      紧紧抓住四川藏区文化旅游业和农牧业这两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成都帮助藏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藏区特色产业融入成都产业链条和整体布局,分别为两州编制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与两州旅游部门开展多领域合作,共同推进“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

      成都高新区实施德格县百村“抱团发展”,建设集观光体验、商贸展销为一体的康巴文旅产业园。龙泉驿区坚持“旅游+”思路,抢抓格萨尔机场建成机遇,联系华侨城集团推进完成甘孜县格萨尔文化百村产业集中发展基地项目建设,实施旅游促脱贫。金牛区帮助石渠县打造神鹿谷野生动物观赏基地游、一日游三省、极地自驾游、唐蕃民族风情体验游、洛须高原旅游小镇等旅游项目。

      在成都市各区(市)县、各部门通力协作下,产业之花已然绽放在广袤的川西高原。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成都:构建全域对口援藏格局 助力藏区决战脱贫奔康

  • 2018年12月12日 14时5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在成都崇州市举办的第六届菜花节上,崇州市对口支援的阿坝州马尔康市藏族群众进行藏族风情表演。 (吴潇 摄)

    成都市龙泉驿区对口援建的甘孜州甘孜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 (赖志强 摄)

    成都与阿坝签订合作协议。 (成都市援藏办供图)

    成都高新区对口支援甘孜州德格县柯洛洞乡扶贫牦奶牛发放现场。 (余定华 摄)

    成都市武侯区对口援建甘孜州白玉县灯龙乡康通村黑山羊保种繁育基地,海拔3700米。 (叶明荣 摄)

    成都市双流区对口支援甘孜州巴塘县的援藏干部们下乡途中翻越海拔5503米的拉玛拉雪山。 (韩国梁 摄)

    成都市郫都区对口援建的甘孜州道孚县协德乡万亩油菜基地一片生机盎然。 (陈凯 摄)

      岁末的川西高原,冰雪千里。不过,凛冽的寒风,依然挡不住成都新一批援藏干部接力援助、走村入户的坚实步伐。

      我省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攻坚阶段,对口支援藏区是脱贫攻坚工作中重要一环。从2017年开始,成都市对口支援藏区县(市)从10个增加到19个,支援范围扩大,力度增加。

      在新一轮对口援藏中,成都市要求各区(市、县)精准聚焦省委脱贫攻坚重大部署,把助力藏区脱贫奔康作为最紧迫的任务。

      今年我省出台的《四川省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全域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将采取“点对点”“面对面”方式开展帮扶地与受扶地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全域结对帮扶工作,确保藏区彝区深度贫困县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成都在构建全域对口援藏格局中,先行先试——探索形成市县乡三级支援整体联动、政府企业社会三支力量协同参与、资金项目人才三项资源统筹安排的长效机制,构建起对口支援四川藏区19个深度贫困县的全域化对口援藏新格局,全面拓宽与省内藏区的合作和区域联动,走出一条要素跨区域流动和资源跨区域优化的协同发展新路,加速藏区脱贫奔康进程。

      从深度入手市县乡三级整体联动支援

      11月9日,成都市与阿坝州、甘孜州召开对口支援工作三方联席会,研究部署成阿、成甘工业园区建设合作事项。

      联席会议开得务实,三地共同商定了下一步有关园区共建事项,提出要把园区建设成为合作共建的先行区、资源共享的引领区、互利共赢的示范区,培育成为省内藏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这已经是三地今年召开的第三次三方联席会议了。

      强化对口援藏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主体责任,成都市构建起了“市级统筹协调、区(市)县为主体、乡镇(部门)延伸”的“三级联动”援藏机制。市、县两级均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挂帅的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口援藏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和目标考核督查内容,完善“一把手”带头研究工作、定期互访、一线督导等工作制度。成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年带队到藏区现场督促指导工作,帮助解决难题。仅2018年,援受双方党政主要领导互访对接达203次,层层压紧压实对口援藏政治责任。

      每年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援藏工作领导小组会,研究部署对口援藏工作。牵头建立成都市与阿坝州、甘孜州三地定期联席会议机制,围绕藏区发展急需、群众期望迫切的事项确定会议主题,开展工作对接、交流与会商。

      以上率下,层层结对“手牵手”。新都区、金堂县与理塘县创新建立“2+1+N”的对口帮扶工作多元制度体系,即新都区、金堂县两地+理塘县+对口帮扶理塘的省直部门(单位)、高等学校、医院、国有企业等N个部门联席制度。理塘24个乡镇与新都、金堂34个乡镇以及三方19所学校、4个县级医院结成帮扶对子。

      成华区15个街道与丹巴县15个乡镇结对,每个街道每年投入不低于30万元帮扶资金,紧贴乡村旅游、农牧产业、环境综合整治等需求提供帮扶。彭州市动员全市20个乡镇(街道)和黑水17个乡镇开展“结对帮带互联”。

      今年,成都各区(市)县与受援县开展结对帮扶的部门、乡镇(街道)495个,截至目前累计674个,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组织建设等方面,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向广度推进政府企业社会三支力量协同参与

      现在,得荣县的老百姓们生病不再舍近求远,到外地去看病了。变化源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持续不断地深入援助帮扶,带去了优质医疗资源。

      得荣县是集“老、少、边、穷”为一体的深度贫困县。县人民医院只有一个全科病房,面临医务人员、医疗设备短缺等问题,给当地患者就医造成极大困难。按照安排,成都市三医院派遣各专业共10余名业务骨干长期驻扎县医院。

      数据是直观的表现。通过全面帮扶,得荣县医院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今年上半年,门诊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00%,住院人数增长近50%,手术量增长90%,超声人次增长160%,业务收入达到2017年医院的总额。得荣县人民医院院长甲玛高兴地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难得!为成都的援藏医疗队喝彩!”

      构建全域帮扶格局,成都市推动政府企业社会三支力量,全方位“并联”输出。

      全市卫生、教育、司法等行业系统充分利用自身行业优势,积极参与对口支援藏区工作。今年,全市累计增派3个月内短期驻点医务人员、教师、司法、建筑等各类专业人才572人。特别是通过派驻医院院长和管理团队,对藏区部分县级医院进行托管,“移植”科学的管理经验,全面提升被托管医院的管理运营水平。

      成都市教育局因地施策,实施“校校结对”“学生选培”“教师互派”“远程共享”四大行动,助力藏区教育。

      与此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创新开展“万企帮万村”“千企帮千户”和“全域帮扶”活动。全市动员各级工商联、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将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的资源优势与贫困村、贫困家庭的脱贫需求有效对接,支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扶贫产业园等,凝聚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合力。锦江区引导成都刘家花园餐饮娱乐管理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建国等区内30名各行业精英人士担任炉霍县贫困村荣誉村主任,推进乡村建设。

      今年,成都市共落实705家企业对口帮扶684个贫困村,吸纳社会力量无偿捐款、捐物3061.74万元,精准实施村企合作项目69个,助力1020人就业脱贫。

      高效推进资金项目人才三项资源统筹发力

      12月1日,由成都市双流区对口帮扶的甘孜州巴塘县“桃蹊甲英”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举行入住仪式,巴塘县偏远贫困的甲英乡波戈溪村、甲英村、普达村87户392人喜迁新居。

      甲英乡平均海拔4600米,波戈溪村、甲英村、普达村村民深处大山之中,之前住的土坯房夏不散凉、冬不保暖,当地缺水,不通电。2017年,巴塘县借助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和双流区援建平台,启动“甲英”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从没想过我还能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站在柏油路上,望着一栋栋红瓦白墙的“小别墅”,央金阿婆激动地说。

      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对口支援中,成都市紧紧抓住资金援助中援藏资金拨付和管理使用核心环节,建立完善“政府资金主导、社会资金参与、自我融资补充”的资金“输血”模式。及时足额保障援藏资金,2012年至今,全市20个区(市)县投入24.34亿元援助藏区。从严建立资金监管机制,强化资金使用向基层、向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倾斜的绩效评价和跟踪审计,确保80%以上资金用于民生改善和脱贫攻坚,增强藏区群众“幸福感”。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成都市始终锁定精准脱贫、改善民生两项对口支援核心任务,聚焦贫困县、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所需,精准会商选定项目,采取现代技术护航援藏项目“落地生根”。并建立“援受双方+干部人才+资金+项目”有机结合的援建项目责任制与联合督查机制,构建项目通报、监测、考核评估等工作体系,努力把每一个项目做成藏区群众满意工程。

      2018年,成都市计划为19个藏区县拨付标准内援助资金4.002亿元,截至目前已全部到位,此外在标准外另拨付6144万元;计划实施项目445个,目前已全部启动,已完成项目投资3.464亿元。自加压力主动作为,帮扶红原县和定点扶贫,协力省食药监局、西南民族大学、绵阳市等帮扶红原县,实施19个项目;实地调研收集定点扶贫县和贫困村需求,及时调整完善定点扶贫工作。

      确保对口支援高效推进,人才是关键。成都市紧密结合藏区脱贫攻坚工作需要,积极选派优秀干部人才、充实专业技术力量。全市第五批19支援藏工作队全部到位,正式接替第四批援藏工作队。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另选派赴藏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人员393人提前进驻。各区(市)县教育、卫生等行业系统共派出1120余人次专业技术人才赴藏区开展短期帮扶,为藏区干部群众举办培训班279期,培训当地干部群众13122人次,接收193名藏区干部人才到成都挂职学习,提升素质能力。新津县聘请专家,4次赴小金县为当地果农开展技术指导,为提升1500亩老果园品质提供技术支持。

      从2012年以来,成都市共选派5895名援藏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进藏工作,竭力满足藏区对干部人才的动态需求,帮助藏区培养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干部人才队伍,夯实藏区发展人才根基。

      面向未来着眼脱贫奔康,全力推动产业提升

      距离松潘城区大约40公里的奇峡沟景区,每天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滑雪。

      从项目立项开始,大邑县便促成西岭雪山开发运营公司全力支持项目的建设,向松潘提供人员培训、现场指导、共同营销,帮助奇峡沟滑雪场尽快走上正轨。

      松潘县十分看重这座滑雪场。松潘县32个贫困村以政府拨给村上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资金入股,每年可以得到不少于8%的分红。

      按照《大邑县对口帮扶松潘县规划》,五年里大邑县将投入4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5大类60个项目的建设。而这其中,以“造血”为目的的产业项目,是重中之重。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一直以来,成都市始终把产业援助摆在对口支援工作突出位置,从源头解决“干什么”“怎么干”这一根本问题。

      成都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阿坝州、甘孜州贫困县工作助推深度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阿坝州、甘孜州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两份政策文件,明确“造血式”产业提升援助方向和10项具体措施及相关实施细则支持藏区产业发展,在引导企业跨区域合作发展、推动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支持涉藏企业上市融资、参与政府投资公司组建运营、共同开展产业招商推介、加强产业人才培训培养等10个方面深度发力。计划在2021年前对阿坝州、甘孜州实施119个产业援助项目,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3.04亿元,通过产业扶贫、产业造血、产业兴藏、产业富民,为藏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产业条件。

      坚持以“飞地园区”为载体,成都积极帮扶阿坝州、甘孜州发展“飞地经济”,携手打造全省园区合作帮扶样本。目前,成阿工业园区10平方公里承载能力基本形成,引进产业项目125个,规模以上企业80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2.73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93.86亿元,累计实现税收6.2亿元。成甘工业园区2平方公里起步区已形成承载能力,投入20.36亿元建设14个基础设施项目,签约落户融捷新能源汽车电池等重大产业项目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2亿元,招商引资已到位资金8.35亿元。

      紧紧抓住四川藏区文化旅游业和农牧业这两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成都帮助藏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藏区特色产业融入成都产业链条和整体布局,分别为两州编制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与两州旅游部门开展多领域合作,共同推进“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

      成都高新区实施德格县百村“抱团发展”,建设集观光体验、商贸展销为一体的康巴文旅产业园。龙泉驿区坚持“旅游+”思路,抢抓格萨尔机场建成机遇,联系华侨城集团推进完成甘孜县格萨尔文化百村产业集中发展基地项目建设,实施旅游促脱贫。金牛区帮助石渠县打造神鹿谷野生动物观赏基地游、一日游三省、极地自驾游、唐蕃民族风情体验游、洛须高原旅游小镇等旅游项目。

      在成都市各区(市)县、各部门通力协作下,产业之花已然绽放在广袤的川西高原。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