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 2018年11月11日 12时5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我每天傍晚都要在亲水步道上走走,至少一万步。”11月10日,站在宜宾长江公园边,该市市民徐杨看着一湾清水,满脸笑容。

      在宜宾市区域内,长江、岷江、金沙江的三江六岸,正在实施总投资约92亿元、长度约192公里的宜宾市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实施后,长江宜宾市域内水质大幅改善,沿江绿道也成为当地百姓放松休闲的热门“打卡”地。

      近年来,我省始终把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着力构建起生态环境污染联防联控体系,创新治理手段措施,持续推动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全力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宜宾:排污企业退城入园转型

      “轰隆!”6月26日上午,伴随一声巨响,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根高120米的大烟囱轰然倒下。这家沿江重点排污企业随着升级改造而搬入工业园区。当地坚决告别高污染、高耗能的落后生产方式,整治沿江企业污水排放共170家,拆迁、改造棚户区9300户,取缔码头19座,取缔“土法造纸作坊”1944户——今后,这片3478亩的江边区域将与长江和谐相处,成为宜宾的商业区、文化创意区和娱乐休闲区。

      宜宾市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比如,搬迁后的天原公司将重点开展新材料、新能源等项目,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宜宾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把建设“长江生态首城”作为发展战略首位目标。在此背景下,当地以“长江零公里”处为中心,实施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启动打造横跨“三江六岸”的生态廊道。

      “长江零公里”附近的凉姜沟,以往“污物漂流、蚊蝇滋生”,生活污水等直排江中。如今,江面上做餐饮生意的小船被取缔了,岸边乱搭乱建的民居被拆除了,景观工程也于去年完工,江边建起亲水步道、湿地景观、休憩驿站……市民徜徉江边,好不惬意。

      “我们从源头开展沿线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综合治理,运用原有的植物对岸线进行生态恢复,对于临水的构筑物,尽量采用卵石、格宾挡墙等生态方式。”上述负责人表示,宜宾目前已建成绿道55.2公里,卵石雷诺护垫和格宾挡墙生态消落带44.5公里,沿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明显成效。

      跨区域协作,打造长江保护共同体。今年9月,宜宾与南京等6个长江沿岸市发出“共聚长江首城·践行绿色发展”倡议书,深入推进生态创建、土壤修复和江河生态改善,努力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局面。

      此外,宜宾市河段县(区)还与云南省盐津县等地联合建立跨区域县级河长联盟,设立“河长基金”,打造四级河长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406支“河小青”志愿队伍,将参与活动的青年志愿者化整为零,分散到市内105条河流常态化地参与管护,发挥“宣传员”“巡查员”“监督员”的作用。

      多措并举下,宜宾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今年1月-10月,纳入国家、省考核的5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均达到考核要求,考核达标率和优良水体达标率均为100%。

      泸州:守住长江出川最后一道关

      11月8日,泸州市江阳区四渡溪,清晨的江面波澜不兴。

      静静伫立在岸边的一块红色警示牌格外醒目:此码头已取缔。过去这里来往的船舶和码头产生的垃圾、造成的污染,影响了长江的水质。经过整治,变化的不仅仅是水质的提升,当地通过铺设路面、种植草坪、清扫保洁等措施,让“脏乱差”变为“绿美净”,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可喜变化源于泸州坚持把长江保护修复作为重中之重。近年来,当地制定印发《泸州市深入推进长江非法码头和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20余个指导性文件,在沿江非法码头专项整治过程中创新举措,提出“四断、一拆除、一设标、一设牌”的治理方式:断水断电断路断航、拆除撤离码头设施设备、设立航标限制船舶停靠、设置“该码头已取缔”告示牌,以严格措施防止已取缔的非法码头死灰复燃。

      “长江泸州段全长136公里,长江水从泸州流入重庆,地理位置十分关键。”泸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泸州必须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牢牢守住长江出川最后一道关。

      当地还聚焦依法取缔、规划提升、生态复绿“三个提前实现”目标,组建由交通、海事、长航公安、长江航道、航务、水务等构成的联合巡查组督促整改落实。

      截至目前,当地依法取缔58座非法码头,全部转运或平场消化81个砂石堆场并实施生态复绿,消减砂石约4340万立方米,设置禁航航标80个、告示牌53块,有效防止非法码头、非法采砂现象反弹。“泸州经验”还在全国非法码头和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得到推广。

      今年1月-10月,泸州7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比例为100%,7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长江出川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 (记者 殷鹏)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 2018年11月11日 12时5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我每天傍晚都要在亲水步道上走走,至少一万步。”11月10日,站在宜宾长江公园边,该市市民徐杨看着一湾清水,满脸笑容。

      在宜宾市区域内,长江、岷江、金沙江的三江六岸,正在实施总投资约92亿元、长度约192公里的宜宾市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实施后,长江宜宾市域内水质大幅改善,沿江绿道也成为当地百姓放松休闲的热门“打卡”地。

      近年来,我省始终把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着力构建起生态环境污染联防联控体系,创新治理手段措施,持续推动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全力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宜宾:排污企业退城入园转型

      “轰隆!”6月26日上午,伴随一声巨响,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根高120米的大烟囱轰然倒下。这家沿江重点排污企业随着升级改造而搬入工业园区。当地坚决告别高污染、高耗能的落后生产方式,整治沿江企业污水排放共170家,拆迁、改造棚户区9300户,取缔码头19座,取缔“土法造纸作坊”1944户——今后,这片3478亩的江边区域将与长江和谐相处,成为宜宾的商业区、文化创意区和娱乐休闲区。

      宜宾市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比如,搬迁后的天原公司将重点开展新材料、新能源等项目,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宜宾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把建设“长江生态首城”作为发展战略首位目标。在此背景下,当地以“长江零公里”处为中心,实施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启动打造横跨“三江六岸”的生态廊道。

      “长江零公里”附近的凉姜沟,以往“污物漂流、蚊蝇滋生”,生活污水等直排江中。如今,江面上做餐饮生意的小船被取缔了,岸边乱搭乱建的民居被拆除了,景观工程也于去年完工,江边建起亲水步道、湿地景观、休憩驿站……市民徜徉江边,好不惬意。

      “我们从源头开展沿线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综合治理,运用原有的植物对岸线进行生态恢复,对于临水的构筑物,尽量采用卵石、格宾挡墙等生态方式。”上述负责人表示,宜宾目前已建成绿道55.2公里,卵石雷诺护垫和格宾挡墙生态消落带44.5公里,沿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明显成效。

      跨区域协作,打造长江保护共同体。今年9月,宜宾与南京等6个长江沿岸市发出“共聚长江首城·践行绿色发展”倡议书,深入推进生态创建、土壤修复和江河生态改善,努力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局面。

      此外,宜宾市河段县(区)还与云南省盐津县等地联合建立跨区域县级河长联盟,设立“河长基金”,打造四级河长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406支“河小青”志愿队伍,将参与活动的青年志愿者化整为零,分散到市内105条河流常态化地参与管护,发挥“宣传员”“巡查员”“监督员”的作用。

      多措并举下,宜宾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今年1月-10月,纳入国家、省考核的5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均达到考核要求,考核达标率和优良水体达标率均为100%。

      泸州:守住长江出川最后一道关

      11月8日,泸州市江阳区四渡溪,清晨的江面波澜不兴。

      静静伫立在岸边的一块红色警示牌格外醒目:此码头已取缔。过去这里来往的船舶和码头产生的垃圾、造成的污染,影响了长江的水质。经过整治,变化的不仅仅是水质的提升,当地通过铺设路面、种植草坪、清扫保洁等措施,让“脏乱差”变为“绿美净”,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可喜变化源于泸州坚持把长江保护修复作为重中之重。近年来,当地制定印发《泸州市深入推进长江非法码头和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20余个指导性文件,在沿江非法码头专项整治过程中创新举措,提出“四断、一拆除、一设标、一设牌”的治理方式:断水断电断路断航、拆除撤离码头设施设备、设立航标限制船舶停靠、设置“该码头已取缔”告示牌,以严格措施防止已取缔的非法码头死灰复燃。

      “长江泸州段全长136公里,长江水从泸州流入重庆,地理位置十分关键。”泸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泸州必须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牢牢守住长江出川最后一道关。

      当地还聚焦依法取缔、规划提升、生态复绿“三个提前实现”目标,组建由交通、海事、长航公安、长江航道、航务、水务等构成的联合巡查组督促整改落实。

      截至目前,当地依法取缔58座非法码头,全部转运或平场消化81个砂石堆场并实施生态复绿,消减砂石约4340万立方米,设置禁航航标80个、告示牌53块,有效防止非法码头、非法采砂现象反弹。“泸州经验”还在全国非法码头和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得到推广。

      今年1月-10月,泸州7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比例为100%,7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长江出川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 (记者 殷鹏)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