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资阳优化健康医疗扶贫政策 限制“过度医疗”实现“应救必救”

  • 2018年11月01日 15时2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10月29日,资阳市雁江区祥符镇排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郭荣超一早就忙着打理自家的鱼塘。得益于资阳市两年来实行的“微支付”医疗救助机制,曾患重病的郭荣超不至于因病返贫。

      2016年,资阳探索实行“微支付”医疗救助机制,使5万余名身患疾病的贫困户受益,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

      然而,从10月起,资阳对这项政策进行了调整,将贫困保障对象个人医疗费用自付比例由3%左右调整为10%以内,并配套了一系列政策。

      “微支付”政策为何调整?贫困户会不会接受该政策?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成效

      实现“微支付”医疗费用平均自付比例3%

      资阳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7万人,其中因病致贫占64.56%。

      为探索丘陵地区精准扶贫新路,2016年3月,资阳在雁江区启动因病致贫医疗救治救助工作试点。

      2016年下半年,此项工作在资阳全市铺开。按照“居民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民政救助+基金兜底”多层次责任分担思路,资阳构建起“一减免四保险一救助四基金”的梯次保障机制。得益于此项政策,资阳贫困患者重大疾病县外住院医疗费用实现了“微支付”。

      乐至县石湍镇长堰沟村5组村民龙元品是受益者之一。去年,龙元品因股骨头坏死在乐至县人民医院接受了手术,并恢复了部分劳动能力。此次治疗共产生医疗费用总额37826.25元,自付170.67元,自付比例0.45%。

      截至去年底,资阳全市贫困户、低保户医疗费用平均自付比例为3%左右。

      问题

      过度医疗浪费公共医疗资源

      广受好评的同时,一些负面问题也开始显现。

      2017年,资阳市政协、市卫计委、扶贫移民工作局等在调研中发现,保障对象中存在高住院率(50.66%)和高报销率(95.45%)的过度医疗现象。

      原因之一为部分医疗机构诊疗行为不规范。据悉,有医疗机构存在升格住院、压床治疗、不合理用药等问题。一些乡镇医院甚至把贫困户作为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贫困保障对象内生动力不足也是原因之一。面对“微支付”甚至“零支付”政策,有贫困对象收到建议出院的通知后强行留院,浪费了公共医疗资源。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负责人说,去年医院有多名已达出院标准的贫困户长期留院。

      集中巡察和整治后,过度医疗现象有所遏制。2017年,资阳全市医疗扶贫保障对象共发生医疗费用56117.16万元,梯次保障机制支(赔)付医疗费用53565.69万元,但财政和医保基金压力仍较大。

      优化

      三道“紧箍咒”限制过度医疗

      如何才能够有效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减轻财政压力,又避免给贫困户造成太大负担?

      10月1日,资阳发布《关于优化健康医疗扶贫政策的通知》,用三道“紧箍咒”限制过度医疗。

      首先突出精准导向,即贫困人口经梯次报销后,个人自付医药费累计超过5500元以上的部分,由民政进行全额医疗救助,大病、特困实现应救必救。其次突出门诊救治救助的作用。即,慢性病等能够通过门诊救治的通过门诊救治。此举可大幅降低住院费用。第三,重点监管医疗机构,限制过度医疗。

      “经测算,以上措施能把医疗救助总体自付比例控制在8%左右。”资阳市扶贫移民局负责人表示。

      政策调整后,贫困户能否接受?记者随机走访几户贫困户后了解,由于收入提高了,多数贫困户表示可以负担5500元以下的治疗费用。 (记者 郭静雯)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资阳优化健康医疗扶贫政策 限制“过度医疗”实现“应救必救”

  • 2018年11月01日 15时2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10月29日,资阳市雁江区祥符镇排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郭荣超一早就忙着打理自家的鱼塘。得益于资阳市两年来实行的“微支付”医疗救助机制,曾患重病的郭荣超不至于因病返贫。

      2016年,资阳探索实行“微支付”医疗救助机制,使5万余名身患疾病的贫困户受益,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

      然而,从10月起,资阳对这项政策进行了调整,将贫困保障对象个人医疗费用自付比例由3%左右调整为10%以内,并配套了一系列政策。

      “微支付”政策为何调整?贫困户会不会接受该政策?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成效

      实现“微支付”医疗费用平均自付比例3%

      资阳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7万人,其中因病致贫占64.56%。

      为探索丘陵地区精准扶贫新路,2016年3月,资阳在雁江区启动因病致贫医疗救治救助工作试点。

      2016年下半年,此项工作在资阳全市铺开。按照“居民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民政救助+基金兜底”多层次责任分担思路,资阳构建起“一减免四保险一救助四基金”的梯次保障机制。得益于此项政策,资阳贫困患者重大疾病县外住院医疗费用实现了“微支付”。

      乐至县石湍镇长堰沟村5组村民龙元品是受益者之一。去年,龙元品因股骨头坏死在乐至县人民医院接受了手术,并恢复了部分劳动能力。此次治疗共产生医疗费用总额37826.25元,自付170.67元,自付比例0.45%。

      截至去年底,资阳全市贫困户、低保户医疗费用平均自付比例为3%左右。

      问题

      过度医疗浪费公共医疗资源

      广受好评的同时,一些负面问题也开始显现。

      2017年,资阳市政协、市卫计委、扶贫移民工作局等在调研中发现,保障对象中存在高住院率(50.66%)和高报销率(95.45%)的过度医疗现象。

      原因之一为部分医疗机构诊疗行为不规范。据悉,有医疗机构存在升格住院、压床治疗、不合理用药等问题。一些乡镇医院甚至把贫困户作为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贫困保障对象内生动力不足也是原因之一。面对“微支付”甚至“零支付”政策,有贫困对象收到建议出院的通知后强行留院,浪费了公共医疗资源。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负责人说,去年医院有多名已达出院标准的贫困户长期留院。

      集中巡察和整治后,过度医疗现象有所遏制。2017年,资阳全市医疗扶贫保障对象共发生医疗费用56117.16万元,梯次保障机制支(赔)付医疗费用53565.69万元,但财政和医保基金压力仍较大。

      优化

      三道“紧箍咒”限制过度医疗

      如何才能够有效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减轻财政压力,又避免给贫困户造成太大负担?

      10月1日,资阳发布《关于优化健康医疗扶贫政策的通知》,用三道“紧箍咒”限制过度医疗。

      首先突出精准导向,即贫困人口经梯次报销后,个人自付医药费累计超过5500元以上的部分,由民政进行全额医疗救助,大病、特困实现应救必救。其次突出门诊救治救助的作用。即,慢性病等能够通过门诊救治的通过门诊救治。此举可大幅降低住院费用。第三,重点监管医疗机构,限制过度医疗。

      “经测算,以上措施能把医疗救助总体自付比例控制在8%左右。”资阳市扶贫移民局负责人表示。

      政策调整后,贫困户能否接受?记者随机走访几户贫困户后了解,由于收入提高了,多数贫困户表示可以负担5500元以下的治疗费用。 (记者 郭静雯)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