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懒六儿”摇身变农场主——记立志脱贫的刘亚秋

  • 2018年10月16日 09时0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人物名片】

      刘亚秋,合江县白鹿镇松柏村村民,首届“四川脱贫榜样”获得者。依托小额贷款和产业扶持基金,发展立体农业,成立亚秋家庭农场,从年收入不到3000元的懒散穷汉变成年收入超过4万元的脱贫能手。

      【先锋事迹】

      10月12日下午,记者见到44岁的刘亚秋时,他正在为鸡舍里的600只鸡准备“晚餐”。

      房前屋后,好一幅田园画:鸡在地上觅食,鹅在鱼塘游乐,门前的几株柚树上挂满了果,田地里生机盎然,白底红字的招牌“亚秋家庭农场”格外醒目。

      “明年等我养鸡规模到2000只了,就在县里开家专卖店。”刘亚秋笑着对记者说。

      4年前,不管是家庭农场,还是专卖店,刘亚秋想都不敢想。那时他沉迷牌局,每年靠几百元救济金,向哥哥嫂嫂借的钱过日子。因为懒,又在家中排行老六,村里人叫他“懒六儿”。

      “懒六儿”不懒了,与一次串门有关。2014年,一名帮扶干部来到刘亚秋家,刘亚秋只顾打牌不理人。白鹿镇党委书记李淋春得知情况后带他去隔壁大山村王远珍家结帮扶对子。

      刘亚秋记得当时自己的脸一下就红了,“王大姐家里比我困难得多,女儿得了白血病,可王大姐吃苦耐劳,养起上千只鸡,种了上千株柚树。”

      从王大姐家回来后,刘亚秋立志脱贫。

      2015年,刘亚秋找大哥借钱,买了几百只鸡苗鹅苗搞养殖,因不懂技术,鸡苗鹅苗死了8成。从那以后,刘亚秋渐渐明白:“搞养殖,需要自己掌握技术,不能老依赖农技员。”不管是农民夜校养殖培训,还是脱贫攻坚政策解读,村上组织的学习他一次不落。

      2016年,刘亚秋想扩大种植、养殖规模,镇政府及村“两委”帮他在农商银行贷款5万元,在村集体借了3000元产业扶持基金。

      有了本钱,刘亚秋购入300只鸡苗、鸭苗、鹅苗,养上4亩鱼,种植水稻4亩,在荒废的林地种上250株真龙柚、150余株茵红李。

      2017年底,刘亚秋年收入突破4万元。自己的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刘亚秋也劝说以前的牌友找份工作,或跟着自己搞立体农业。目前,他已带动10多户村民养鸡。

      【记者手记】

      志智双扶才有为

      短短两三年,村民口中这个既穷又懒的“懒六儿”为何变化这么大?

      志智双扶,激发了“懒六儿”的内生动力。

      过去,刘亚秋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又酷爱打麻将,索性选择“家里蹲”。而帮扶干部带他出村的一次参观,刺激了他,激活了他想要“拔穷根”的斗志。

      扶志还要扶智。刘亚秋变为家庭农场主,离不开农技员的帮助、帮扶人脱贫政策的讲解、农民夜校的培训。

      记者发现,刘亚秋家门口一段小路,有许多车轮印。原来,刘亚秋每天要开三轮车去县里采购物资、去村里送货,至少跑上十多趟。

      同样也是家门口的小路,一个小卖部内的麻将桌很久没再用过。老板说,刘亚秋和他的几个牌友很久没来了,自己还跟着刘亚秋养了10多只鸡。 (记者 魏冯)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懒六儿”摇身变农场主——记立志脱贫的刘亚秋

  • 2018年10月16日 09时0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人物名片】

      刘亚秋,合江县白鹿镇松柏村村民,首届“四川脱贫榜样”获得者。依托小额贷款和产业扶持基金,发展立体农业,成立亚秋家庭农场,从年收入不到3000元的懒散穷汉变成年收入超过4万元的脱贫能手。

      【先锋事迹】

      10月12日下午,记者见到44岁的刘亚秋时,他正在为鸡舍里的600只鸡准备“晚餐”。

      房前屋后,好一幅田园画:鸡在地上觅食,鹅在鱼塘游乐,门前的几株柚树上挂满了果,田地里生机盎然,白底红字的招牌“亚秋家庭农场”格外醒目。

      “明年等我养鸡规模到2000只了,就在县里开家专卖店。”刘亚秋笑着对记者说。

      4年前,不管是家庭农场,还是专卖店,刘亚秋想都不敢想。那时他沉迷牌局,每年靠几百元救济金,向哥哥嫂嫂借的钱过日子。因为懒,又在家中排行老六,村里人叫他“懒六儿”。

      “懒六儿”不懒了,与一次串门有关。2014年,一名帮扶干部来到刘亚秋家,刘亚秋只顾打牌不理人。白鹿镇党委书记李淋春得知情况后带他去隔壁大山村王远珍家结帮扶对子。

      刘亚秋记得当时自己的脸一下就红了,“王大姐家里比我困难得多,女儿得了白血病,可王大姐吃苦耐劳,养起上千只鸡,种了上千株柚树。”

      从王大姐家回来后,刘亚秋立志脱贫。

      2015年,刘亚秋找大哥借钱,买了几百只鸡苗鹅苗搞养殖,因不懂技术,鸡苗鹅苗死了8成。从那以后,刘亚秋渐渐明白:“搞养殖,需要自己掌握技术,不能老依赖农技员。”不管是农民夜校养殖培训,还是脱贫攻坚政策解读,村上组织的学习他一次不落。

      2016年,刘亚秋想扩大种植、养殖规模,镇政府及村“两委”帮他在农商银行贷款5万元,在村集体借了3000元产业扶持基金。

      有了本钱,刘亚秋购入300只鸡苗、鸭苗、鹅苗,养上4亩鱼,种植水稻4亩,在荒废的林地种上250株真龙柚、150余株茵红李。

      2017年底,刘亚秋年收入突破4万元。自己的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刘亚秋也劝说以前的牌友找份工作,或跟着自己搞立体农业。目前,他已带动10多户村民养鸡。

      【记者手记】

      志智双扶才有为

      短短两三年,村民口中这个既穷又懒的“懒六儿”为何变化这么大?

      志智双扶,激发了“懒六儿”的内生动力。

      过去,刘亚秋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又酷爱打麻将,索性选择“家里蹲”。而帮扶干部带他出村的一次参观,刺激了他,激活了他想要“拔穷根”的斗志。

      扶志还要扶智。刘亚秋变为家庭农场主,离不开农技员的帮助、帮扶人脱贫政策的讲解、农民夜校的培训。

      记者发现,刘亚秋家门口一段小路,有许多车轮印。原来,刘亚秋每天要开三轮车去县里采购物资、去村里送货,至少跑上十多趟。

      同样也是家门口的小路,一个小卖部内的麻将桌很久没再用过。老板说,刘亚秋和他的几个牌友很久没来了,自己还跟着刘亚秋养了10多只鸡。 (记者 魏冯)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