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119期

  • 2017年09月05日 17时44分
  • 来源: 省扶贫移民局
  • 【字体: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8月24日

    广元市构建精准帮扶体系助力决胜脱贫攻坚战

      广元市坚定贯彻落实中央、省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群众满意取向,着力构建精准帮扶体系,以“绣花”功夫抓好“五个一”帮扶工作,汇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强大合力。2016年,全市148个贫困村退出、6.1万贫困人口脱贫,实现首战首胜目标。

      一、构建统筹指挥体系,着力解决力量散、聚不拢的问题。一是实行一体指挥。成立市帮扶力量协调小组(指挥部),作为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1+16+6+1”作战指挥体系组成部分,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抽调10名同志集中办公。县乡均成立帮扶力量组织指挥机构,贫困村全覆盖建立驻村帮扶力量临时党支部,以强有力的战时指挥体系确保全市帮扶工作一盘棋。二是实行清单管理。每月研制市县帮扶力量协调小组办公室、6类帮扶力量“1+6”工作任务清单,实行县区、市级部门抓帮扶工作“对表排位、夺旗争先”制度,对每月工作排名第一的授予流动红旗,对出现重大问题的给予黄牌警示。三是实行联席会商。每月召开协调小组联席会议,研究工作推进情况,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对未完成当月工作任务或出现重大工作失误的部门单位,在会上对问题及原因作出说明并接受质询提问。今年来市县区协调小组累计召开例会62次,4个部门单位作质询说明。

      二、构建科学选派体系,着力解决选不准、不均衡的问题。一是坚持统筹选派。实行贫困村“六个一”帮扶力量选派机制,即在落实省“五个一”要求基础上,强调每个贫困户要有1名帮扶责任人。市县两级部门单位全覆盖帮扶非贫困村贫困户,部门单位原则上在现有帮扶贫困村所在乡镇就近帮扶插花贫困户。二是坚持精准选派。依据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主要指标,精准选派帮扶力量到村。依据贫困户致贫原因、贫困程度、发展后劲等主要指标,精准落实帮扶干部到户。三是坚持均衡选派。将3个脱贫任务相对较轻区的市级部门帮扶力量调整到其他县帮扶非贫困村贫困户,均衡县区间帮扶力量。采取“1+N”“N+1”帮扶方式,均衡部门单位间帮扶任务。坚持已退出贫困村力量、管理、考评“三个不变”,非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户责任人帮扶责任、扶持措施、感情沟通“三个到户”,均衡已退出村、当年计划退出村以及非贫困村贫困户帮扶责任。

      三、构建全域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待不住、干不好的问题。一是主管部门政策保障。出台“六个一”帮扶力量服务保障机制,县区财政每年为每名贫困村、非贫困村第一书记预算不少于10000、5000元的工作经费,为每名农技员预算不少于8000元的工作经费,确保有手段干事。编印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农民夜校指导手册,帮助帮扶力量增强实战能力。二是行业扶贫资源保障。建立项目优先支持机制,将项目资金、技术保障、金融服务等向帮扶力量倾斜。开通行业扶贫部门热线电话,规定对诉求事项回复不及时、解决效果不满意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通报、批评诫勉。今年来市县已联动召开村局对接会50余场次,累计解决实际问题140余个。三是选派单位靠山保障。刚性选派单位协调帮扶资源、落实后勤保障、关爱驻村干部等职责,对驻村干部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实行班子成员联系、科室结对帮助、干部志愿服务制度。四是乡村组织后勤保障。发挥乡镇党委对帮扶力量直接管理责任和联系领导牵头作用,明确符合条件的第一书记兼任乡镇党委副书记或委员,保证协调有力、沟通及时。

      四、构建立体监管体系,着力解决不愿干、不作为的问题。一是分类明细定责。对贫困村、非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力量实行分类管理,明细职责任务,细化管理要求。二是痕迹管控督责。建立联系县级领导提醒、纪实、公示制度,结对帮扶单位日常纪实、捆绑评价制度,驻村工作队周小结、月报表制度,第一书记日纪实、周抽查、月通报、季众评、年考核制度,农技员服务记录、季度通报制度,帮扶责任人每月联系、两月走访制度,以过程管理倒逼履职有为。三是捆绑评价问责。明确凡未完成当年减贫目标任务的,所有帮扶力量在评先评优或提拔使用上“一票否决”;市级部门帮扶工作考核结果排名后10%的,对部门单位一把手给予诫勉谈话,其中当年计划退出村验收未达标的,给予一把手免职处理;对帮扶责任不落实的,捆绑评价和追究联系领导干部、选派单位一把手、驻村工作队长和管理服务部门、乡镇党委书记责任。今年来市县累计通报批评97人次、约谈22人次。四是正反激励履责。市县已提拔重用86名第一书记、295名驻村帮扶干部。开办第一书记电视宣传专栏,市委表扬优秀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农技员200名。出台第一书记“十条禁令”、驻村干部行为规范、农技员工作守则,为帮扶力量驻村划出履职红线。

      五、构建作用发挥体系,着力解决融合难、两张皮的问题。一是建立“帮扶力量+”机制。探索第一书记领办集体经济、电商发展、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党员创业之家,构建驻村农技员领办新型经营主体、驻村帮扶工作队长或第一书记领办农民夜校机制,推动破解脱贫攻坚工作短板。二是建立“干部下基层”机制。规定新提拔进入县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县(区)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应当优先考虑有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对没有乡村工作经历、近两年内提拔的市、县(区)直部门中层干部,结合脱贫帮扶工作都要到驻村帮扶岗位“补课”。目前,全市已经提拔、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630名领导干部均“补课”。三是建立“群众满意度”机制。设置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指标体系,开展帮扶工作社会评价,鲜明群众认可取向。强化满意度评价结果运用,对落实“六个一”要求不力的单位或个人,及时进行通报;凡2次以上受到通报批评、群众测评满意度低于70%的,对一把手和直接责任人约谈或诫勉谈话。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119期

  • 2017年09月05日 17时44分
  • 来源: 省扶贫移民局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8月24日

    广元市构建精准帮扶体系助力决胜脱贫攻坚战

      广元市坚定贯彻落实中央、省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群众满意取向,着力构建精准帮扶体系,以“绣花”功夫抓好“五个一”帮扶工作,汇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强大合力。2016年,全市148个贫困村退出、6.1万贫困人口脱贫,实现首战首胜目标。

      一、构建统筹指挥体系,着力解决力量散、聚不拢的问题。一是实行一体指挥。成立市帮扶力量协调小组(指挥部),作为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1+16+6+1”作战指挥体系组成部分,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抽调10名同志集中办公。县乡均成立帮扶力量组织指挥机构,贫困村全覆盖建立驻村帮扶力量临时党支部,以强有力的战时指挥体系确保全市帮扶工作一盘棋。二是实行清单管理。每月研制市县帮扶力量协调小组办公室、6类帮扶力量“1+6”工作任务清单,实行县区、市级部门抓帮扶工作“对表排位、夺旗争先”制度,对每月工作排名第一的授予流动红旗,对出现重大问题的给予黄牌警示。三是实行联席会商。每月召开协调小组联席会议,研究工作推进情况,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对未完成当月工作任务或出现重大工作失误的部门单位,在会上对问题及原因作出说明并接受质询提问。今年来市县区协调小组累计召开例会62次,4个部门单位作质询说明。

      二、构建科学选派体系,着力解决选不准、不均衡的问题。一是坚持统筹选派。实行贫困村“六个一”帮扶力量选派机制,即在落实省“五个一”要求基础上,强调每个贫困户要有1名帮扶责任人。市县两级部门单位全覆盖帮扶非贫困村贫困户,部门单位原则上在现有帮扶贫困村所在乡镇就近帮扶插花贫困户。二是坚持精准选派。依据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主要指标,精准选派帮扶力量到村。依据贫困户致贫原因、贫困程度、发展后劲等主要指标,精准落实帮扶干部到户。三是坚持均衡选派。将3个脱贫任务相对较轻区的市级部门帮扶力量调整到其他县帮扶非贫困村贫困户,均衡县区间帮扶力量。采取“1+N”“N+1”帮扶方式,均衡部门单位间帮扶任务。坚持已退出贫困村力量、管理、考评“三个不变”,非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户责任人帮扶责任、扶持措施、感情沟通“三个到户”,均衡已退出村、当年计划退出村以及非贫困村贫困户帮扶责任。

      三、构建全域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待不住、干不好的问题。一是主管部门政策保障。出台“六个一”帮扶力量服务保障机制,县区财政每年为每名贫困村、非贫困村第一书记预算不少于10000、5000元的工作经费,为每名农技员预算不少于8000元的工作经费,确保有手段干事。编印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农民夜校指导手册,帮助帮扶力量增强实战能力。二是行业扶贫资源保障。建立项目优先支持机制,将项目资金、技术保障、金融服务等向帮扶力量倾斜。开通行业扶贫部门热线电话,规定对诉求事项回复不及时、解决效果不满意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通报、批评诫勉。今年来市县已联动召开村局对接会50余场次,累计解决实际问题140余个。三是选派单位靠山保障。刚性选派单位协调帮扶资源、落实后勤保障、关爱驻村干部等职责,对驻村干部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实行班子成员联系、科室结对帮助、干部志愿服务制度。四是乡村组织后勤保障。发挥乡镇党委对帮扶力量直接管理责任和联系领导牵头作用,明确符合条件的第一书记兼任乡镇党委副书记或委员,保证协调有力、沟通及时。

      四、构建立体监管体系,着力解决不愿干、不作为的问题。一是分类明细定责。对贫困村、非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力量实行分类管理,明细职责任务,细化管理要求。二是痕迹管控督责。建立联系县级领导提醒、纪实、公示制度,结对帮扶单位日常纪实、捆绑评价制度,驻村工作队周小结、月报表制度,第一书记日纪实、周抽查、月通报、季众评、年考核制度,农技员服务记录、季度通报制度,帮扶责任人每月联系、两月走访制度,以过程管理倒逼履职有为。三是捆绑评价问责。明确凡未完成当年减贫目标任务的,所有帮扶力量在评先评优或提拔使用上“一票否决”;市级部门帮扶工作考核结果排名后10%的,对部门单位一把手给予诫勉谈话,其中当年计划退出村验收未达标的,给予一把手免职处理;对帮扶责任不落实的,捆绑评价和追究联系领导干部、选派单位一把手、驻村工作队长和管理服务部门、乡镇党委书记责任。今年来市县累计通报批评97人次、约谈22人次。四是正反激励履责。市县已提拔重用86名第一书记、295名驻村帮扶干部。开办第一书记电视宣传专栏,市委表扬优秀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农技员200名。出台第一书记“十条禁令”、驻村干部行为规范、农技员工作守则,为帮扶力量驻村划出履职红线。

      五、构建作用发挥体系,着力解决融合难、两张皮的问题。一是建立“帮扶力量+”机制。探索第一书记领办集体经济、电商发展、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党员创业之家,构建驻村农技员领办新型经营主体、驻村帮扶工作队长或第一书记领办农民夜校机制,推动破解脱贫攻坚工作短板。二是建立“干部下基层”机制。规定新提拔进入县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县(区)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应当优先考虑有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对没有乡村工作经历、近两年内提拔的市、县(区)直部门中层干部,结合脱贫帮扶工作都要到驻村帮扶岗位“补课”。目前,全市已经提拔、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630名领导干部均“补课”。三是建立“群众满意度”机制。设置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指标体系,开展帮扶工作社会评价,鲜明群众认可取向。强化满意度评价结果运用,对落实“六个一”要求不力的单位或个人,及时进行通报;凡2次以上受到通报批评、群众测评满意度低于70%的,对一把手和直接责任人约谈或诫勉谈话。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