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合江县:狠下“绣花功” 誓摘“贫困帽”

  • 2017年09月29日 16时5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初秋的合江,空气中处处弥漫着收获的味道。真龙镇瓦房山上,真龙柚博览园里的一颗颗真龙柚压弯了树枝,预示着老百姓一年的辛勤劳作即将迎来大丰收。

      真龙镇武民村贫困户施光福在帮扶干部的动员下,借资扶贫小额信贷入股真龙柚博览园,今年将得到至少1400元的分红。施光福笑得合不拢嘴。这是合江县通过发展脱贫奔康产业园,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合江县地处乌蒙山连片贫困地区,是扶贫开发省级贫困县,山区乡镇占比大,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较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万户8.2万人、贫困村64个,贫困发生率10.8%。今年,作为全省计划“摘帽”县之一,合江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摘帽”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和头等大事,聚焦“贫困县‘摘帽’、34个贫困村退出、27815人脱贫”,以“绣花功夫”推进“六个精准”,久久为功、持续用力,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压实责任 拎着帽子干

      在永定村工作两年多,张邦奎只请过一次假。2016年3月,在村上开展扶贫工作的他接到妻子的电话,4岁多的女儿突患急性白血病。他瞒着大家,把孩子紧急送往重庆医治,待小孩病情稍控制,便返村继续工作。

      2015年8月,时任泸州市教育局电大教学科副科长的张邦奎,来到望龙镇永定村担任“第一书记”,村民开始以为这位城里来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也就“意思意思”。想不到的是,张邦奎不但将村里的道路、水库、卫生室从图纸变成了现实,还带着大家组建望永养殖专合社、参与产业园建设。永定村的面貌一天天变化,村民的收入有了增长,听说张书记任期快到了,村民们急了,一再恳请留在村里。

      如张邦奎一样,合江县284名“第一书记”撸起袖子干,是合江县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合力破局的体现。为了打赢脱贫“摘帽”这场硬仗,合江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县脱贫办,配齐配强工作力量,统筹各类项目、资金、政策、会议、督查等,确保全县一盘棋、合力攻坚。建立“四大‘战区’+26个专项推进组+27个乡镇推进组”指挥体系,各专项、各乡镇推进组分别由分管县领导和联系县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和乡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面推动各领域、辖区内脱贫攻坚工作。多次组织召开县、乡、村三级脱贫攻坚大会,将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和实施意见落实到每一个基层组织,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

      脱贫“摘帽”攻坚任务进入冲刺阶段,最重要在于做细做实各项工作。开年上班第一周,合江县就召开了“千人誓师大会”,吹响了脱贫“摘帽”攻坚战的集结号,紧接着连续发动“春季攻势”“夏季攻坚”“百日冲刺”,进一步完善已有措施,查缺补漏。

      不仅如此,合江县还通过逗硬奖惩,确保各项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合江县出台了史上最严的“脱贫攻坚问责办法”,成立县脱贫攻坚督查督办组,下设8个督查小组和1个综合小组,从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配齐配强力量。落实脱贫攻坚月考核制度,实行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对月度前5名和后3名,分别发放流动红旗和警示黄牌;排名末位的,党委主要负责人在全县大会上做检讨;连续两月排名末位的,联系县领导在全县大会上做检讨。

      与此同时,合江县以县、乡换届为契机,选派12名市、县优秀干部到乡镇任党政“一把手”;按照“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市场思维活、干事激情高”的标准,在种养大户、大学生村干部、务工返乡党员、退伍军人中选拔138名优秀人员担任村支部书记;坚持“因村选人、因才定村”的导向,按照“党务干部派弱村、经济干部派穷村、政法干部派乱村”的原则,选派64位“第一书记”到贫困村、220位“第一书记”到非贫困村任职,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对照标准 比着尺子干

      回洞桥村曾经交通闭塞、产业落后,如今这一印象已经发生变化: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村民危房改造已经完成;村民们种下了脆红李、车前草、优质稻米等,发展了林下养鸡、稻田养鸭、生猪养殖等产业;集体经济与新村建设正在兴起。“目前,全村所有贫困户‘一超六有’均已达标,现在主要是查看哪里还有不足,进行查漏补缺。”西南医科大学下派回洞桥村“第一书记”雷学举说。

      想起以前的回洞桥村,省总工会派驻回洞桥村驻村干部彭麟仍记忆犹新。以前的回洞桥村通村道路,是仅为3.5米宽的水泥路,路面狭窄、坡陡弯多、坑坑洼洼,外面的东西进不来,里面的东西出不去,产业发展受限。为此,省总工会、省委编办、西南医科大学及泸州老窖集团有限公司等帮扶单位,多方协调、积极筹资,很快就落实了道路建设所需资金,帮助村民建好了“致富路”。

      不仅是回洞桥村在自查对标、奋力赶上,合江县34个预脱贫村都在针对集体经济、通村硬化路、村卫生室、村文化室、通信网络等指标一一再核对、再完善。合江县仅以“交通大会战”为契机,就新改建农村公路277.8公里,保证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34个预脱贫村村村通客运;投资9亿元建设重点扶贫农村公路180公里,覆盖贫困村35个,惠及沿线14个乡镇50万人。

      目前,合江县正在奋力开展“百日冲刺”,向脱贫“摘帽”发动“最后攻坚”。白天抓落实,晚上忙研判,已成为合江县决策者的常态化工作状态,为了严格按照时限保质保量完成脱贫任务,合江县委常委会议室常常晚上11点还灯火通明,县领导小组针对白天下乡调研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拿出解决办法。

      合江县扶贫移民局负责人说:“全县27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已于6月完成县级初步验收,达标卫生院已完成26个,乡镇中心校已达标25个。针对未达标的,我们已经采取一个项目一个方案,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销号管理,预计10月份能全部达标。”

      扭住重点 甩开膀子干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统筹好项目、资金、土地等要素,还要协调好产业、就业、社会保障等工作,有的还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合江县是传统农业大县,荔枝、真龙柚、金钗石斛三大产业种植面积分别达30.6万亩、30.8万亩、5万亩。但前些年,由于缺乏专业管护和科学指导,挂果率低、销路窄、收益少,不少老百姓守着“摇钱树”成了贫困户。

      58岁的温正涛原本是合江县合江镇石堰村130户贫困户中的一户。2014年起,石堰村引入润泽果业专合社,专合社通过“统一提供种苗、统一规格定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标准管理、统一包装销售”,保证荔枝产量和品质,荔枝和林下作物投产后按贫困户4:6、非贫困户5:5比例分成。“我有30多株荔枝树,2014年,政府为了帮助我脱贫,专合社免费给我送荔枝苗,还有专门的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如何栽种。到现在我已经种了150多株荔枝树,林间种土豆、养鸭子,不到两年就脱贫了。”如今,合江镇已免费向村民发放了3万多株优质荔枝种苗,种植总面积3000亩,几乎覆盖全部贫困户。

      近年来,合江县依托三大特色产业,在64个贫困村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引进龙头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标准化管护、市场化营销,并与贫困户同步健全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劳务承包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村村有脱贫产业、户户有致富项目。

      不仅可以依靠农业创收,越来越多的村民还通过在家门口当工人实现增收。

      “上班前两个月就有1600元的底薪。以前收入来自于养几只羊和鸡,现在家庭状况好很多了,还搬进了新房子,两个孩子都在镇上上中学,不但不用交学费,在学校吃饭都不花钱,看病也不花钱。”榕山镇回洞桥村的贫困户王元超说。

      作为回洞桥村的帮扶单位,泸州老窖集团捐资80万元建设了回洞桥村“扶贫车间”作为集体资产,由村集体公司经营管理。合江县总工会帮助引进祥和制衣公司租赁“扶贫车间”,创办回洞桥村制衣厂,面向回洞桥村及周边7个村有就业意愿及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50个,实行计件制和弹性工时,务工人员人均月收入可达2000元。

      像这样通过“扶贫车间”让当地贫困户就近就业脱贫的事情,在合江县越来越多。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理念,合江县在64个贫困村建立“扶贫车间”,县财政给予1000元/平方米补助,建成后作为村集体资产移交贫困村。村集体采取租赁经营、自主经营、联合经营等模式,招引劳动密集型、简单技能型、节能环保型企业入驻,面向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每个“扶贫车间”吸纳劳动力不低于50人,贫困户每月工资不低于1500元。有效解决了“扶贫资金造血难、小微企业落地难、贫困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激发动力

      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9月22日,祝跃琴在结业当天,与泸州市内一家智能电网配套企业正式签约。“我经过培训就可以直接上班,一个月可以挣2000元。”祝跃琴是合江县自怀镇方圆村的贫困户。上个月底,村干部告诉她,政府要举办“扶贫专班”,费用全免,还要发补贴,祝跃琴毫不犹豫报了名。接受了近一个月的专业培训,结业当天她与市内一家公司签约。“学了很多实际操作,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就把学到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家里减轻负担。”

      同一时间,来自榕右乡永安村的贺周建,与祝跃琴成为同事。虽然两名年轻人来自不同地方,但今年秋天,他们不约而同参加了“扶贫专班”学习。

      合江县依托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开设“扶贫专班”,结合用人单位岗位需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贫困劳动力开展订单式免费培训,并定向推荐就业。“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结业即就业”的模式吸引了贫困家庭中的年轻人踊跃参加。目前,“扶贫专班”已结业2期,118名学员中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51人,获得结业证67人,全部实现就业。其中,园区就业74人、自主外出务工21人、县内灵活就业23人,人均每月收入达2800元左右。

      不但送技能、送岗位,合江县还通过设立四项基金,补齐政策短板,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起步难”,激发他们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

      柏松村贫困户刘亚秋,以前住在“分家”后的旧屋时,靠救助救济、偶尔打零工“糊口”,还时常借钱度日。一方面帮扶干部常与他交心,另一方面农技员直接住进他家手把手教种养殖技术、管理方法。首次试养家禽成功,让尝到甜头的刘亚秋主动咨询起扶贫政策,想“找点本钱”扩大种养殖规模。为此,白鹿镇政府及“村两委”因势利导,帮助他获得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和1万元产业扶持基金,刘亚秋规划养殖家禽300只、鱼1000尾,种植真龙柚250株,成立了“亚秋家庭农场”。2016年,纯收入达到3.7万元,翻了10多倍。

      而这只是用小基金帮助贫困户主动作为的片段之一。

      截至目前,合江县已累计向14709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6603万元;向1.36万名贫困户出借产业扶持基金2163万元,有效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持续增收,真正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设立教育、卫生扶贫救助基金1041万元,兜底解决了“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从源头上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和因病致贫。

      拿真金、出政策、倾全力,合江奋力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 (王正元 张澜)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合江县:狠下“绣花功” 誓摘“贫困帽”

  • 2017年09月29日 16时5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初秋的合江,空气中处处弥漫着收获的味道。真龙镇瓦房山上,真龙柚博览园里的一颗颗真龙柚压弯了树枝,预示着老百姓一年的辛勤劳作即将迎来大丰收。

      真龙镇武民村贫困户施光福在帮扶干部的动员下,借资扶贫小额信贷入股真龙柚博览园,今年将得到至少1400元的分红。施光福笑得合不拢嘴。这是合江县通过发展脱贫奔康产业园,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合江县地处乌蒙山连片贫困地区,是扶贫开发省级贫困县,山区乡镇占比大,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较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万户8.2万人、贫困村64个,贫困发生率10.8%。今年,作为全省计划“摘帽”县之一,合江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摘帽”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和头等大事,聚焦“贫困县‘摘帽’、34个贫困村退出、27815人脱贫”,以“绣花功夫”推进“六个精准”,久久为功、持续用力,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压实责任 拎着帽子干

      在永定村工作两年多,张邦奎只请过一次假。2016年3月,在村上开展扶贫工作的他接到妻子的电话,4岁多的女儿突患急性白血病。他瞒着大家,把孩子紧急送往重庆医治,待小孩病情稍控制,便返村继续工作。

      2015年8月,时任泸州市教育局电大教学科副科长的张邦奎,来到望龙镇永定村担任“第一书记”,村民开始以为这位城里来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也就“意思意思”。想不到的是,张邦奎不但将村里的道路、水库、卫生室从图纸变成了现实,还带着大家组建望永养殖专合社、参与产业园建设。永定村的面貌一天天变化,村民的收入有了增长,听说张书记任期快到了,村民们急了,一再恳请留在村里。

      如张邦奎一样,合江县284名“第一书记”撸起袖子干,是合江县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合力破局的体现。为了打赢脱贫“摘帽”这场硬仗,合江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县脱贫办,配齐配强工作力量,统筹各类项目、资金、政策、会议、督查等,确保全县一盘棋、合力攻坚。建立“四大‘战区’+26个专项推进组+27个乡镇推进组”指挥体系,各专项、各乡镇推进组分别由分管县领导和联系县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和乡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面推动各领域、辖区内脱贫攻坚工作。多次组织召开县、乡、村三级脱贫攻坚大会,将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和实施意见落实到每一个基层组织,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

      脱贫“摘帽”攻坚任务进入冲刺阶段,最重要在于做细做实各项工作。开年上班第一周,合江县就召开了“千人誓师大会”,吹响了脱贫“摘帽”攻坚战的集结号,紧接着连续发动“春季攻势”“夏季攻坚”“百日冲刺”,进一步完善已有措施,查缺补漏。

      不仅如此,合江县还通过逗硬奖惩,确保各项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合江县出台了史上最严的“脱贫攻坚问责办法”,成立县脱贫攻坚督查督办组,下设8个督查小组和1个综合小组,从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配齐配强力量。落实脱贫攻坚月考核制度,实行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对月度前5名和后3名,分别发放流动红旗和警示黄牌;排名末位的,党委主要负责人在全县大会上做检讨;连续两月排名末位的,联系县领导在全县大会上做检讨。

      与此同时,合江县以县、乡换届为契机,选派12名市、县优秀干部到乡镇任党政“一把手”;按照“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市场思维活、干事激情高”的标准,在种养大户、大学生村干部、务工返乡党员、退伍军人中选拔138名优秀人员担任村支部书记;坚持“因村选人、因才定村”的导向,按照“党务干部派弱村、经济干部派穷村、政法干部派乱村”的原则,选派64位“第一书记”到贫困村、220位“第一书记”到非贫困村任职,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对照标准 比着尺子干

      回洞桥村曾经交通闭塞、产业落后,如今这一印象已经发生变化: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村民危房改造已经完成;村民们种下了脆红李、车前草、优质稻米等,发展了林下养鸡、稻田养鸭、生猪养殖等产业;集体经济与新村建设正在兴起。“目前,全村所有贫困户‘一超六有’均已达标,现在主要是查看哪里还有不足,进行查漏补缺。”西南医科大学下派回洞桥村“第一书记”雷学举说。

      想起以前的回洞桥村,省总工会派驻回洞桥村驻村干部彭麟仍记忆犹新。以前的回洞桥村通村道路,是仅为3.5米宽的水泥路,路面狭窄、坡陡弯多、坑坑洼洼,外面的东西进不来,里面的东西出不去,产业发展受限。为此,省总工会、省委编办、西南医科大学及泸州老窖集团有限公司等帮扶单位,多方协调、积极筹资,很快就落实了道路建设所需资金,帮助村民建好了“致富路”。

      不仅是回洞桥村在自查对标、奋力赶上,合江县34个预脱贫村都在针对集体经济、通村硬化路、村卫生室、村文化室、通信网络等指标一一再核对、再完善。合江县仅以“交通大会战”为契机,就新改建农村公路277.8公里,保证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34个预脱贫村村村通客运;投资9亿元建设重点扶贫农村公路180公里,覆盖贫困村35个,惠及沿线14个乡镇50万人。

      目前,合江县正在奋力开展“百日冲刺”,向脱贫“摘帽”发动“最后攻坚”。白天抓落实,晚上忙研判,已成为合江县决策者的常态化工作状态,为了严格按照时限保质保量完成脱贫任务,合江县委常委会议室常常晚上11点还灯火通明,县领导小组针对白天下乡调研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拿出解决办法。

      合江县扶贫移民局负责人说:“全县27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已于6月完成县级初步验收,达标卫生院已完成26个,乡镇中心校已达标25个。针对未达标的,我们已经采取一个项目一个方案,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销号管理,预计10月份能全部达标。”

      扭住重点 甩开膀子干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统筹好项目、资金、土地等要素,还要协调好产业、就业、社会保障等工作,有的还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合江县是传统农业大县,荔枝、真龙柚、金钗石斛三大产业种植面积分别达30.6万亩、30.8万亩、5万亩。但前些年,由于缺乏专业管护和科学指导,挂果率低、销路窄、收益少,不少老百姓守着“摇钱树”成了贫困户。

      58岁的温正涛原本是合江县合江镇石堰村130户贫困户中的一户。2014年起,石堰村引入润泽果业专合社,专合社通过“统一提供种苗、统一规格定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标准管理、统一包装销售”,保证荔枝产量和品质,荔枝和林下作物投产后按贫困户4:6、非贫困户5:5比例分成。“我有30多株荔枝树,2014年,政府为了帮助我脱贫,专合社免费给我送荔枝苗,还有专门的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如何栽种。到现在我已经种了150多株荔枝树,林间种土豆、养鸭子,不到两年就脱贫了。”如今,合江镇已免费向村民发放了3万多株优质荔枝种苗,种植总面积3000亩,几乎覆盖全部贫困户。

      近年来,合江县依托三大特色产业,在64个贫困村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引进龙头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标准化管护、市场化营销,并与贫困户同步健全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劳务承包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村村有脱贫产业、户户有致富项目。

      不仅可以依靠农业创收,越来越多的村民还通过在家门口当工人实现增收。

      “上班前两个月就有1600元的底薪。以前收入来自于养几只羊和鸡,现在家庭状况好很多了,还搬进了新房子,两个孩子都在镇上上中学,不但不用交学费,在学校吃饭都不花钱,看病也不花钱。”榕山镇回洞桥村的贫困户王元超说。

      作为回洞桥村的帮扶单位,泸州老窖集团捐资80万元建设了回洞桥村“扶贫车间”作为集体资产,由村集体公司经营管理。合江县总工会帮助引进祥和制衣公司租赁“扶贫车间”,创办回洞桥村制衣厂,面向回洞桥村及周边7个村有就业意愿及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50个,实行计件制和弹性工时,务工人员人均月收入可达2000元。

      像这样通过“扶贫车间”让当地贫困户就近就业脱贫的事情,在合江县越来越多。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理念,合江县在64个贫困村建立“扶贫车间”,县财政给予1000元/平方米补助,建成后作为村集体资产移交贫困村。村集体采取租赁经营、自主经营、联合经营等模式,招引劳动密集型、简单技能型、节能环保型企业入驻,面向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每个“扶贫车间”吸纳劳动力不低于50人,贫困户每月工资不低于1500元。有效解决了“扶贫资金造血难、小微企业落地难、贫困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激发动力

      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9月22日,祝跃琴在结业当天,与泸州市内一家智能电网配套企业正式签约。“我经过培训就可以直接上班,一个月可以挣2000元。”祝跃琴是合江县自怀镇方圆村的贫困户。上个月底,村干部告诉她,政府要举办“扶贫专班”,费用全免,还要发补贴,祝跃琴毫不犹豫报了名。接受了近一个月的专业培训,结业当天她与市内一家公司签约。“学了很多实际操作,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就把学到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家里减轻负担。”

      同一时间,来自榕右乡永安村的贺周建,与祝跃琴成为同事。虽然两名年轻人来自不同地方,但今年秋天,他们不约而同参加了“扶贫专班”学习。

      合江县依托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开设“扶贫专班”,结合用人单位岗位需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贫困劳动力开展订单式免费培训,并定向推荐就业。“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结业即就业”的模式吸引了贫困家庭中的年轻人踊跃参加。目前,“扶贫专班”已结业2期,118名学员中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51人,获得结业证67人,全部实现就业。其中,园区就业74人、自主外出务工21人、县内灵活就业23人,人均每月收入达2800元左右。

      不但送技能、送岗位,合江县还通过设立四项基金,补齐政策短板,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起步难”,激发他们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

      柏松村贫困户刘亚秋,以前住在“分家”后的旧屋时,靠救助救济、偶尔打零工“糊口”,还时常借钱度日。一方面帮扶干部常与他交心,另一方面农技员直接住进他家手把手教种养殖技术、管理方法。首次试养家禽成功,让尝到甜头的刘亚秋主动咨询起扶贫政策,想“找点本钱”扩大种养殖规模。为此,白鹿镇政府及“村两委”因势利导,帮助他获得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和1万元产业扶持基金,刘亚秋规划养殖家禽300只、鱼1000尾,种植真龙柚250株,成立了“亚秋家庭农场”。2016年,纯收入达到3.7万元,翻了10多倍。

      而这只是用小基金帮助贫困户主动作为的片段之一。

      截至目前,合江县已累计向14709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6603万元;向1.36万名贫困户出借产业扶持基金2163万元,有效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持续增收,真正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设立教育、卫生扶贫救助基金1041万元,兜底解决了“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从源头上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和因病致贫。

      拿真金、出政策、倾全力,合江奋力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 (王正元 张澜)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