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阿坝州:思想扶贫+产业造血 贫困县“摘帽”跑出加速度

  • 2017年09月29日 16时4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9月22日,在海拔2400多米的理县通化乡西山村马崩组,65岁的贫困户李加荣和老伴王运华正在打扫院落,准备西羌阿爹小木屋的开业迎客,“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从贫困户变身客栈老板,这是理县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大力实施思想扶贫和产业造血“双轮驱动”,以产业连片联动发展带动精准脱贫的结果。

      “今年底,理县不仅要兑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摘帽,还要进一步实现产业连片联动,促进群众致富奔小康。”理县县委书记依当措说。

      启动歇帮机制遏制攀比贫困思想

      9月19日9时许,杂谷脑镇日底村村民活动中心,一场以“喜迎十九大,看家乡变化,做知恩感恩铭德理县人”为主题的宣讲活动正式拉开。

      76岁的退休老干部格西一边比划一边说,“这几年家乡变化很大,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好房子,但一些人也变懒了,认为戴上‘贫困帽’就冬暖夏凉,贪图享受不思进取,这很丢脸。”

      宣讲活动常常有,但这次不太一样,主讲人全部是来自当地的退休老干部和老党员共43人。通过讲政策、讲历史、讲变化、讲发展,活动旨在进一步激发理县群众主动脱贫意愿,引导群众增强感恩意识,消除“等靠要”思想。

      “精准扶贫,首先得抓好思想扶贫。”理县扶贫移民局局长姚刚说,此次宣讲活动走进全县81个行政村(社区)宣讲,持续到10月15日。

      针对部分群众攀比贫困,“等靠要”思想严重,今年4月理县还尝试建立了“好吃懒做不劳动、房前屋后脏乱差屡教不改、违法乱纪赌博吸毒、抽好烟喝好酒讲排场”等12条歇帮机制。“每季度定期组织评选歇帮对象,经群众大会投票决定,对符合歇帮程序的贫困户实施歇帮3个月。”姚刚透露,目前,理县共歇帮1户,恢复帮扶1户。

      此外,结合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理县大力实施乡风文明创建工程,积极开展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评比选树活动,以先进典型激励人,同时建立道德评判员、义务宣传员,引导非贫困户客观认识脱贫攻坚帮扶政策,扭转争当贫困户的思想认识。

      通过思想帮扶,截至目前,该县已有547户、2045名贫困群众达到脱贫标准,占98.32%,全县贫困发生率已降为0.3%。

      推动产业发展河坝高山群众共富裕

      理县48个贫困村大多分布在高半山和深沟远寨,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对此,理县制定《2013-2020年高半山地区综合扶贫开发规划》《高半山精准扶贫攻坚实施方案》,把产业发展作为促进面上脱贫、带动稳定增收的抓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果、精细蔬菜和乡村旅游业。

      其中,生态农业方面,在抓好白菜、甜樱桃、青红脆李等主打产品基础上,引进棒菜、辣椒、枇杷等错季产品,实现了每年4月至11月均有特色农产品上市。同时,积极实施“后备厢”鲜销、合作社大宗营销、电子商务高端营销三大工程,保障农产品产得出、销得好。

      位于高半山上的西山村,从山脚一路到村里得经过40多道大弯。因为山高路陡,村民种的土豆、水果无人上门来收购。“背下山去卖,有时候连车费都卖不出来。”贫困户黄秀英说,前几年,不少村民相继搬到了河坝里。

      改变始于去年。依托西山村的阳光和浮云微景观资源,理县人杨天林和几个朋友投资建起了“浮云牧场”,并与西山村的30户贫困户签订了原生态农特产品购销协议。如今,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距“浮云牧场”不到300米的黄秀英家则率先在村里搞起了旅游接待,生意红火。

      近几年,理县通过毕棚沟、桃坪羌寨、古尔沟温泉等景区带动,有效地促进了景区周边片区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同时催生了田园采摘、户外体验等新旅游业态,全县2万余人直接或间接从中分享发展红利,实现脱贫增收。 (罗蕤 记者 徐中成)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阿坝州:思想扶贫+产业造血 贫困县“摘帽”跑出加速度

  • 2017年09月29日 16时4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9月22日,在海拔2400多米的理县通化乡西山村马崩组,65岁的贫困户李加荣和老伴王运华正在打扫院落,准备西羌阿爹小木屋的开业迎客,“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从贫困户变身客栈老板,这是理县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大力实施思想扶贫和产业造血“双轮驱动”,以产业连片联动发展带动精准脱贫的结果。

      “今年底,理县不仅要兑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摘帽,还要进一步实现产业连片联动,促进群众致富奔小康。”理县县委书记依当措说。

      启动歇帮机制遏制攀比贫困思想

      9月19日9时许,杂谷脑镇日底村村民活动中心,一场以“喜迎十九大,看家乡变化,做知恩感恩铭德理县人”为主题的宣讲活动正式拉开。

      76岁的退休老干部格西一边比划一边说,“这几年家乡变化很大,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好房子,但一些人也变懒了,认为戴上‘贫困帽’就冬暖夏凉,贪图享受不思进取,这很丢脸。”

      宣讲活动常常有,但这次不太一样,主讲人全部是来自当地的退休老干部和老党员共43人。通过讲政策、讲历史、讲变化、讲发展,活动旨在进一步激发理县群众主动脱贫意愿,引导群众增强感恩意识,消除“等靠要”思想。

      “精准扶贫,首先得抓好思想扶贫。”理县扶贫移民局局长姚刚说,此次宣讲活动走进全县81个行政村(社区)宣讲,持续到10月15日。

      针对部分群众攀比贫困,“等靠要”思想严重,今年4月理县还尝试建立了“好吃懒做不劳动、房前屋后脏乱差屡教不改、违法乱纪赌博吸毒、抽好烟喝好酒讲排场”等12条歇帮机制。“每季度定期组织评选歇帮对象,经群众大会投票决定,对符合歇帮程序的贫困户实施歇帮3个月。”姚刚透露,目前,理县共歇帮1户,恢复帮扶1户。

      此外,结合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理县大力实施乡风文明创建工程,积极开展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评比选树活动,以先进典型激励人,同时建立道德评判员、义务宣传员,引导非贫困户客观认识脱贫攻坚帮扶政策,扭转争当贫困户的思想认识。

      通过思想帮扶,截至目前,该县已有547户、2045名贫困群众达到脱贫标准,占98.32%,全县贫困发生率已降为0.3%。

      推动产业发展河坝高山群众共富裕

      理县48个贫困村大多分布在高半山和深沟远寨,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对此,理县制定《2013-2020年高半山地区综合扶贫开发规划》《高半山精准扶贫攻坚实施方案》,把产业发展作为促进面上脱贫、带动稳定增收的抓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果、精细蔬菜和乡村旅游业。

      其中,生态农业方面,在抓好白菜、甜樱桃、青红脆李等主打产品基础上,引进棒菜、辣椒、枇杷等错季产品,实现了每年4月至11月均有特色农产品上市。同时,积极实施“后备厢”鲜销、合作社大宗营销、电子商务高端营销三大工程,保障农产品产得出、销得好。

      位于高半山上的西山村,从山脚一路到村里得经过40多道大弯。因为山高路陡,村民种的土豆、水果无人上门来收购。“背下山去卖,有时候连车费都卖不出来。”贫困户黄秀英说,前几年,不少村民相继搬到了河坝里。

      改变始于去年。依托西山村的阳光和浮云微景观资源,理县人杨天林和几个朋友投资建起了“浮云牧场”,并与西山村的30户贫困户签订了原生态农特产品购销协议。如今,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距“浮云牧场”不到300米的黄秀英家则率先在村里搞起了旅游接待,生意红火。

      近几年,理县通过毕棚沟、桃坪羌寨、古尔沟温泉等景区带动,有效地促进了景区周边片区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同时催生了田园采摘、户外体验等新旅游业态,全县2万余人直接或间接从中分享发展红利,实现脱贫增收。 (罗蕤 记者 徐中成)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