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102期

  • 2017年08月04日 10时45分
  • 来源: 省扶贫移民局
  • 【字体: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7月27日

      【工作动态】

      ●遂宁市积极引导发动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

      ●青川县“七字法”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

      ●岳池县打造高层次人才服务脱贫攻坚新高地

      遂宁市积极引导发动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
    遂宁市现有登记社会组织1843个,其中社会团体104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796个。2016年以来,遂宁市投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资金6300万元,引导350个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募集社会资金1.16亿元、物资0.38亿元,累计服务贫困村55个、贫困人口2.1万人次,被国家民政部确认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一是搭建平台,释放活力。出台《进一步促进社会组织改革发展意见》《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救助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30余个,采取社会承担职能、政府培育扶持等措施,分类引导社会组织发挥行业、领域优势,到贫困区域开展慈善服务、志愿服务、产业服务、教育文化服务和社工专业服务,推动社会组织量质并行发展。二是注重培育,提升能力。组织开展反贫困与社会工作实践、“三社互动”新农村再造等专题培训200余人次,投入福彩公益金35万元组建扶贫医疗卫生、防灾减灾、家院互助等队伍6支,孵化嘉善社工、德水家综等社会组织4个,依托贫困村建立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8个,支持3家社工机构驻村服务,不断提升社会组织驻村服务能力。三是靶向引导,精准切入。建立贫困村供需对接台账,针对投资荒、项目荒,动员行业商协会发展互惠产业扶贫;针对人口空心化、社会管理碎片化,开展社会融入、文化共建、心理辅导等志愿服务;针对“等靠要”思想,开展增能辅导和感恩教育;针对产品销售链条,引入农产品区域品牌“遂宁鲜”搭建贫困村电商平台;针对贫困留守儿童,开展“快乐小天使”“舞动小精灵”等志愿者活动。四是“两手”同抓,强化监管。实行社会组织党建与组织健康发展“两手抓”,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两手硬”。对49个直接登记的社会组织开展全覆盖专项审计,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50个项目开展财政绩效评价。建立社会组织监管红、黑名单制度,培育扶持的同时加强引导监管,确保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青川县“七字法”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在“比较精准”基础上进一步达到“更加精准”,广元市青川县高度重视,多方联动,运用“七字法”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切实做到“无错评、漏评”。2016年末,青川县有贫困人口10168户30712人,通过此次精准识别后,新增贫困人口1305人、减少2875人,最终认定贫困人口9631户29142人。一看。围绕农村家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看贫困户有无住房,住房是否安全;看农户的土地情况和生产条件,看吃穿有没有保障;看农户受教育程度和家庭中适龄少年儿童是否正常上学以及上学情况等;看劳动力有没有疾病或者残疾等状况、受教育的情况、是否掌握职业技能、有没有脱贫致富的能力;看自然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环境综合整治、公共服务保障落实等情况。二问。询问了解贫困群众家庭成员年龄、学历、身体状况、就业情况、经济状况及收入来源,询问家中现有土地、房屋、存在的主要困难和致贫原因等,填写《青川县贫困户收入登记表》。三访。扶贫工作队、各村民主评议小组及村务监督委员会全覆盖入户走访核实贫困户信息,综合分析贫困家庭收入、住房、教育、健康状况、社会保障等实际状况,访问周边农户,详细了解村民的家庭经济情况。四评。召开群众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公平、公正、公开组织评议,逐户评议初步识别家庭贫困真实性,将民主评议结果以及户主姓名、家庭人口、致贫原因、贫困程度等以村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参与到识别评定工作之中。五查。实行县级领导、帮扶部门、乡村干部进村入户,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全面排查和甄别,确保识别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不错评一户不错评一人。六比。一是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同周边农户比较,比家庭经济收入、比劳动力状况、比教育医疗情况、比贫困程度、比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全面开展数据信息比对工作,由县脱贫办牵头将省市县相关职能部门反馈的疑点数据逐一进村入户核实。三是将到户到人比对核实的信息由村民代表大会、乡镇集中审核,精准认定贫困人口。七审。对认定的贫困人口名单分别由联系乡镇县领导、帮扶部门主要负责人、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村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社长签字确认,并签订真实性承诺书,逐级承诺,层层负责。加快审定录入进度,确保7月底前准确录入国家扶贫开发业务管理子系统。

      岳池县打造高层次人才服务脱贫攻坚新高地。近年来,广安市岳池县灵活人才引进培育模式,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108人,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创建帮扶机制,创优智力服务,促进高层次人才为脱贫攻坚增动力、添活力。一是建强支部,人才堡垒有力夯实。坚持组织引领,突出核心作用,设立引进高层次人才联合会党支部,以阵地建设为突破,推进引进人才间学术研讨、组织开展一线服务,增强人才队伍凝聚力。规范人才联合会党支部运行,持续引领人才向脱贫攻坚聚焦聚力,把党建“红塔工程”“夯基提能树典型”总体思路贯穿于人才联合会党支部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遵循,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组织部机关支部“联谊”创意组织生活,与贫困村党支部“联过”主题党日活动,与“五个一”帮扶单位党员“联享”微党课,增强支部建设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二是创新模式,人才作用叠加释放。紧扣脱贫攻坚部署,“组合拳”“套餐化”开展扶技扶智,引领良好新风。在280个贫困村巡回开展“流动夜校进百村·知识普及助脱贫”主题知识讲座390余场次,宣讲省市县党代会精神,普及脱贫攻坚政策,解读农村常用法律。成立“精准脱贫百名科技人才服务团”,建立农、林、渔、牧、副专业技术服务队,精准提供技术咨询1.2万人次,指导编制贫困户产业规划1240个,在贫困村推广优质农产品品种32个。成功探索“借鸡下蛋”“家禽租养”帮扶模式,由业主与贫困户签订协议,免费为贫困户提供家禽家畜种源,高层次人才全程参与技术服务,产品销售实行“业主回购”和“人才推介销售”,降低贫困户资金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提高贫困户经济收入。三是破解瓶颈,人才活力持续涌现。建立“岳池高层次人才农业示范基地”,采取“业主投资+农户(土地)入股+集体管理”模式,规模形成“一塘两园”现代观光农业基地,吸纳临近村(社区)劳动力年均超过600余人次,辐射带动53户贫困户、21户非贫困户实现年均劳务收入超过3000元。搭建产学研用平台,推行人才“借智借脑”工程,促进高层次人才主动参与支柱产业发展,长田香藤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参与包装策划、技术攻关支持下,成功挂牌“四川省森林食品基地”“四川省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全国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带领周边常年务工贫困群众年收入1.5万元,临时工年收入0.6万元,实现农村发展和农民脱贫取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积极稳妥推进引进高层次人才参政议政,15名引进高层次人才当选市县“两代表一委员”,围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建设生态农业提出24条建设性议案或提案,在规划“多点多极”支撑“干果产业”中,充分吸纳高层次人才提出“依托北部山区干果产业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提案,连片建设14.3万亩北部山区干果产业园,带动建成120余家生态旅游农家乐,实现生态收入280余万元,促进县域经济崛起走“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循环发展”。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102期

  • 2017年08月04日 10时45分
  • 来源: 省扶贫移民局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7月27日

      【工作动态】

      ●遂宁市积极引导发动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

      ●青川县“七字法”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

      ●岳池县打造高层次人才服务脱贫攻坚新高地

      遂宁市积极引导发动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
    遂宁市现有登记社会组织1843个,其中社会团体104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796个。2016年以来,遂宁市投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资金6300万元,引导350个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募集社会资金1.16亿元、物资0.38亿元,累计服务贫困村55个、贫困人口2.1万人次,被国家民政部确认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一是搭建平台,释放活力。出台《进一步促进社会组织改革发展意见》《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救助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30余个,采取社会承担职能、政府培育扶持等措施,分类引导社会组织发挥行业、领域优势,到贫困区域开展慈善服务、志愿服务、产业服务、教育文化服务和社工专业服务,推动社会组织量质并行发展。二是注重培育,提升能力。组织开展反贫困与社会工作实践、“三社互动”新农村再造等专题培训200余人次,投入福彩公益金35万元组建扶贫医疗卫生、防灾减灾、家院互助等队伍6支,孵化嘉善社工、德水家综等社会组织4个,依托贫困村建立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8个,支持3家社工机构驻村服务,不断提升社会组织驻村服务能力。三是靶向引导,精准切入。建立贫困村供需对接台账,针对投资荒、项目荒,动员行业商协会发展互惠产业扶贫;针对人口空心化、社会管理碎片化,开展社会融入、文化共建、心理辅导等志愿服务;针对“等靠要”思想,开展增能辅导和感恩教育;针对产品销售链条,引入农产品区域品牌“遂宁鲜”搭建贫困村电商平台;针对贫困留守儿童,开展“快乐小天使”“舞动小精灵”等志愿者活动。四是“两手”同抓,强化监管。实行社会组织党建与组织健康发展“两手抓”,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两手硬”。对49个直接登记的社会组织开展全覆盖专项审计,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50个项目开展财政绩效评价。建立社会组织监管红、黑名单制度,培育扶持的同时加强引导监管,确保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青川县“七字法”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在“比较精准”基础上进一步达到“更加精准”,广元市青川县高度重视,多方联动,运用“七字法”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切实做到“无错评、漏评”。2016年末,青川县有贫困人口10168户30712人,通过此次精准识别后,新增贫困人口1305人、减少2875人,最终认定贫困人口9631户29142人。一看。围绕农村家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看贫困户有无住房,住房是否安全;看农户的土地情况和生产条件,看吃穿有没有保障;看农户受教育程度和家庭中适龄少年儿童是否正常上学以及上学情况等;看劳动力有没有疾病或者残疾等状况、受教育的情况、是否掌握职业技能、有没有脱贫致富的能力;看自然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环境综合整治、公共服务保障落实等情况。二问。询问了解贫困群众家庭成员年龄、学历、身体状况、就业情况、经济状况及收入来源,询问家中现有土地、房屋、存在的主要困难和致贫原因等,填写《青川县贫困户收入登记表》。三访。扶贫工作队、各村民主评议小组及村务监督委员会全覆盖入户走访核实贫困户信息,综合分析贫困家庭收入、住房、教育、健康状况、社会保障等实际状况,访问周边农户,详细了解村民的家庭经济情况。四评。召开群众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公平、公正、公开组织评议,逐户评议初步识别家庭贫困真实性,将民主评议结果以及户主姓名、家庭人口、致贫原因、贫困程度等以村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参与到识别评定工作之中。五查。实行县级领导、帮扶部门、乡村干部进村入户,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全面排查和甄别,确保识别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不错评一户不错评一人。六比。一是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同周边农户比较,比家庭经济收入、比劳动力状况、比教育医疗情况、比贫困程度、比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全面开展数据信息比对工作,由县脱贫办牵头将省市县相关职能部门反馈的疑点数据逐一进村入户核实。三是将到户到人比对核实的信息由村民代表大会、乡镇集中审核,精准认定贫困人口。七审。对认定的贫困人口名单分别由联系乡镇县领导、帮扶部门主要负责人、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村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社长签字确认,并签订真实性承诺书,逐级承诺,层层负责。加快审定录入进度,确保7月底前准确录入国家扶贫开发业务管理子系统。

      岳池县打造高层次人才服务脱贫攻坚新高地。近年来,广安市岳池县灵活人才引进培育模式,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108人,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创建帮扶机制,创优智力服务,促进高层次人才为脱贫攻坚增动力、添活力。一是建强支部,人才堡垒有力夯实。坚持组织引领,突出核心作用,设立引进高层次人才联合会党支部,以阵地建设为突破,推进引进人才间学术研讨、组织开展一线服务,增强人才队伍凝聚力。规范人才联合会党支部运行,持续引领人才向脱贫攻坚聚焦聚力,把党建“红塔工程”“夯基提能树典型”总体思路贯穿于人才联合会党支部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遵循,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组织部机关支部“联谊”创意组织生活,与贫困村党支部“联过”主题党日活动,与“五个一”帮扶单位党员“联享”微党课,增强支部建设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二是创新模式,人才作用叠加释放。紧扣脱贫攻坚部署,“组合拳”“套餐化”开展扶技扶智,引领良好新风。在280个贫困村巡回开展“流动夜校进百村·知识普及助脱贫”主题知识讲座390余场次,宣讲省市县党代会精神,普及脱贫攻坚政策,解读农村常用法律。成立“精准脱贫百名科技人才服务团”,建立农、林、渔、牧、副专业技术服务队,精准提供技术咨询1.2万人次,指导编制贫困户产业规划1240个,在贫困村推广优质农产品品种32个。成功探索“借鸡下蛋”“家禽租养”帮扶模式,由业主与贫困户签订协议,免费为贫困户提供家禽家畜种源,高层次人才全程参与技术服务,产品销售实行“业主回购”和“人才推介销售”,降低贫困户资金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提高贫困户经济收入。三是破解瓶颈,人才活力持续涌现。建立“岳池高层次人才农业示范基地”,采取“业主投资+农户(土地)入股+集体管理”模式,规模形成“一塘两园”现代观光农业基地,吸纳临近村(社区)劳动力年均超过600余人次,辐射带动53户贫困户、21户非贫困户实现年均劳务收入超过3000元。搭建产学研用平台,推行人才“借智借脑”工程,促进高层次人才主动参与支柱产业发展,长田香藤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参与包装策划、技术攻关支持下,成功挂牌“四川省森林食品基地”“四川省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全国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带领周边常年务工贫困群众年收入1.5万元,临时工年收入0.6万元,实现农村发展和农民脱贫取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积极稳妥推进引进高层次人才参政议政,15名引进高层次人才当选市县“两代表一委员”,围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建设生态农业提出24条建设性议案或提案,在规划“多点多极”支撑“干果产业”中,充分吸纳高层次人才提出“依托北部山区干果产业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提案,连片建设14.3万亩北部山区干果产业园,带动建成120余家生态旅游农家乐,实现生态收入280余万元,促进县域经济崛起走“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循环发展”。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