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深化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 2017年08月01日 09时48分
  • 来源: 四川省农业厅网站
  • 【字体:
  •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擦亮农业金字招牌,实现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关键。

      我省人口多,将近九千万人,粮食安全问题是我省的一个重要问题,我省是畜牧业大省,仅生猪存栏、出栏和猪肉产量一直高居全国第一位,我省还是酒类生产大省,基于现实基础和发展需求,我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简单讲“三去一降一补”,也不能与其他省区相同,应有自己的特殊性,笔者认为重点要关注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坚持农业新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思路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就是坚持新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思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以往的结构调整,不是简单的多种点什么、少种点什么,而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同时又要在新常态下引领市场需求。

      一是要坚持市场导向,调整工作重心,创新发展思路,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加快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二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形成市场配置资源有效、政府支持保护有力的农业发展制度。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一蹴而就,改革底线不能失守。要谨防“调结构就是减粮食”倾向发生,防止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化。三是处理好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管理的关系,用好投资这个需求侧管理工具,充分发挥其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补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缺口,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添砖加瓦。

      二、大力发展品牌农业,以品牌引领供需结构转型升级

      要把品牌建设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着力点,以品牌引领推进全省农业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品种结构的全面调整。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种类丰富,“三品一标”产品数有五千多个,居全国第六位,但是农产品品牌市场影响力不足,农产品数量、产量地位与质量、品牌地位不对等,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以粮食为例,我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大宗农产品如水稻产量很高,却没有叫得响的品牌,省内大型超市的粮食货架大量被外来品牌稻米占据。

      因此一要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强品牌建设,制定实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着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使每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都建有自己的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川品出川”“川品出境”,提高“川”字号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推动形成四川知名农产品品牌体系。二要继续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进一步明确区域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聚集。建立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评价标准、创新技术体系,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各地争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和 “三品一标”认证支持政策,强化后监管。

      三、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我省农业科技成果有效供给相对不足,农业科技创新突破性成果较少,川茶、川果、川菜、川猪、川药等优势特色产业关键技术供给总体不足,优质专用品种比例偏低,优质专用粮油品种比例仅占30%;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转化、吸收、推广能力还比较弱,成果转化率低。

      因此一要瞄准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新要求,调整农业科技研发的方向和重点,加快培育优质专用、营养健康的新品种。以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协同农业科技力量联合攻关,着力破解制约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推进重大科研攻关。二要完善利益激励机制,使科技推广成效与科技人员利益挂钩,切实打通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业科研选题立项的“最初一公里”和科技成果推广的“最后一公里”。三要采用直接投入和购买优质特色品种等核心科技成果推广相结合的方式,支持科研单位加快创新和转化步伐,并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农业科研单位紧密合作,探索市场化、股份制的运作和管理模式。

      四、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发展新型经营体系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充分调动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我省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缓慢,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应农业市场竞争形式的变化挑战,主要表现为全省土地高度分散化与农业适度规模协调问题突出,土地碎片化现象明显,土地流转率低于全国7个百分点,同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仍然不够完善,不能适应农民多样化的需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不强,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问题依然突出。

      因此一要积极推进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完善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二要加快培育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广农业生产经营环节服务外包,把提供农产品与提供服务产品这两类经营主体结合起来,以服务规模的扩大来弥补耕地规模的不足。三要以培养生产精英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主线,大力开展涉农类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从而满足农民实际需求。

      五、积极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多功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注重创新和引领需求,通过创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服务,以此来引导消费者需求转变,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我省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多功能拓展不足。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例,全省农产品初加工率仅为49.5%,精深加工农产品少,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产地冷链配套建设滞后。而用地难、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期存在,严重制约着全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做大做强。

      因此一要着眼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储藏保鲜、筛选分级、清洗烘干、包装贴牌等产地初加工,推动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实施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森林康养以及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二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和返乡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将其打造成为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三要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配套政策。完善新增建设用地保障机制,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订单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深入推进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切实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问题。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深化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 2017年08月01日 09时48分
  • 来源: 四川省农业厅网站
  •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擦亮农业金字招牌,实现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关键。

      我省人口多,将近九千万人,粮食安全问题是我省的一个重要问题,我省是畜牧业大省,仅生猪存栏、出栏和猪肉产量一直高居全国第一位,我省还是酒类生产大省,基于现实基础和发展需求,我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简单讲“三去一降一补”,也不能与其他省区相同,应有自己的特殊性,笔者认为重点要关注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坚持农业新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思路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就是坚持新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思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以往的结构调整,不是简单的多种点什么、少种点什么,而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同时又要在新常态下引领市场需求。

      一是要坚持市场导向,调整工作重心,创新发展思路,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加快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二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形成市场配置资源有效、政府支持保护有力的农业发展制度。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一蹴而就,改革底线不能失守。要谨防“调结构就是减粮食”倾向发生,防止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化。三是处理好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管理的关系,用好投资这个需求侧管理工具,充分发挥其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补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缺口,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添砖加瓦。

      二、大力发展品牌农业,以品牌引领供需结构转型升级

      要把品牌建设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着力点,以品牌引领推进全省农业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品种结构的全面调整。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种类丰富,“三品一标”产品数有五千多个,居全国第六位,但是农产品品牌市场影响力不足,农产品数量、产量地位与质量、品牌地位不对等,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以粮食为例,我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大宗农产品如水稻产量很高,却没有叫得响的品牌,省内大型超市的粮食货架大量被外来品牌稻米占据。

      因此一要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强品牌建设,制定实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着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使每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都建有自己的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川品出川”“川品出境”,提高“川”字号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推动形成四川知名农产品品牌体系。二要继续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进一步明确区域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聚集。建立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评价标准、创新技术体系,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各地争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和 “三品一标”认证支持政策,强化后监管。

      三、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我省农业科技成果有效供给相对不足,农业科技创新突破性成果较少,川茶、川果、川菜、川猪、川药等优势特色产业关键技术供给总体不足,优质专用品种比例偏低,优质专用粮油品种比例仅占30%;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转化、吸收、推广能力还比较弱,成果转化率低。

      因此一要瞄准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新要求,调整农业科技研发的方向和重点,加快培育优质专用、营养健康的新品种。以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协同农业科技力量联合攻关,着力破解制约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推进重大科研攻关。二要完善利益激励机制,使科技推广成效与科技人员利益挂钩,切实打通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业科研选题立项的“最初一公里”和科技成果推广的“最后一公里”。三要采用直接投入和购买优质特色品种等核心科技成果推广相结合的方式,支持科研单位加快创新和转化步伐,并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农业科研单位紧密合作,探索市场化、股份制的运作和管理模式。

      四、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发展新型经营体系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充分调动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我省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缓慢,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应农业市场竞争形式的变化挑战,主要表现为全省土地高度分散化与农业适度规模协调问题突出,土地碎片化现象明显,土地流转率低于全国7个百分点,同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仍然不够完善,不能适应农民多样化的需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不强,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问题依然突出。

      因此一要积极推进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完善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二要加快培育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广农业生产经营环节服务外包,把提供农产品与提供服务产品这两类经营主体结合起来,以服务规模的扩大来弥补耕地规模的不足。三要以培养生产精英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主线,大力开展涉农类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从而满足农民实际需求。

      五、积极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多功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注重创新和引领需求,通过创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服务,以此来引导消费者需求转变,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我省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多功能拓展不足。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例,全省农产品初加工率仅为49.5%,精深加工农产品少,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产地冷链配套建设滞后。而用地难、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期存在,严重制约着全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做大做强。

      因此一要着眼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储藏保鲜、筛选分级、清洗烘干、包装贴牌等产地初加工,推动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实施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森林康养以及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二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和返乡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将其打造成为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三要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配套政策。完善新增建设用地保障机制,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订单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深入推进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切实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问题。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