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广元落地返乡创业项目4747个 老乡返乡带老乡一起脱贫奔小康

  • 2017年07月07日 15时0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6月30日,广元市朝天区朝天镇三滩村海拔1000多米的山腰,一层层梯田上,藤椒树已结上一串串小青果,让赵清明、赵清军兄弟愈发觉得返乡创业的路走对了。3年前,在外打拼30多年的兄弟俩投入上千万元,回到朝天镇三滩村流转3000亩土地种藤椒,带动上百户村民一起发“藤椒财”。

      来自广元市人社局的统计显示,近3年,有5000多名广元籍企业家返乡创业,落地项目4747个,成为带动老乡脱贫奔康的重要力量。

      政策给力 乡愁吸引

      上世纪八十年代,赵家兄弟带着一群乡亲,辗转新疆、河北等地做建筑施工,最后发展成了上千人的劳务公司。在公司正红火的2015年,兄弟俩决定返乡创业,把亲友吓了一跳。

      83岁的老母亲都不解:外面做得好好的,为啥又要回来折腾。兄弟俩反倒做起老人和孩子的工作:在外打拼一辈子,回家看到田园荒芜,很心疼。如果能把家乡建设好,大家就地挣钱不是很好吗?

      三滩村在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上,当时全村52户人,拖家带口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4户8位老人,几千亩土地撂荒。

      兄弟俩把带出去的老乡带回来,自投资金买水泥、河沙,半年后,一条5公里,双向两车道的水泥路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上。赵家兄弟以每亩300元的价格,流转3000亩荒地种藤椒。

      “忘不了的乡愁乡情,忘不了的政府政策支持。”谈及返乡创业的最大动力,61岁的赵清明说,当初听说自己要回来发展,开通绿色通道,办证照跑手续,政府工作人员很给力。在赵清明看来,家乡生态好,无污染,正是发展绿色食品的理想之地。

      被乡愁吸引,受政策鼓舞,近3年里,数千名广元籍人士返乡创业,已落户的大大小小4747个项目,主要以种植养殖业、加工业、物流业、乡村旅游业、电商产业等为主。

      产业带动 贫困户增收

      一到夏天,青川县乔庄镇张家村300多间避暑民宿一房难求。65岁的贫困户王定炳没想到,老了不外出打工也能挣钱。

      2015年3月,在华北一带做生意的李正军回到张家村,利用村里天然溪水流淌、山间植被茂密优势,把同村村民组织起来,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发展民宿旅游。

      开始王定炳不以为然,“穷乡僻壤能有客来?”谁知这两年随着河道整修、道路进村,原木搭建的廊道成形,开着车来玩的外地人越来越多。看到这些,老王坐不住了,从亲戚朋友处借了10多万元,和两个儿子建起了300平方米的民宿新房,交给合作社统一打理,自己平时还准备在合作社里打零工。

      截至目前,张家村已有51户农户发展民宿旅游,预计今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可望增加5200元以上。

      脱贫攻坚,重在产业发展,发展产业必须要大户带动。在外多年摸爬滚打的返乡创业人士,不但头脑灵活,眼界开阔,而且有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他们的示范、引领、带动,有力地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

      这几天,昭化区卫子镇刘家河村的“辣椒大王”王明全,正在山梁上指挥工人对新修的库房进行内部装修。“我一直觉得,个人富不是真的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王明全虽然自己一年可挣几十万元,但心里一直还是惦记着父老乡亲,他的辣椒地里,总是优先请来村里的贫困户务工,如今刘家河村51户贫困户和他一起发“辣椒财”,户均年增收超过3000元。

      据广元市就业局初步测算,在返乡创业企业就业的贫困户,年均增收基本能保持在3000元以上。

      设基金办培训 破“两难”

      朝天区鱼洞乡东沟村人郭啸天,过去在云南做矿石生意,两年前返乡创业,在家乡东溪河边建起了900平方米的农家乐。6月26日,记者见到他时,他系着围裙端茶端菜忙不停。问其原因,他回答:现在农村外出打工的太多了,不好招工,有的村民招来做不习惯,没几天又走了。抹屋扫地,端茶送水,都得自己来。他说下一步农家乐还准备扩大规模,预计每天需要200人左右,但却不知道可以到哪里去找熟手。

      用工难,是返乡创业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对很多返乡创业者来说,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剩下的多是“银发一族”,他们对现代种养业、现代服务业知之甚少,创业者经常面临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

      针对这个问题,广元市人社部门积极应对,1-5月举办了132期专场培训,培训7957人,培训合格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2392人,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电工、焊工、挖掘机、家政服务、汽车维修、种植养殖等,但仍然不能满足需求,广元市人社部门专门出台补贴政策,鼓励企业自己按需培训。

      另一个面临的问题是融资难,赵家兄弟说,返乡创业,中间好多东西没想到,只好超预算投入,有时既要让公司在外面的项目正常运转,又要做好返乡创业项目,难免资金周转不开。今年初,他求助于政府的担保基金,贷款100万元,才解了燃眉之急。

      据了解,广元市专门设立了返乡创业风险分担基金1700万元,用于金融部门抵押担保,贷款金额按5-10倍比例放大,可以撬动资金上亿元。据统计,今年1-5月广元全市有364名返乡创业者受益,贷款余额2691万元。 (记者 张庭铭 向朝伦)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广元落地返乡创业项目4747个 老乡返乡带老乡一起脱贫奔小康

  • 2017年07月07日 15时0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6月30日,广元市朝天区朝天镇三滩村海拔1000多米的山腰,一层层梯田上,藤椒树已结上一串串小青果,让赵清明、赵清军兄弟愈发觉得返乡创业的路走对了。3年前,在外打拼30多年的兄弟俩投入上千万元,回到朝天镇三滩村流转3000亩土地种藤椒,带动上百户村民一起发“藤椒财”。

      来自广元市人社局的统计显示,近3年,有5000多名广元籍企业家返乡创业,落地项目4747个,成为带动老乡脱贫奔康的重要力量。

      政策给力 乡愁吸引

      上世纪八十年代,赵家兄弟带着一群乡亲,辗转新疆、河北等地做建筑施工,最后发展成了上千人的劳务公司。在公司正红火的2015年,兄弟俩决定返乡创业,把亲友吓了一跳。

      83岁的老母亲都不解:外面做得好好的,为啥又要回来折腾。兄弟俩反倒做起老人和孩子的工作:在外打拼一辈子,回家看到田园荒芜,很心疼。如果能把家乡建设好,大家就地挣钱不是很好吗?

      三滩村在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上,当时全村52户人,拖家带口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4户8位老人,几千亩土地撂荒。

      兄弟俩把带出去的老乡带回来,自投资金买水泥、河沙,半年后,一条5公里,双向两车道的水泥路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上。赵家兄弟以每亩300元的价格,流转3000亩荒地种藤椒。

      “忘不了的乡愁乡情,忘不了的政府政策支持。”谈及返乡创业的最大动力,61岁的赵清明说,当初听说自己要回来发展,开通绿色通道,办证照跑手续,政府工作人员很给力。在赵清明看来,家乡生态好,无污染,正是发展绿色食品的理想之地。

      被乡愁吸引,受政策鼓舞,近3年里,数千名广元籍人士返乡创业,已落户的大大小小4747个项目,主要以种植养殖业、加工业、物流业、乡村旅游业、电商产业等为主。

      产业带动 贫困户增收

      一到夏天,青川县乔庄镇张家村300多间避暑民宿一房难求。65岁的贫困户王定炳没想到,老了不外出打工也能挣钱。

      2015年3月,在华北一带做生意的李正军回到张家村,利用村里天然溪水流淌、山间植被茂密优势,把同村村民组织起来,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发展民宿旅游。

      开始王定炳不以为然,“穷乡僻壤能有客来?”谁知这两年随着河道整修、道路进村,原木搭建的廊道成形,开着车来玩的外地人越来越多。看到这些,老王坐不住了,从亲戚朋友处借了10多万元,和两个儿子建起了300平方米的民宿新房,交给合作社统一打理,自己平时还准备在合作社里打零工。

      截至目前,张家村已有51户农户发展民宿旅游,预计今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可望增加5200元以上。

      脱贫攻坚,重在产业发展,发展产业必须要大户带动。在外多年摸爬滚打的返乡创业人士,不但头脑灵活,眼界开阔,而且有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他们的示范、引领、带动,有力地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

      这几天,昭化区卫子镇刘家河村的“辣椒大王”王明全,正在山梁上指挥工人对新修的库房进行内部装修。“我一直觉得,个人富不是真的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王明全虽然自己一年可挣几十万元,但心里一直还是惦记着父老乡亲,他的辣椒地里,总是优先请来村里的贫困户务工,如今刘家河村51户贫困户和他一起发“辣椒财”,户均年增收超过3000元。

      据广元市就业局初步测算,在返乡创业企业就业的贫困户,年均增收基本能保持在3000元以上。

      设基金办培训 破“两难”

      朝天区鱼洞乡东沟村人郭啸天,过去在云南做矿石生意,两年前返乡创业,在家乡东溪河边建起了900平方米的农家乐。6月26日,记者见到他时,他系着围裙端茶端菜忙不停。问其原因,他回答:现在农村外出打工的太多了,不好招工,有的村民招来做不习惯,没几天又走了。抹屋扫地,端茶送水,都得自己来。他说下一步农家乐还准备扩大规模,预计每天需要200人左右,但却不知道可以到哪里去找熟手。

      用工难,是返乡创业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对很多返乡创业者来说,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剩下的多是“银发一族”,他们对现代种养业、现代服务业知之甚少,创业者经常面临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

      针对这个问题,广元市人社部门积极应对,1-5月举办了132期专场培训,培训7957人,培训合格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2392人,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电工、焊工、挖掘机、家政服务、汽车维修、种植养殖等,但仍然不能满足需求,广元市人社部门专门出台补贴政策,鼓励企业自己按需培训。

      另一个面临的问题是融资难,赵家兄弟说,返乡创业,中间好多东西没想到,只好超预算投入,有时既要让公司在外面的项目正常运转,又要做好返乡创业项目,难免资金周转不开。今年初,他求助于政府的担保基金,贷款100万元,才解了燃眉之急。

      据了解,广元市专门设立了返乡创业风险分担基金1700万元,用于金融部门抵押担保,贷款金额按5-10倍比例放大,可以撬动资金上亿元。据统计,今年1-5月广元全市有364名返乡创业者受益,贷款余额2691万元。 (记者 张庭铭 向朝伦)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