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93期

  • 2017年07月18日 10时32分
  • 来源: 省扶贫移民局
  • 【字体: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7月5日

    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

    ——内江市实施“农村家庭能人”计划全面助推脱贫攻坚

      内江市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针对贫困家庭致富能力弱的实际情况,全面实施“农村家庭能人”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帮助每户有劳动力的农村家庭培养1名以上农村家庭能人,成为家庭整体脱贫奔康的“顶梁柱”,为农村改革发展、脱贫奔康充实一批强有力的“生力军”。

      一、一家庭一能人,实现贫困家庭全覆盖

      一是制定方案明确目标。制定《关于大力实施“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面向全市农村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培养家庭能人,2017年全市农村家庭有能人的达到40%,2018年达到75%,2019年有劳动力的农村家庭实现全覆盖,充分激发家庭单元在脱贫攻坚的内在活力。

      二是明确导向制定标准。“农村家庭能人”不仅要能致富,还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为此内江市提出“四条标准”:一是“挣得到钱”,熟练掌握1-2门实用劳动技能,并能立足家庭实际从事生产活动,挣取合法劳动所得;二是“当得好家”,会治家理财,家庭和睦、孝敬父母、严管子女,夫妻互敬互爱,家风良好;三是“待得来人”,能处理好邻里关系,积极参与村里各项活动,热心公益慈善,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四是“走得正路”,爱祖国、爱家乡,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自觉遵守公民守则和村规民约,崇尚科学新风,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三是加强宣传推动落实。全市积极响应,层层召开动员会、座谈会、院坝会8200余场次,印发宣传资料9.4万余份,宣传引导农村家庭积极参与计划。截至3月底,全市5个县(市、区)确定第一期培养对象15万余名,覆盖全市49%的农村贫困家庭,其中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覆盖率达到100%。

      二、“扶志”和“扶智”并举,激发内生造血功能

      紧紧抓住“扶贫先扶智”这一关键,灵活采取多种措施,把增强脱贫信心、提高脱贫致富本领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

      一是选拔“家庭能人”。通过对农村家庭逐一开展摸底,全面掌握每户家庭成员组成、经济来源渠道、收支情况等,逐户进行分析,甄别培养对象,择优筛选确定拟培养对象80余万名,计划分3批次全部培养完毕。目前,第一期培养计划已全面启动。

      二是精准“滴灌培训”。按照农民“下单”、第一书记“配方”、乡镇党委“出单”、组织部门“核单”的方式,确定政策法规、党的基本知识等必学科目和种养殖技术、电子商务等选学科目。依托“农民夜校”,在农户居住集中区域,每半月开展一次集中专题讲座和实践训练;针对人员较为分散的村、行动不便的贫困户,采取“院坝课堂”“入户课堂”等方式送学上门。全市共开展教学培训22.5万余人次,送学上门1.5万余人次,远程辅导6万余人次。

      三是“1+N”对口帮带。组织动员机关干部、农技专家、先进模范及贫困村“五个一”帮扶力量,采取“1+N”等方式与培养对象结对,制订帮带培养计划,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各县(区)组建党群、政府、农业等8个系统对口服务队,走进农村基层开展帮带服务。

      四是典型示范引领。结合“四好村”和“践行十爱·德耀甜城”等创建活动,每年对培养对象逐一进行考核,择优评选一批勤俭持家、发展致富、家教家风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农村家庭能人”示范户,进行表扬奖励。同时,坚持把优秀“农村家庭能人”纳入“双向培养”计划,1800余名家庭能人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6万余名农村党员成为“能人”培养对象。

      三、统筹整合资源,优化“育苗壮苗”环境

      按照“整合现有资源,不给基层增加负担”的基本原则,科学配置资源,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一是整合优化师资力量。采取社会征集、个人自荐、组织筛选等方式,从党员教育师资库中择优选聘领导干部、农技专家、致富能手等,确定专职教师1160名、兼职教师4073名,并按每所农民夜校6名以上相对固定的高素质教师进行配备。建立教材资源库,制发《内江革命历史档案选编》《脱贫攻坚“四好村”创建帮扶干部工作手册》等图文教材2.9万余册,发送《脱贫致富实用教材》《农村电子商务专题讲座》等音像教材1500余部。

      二是分类打造实训基地。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搭建农村实用技术实训基地120余个,主要培养一批农业技术能手。依托餐饮服务业、建筑工地等建立农民就业上岗实训基地30余个,培训一批实用技术的行家里手。结合返乡创业“回家工程”项目,建立农民创业辅导实训基地50余个,为农民提供创业指导、项目推荐等辅导。结合党员精准扶贫项目、“居家灵活就业”试点行动、“劳务输出转移”就业行动等,提供实训岗位5000余个。

      三是统筹整合项目资金。每年向拟“摘帽”贫困村开发5个以上公益性岗位,重点面向贫困户“家庭能人”。鼓励专合社、农村电商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户“家庭能人”就业,对稳定就业半年以上的,按1000元/人标准给予生产经营主体一次性奖补。鼓励企业吸纳贫困户“家庭能人”就业,对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社保的企业给予1000元/人的奖补,对新吸纳10人以上的按不低于5万元进行奖励。鼓励贫困户“家庭能人”创业,对创办领办创业实体的,给予1万元奖励。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93期

  • 2017年07月18日 10时32分
  • 来源: 省扶贫移民局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7月5日

    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

    ——内江市实施“农村家庭能人”计划全面助推脱贫攻坚

      内江市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针对贫困家庭致富能力弱的实际情况,全面实施“农村家庭能人”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帮助每户有劳动力的农村家庭培养1名以上农村家庭能人,成为家庭整体脱贫奔康的“顶梁柱”,为农村改革发展、脱贫奔康充实一批强有力的“生力军”。

      一、一家庭一能人,实现贫困家庭全覆盖

      一是制定方案明确目标。制定《关于大力实施“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面向全市农村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培养家庭能人,2017年全市农村家庭有能人的达到40%,2018年达到75%,2019年有劳动力的农村家庭实现全覆盖,充分激发家庭单元在脱贫攻坚的内在活力。

      二是明确导向制定标准。“农村家庭能人”不仅要能致富,还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为此内江市提出“四条标准”:一是“挣得到钱”,熟练掌握1-2门实用劳动技能,并能立足家庭实际从事生产活动,挣取合法劳动所得;二是“当得好家”,会治家理财,家庭和睦、孝敬父母、严管子女,夫妻互敬互爱,家风良好;三是“待得来人”,能处理好邻里关系,积极参与村里各项活动,热心公益慈善,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四是“走得正路”,爱祖国、爱家乡,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自觉遵守公民守则和村规民约,崇尚科学新风,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三是加强宣传推动落实。全市积极响应,层层召开动员会、座谈会、院坝会8200余场次,印发宣传资料9.4万余份,宣传引导农村家庭积极参与计划。截至3月底,全市5个县(市、区)确定第一期培养对象15万余名,覆盖全市49%的农村贫困家庭,其中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覆盖率达到100%。

      二、“扶志”和“扶智”并举,激发内生造血功能

      紧紧抓住“扶贫先扶智”这一关键,灵活采取多种措施,把增强脱贫信心、提高脱贫致富本领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

      一是选拔“家庭能人”。通过对农村家庭逐一开展摸底,全面掌握每户家庭成员组成、经济来源渠道、收支情况等,逐户进行分析,甄别培养对象,择优筛选确定拟培养对象80余万名,计划分3批次全部培养完毕。目前,第一期培养计划已全面启动。

      二是精准“滴灌培训”。按照农民“下单”、第一书记“配方”、乡镇党委“出单”、组织部门“核单”的方式,确定政策法规、党的基本知识等必学科目和种养殖技术、电子商务等选学科目。依托“农民夜校”,在农户居住集中区域,每半月开展一次集中专题讲座和实践训练;针对人员较为分散的村、行动不便的贫困户,采取“院坝课堂”“入户课堂”等方式送学上门。全市共开展教学培训22.5万余人次,送学上门1.5万余人次,远程辅导6万余人次。

      三是“1+N”对口帮带。组织动员机关干部、农技专家、先进模范及贫困村“五个一”帮扶力量,采取“1+N”等方式与培养对象结对,制订帮带培养计划,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各县(区)组建党群、政府、农业等8个系统对口服务队,走进农村基层开展帮带服务。

      四是典型示范引领。结合“四好村”和“践行十爱·德耀甜城”等创建活动,每年对培养对象逐一进行考核,择优评选一批勤俭持家、发展致富、家教家风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农村家庭能人”示范户,进行表扬奖励。同时,坚持把优秀“农村家庭能人”纳入“双向培养”计划,1800余名家庭能人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6万余名农村党员成为“能人”培养对象。

      三、统筹整合资源,优化“育苗壮苗”环境

      按照“整合现有资源,不给基层增加负担”的基本原则,科学配置资源,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一是整合优化师资力量。采取社会征集、个人自荐、组织筛选等方式,从党员教育师资库中择优选聘领导干部、农技专家、致富能手等,确定专职教师1160名、兼职教师4073名,并按每所农民夜校6名以上相对固定的高素质教师进行配备。建立教材资源库,制发《内江革命历史档案选编》《脱贫攻坚“四好村”创建帮扶干部工作手册》等图文教材2.9万余册,发送《脱贫致富实用教材》《农村电子商务专题讲座》等音像教材1500余部。

      二是分类打造实训基地。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搭建农村实用技术实训基地120余个,主要培养一批农业技术能手。依托餐饮服务业、建筑工地等建立农民就业上岗实训基地30余个,培训一批实用技术的行家里手。结合返乡创业“回家工程”项目,建立农民创业辅导实训基地50余个,为农民提供创业指导、项目推荐等辅导。结合党员精准扶贫项目、“居家灵活就业”试点行动、“劳务输出转移”就业行动等,提供实训岗位5000余个。

      三是统筹整合项目资金。每年向拟“摘帽”贫困村开发5个以上公益性岗位,重点面向贫困户“家庭能人”。鼓励专合社、农村电商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户“家庭能人”就业,对稳定就业半年以上的,按1000元/人标准给予生产经营主体一次性奖补。鼓励企业吸纳贫困户“家庭能人”就业,对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社保的企业给予1000元/人的奖补,对新吸纳10人以上的按不低于5万元进行奖励。鼓励贫困户“家庭能人”创业,对创办领办创业实体的,给予1万元奖励。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