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四川实施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 紧缺专业人才免费定向培养

  • 2017年12月29日 17时16分
  • 来源: 四川在线
  • 【字体:
  •   省人才办负责人就《关于实施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的意见》答记者问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实施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我省启动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突出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力争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确保深度贫困县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省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的出台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就是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外部引进与本土培养相结合,解决当前急需和服务长远发展相结合,壮大深度贫困县人才队伍,增强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人才振兴推动深度贫困县稳定脱贫和发展振兴。

      根据《意见》规划的总体目标,到2018年,全省深度贫困县各类基层单位补足空岗,基本实现满编运行;到2020年,基本实现乡村实用人才充足、专业人才门类齐全、重点领域人才结构合理,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得到根本改善,全域人才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到2025年,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基本适应深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为此,《意见》针对教育、卫生、农业、林业、旅游、规划、环保、会计、电子商务、工业经济等10个重点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并制定时间表。据了解,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具体包括人才定向培养、人才在职培训、人才招引、人才援助和人才稳定五大工程。

      人才定向培养工程主要开展紧缺专业大学本科生,高职(专科)技能人才和乡村实用人才免费定向培养。根据计划,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上岗的方式,每年为深度贫困县培养1000名紧缺专业大学本科生,每年面向深度贫困县考生招录培养2500名高职、专科学生,所有毕业生须到深度贫困县定向上岗不少于6年。同时,针对乡村实用人才,每年将从深度贫困县选送1000名具有一定实用技能的乡村人才,开展一年的实训教育,期满合格发放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毕业证书;开展乡村医生定向委培,每年选送600名在职村医到中职卫校接受3年农村医学专业学历教育,毕业后安排到村卫生室工作。

      人才在职培训工程主要聚焦专业人才全员培训、在职人员学历提升和乡土人才素质提升。在专业人才全员培训方面,提出到2020年实现深度贫困县专业人才全覆盖轮训。对参加成人教育、网络远程教育等方式取得相应证书的人员,由所在单位报销学费。乡土人才素质提升方面将重点实施“一村一幼”“一村一医”“一乡一全科”“一村一名农技员”和“一户一名技术能手”,确保到2020年,对深度贫困县所有学前村级辅导员全部轮训一遍,实现在岗村医全面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1名全科医生,为所有深度贫困村至少配备1名农技员,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每户至少有一个劳动力掌握一门就业技能。

      引导大学生向深度贫困县流动是实施人才招引工程的重要方向。《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深度贫困县采取聘任制公务员方式招录急需紧缺专业大学毕业生,符合条件的5年后经批准可转为委任制公务员。每年将选派1500名“三支一扶”计划、特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人员到深度贫困县服务,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可直接招聘到当地事业单位。畅通人才招引渠道也是引才的要素之一,对此,我省将完善事业单位考核招聘政策,例如深度贫困地区乡镇及以下中小学、幼儿园补充音、体、美急需紧缺教师,乡镇卫生事业单位补充医学类专业技术人员时,对大专以上的人员可采取直接考核招聘。同时,我省还将实施深度贫困地区1万名人才专项事业编制保障工程,支持深度贫困县推行岗编适度分离新机制,加强深度贫困县基层事业单位空编补员,充分发挥编制岗位倾斜保障作用。

      在人才援助工程方面,我省将继续开展干部人才援藏援彝,每两年选派2000名干部人才到藏区、彝区开展援助服务,每年从深度贫困县选派150名优秀干部人才到省直部门或对口支援地挂职锻炼。同时,还将统筹千名专家服务基层、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人员进万村等行动,实施“科技扶贫万里行”,围绕深度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特别是产业扶贫项目,大量选派科技专家和技术推广人员,开展人才结对帮扶、点对点技术指导、组团式咨询服务。

      为保证更多人才安心扎根基层,《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人才稳定工程。坚持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锻炼优秀干部的主阵地,鲜明用人导向激励人才,对在脱贫攻坚一线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人才,优先提拔重用;专业技术人才在深度贫困县的工作经历和业绩贡献,可作为其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评优评先、提高待遇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且作出重要贡献的,可破格晋升职称等级。同时,要保障待遇留住人才,严格政策稳定人才。鼓励各地设立深度贫困地区干部人才关爱基金,分级建立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健康档案。同时,我省还将严格执行新进人员最低服务年限制度,在规定的最低服务期限内,其他地区和上级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将其借出或调走。对纳入定向培养计划的违约学生,其违约行为纳入个人诚信记录。针对深度贫困县制定的特殊政策,在国家招生政策、职称政策以外获得的学历和职称,实行定向使用,在深度贫困县予以认可。

      据介绍,为确保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顺利实施,我省将强化组织保障,工程进展和成效将纳入脱贫攻坚绩效目标考核及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建立健全鼓励当地人才干事创业的激励考核机制;对工作不力、不能如期达到人才振兴工程阶段性目标的,将严肃问责。


      【解读】

      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省人才办负责人就《关于实施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的意见》答记者问

      问:《意见》出台有何背景和意义?

      答: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伍”。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实现稳定脱贫和长远发展,关键靠人才。长期以来,我省深度贫困地区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这些地区决胜小康的突出短板。

      近期,结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部署,省委书记王东明就我省深度贫困县人才问题连续作出一系列指示,强调要采取特殊措施,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为深度贫困地区稳定脱贫提供人才支撑。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着眼于解决当前深度贫困地区人才急需、服务长远发展需要,我们起草了该《意见》。

      《意见》的出台,既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当务之急,也是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旨在全面壮大深度贫困县人才队伍,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人才振兴推动深度贫困县稳定脱贫和发展振兴。

      问:《意见》的总体构想是如何考虑的?

      答:《意见》根据45个深度贫困县的人才瓶颈,既明确到2018年、2020年、2025年“三步走”的总体目标,又勾勒出10个重点领域的主要任务,同时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基本构建具有深度贫困县特点的人才支撑体系。

      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考虑到深度贫困县人才欠账多、人才发展制约因素多,必须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意见》提出,解决人才问题的总体思路要坚持“三个结合”,即: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外部引进与本土培养相结合,坚持解决当前急需和服务长远发展相结合。

      二是考虑到深度贫困县既要顾及当前、及时补充扶贫力量,又要着眼长远、从根本上解决本土人才匮乏和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意见》着眼“一年补足空岗、三年提质增量、八年建强队伍”,分别提出了1年、3年、8年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同时针对教育、卫生、农业、林业、旅游、规划、环保、会计、电子商务、工业经济等10个人才较为密集的重点领域,细化提出了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任务。

      三是考虑到解决深度贫困县人才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引育管用结合,《意见》提出在人才振兴工程的总体框架下,具体实施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人才招引、人才援助、人才稳定“五大工程”,打好深度贫困地区人才振兴“组合拳”。

      问:“五大工程”的内在逻辑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五大工程”从战略导向、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出发综合施策,涵盖人才“引育管用”各个方面,构成了人才振兴工程的有机整体,旨在通过“有形之手”弥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之不足,实现人才引得进、用得上、流得动、留得住。

      一是实施定向培养工程,重点实施紧缺专业大学本科生,高职(专科)技能人才、乡村实用人才免费定向培养,解决“摘帽”后的人才源头活水问题,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二是实施人才在职培训工程,重点开展专业人才全员培训、在职人员学历提升、乡土人才素质提升,解决现有人才素质偏低的问题,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内生动力;

      三是实施人才招引工程,通过引导大学生向深度贫困县流动、畅通人才招引渠道、发挥编制岗位倾斜保障作用,解决好当前机关事业单位空编较多的问题。四是实施人才援助工程,通过开展干部人才援藏援彝、鼓励引导专业人才服务基层、健全人才对口帮扶政策机制,解决当前急需紧缺人才不足的问题。五是实施人才稳定工程,强调要鲜明用人导向激励人才、保障待遇留住人才、适当提高待遇留住人才、严格政策稳定人才,解决人才留不住的问题。

      问:《意见》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答:《意见》最大的亮点就是推行“地方粮票”制度,通过制定更精准的政策,实施更有效的措施,采取更有力的手段,实打实、硬碰硬的解决深度贫困县人才问题。

      比如,我们借鉴推广免费师范生和全科医学生的做法,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上岗“三定向”方式免费培养大学生和乡村实用人才,对纳入定向培养计划的违约学生,其违约行为纳入个人诚信记录,5年内参加省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种公开招录(聘)的,考核视为不合格;通过3至4年努力,今后每年将定向输送至少5000余名人才到深度贫困县工作。

      比如,鼓励在职人员“回炉深造”,对基层干部、农村技术人员等,不设招生考试环节,实施注册入学、业余学习的方式,分中专、专科、本科三个层次进行远程教育,学习合格的发放国家认可的开放教育学历文凭;对中专、专科层次在职人员取得相应结业合格证后,在当地享受专科、本科毕业生待遇,这些“土政策”在深度贫困县实行定向使用。

      再比如,实施深度贫困地区1万名人才专项事业编制保障工程,其中,从深度贫困县现有空缺编制中划出9000名,主要用于接收定向培养的大学生;从省属事业编制中划出1000名,主要用于支持深度贫困县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也是为深度贫困县“量身打造”的政策。此外,在人才招聘、职称评审、岗位管理、福利待遇等方面,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定向政策,在深度贫困县予以认可。

      问:如何保障《意见》落地落实?

      答:《意见》出台的同时,还印发了《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年度任务表》和《重点人才工程年度任务表》,明确了人才振兴工程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将于近期专题研究部署,省人才办印发《关于认真抓好<意见>贯彻落实的通知》,要求将人才振兴工程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下一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确保《意见》落地见效:一是健全运行机制。省直有关部门要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抓好落实,相关市(州)和45个深度贫困县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人才振兴工程领导小组,相关企事业单位要指定相应部门配合实施,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实施方案。省直有关部门要抓紧细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相关市(州)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实施意见和具体规划,力争2月底基本形成“1+N”政策制度体系。三是强化督促考核。省直有关部门和相关市(州)要建立定期报告制度,每年6月底将工作进展情况报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备案,每年12月底形成书面总结材料报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将人才振兴工程纳入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对未如期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完成工作任务的,将予以通报并扣分;对工作不力、不能如期完成阶段性目标的,将严肃问责。

      相信通过持续发力,深度贫困县人才队伍一定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以人才扶贫促进精准脱贫上探索出一条四川路径、创造出四川模式。 (记者 林凌)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实施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 紧缺专业人才免费定向培养

  • 2017年12月29日 17时16分
  • 来源: 四川在线
  •   省人才办负责人就《关于实施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的意见》答记者问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实施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我省启动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突出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力争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确保深度贫困县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省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的出台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就是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外部引进与本土培养相结合,解决当前急需和服务长远发展相结合,壮大深度贫困县人才队伍,增强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人才振兴推动深度贫困县稳定脱贫和发展振兴。

      根据《意见》规划的总体目标,到2018年,全省深度贫困县各类基层单位补足空岗,基本实现满编运行;到2020年,基本实现乡村实用人才充足、专业人才门类齐全、重点领域人才结构合理,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得到根本改善,全域人才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到2025年,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基本适应深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为此,《意见》针对教育、卫生、农业、林业、旅游、规划、环保、会计、电子商务、工业经济等10个重点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并制定时间表。据了解,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具体包括人才定向培养、人才在职培训、人才招引、人才援助和人才稳定五大工程。

      人才定向培养工程主要开展紧缺专业大学本科生,高职(专科)技能人才和乡村实用人才免费定向培养。根据计划,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上岗的方式,每年为深度贫困县培养1000名紧缺专业大学本科生,每年面向深度贫困县考生招录培养2500名高职、专科学生,所有毕业生须到深度贫困县定向上岗不少于6年。同时,针对乡村实用人才,每年将从深度贫困县选送1000名具有一定实用技能的乡村人才,开展一年的实训教育,期满合格发放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毕业证书;开展乡村医生定向委培,每年选送600名在职村医到中职卫校接受3年农村医学专业学历教育,毕业后安排到村卫生室工作。

      人才在职培训工程主要聚焦专业人才全员培训、在职人员学历提升和乡土人才素质提升。在专业人才全员培训方面,提出到2020年实现深度贫困县专业人才全覆盖轮训。对参加成人教育、网络远程教育等方式取得相应证书的人员,由所在单位报销学费。乡土人才素质提升方面将重点实施“一村一幼”“一村一医”“一乡一全科”“一村一名农技员”和“一户一名技术能手”,确保到2020年,对深度贫困县所有学前村级辅导员全部轮训一遍,实现在岗村医全面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1名全科医生,为所有深度贫困村至少配备1名农技员,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每户至少有一个劳动力掌握一门就业技能。

      引导大学生向深度贫困县流动是实施人才招引工程的重要方向。《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深度贫困县采取聘任制公务员方式招录急需紧缺专业大学毕业生,符合条件的5年后经批准可转为委任制公务员。每年将选派1500名“三支一扶”计划、特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人员到深度贫困县服务,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可直接招聘到当地事业单位。畅通人才招引渠道也是引才的要素之一,对此,我省将完善事业单位考核招聘政策,例如深度贫困地区乡镇及以下中小学、幼儿园补充音、体、美急需紧缺教师,乡镇卫生事业单位补充医学类专业技术人员时,对大专以上的人员可采取直接考核招聘。同时,我省还将实施深度贫困地区1万名人才专项事业编制保障工程,支持深度贫困县推行岗编适度分离新机制,加强深度贫困县基层事业单位空编补员,充分发挥编制岗位倾斜保障作用。

      在人才援助工程方面,我省将继续开展干部人才援藏援彝,每两年选派2000名干部人才到藏区、彝区开展援助服务,每年从深度贫困县选派150名优秀干部人才到省直部门或对口支援地挂职锻炼。同时,还将统筹千名专家服务基层、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人员进万村等行动,实施“科技扶贫万里行”,围绕深度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特别是产业扶贫项目,大量选派科技专家和技术推广人员,开展人才结对帮扶、点对点技术指导、组团式咨询服务。

      为保证更多人才安心扎根基层,《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人才稳定工程。坚持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锻炼优秀干部的主阵地,鲜明用人导向激励人才,对在脱贫攻坚一线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人才,优先提拔重用;专业技术人才在深度贫困县的工作经历和业绩贡献,可作为其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评优评先、提高待遇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且作出重要贡献的,可破格晋升职称等级。同时,要保障待遇留住人才,严格政策稳定人才。鼓励各地设立深度贫困地区干部人才关爱基金,分级建立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健康档案。同时,我省还将严格执行新进人员最低服务年限制度,在规定的最低服务期限内,其他地区和上级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将其借出或调走。对纳入定向培养计划的违约学生,其违约行为纳入个人诚信记录。针对深度贫困县制定的特殊政策,在国家招生政策、职称政策以外获得的学历和职称,实行定向使用,在深度贫困县予以认可。

      据介绍,为确保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顺利实施,我省将强化组织保障,工程进展和成效将纳入脱贫攻坚绩效目标考核及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建立健全鼓励当地人才干事创业的激励考核机制;对工作不力、不能如期达到人才振兴工程阶段性目标的,将严肃问责。


      【解读】

      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省人才办负责人就《关于实施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的意见》答记者问

      问:《意见》出台有何背景和意义?

      答: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伍”。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实现稳定脱贫和长远发展,关键靠人才。长期以来,我省深度贫困地区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这些地区决胜小康的突出短板。

      近期,结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部署,省委书记王东明就我省深度贫困县人才问题连续作出一系列指示,强调要采取特殊措施,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为深度贫困地区稳定脱贫提供人才支撑。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着眼于解决当前深度贫困地区人才急需、服务长远发展需要,我们起草了该《意见》。

      《意见》的出台,既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当务之急,也是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旨在全面壮大深度贫困县人才队伍,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人才振兴推动深度贫困县稳定脱贫和发展振兴。

      问:《意见》的总体构想是如何考虑的?

      答:《意见》根据45个深度贫困县的人才瓶颈,既明确到2018年、2020年、2025年“三步走”的总体目标,又勾勒出10个重点领域的主要任务,同时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基本构建具有深度贫困县特点的人才支撑体系。

      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考虑到深度贫困县人才欠账多、人才发展制约因素多,必须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意见》提出,解决人才问题的总体思路要坚持“三个结合”,即: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外部引进与本土培养相结合,坚持解决当前急需和服务长远发展相结合。

      二是考虑到深度贫困县既要顾及当前、及时补充扶贫力量,又要着眼长远、从根本上解决本土人才匮乏和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意见》着眼“一年补足空岗、三年提质增量、八年建强队伍”,分别提出了1年、3年、8年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同时针对教育、卫生、农业、林业、旅游、规划、环保、会计、电子商务、工业经济等10个人才较为密集的重点领域,细化提出了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任务。

      三是考虑到解决深度贫困县人才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引育管用结合,《意见》提出在人才振兴工程的总体框架下,具体实施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人才招引、人才援助、人才稳定“五大工程”,打好深度贫困地区人才振兴“组合拳”。

      问:“五大工程”的内在逻辑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五大工程”从战略导向、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出发综合施策,涵盖人才“引育管用”各个方面,构成了人才振兴工程的有机整体,旨在通过“有形之手”弥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之不足,实现人才引得进、用得上、流得动、留得住。

      一是实施定向培养工程,重点实施紧缺专业大学本科生,高职(专科)技能人才、乡村实用人才免费定向培养,解决“摘帽”后的人才源头活水问题,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二是实施人才在职培训工程,重点开展专业人才全员培训、在职人员学历提升、乡土人才素质提升,解决现有人才素质偏低的问题,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内生动力;

      三是实施人才招引工程,通过引导大学生向深度贫困县流动、畅通人才招引渠道、发挥编制岗位倾斜保障作用,解决好当前机关事业单位空编较多的问题。四是实施人才援助工程,通过开展干部人才援藏援彝、鼓励引导专业人才服务基层、健全人才对口帮扶政策机制,解决当前急需紧缺人才不足的问题。五是实施人才稳定工程,强调要鲜明用人导向激励人才、保障待遇留住人才、适当提高待遇留住人才、严格政策稳定人才,解决人才留不住的问题。

      问:《意见》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答:《意见》最大的亮点就是推行“地方粮票”制度,通过制定更精准的政策,实施更有效的措施,采取更有力的手段,实打实、硬碰硬的解决深度贫困县人才问题。

      比如,我们借鉴推广免费师范生和全科医学生的做法,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上岗“三定向”方式免费培养大学生和乡村实用人才,对纳入定向培养计划的违约学生,其违约行为纳入个人诚信记录,5年内参加省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种公开招录(聘)的,考核视为不合格;通过3至4年努力,今后每年将定向输送至少5000余名人才到深度贫困县工作。

      比如,鼓励在职人员“回炉深造”,对基层干部、农村技术人员等,不设招生考试环节,实施注册入学、业余学习的方式,分中专、专科、本科三个层次进行远程教育,学习合格的发放国家认可的开放教育学历文凭;对中专、专科层次在职人员取得相应结业合格证后,在当地享受专科、本科毕业生待遇,这些“土政策”在深度贫困县实行定向使用。

      再比如,实施深度贫困地区1万名人才专项事业编制保障工程,其中,从深度贫困县现有空缺编制中划出9000名,主要用于接收定向培养的大学生;从省属事业编制中划出1000名,主要用于支持深度贫困县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也是为深度贫困县“量身打造”的政策。此外,在人才招聘、职称评审、岗位管理、福利待遇等方面,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定向政策,在深度贫困县予以认可。

      问:如何保障《意见》落地落实?

      答:《意见》出台的同时,还印发了《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年度任务表》和《重点人才工程年度任务表》,明确了人才振兴工程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将于近期专题研究部署,省人才办印发《关于认真抓好<意见>贯彻落实的通知》,要求将人才振兴工程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下一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确保《意见》落地见效:一是健全运行机制。省直有关部门要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抓好落实,相关市(州)和45个深度贫困县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人才振兴工程领导小组,相关企事业单位要指定相应部门配合实施,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实施方案。省直有关部门要抓紧细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相关市(州)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实施意见和具体规划,力争2月底基本形成“1+N”政策制度体系。三是强化督促考核。省直有关部门和相关市(州)要建立定期报告制度,每年6月底将工作进展情况报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备案,每年12月底形成书面总结材料报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将人才振兴工程纳入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对未如期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完成工作任务的,将予以通报并扣分;对工作不力、不能如期完成阶段性目标的,将严肃问责。

      相信通过持续发力,深度贫困县人才队伍一定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以人才扶贫促进精准脱贫上探索出一条四川路径、创造出四川模式。 (记者 林凌)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