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展——册府千华(四川省藏国家珍贵古籍暨四川古籍保护十周年成果展)”

  • 2017年11月05日 14时20分
  • 来源: 四川省图书馆网站
  • 【字体:
  •   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厅主办,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展——册府千华(四川省藏国家珍贵古籍暨四川古籍保护十周年成果展)”在四川省图书馆东门一楼展厅开展。此次展览不仅是全国范围“册府千华”系列联展的重要一站,更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四川省文化厅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为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做好古籍保护工作,为十九大献礼的一项重要举措。

      2007年1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正式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四川省作为古籍资源大省,全省古籍收藏单位92家,汉文古籍藏量约220万册。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省文化厅的领导下,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指导下,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协调全省古籍收藏单位,共同努力,积极推进,古籍保护工作成绩斐然。十年间,全省共计完成古籍普查数据约16万条,160万册;共有7家单位被列入“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37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并与四川大学图书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跨系统联动,挂牌成立“四川古籍修复中心传习所”。十年的古籍保护历程,有力地推动了四川省古籍保护事业的发展,造就了一支勤奋敬业的人才队伍。四川古籍的家底逐渐清晰,古籍保护条件逐步改善,古籍开发利用逐渐成熟,古籍修复技术逐步提高,少数民族和宗教古籍保护稳步发展,开创了全省古籍保护工作的新局面。

      本次展览分为“四川省古籍保护成果”、“珍贵古籍历史智慧”、“开发利用化身千百”、“蜀地文献史”四部分。其中“珍贵古籍、历史智慧”作为展览的主体部分,甄选四川省图书馆藏国家珍贵古籍六十种,分别展示以《四书集注》为代表的儒家经典,以《史记》、《汉书》等为代表的史学名著,以《本草纲目》、《太平圣惠方》为代表的中医典籍,以楚辞、唐诗为代表的文学遗产,旨在通过展示中华古籍中的名言警句和文化精粹,引导观众走进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宝库,享受精彩纷呈的精神盛宴。同时,展览还结合时代要求,紧扣“一带一路”时代脉搏,展现东西方历代先贤凿空绝域,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历史源流。

      在“开发利用化身千百”部分,通过展出再造善本、地方志集成近五十种古籍整理与影印再造成果,让深藏库房、珍贵难寻的珍贵典籍可以化身千百,为大众所享,为学界所用。在“蜀地文献史”部分,通过《花间集》、李杜诗篇等展示巴蜀独特的文化传统与蜀中文人灵动飞扬的人文精神;通过《栾城集》、再造蜀刻本《唐人文集》等展示蜀地文献的丰富繁荣。展览还专设读者互动体验区,读者可以通过体验雕版雕刻、古籍装帧等传统技艺,感受中华传统技艺的博大精深。

      本次展览在主题、选目等方面,深入贯彻落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精神,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展出等形式,全面、系统地展示四川省古籍保护十年成果与古籍传递的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的观照。展览典籍范围大、版本精,其中包括明洪武间南京刻大藏经《洪武南藏》、明嘉靖四十三年杨经刻本《华阳国志》、明末刻本《陈章侯画水浒叶子》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本次展览不仅是对四川省十年古籍保护工作的系统回顾,也是领会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实践。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挖掘优秀典籍的文化内涵,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展——册府千华(四川省藏国家珍贵古籍暨四川古籍保护十周年成果展)”

  • 2017年11月05日 14时20分
  • 来源: 四川省图书馆网站
  •   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厅主办,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展——册府千华(四川省藏国家珍贵古籍暨四川古籍保护十周年成果展)”在四川省图书馆东门一楼展厅开展。此次展览不仅是全国范围“册府千华”系列联展的重要一站,更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四川省文化厅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为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做好古籍保护工作,为十九大献礼的一项重要举措。

      2007年1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正式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四川省作为古籍资源大省,全省古籍收藏单位92家,汉文古籍藏量约220万册。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省文化厅的领导下,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指导下,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协调全省古籍收藏单位,共同努力,积极推进,古籍保护工作成绩斐然。十年间,全省共计完成古籍普查数据约16万条,160万册;共有7家单位被列入“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37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并与四川大学图书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跨系统联动,挂牌成立“四川古籍修复中心传习所”。十年的古籍保护历程,有力地推动了四川省古籍保护事业的发展,造就了一支勤奋敬业的人才队伍。四川古籍的家底逐渐清晰,古籍保护条件逐步改善,古籍开发利用逐渐成熟,古籍修复技术逐步提高,少数民族和宗教古籍保护稳步发展,开创了全省古籍保护工作的新局面。

      本次展览分为“四川省古籍保护成果”、“珍贵古籍历史智慧”、“开发利用化身千百”、“蜀地文献史”四部分。其中“珍贵古籍、历史智慧”作为展览的主体部分,甄选四川省图书馆藏国家珍贵古籍六十种,分别展示以《四书集注》为代表的儒家经典,以《史记》、《汉书》等为代表的史学名著,以《本草纲目》、《太平圣惠方》为代表的中医典籍,以楚辞、唐诗为代表的文学遗产,旨在通过展示中华古籍中的名言警句和文化精粹,引导观众走进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宝库,享受精彩纷呈的精神盛宴。同时,展览还结合时代要求,紧扣“一带一路”时代脉搏,展现东西方历代先贤凿空绝域,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历史源流。

      在“开发利用化身千百”部分,通过展出再造善本、地方志集成近五十种古籍整理与影印再造成果,让深藏库房、珍贵难寻的珍贵典籍可以化身千百,为大众所享,为学界所用。在“蜀地文献史”部分,通过《花间集》、李杜诗篇等展示巴蜀独特的文化传统与蜀中文人灵动飞扬的人文精神;通过《栾城集》、再造蜀刻本《唐人文集》等展示蜀地文献的丰富繁荣。展览还专设读者互动体验区,读者可以通过体验雕版雕刻、古籍装帧等传统技艺,感受中华传统技艺的博大精深。

      本次展览在主题、选目等方面,深入贯彻落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精神,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展出等形式,全面、系统地展示四川省古籍保护十年成果与古籍传递的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的观照。展览典籍范围大、版本精,其中包括明洪武间南京刻大藏经《洪武南藏》、明嘉靖四十三年杨经刻本《华阳国志》、明末刻本《陈章侯画水浒叶子》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本次展览不仅是对四川省十年古籍保护工作的系统回顾,也是领会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实践。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挖掘优秀典籍的文化内涵,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