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青川开展生态扶贫项目110个——还是那片山要结不同的“果”

  • 2017年11月25日 20时3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11月22日上午8点,广元市青川县山区的气温不到10℃,观音店乡青竹村村民周维荣拿起刷子给地里的核桃树刷石灰水了,“高度要刷到膝盖高,低了不能防虫。”

      2015年,在农技员指导下,周维荣在自家屋后的地里种了100株核桃树,如果一切顺利,5年后盛产挂果,这些核桃树可以带来1万元的收入,“这比以前种地的收入高多了。”

      从远近闻名的贫困落后县到现在的生态产业县,青川一直尝试利用山区特色,通过新技术、新机制把当地的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走出一条生态扶贫的新路子。截至目前,青川县共开展生态扶贫项目110个,带动5229户贫困户15577人就业,户均年增收4328元。

      普及新技术 让村民科学种植

      青竹村平均海拔1400米,是典型的边远落后贫困村。当地居民一直有种植核桃的传统,但因管理粗放、不懂技术,核桃苗存活率只有30%左右。

      2015年,村两委决定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产业,专门开辟了100亩核桃种植示范基地,并聘请技术人员给大家讲解专业技术。可是,村民似乎对此并不上心。因为与以前的种植方法比,新技术不仅需要村民学习挖坑、垒土等技术,还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再说,谁知道这样种出来的效果好不好?”周维荣当初的说法,代表了青竹村多数村民的意见。

      为普及新技术,市上派驻青竹村的帮扶队队长白洪文和村干部拿起资料袋到村民家中挨家挨户讲解。“要挖多深的坑,每株间距是多少,树根的垒土要多高……”白洪文说,从种植到挂果的每一步做法,以及这样做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他们都给村民做了详细普及。在帮扶队动员下,周维荣终于决定拿屋后100株核桃苗试一试。

      试后效果让周维荣大吃一惊,经过几个月的专业管护,他家核桃苗存活率达95%以上,“没想到效果那么好。”白洪文介绍,经过技术改进,目前全村120亩核桃苗的存活率都达到了95%以上。

      目前,青川全县共发展了贫困村特色产业示范园59个、建成户办产业小庭园5898个,已在全县36个乡镇推广了20个新品种、30种新技术。

      实施新机制 让贫困户就地致富

      在青川县委书记罗云看来,要把绿水青山转化为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除了要进行技术革新,还要确立一套生态扶贫机制。

      青川县青溪镇落衣沟村环境好,非常适合发展蜜蜂养殖。今年58岁的蜂农蒲文德是该村三组村民,说起村里实施的“小蜜蜂计划”,他连连点赞。按照这个计划,他家今年至少可以获得500元分红,加上在养蜂合作社务工,今年全家的收入可望接近2万元,“这可比单纯在家里务农收入强多了。”

      按照青川县今年启动的生态扶贫“小蜜蜂计划”,落衣沟村成立了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 养殖户”的模式带动了当地166户贫困户零成本发展中蜂养殖。计划规定,合作社不仅要在酿蜜时节聘请周边贫困户来蜂场务工,而且还将把利润的60%拿给参与合作社的村民分红。

      “算下来,落衣沟村的贫困户在合作社一年可获得两笔收入。”合作社负责人何万红说,现在合作社共有3个蜂场,预计每年可采蜜4000公斤以上,每公斤蜂蜜可卖80至100元,今年蜂场至少可实现收入32万元,“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态扶贫机制,既保护了环境,又让村民就地致富,一举两得。”

      目前,青川县共有蜂产品加工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13家,养殖户6000余户,养殖中蜂7.2万群。到今年底,预计可实现产值6500万元。

      来自青川县农业局的数据显示,该县还围绕名优绿茶、绿色山珍等特色产业发展了6个类似的生态扶贫机制,新建类似的特色产业示范园50个。 (记者 张庭铭 向朝伦)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青川开展生态扶贫项目110个——还是那片山要结不同的“果”

  • 2017年11月25日 20时3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11月22日上午8点,广元市青川县山区的气温不到10℃,观音店乡青竹村村民周维荣拿起刷子给地里的核桃树刷石灰水了,“高度要刷到膝盖高,低了不能防虫。”

      2015年,在农技员指导下,周维荣在自家屋后的地里种了100株核桃树,如果一切顺利,5年后盛产挂果,这些核桃树可以带来1万元的收入,“这比以前种地的收入高多了。”

      从远近闻名的贫困落后县到现在的生态产业县,青川一直尝试利用山区特色,通过新技术、新机制把当地的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走出一条生态扶贫的新路子。截至目前,青川县共开展生态扶贫项目110个,带动5229户贫困户15577人就业,户均年增收4328元。

      普及新技术 让村民科学种植

      青竹村平均海拔1400米,是典型的边远落后贫困村。当地居民一直有种植核桃的传统,但因管理粗放、不懂技术,核桃苗存活率只有30%左右。

      2015年,村两委决定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产业,专门开辟了100亩核桃种植示范基地,并聘请技术人员给大家讲解专业技术。可是,村民似乎对此并不上心。因为与以前的种植方法比,新技术不仅需要村民学习挖坑、垒土等技术,还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再说,谁知道这样种出来的效果好不好?”周维荣当初的说法,代表了青竹村多数村民的意见。

      为普及新技术,市上派驻青竹村的帮扶队队长白洪文和村干部拿起资料袋到村民家中挨家挨户讲解。“要挖多深的坑,每株间距是多少,树根的垒土要多高……”白洪文说,从种植到挂果的每一步做法,以及这样做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他们都给村民做了详细普及。在帮扶队动员下,周维荣终于决定拿屋后100株核桃苗试一试。

      试后效果让周维荣大吃一惊,经过几个月的专业管护,他家核桃苗存活率达95%以上,“没想到效果那么好。”白洪文介绍,经过技术改进,目前全村120亩核桃苗的存活率都达到了95%以上。

      目前,青川全县共发展了贫困村特色产业示范园59个、建成户办产业小庭园5898个,已在全县36个乡镇推广了20个新品种、30种新技术。

      实施新机制 让贫困户就地致富

      在青川县委书记罗云看来,要把绿水青山转化为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除了要进行技术革新,还要确立一套生态扶贫机制。

      青川县青溪镇落衣沟村环境好,非常适合发展蜜蜂养殖。今年58岁的蜂农蒲文德是该村三组村民,说起村里实施的“小蜜蜂计划”,他连连点赞。按照这个计划,他家今年至少可以获得500元分红,加上在养蜂合作社务工,今年全家的收入可望接近2万元,“这可比单纯在家里务农收入强多了。”

      按照青川县今年启动的生态扶贫“小蜜蜂计划”,落衣沟村成立了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 养殖户”的模式带动了当地166户贫困户零成本发展中蜂养殖。计划规定,合作社不仅要在酿蜜时节聘请周边贫困户来蜂场务工,而且还将把利润的60%拿给参与合作社的村民分红。

      “算下来,落衣沟村的贫困户在合作社一年可获得两笔收入。”合作社负责人何万红说,现在合作社共有3个蜂场,预计每年可采蜜4000公斤以上,每公斤蜂蜜可卖80至100元,今年蜂场至少可实现收入32万元,“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态扶贫机制,既保护了环境,又让村民就地致富,一举两得。”

      目前,青川县共有蜂产品加工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13家,养殖户6000余户,养殖中蜂7.2万群。到今年底,预计可实现产值6500万元。

      来自青川县农业局的数据显示,该县还围绕名优绿茶、绿色山珍等特色产业发展了6个类似的生态扶贫机制,新建类似的特色产业示范园50个。 (记者 张庭铭 向朝伦)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