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西南交通大学3项成果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 2017年01月09日 16时33分
  •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
  • 【字体:
  •   2017年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西南交通大学主持和参与完成的3个项目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数位居全国高校并列第十二名。西南交通大学王平教授和张卫华教授作为获奖代表参加大会。 

      土木工程学院王平教授主持完成的“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保持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卫华教授主持完成的“基于耦合动力学的高速铁路接触网/受电弓系统技术创新及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土木工程学院王明年教授参与完成的“跨江越海大断面暗挖隧道修建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保持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是继学校2015年在国家技术发明奖项上实现突破后再次获得该奖项,充分展示了西南交大土木工程学科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研发团队成员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刘成龙教授、土木工程学院苏谦教授、陈嵘副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也一并获奖。该成果所属学科领域为交通运输工程,发明了高速铁路轨道几何精密测量与快速精调技术、特殊区段轨道基础变形的监测与调控技术和轨道动态平顺检测与低动力保持技术,形成了形态测控由线及点、变形调控自下而上、平顺诊控静动结合的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保持技术体系。获授权发明专利11 项、实用新型专利5 项、软件著作权4 项,出版专著3 部、发表论文97 篇。成果在10 余条高铁线路上成功应用,取得逾5亿元的重大经济效益,保障了高速铁路的安全舒适运营。 

      “基于耦合动力学的高速铁路接触网/受电弓系统技术创新及应用”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研发团队成员周宁讲师、梅桂明副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也一并获奖。该成果在系统理论、试验评估和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自主创新研究,形成了完整理论体系,打破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创建涵盖车线、弓网和流固耦合的高速弓网系统动力学模型;创建基于混合模拟技术的受电弓动态运行模拟平台,相关论文被评为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最佳原创论文,这是中国学者首次荣获Thomas Hawksley金奖;研发出耐高电压、大电流和强气流干扰的载流检测平台;研制出低噪音、低阻力的时速500公里高速受电弓,实现世界最高试验速度600km/h的受电弓气动特性试验。该成果应用于武广客专,已安全运营满6年,近三年创销售总额248亿元,节约投资34亿元。 

      据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为中国科学院赵忠贤院士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79项成果和5位外籍科技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其中一等奖3项(专用项目3项)、二等奖63项(通用项目47项、专用项目1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1项,其中特等奖2项(通用项目1项、专用项目1项)、一等奖20项(通用项目8项、专用项目9项、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49项(通用项目120项、专用项目29项);授予5名外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西南交通大学3项成果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 2017年01月09日 16时33分
  •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
  •   2017年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西南交通大学主持和参与完成的3个项目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数位居全国高校并列第十二名。西南交通大学王平教授和张卫华教授作为获奖代表参加大会。 

      土木工程学院王平教授主持完成的“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保持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卫华教授主持完成的“基于耦合动力学的高速铁路接触网/受电弓系统技术创新及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土木工程学院王明年教授参与完成的“跨江越海大断面暗挖隧道修建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保持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是继学校2015年在国家技术发明奖项上实现突破后再次获得该奖项,充分展示了西南交大土木工程学科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研发团队成员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刘成龙教授、土木工程学院苏谦教授、陈嵘副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也一并获奖。该成果所属学科领域为交通运输工程,发明了高速铁路轨道几何精密测量与快速精调技术、特殊区段轨道基础变形的监测与调控技术和轨道动态平顺检测与低动力保持技术,形成了形态测控由线及点、变形调控自下而上、平顺诊控静动结合的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保持技术体系。获授权发明专利11 项、实用新型专利5 项、软件著作权4 项,出版专著3 部、发表论文97 篇。成果在10 余条高铁线路上成功应用,取得逾5亿元的重大经济效益,保障了高速铁路的安全舒适运营。 

      “基于耦合动力学的高速铁路接触网/受电弓系统技术创新及应用”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研发团队成员周宁讲师、梅桂明副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也一并获奖。该成果在系统理论、试验评估和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自主创新研究,形成了完整理论体系,打破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创建涵盖车线、弓网和流固耦合的高速弓网系统动力学模型;创建基于混合模拟技术的受电弓动态运行模拟平台,相关论文被评为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最佳原创论文,这是中国学者首次荣获Thomas Hawksley金奖;研发出耐高电压、大电流和强气流干扰的载流检测平台;研制出低噪音、低阻力的时速500公里高速受电弓,实现世界最高试验速度600km/h的受电弓气动特性试验。该成果应用于武广客专,已安全运营满6年,近三年创销售总额248亿元,节约投资34亿元。 

      据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为中国科学院赵忠贤院士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79项成果和5位外籍科技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其中一等奖3项(专用项目3项)、二等奖63项(通用项目47项、专用项目1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1项,其中特等奖2项(通用项目1项、专用项目1项)、一等奖20项(通用项目8项、专用项目9项、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49项(通用项目120项、专用项目29项);授予5名外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