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凉山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动脱贫攻坚

  • 2016年09月06日 15时4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近日,凉山州公开对脱贫攻坚工作滞后的5个县进行了全州通报警示、提醒,对其中1个县的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组织调整,对2个县分管领导进行诫勉谈话,明确今年换届不提拔、不重用……

      正值凉山州脱贫攻坚背水一战关键时期,如何确保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凉山牢牢把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综合运用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方式,对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的极少数人重拳惩处,有力推动凉山各级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事业。

      让干部都绷紧纪律“规矩线”

      8月30日,听说《凉山涉农腐败典型案例选编》发放到乡镇,越西县大屯乡党委书记许翠武在电话里对记者轻呼一声“好”,“不时拿出来翻一翻,警醒自己,更加明了纪律‘红线’。”

      在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中,凉山州委和州纪委认为,强教育懂党纪,是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的第一道防线。

      去年8月,凉山州纪委常委们分赴全州17个县市开展廉政宣讲,4000余名派驻第一书记和贫困乡镇书记接受现场教育。随后的一年里,各县市纪委、各级党组织采用彝、藏、汉三语,开展了包括扶贫工作在内的纪律法规宣讲2502场次,覆盖全州2027个贫困村。

      法纪和警示教育,让干部们绷紧了纪律“规矩线”。“将廉政教育注入脱贫攻坚第一线,让干部明白哪些事情做得哪些做不得。”木里县李子坪乡白草坪村第一书记刘铁说,这为推进脱贫攻坚持续营造了“不敢腐”的震慑氛围。

      聆听廉政宣讲后,许翠武认真学习扶贫工作政策纪律和法律依据,“贫困户认定是最易产生廉政风险的风险点。”她将识别权交给群众,既杜绝了干部私心,又保证了贫困户认定相对公平。

      发现违纪苗头就“咬耳扯袖”

      今年初,美姑县召开党风廉政集体约谈会,集体约谈6个重大案件发生乡的领导班子成员;针对一些“第一书记”纪律意识淡薄、扶贫工作进度滞后等问题,普格县对21名“第一书记”逐个约谈,责令整改。

      凉山对出现违纪苗头的干部“咬耳扯袖”,让干部“红脸出汗”,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因工作不力被约谈成为常态。

      强化常规约谈。2015年以来,凉山探索推行“双重约谈”机制,强化对脱贫攻坚中重要岗位、重要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和提醒,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去年以来共约谈州县党政、纪委主要负责人326人次。

      今年上半年,针对脱贫攻坚中发现的问题,凉山州委主要领导约谈了州级领导、县市党委书记等35人次,有力促进了各级党委(党组)在脱贫攻坚中主体责任的落实。

      凉山从“盯违法”向“盯违纪”转变,保护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知耻后勇。”冕宁县金林乡党委书记卢自斌说。今年5月,因扶贫工作不力,他与该县其他3个乡的党政“一把手”被县上约谈。此后他“睡不着了”:调整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自己和乡长担任“双组长”;在建卡贫困村成立种养合作社;短短3个月各村种上万株花椒苗,“3个月每天只睡6小时,硬是拼了。”

      约谈教育警醒了干部。今年初,普格县对21名第一书记约谈后,全县107名第一书记纪律意识增强,全部从原单位脱产,每天吃住在村上,为村民精准脱贫尽职尽责。 (记者 陈松 何勤华)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凉山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动脱贫攻坚

  • 2016年09月06日 15时4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近日,凉山州公开对脱贫攻坚工作滞后的5个县进行了全州通报警示、提醒,对其中1个县的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组织调整,对2个县分管领导进行诫勉谈话,明确今年换届不提拔、不重用……

      正值凉山州脱贫攻坚背水一战关键时期,如何确保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凉山牢牢把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综合运用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方式,对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的极少数人重拳惩处,有力推动凉山各级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事业。

      让干部都绷紧纪律“规矩线”

      8月30日,听说《凉山涉农腐败典型案例选编》发放到乡镇,越西县大屯乡党委书记许翠武在电话里对记者轻呼一声“好”,“不时拿出来翻一翻,警醒自己,更加明了纪律‘红线’。”

      在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中,凉山州委和州纪委认为,强教育懂党纪,是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的第一道防线。

      去年8月,凉山州纪委常委们分赴全州17个县市开展廉政宣讲,4000余名派驻第一书记和贫困乡镇书记接受现场教育。随后的一年里,各县市纪委、各级党组织采用彝、藏、汉三语,开展了包括扶贫工作在内的纪律法规宣讲2502场次,覆盖全州2027个贫困村。

      法纪和警示教育,让干部们绷紧了纪律“规矩线”。“将廉政教育注入脱贫攻坚第一线,让干部明白哪些事情做得哪些做不得。”木里县李子坪乡白草坪村第一书记刘铁说,这为推进脱贫攻坚持续营造了“不敢腐”的震慑氛围。

      聆听廉政宣讲后,许翠武认真学习扶贫工作政策纪律和法律依据,“贫困户认定是最易产生廉政风险的风险点。”她将识别权交给群众,既杜绝了干部私心,又保证了贫困户认定相对公平。

      发现违纪苗头就“咬耳扯袖”

      今年初,美姑县召开党风廉政集体约谈会,集体约谈6个重大案件发生乡的领导班子成员;针对一些“第一书记”纪律意识淡薄、扶贫工作进度滞后等问题,普格县对21名“第一书记”逐个约谈,责令整改。

      凉山对出现违纪苗头的干部“咬耳扯袖”,让干部“红脸出汗”,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因工作不力被约谈成为常态。

      强化常规约谈。2015年以来,凉山探索推行“双重约谈”机制,强化对脱贫攻坚中重要岗位、重要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和提醒,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去年以来共约谈州县党政、纪委主要负责人326人次。

      今年上半年,针对脱贫攻坚中发现的问题,凉山州委主要领导约谈了州级领导、县市党委书记等35人次,有力促进了各级党委(党组)在脱贫攻坚中主体责任的落实。

      凉山从“盯违法”向“盯违纪”转变,保护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知耻后勇。”冕宁县金林乡党委书记卢自斌说。今年5月,因扶贫工作不力,他与该县其他3个乡的党政“一把手”被县上约谈。此后他“睡不着了”:调整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自己和乡长担任“双组长”;在建卡贫困村成立种养合作社;短短3个月各村种上万株花椒苗,“3个月每天只睡6小时,硬是拼了。”

      约谈教育警醒了干部。今年初,普格县对21名第一书记约谈后,全县107名第一书记纪律意识增强,全部从原单位脱产,每天吃住在村上,为村民精准脱贫尽职尽责。 (记者 陈松 何勤华)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