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开江 创新领航 助推脱贫攻坚探新路

  • 2016年09月29日 16时3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开江永兴镇门坎坡村新貌。

      开江县地处秦巴山区,属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发展不足、总量偏小,有建档立卡贫困村51个、贫困人口近6万人……

      “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命在前,开江人以不胜不休的豪气、攻坚克难的志气、奋勇争先的锐气,敢为人先,苦干实干,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

      “十二五”期间,开江县先后实施水利、交通、产业、新村及环宝石湖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战略工程等脱贫项目1.1万余个,5年脱贫解困人口5.9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6.6%下降至6.64%。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开江县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建立完善了“县级主抓、乡镇主责、部门主帮、村社主推、社会主扶和干部主攻”的工作机制,创新实施“2345”第一书记队伍选育用管机制,全面落实驻村帮扶“五个一”要求,精准编制“十个专项扶贫规划”和5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计划,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证。

      引航

      吹响“集结号”誓啃“硬骨头”

      “我们将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力争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8月26日,开江县召开“立下军令状苦战一百天”坚决完成2016年脱贫目标任务誓师大会,各乡镇、县级各部门代表接下“冲锋号令”。

      脱贫攻坚任务重,如何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江县深入开展“党旗引航脱贫路,先锋托举奔康梦”实践,响亮提出,到2019年,要消除绝对贫困、实现整体脱贫摘帽,开江建立了脱贫目标考评机制、“第一书记”责任机制、脱贫干部选用机制、率先脱贫激励机制等一系列脱贫考核制度,选派148名“将士”深入5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做到村村都有工作队,户户都有干部挂点,实现了帮扶全覆盖。“我们要坚决把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啃下来。”开江县委书记罗建斩钉截铁地说。

      目前,一场场“零距离”的帮扶和蹲点督导遍布开江县每一个贫困村。

      8月10日,罗建来到新宁镇胡家沟村,刚打开车门,村民郑先祥一眼就认出他来,迫不及待地领去看他的新家。郑先祥一家半年前还居住在半山坡的危房里,在罗建及其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住进了新房。

      “进村狗不叫,入户知锅灶,见面人欢笑。”罗建说,这就是开江检验脱贫攻坚好干部的基本标准。

      聚力

      打出“组合拳”解好“综合题”

      在开江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周建平看来,只有上下齐心,通力协作,方能解好脱贫攻坚这道“综合题”,仅靠个人和单个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

      宝石镇程家沟村是省经信委的对口帮扶贫困村。今年,省经信委主任陈新有多次带队来到该村进行实地调研指导,极大增强了贫困村脱贫与发展的“造血”功能。

      一年前的程家沟,绵延千里的大山如同道道栅栏,隔断与外界的联系。无交通、无信息、无产业,贫困“出”不去,富裕“进”不来,“过上好日子”成为村民世代的梦想。“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把牲口卖出去。”村民王甫元感言。在多方增援下,村里的新建道路已四通八达,银杏树种了下去、风力发电机组立了起来,产业有了,电商建了,销路通了。

      宝石镇党委书记唐世顶介绍,他们现在的农产品是供不应求,电商平台上线短短几天,就实现销售收入70余万元。“除了销售自己的产品,还为其他贫困村代售产品。”

      在重庆开办电子秤芯片加工厂的本村村民张孝文,今年初在村里新建了厂房。“最看重的还是这股强大的帮扶合力。”据了解,工作组为鼓励其回乡创业,补助该厂4万元用于吸收贫困户就业,让就业岗位增加20余个,人均工资每个月2300元,已初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标。

      人心齐,泰山移。在开江全县上下协作配合、聚力实干下,脱贫攻坚战役捷报频传。截至目前,全县建成粮油生产基地6530亩、蔬菜基地2592亩、水果基地11018亩、茶叶基地760亩、水产养殖面积2010亩,建立扶贫助农取款服务点2个、新增涉农贷款2.71亿元、发放扶贫贷款240.5万元,完成脱贫解困17126人。

      此外,开江县还统筹选派600名硕博人才、“土专家”“田秀才”等,成立“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医疗卫生、教育解困、社会保障、党的建设”6个扶贫攻坚人才志愿服务队,赴脱贫生产一线指导发展;设立800余万元的“开江县慈善扶贫基金”;组织引导国有企业主动与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开展定点帮扶,设立产业扶贫信用担保风险基金、农产品深加工担保基金;开设县产业扶贫信用担保基金账户、县产业扶贫风险补偿基金账户、县农产品深加工信贷共担基金账户等业务,确保扶贫资金有保障无后顾之忧。

      开创

      建好“指挥部”筑牢“战斗堡”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为提升农村党组织引领经济发展的本领,开江在全县贫困村中创新推行“1+N”基层党组织“联建共创”模式。

      永兴镇积极探索出了“一联两带四促”的新模式。成立的联合党委充分运用四川天源油橄榄公司和门坎坡村支部联建的成功经验,把柳家坪、何家垭口两个贫困村党支部、四川银杏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吸纳进来,采取村务共管、资源共用、基础共建、成果共享以及干部区域内选配的“五位一体”运作模式,将联合党委各方优势资源整合到各贫困村中,开启了“组织强、产业兴、百姓富、村庄美”的基层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新格局。

      开江县在综合考虑贫困村产业特性、自身优势等因素的基础上,灵活采取强弱联合、同业聚集、区域联合、链条联合等方式,先后在全县51个贫困村建立起“贫困村+富裕村”“贫困村+帮扶单位”“贫困村+公司(企业)”“贫困村+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形式的精准扶贫联合党委,负责各片区脱贫攻坚的统筹、引领工作。

      今年以来,开江已建立联合党委7个,贫困村级示范点22个,辐射带动51个贫困村,架构起“建示范点、学示范点、示范点辐射带动”的完整链条。

      在甘棠镇马号村探索建立的“三分级三分类三结对”帮扶示范机制就是完整链条的诠释。

      按照分级分类原则,他们将遴选出的291名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分别与9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结对“攀亲”,使每个贫困家庭形成了“3帮1”的扶贫局面,改变了以往“1帮N”导致帮扶干部精力不足、效果不佳的状况。“党委引领,专家指导,群众支持,致富就不难。”党员致富能手杨术立在镇党委书记杨和平的帮助下,创办了明月水禽家庭农场,年出栏量10万余只,年均利润40万元以上。作为致富带头人,示范带动本村30余户贫困户发展起种植养殖,年均增收3万元,并发展其中3名为入党积极分子。

      冲锋

      争做“先锋官”勇当“领头羊”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搞好脱贫攻坚,必须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动作用。”开江县委、县政府负责人如是说如是做。

      今年初,在永兴镇柳家坪村的山坡上,劳动的歌声响彻山谷。200多名党员干部齐聚于此,在荒芜的山坡上为贫困户种下近万株银杏树,树起了全县1.8万名党员干部服务贫困群众的典范。

      在脱贫攻坚战中,开江着力激发全县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首先,实施先富党员“双带”行动。积极发挥先富党员带头、带领致富的“双带”作用,充分利用“致富先锋”们上接企业,下联农户的优势,人均帮带10户缺资金、缺技术的贫困户创业,通过先富带后富,带动贫困群众共同脱贫致富。

      其次,实施贫困党员脱贫示范行动。注重发挥贫困党员群体脱贫奔小康的主动性和示范性,用好用活产业周转金、小额信贷等金融扶贫资金,通过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支持帮助一批贫困党员实现第一年增收、第二年脱贫、第三年致富的目标。

      第三,实施机关党员联系帮扶行动。组织全县1.1万余名机关党员持续开展入户“五四工作法”,建立完善县级领导、部门单位、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村、帮扶贫困户“三个全覆盖”机制,为5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争取项目162个,到位项目资金3200余万元。“哪怕磨掉一身皮也要把路修起!”这是八庙镇石和寨村的“嚼劲儿”村支书肖开静对村民的承诺。

      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已提高至2800元。今年,他准备再啃下另一块“硬骨头”——利用宝城寨水库尾水发展生态渔业,填补村集体经济空白。

      脱贫攻坚,开江孕育着全面小康的巨大能量。 (王万斌 何努 文/图)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开江 创新领航 助推脱贫攻坚探新路

  • 2016年09月29日 16时3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开江永兴镇门坎坡村新貌。

      开江县地处秦巴山区,属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发展不足、总量偏小,有建档立卡贫困村51个、贫困人口近6万人……

      “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命在前,开江人以不胜不休的豪气、攻坚克难的志气、奋勇争先的锐气,敢为人先,苦干实干,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

      “十二五”期间,开江县先后实施水利、交通、产业、新村及环宝石湖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战略工程等脱贫项目1.1万余个,5年脱贫解困人口5.9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6.6%下降至6.64%。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开江县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建立完善了“县级主抓、乡镇主责、部门主帮、村社主推、社会主扶和干部主攻”的工作机制,创新实施“2345”第一书记队伍选育用管机制,全面落实驻村帮扶“五个一”要求,精准编制“十个专项扶贫规划”和5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计划,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证。

      引航

      吹响“集结号”誓啃“硬骨头”

      “我们将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力争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8月26日,开江县召开“立下军令状苦战一百天”坚决完成2016年脱贫目标任务誓师大会,各乡镇、县级各部门代表接下“冲锋号令”。

      脱贫攻坚任务重,如何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江县深入开展“党旗引航脱贫路,先锋托举奔康梦”实践,响亮提出,到2019年,要消除绝对贫困、实现整体脱贫摘帽,开江建立了脱贫目标考评机制、“第一书记”责任机制、脱贫干部选用机制、率先脱贫激励机制等一系列脱贫考核制度,选派148名“将士”深入5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做到村村都有工作队,户户都有干部挂点,实现了帮扶全覆盖。“我们要坚决把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啃下来。”开江县委书记罗建斩钉截铁地说。

      目前,一场场“零距离”的帮扶和蹲点督导遍布开江县每一个贫困村。

      8月10日,罗建来到新宁镇胡家沟村,刚打开车门,村民郑先祥一眼就认出他来,迫不及待地领去看他的新家。郑先祥一家半年前还居住在半山坡的危房里,在罗建及其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住进了新房。

      “进村狗不叫,入户知锅灶,见面人欢笑。”罗建说,这就是开江检验脱贫攻坚好干部的基本标准。

      聚力

      打出“组合拳”解好“综合题”

      在开江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周建平看来,只有上下齐心,通力协作,方能解好脱贫攻坚这道“综合题”,仅靠个人和单个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

      宝石镇程家沟村是省经信委的对口帮扶贫困村。今年,省经信委主任陈新有多次带队来到该村进行实地调研指导,极大增强了贫困村脱贫与发展的“造血”功能。

      一年前的程家沟,绵延千里的大山如同道道栅栏,隔断与外界的联系。无交通、无信息、无产业,贫困“出”不去,富裕“进”不来,“过上好日子”成为村民世代的梦想。“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把牲口卖出去。”村民王甫元感言。在多方增援下,村里的新建道路已四通八达,银杏树种了下去、风力发电机组立了起来,产业有了,电商建了,销路通了。

      宝石镇党委书记唐世顶介绍,他们现在的农产品是供不应求,电商平台上线短短几天,就实现销售收入70余万元。“除了销售自己的产品,还为其他贫困村代售产品。”

      在重庆开办电子秤芯片加工厂的本村村民张孝文,今年初在村里新建了厂房。“最看重的还是这股强大的帮扶合力。”据了解,工作组为鼓励其回乡创业,补助该厂4万元用于吸收贫困户就业,让就业岗位增加20余个,人均工资每个月2300元,已初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标。

      人心齐,泰山移。在开江全县上下协作配合、聚力实干下,脱贫攻坚战役捷报频传。截至目前,全县建成粮油生产基地6530亩、蔬菜基地2592亩、水果基地11018亩、茶叶基地760亩、水产养殖面积2010亩,建立扶贫助农取款服务点2个、新增涉农贷款2.71亿元、发放扶贫贷款240.5万元,完成脱贫解困17126人。

      此外,开江县还统筹选派600名硕博人才、“土专家”“田秀才”等,成立“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医疗卫生、教育解困、社会保障、党的建设”6个扶贫攻坚人才志愿服务队,赴脱贫生产一线指导发展;设立800余万元的“开江县慈善扶贫基金”;组织引导国有企业主动与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开展定点帮扶,设立产业扶贫信用担保风险基金、农产品深加工担保基金;开设县产业扶贫信用担保基金账户、县产业扶贫风险补偿基金账户、县农产品深加工信贷共担基金账户等业务,确保扶贫资金有保障无后顾之忧。

      开创

      建好“指挥部”筑牢“战斗堡”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为提升农村党组织引领经济发展的本领,开江在全县贫困村中创新推行“1+N”基层党组织“联建共创”模式。

      永兴镇积极探索出了“一联两带四促”的新模式。成立的联合党委充分运用四川天源油橄榄公司和门坎坡村支部联建的成功经验,把柳家坪、何家垭口两个贫困村党支部、四川银杏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吸纳进来,采取村务共管、资源共用、基础共建、成果共享以及干部区域内选配的“五位一体”运作模式,将联合党委各方优势资源整合到各贫困村中,开启了“组织强、产业兴、百姓富、村庄美”的基层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新格局。

      开江县在综合考虑贫困村产业特性、自身优势等因素的基础上,灵活采取强弱联合、同业聚集、区域联合、链条联合等方式,先后在全县51个贫困村建立起“贫困村+富裕村”“贫困村+帮扶单位”“贫困村+公司(企业)”“贫困村+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形式的精准扶贫联合党委,负责各片区脱贫攻坚的统筹、引领工作。

      今年以来,开江已建立联合党委7个,贫困村级示范点22个,辐射带动51个贫困村,架构起“建示范点、学示范点、示范点辐射带动”的完整链条。

      在甘棠镇马号村探索建立的“三分级三分类三结对”帮扶示范机制就是完整链条的诠释。

      按照分级分类原则,他们将遴选出的291名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分别与9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结对“攀亲”,使每个贫困家庭形成了“3帮1”的扶贫局面,改变了以往“1帮N”导致帮扶干部精力不足、效果不佳的状况。“党委引领,专家指导,群众支持,致富就不难。”党员致富能手杨术立在镇党委书记杨和平的帮助下,创办了明月水禽家庭农场,年出栏量10万余只,年均利润40万元以上。作为致富带头人,示范带动本村30余户贫困户发展起种植养殖,年均增收3万元,并发展其中3名为入党积极分子。

      冲锋

      争做“先锋官”勇当“领头羊”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搞好脱贫攻坚,必须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动作用。”开江县委、县政府负责人如是说如是做。

      今年初,在永兴镇柳家坪村的山坡上,劳动的歌声响彻山谷。200多名党员干部齐聚于此,在荒芜的山坡上为贫困户种下近万株银杏树,树起了全县1.8万名党员干部服务贫困群众的典范。

      在脱贫攻坚战中,开江着力激发全县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首先,实施先富党员“双带”行动。积极发挥先富党员带头、带领致富的“双带”作用,充分利用“致富先锋”们上接企业,下联农户的优势,人均帮带10户缺资金、缺技术的贫困户创业,通过先富带后富,带动贫困群众共同脱贫致富。

      其次,实施贫困党员脱贫示范行动。注重发挥贫困党员群体脱贫奔小康的主动性和示范性,用好用活产业周转金、小额信贷等金融扶贫资金,通过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支持帮助一批贫困党员实现第一年增收、第二年脱贫、第三年致富的目标。

      第三,实施机关党员联系帮扶行动。组织全县1.1万余名机关党员持续开展入户“五四工作法”,建立完善县级领导、部门单位、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村、帮扶贫困户“三个全覆盖”机制,为5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争取项目162个,到位项目资金3200余万元。“哪怕磨掉一身皮也要把路修起!”这是八庙镇石和寨村的“嚼劲儿”村支书肖开静对村民的承诺。

      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已提高至2800元。今年,他准备再啃下另一块“硬骨头”——利用宝城寨水库尾水发展生态渔业,填补村集体经济空白。

      脱贫攻坚,开江孕育着全面小康的巨大能量。 (王万斌 何努 文/图)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