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迈向小康之路的坚实步伐——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精准扶贫纪实

  • 2016年08月31日 11时4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8月8日,夏日阳光把一片金黄洒在盐源县青天铺村正在建设的彝家新寨定居点上。村民沙挖各忙着做工,身后不远处,就是他一家四口住了多年的老房子,土坯墙面开裂,漏风漏雨。

      青天铺村地处凉山州高海拔地区,交通不便、产业发展滞后,2014年底还有贫困户60户。2015年,在省人大常委会协调下,青天铺村落实了彝家新寨项目立项,19户像沙挖各这样的贫困户每户可享受6.5万元的建房补贴,另外41户贫困户家的房子,都被纳入了旧房改造项目。

      积极推动省委确立的彝家新寨项目落地,是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定点帮扶青天铺村的重要抓手。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场战役中,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省人大常委会将发挥职能与整合力量相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近期脱贫与长远发展相结合,把帮扶点当家乡,把困难群众当亲人,斩断穷根,精准发力,向着全面小康的道路,迈出了坚实步伐。

      职能优势+整合力量 确保省委部署落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坚持把脱贫攻坚放在事关全面小康的高度来谋划推进,明确了推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总体思路和主攻方向。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明率先垂范,多次深入一线调查,看真贫、摸实情、找问题、想对策。

      为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省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依法行权、务实履职。

      2015年4月1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并于6月1日起实施,我省扶贫开发工作驶入了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条例实施后,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陈光志等常委会领导分别带队,在全省开展了两次执法检查,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市、区)全覆盖的执法检查,为进一步摸清当地扶贫开发工作现状,为分析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提供了决策参考。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后,按照省委统一部署,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分别联系指导一个贫困县和一个贫困村。

      为发挥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天然优势,省人大常委会在人大代表中开展“扶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号召代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为脱贫攻坚献力献策。

      依法履职的同时,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贯彻省委部署,以严和实的标准推进联系点扶贫开发。从2008年起,持续定点帮扶叙永县水尾镇的番山村和月明村。2015年起,转战盐源县平川镇青天铺村,扎实开展对口帮扶。

      机关各部门齐心协力、全力推进对口帮扶。为了摸清底数,去年以来,他们先后15次深入盐源县及青天铺村开展调研、入户调查、走访慰问,为方便结对帮扶,工作小组翻山越岭,分别到分布在40多平方公里的60户贫困户家庭,逐一入户,详细核实家庭成员情况、健康状况、经济来源和收入情况等,并利用GPS定位软件逐一精准定位,为下一步统筹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打下基础、做好准备。财经委、教科文卫委、农委、城环资委等专委会深入盐源县调研论证。办公厅、机关各支部也分10余批前往盐源县,指导助推当地扶贫工作。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还将在双联和“挂包帮”工作中的经验用于联系点的扶贫开发工作,牵头成立联系指导专门服务机构,负责联系指导的统筹部署、组织协调、情况收集等事宜。

      将发挥职能与整合力量相结合,省人大主动融入全省脱贫攻坚大局,确保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硬件完善+软件提升 补齐短板夯实基础

      因为雨水足,叙永县水尾镇月明村村民彭庆福家的竹子今年长势特别好。以前,村里的路很烂,竹子卖不出去,“如今路修好了,拉竹子的卡车顺着水泥路可以一直开到我家竹林旁。”彭庆福说,“竹子一年能卖50-60吨,收入直接增加了3万多元。”

      月明村地处川南乌蒙山区,全村有竹林约4900亩。过去,月明村是水尾镇唯一不通水泥路的行政村。竹子卖不出去,村民们只能看着大量的竹子枯死在山上。近年来,在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协调帮扶下,月明村修建了8公里通村公路,17.9公里的通组道路,彻底改变了交通落后的状况。

      5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及办公厅机关不顾事务繁忙、山高路远,100余批次深入叙永县水尾镇,深入农户实地调研指导,无论严寒酷暑,深入该县开展调研、现场办公,帮助制定扶贫规划、帮助落实政策措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并构筑对上衔接平台,积极协调省级各个厅局,帮助叙永要项目、要资金、要政策,全力帮扶改善乡镇、村社基础设施条件,解决了一大批反映强烈的出行难、读书难、饮水难等问题。他们协调资金对村委会进行改扩建,新建了教师住房和学生食堂,协调省住建厅对群众危房进行改造,开展新村规划和建设。协调近500万元资金修建了画稿溪大桥,圆了周边群众20多年的畅通梦。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从改善盐源县基础设施入手,针对帮扶点精准施策:统筹规划风貌打造、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着力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等民生“短板”,力争建成一片新村、实现一村脱贫、带动整村致富。他们协调省发改委支持泸沽湖旅游景区改造、将盐源职业技术中学纳入“十三五”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解决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资金短缺问题,协调省交通运输厅和凉山州政府实施青天铺村通村通组路建设,协调省教育厅加大“一村一幼”建设支持力度,去年以来建成幼教点164个,入园幼儿4269人,入园率达85%。

      选派干部到对口扶贫点挂职,是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举措之一。为扎实做好该项工作,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把盐源县青天铺村的定点帮扶任务作为重中之重,多次实地调研,助力基础建设,支持产业发展。

      就在几天前,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下派干部、盐源县委副书记邓朝金带着青天铺村的村组干部一行12人,去汉源等地考察学习了产业致富经验。花椒是青天铺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在青天铺村,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为村里建好了花椒烘干房,并协调省粮食局购买了花椒烘干机,但如何发展花椒产业,对于村组干部来说是一个全新课题。“这次考察学习,对村组干部们来说是次难得的机会。他们当中很多人以前连走出县城的机会都很少。”邓朝金说,“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到一些发展得比较好的地方,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理念,才知道如何发展我们的农村经济。”

      近期脱贫+长远发展 斩断穷根精准发力

      坝区基础条件好,可通过新建标准园、现代农业示范园,树立榜样,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山区及二半山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贫困面较大,可考虑重点发展花椒、核桃等经济林木和养殖业,要加快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积极运用“互联网+”,通过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方式,缩短与外部市场的时空距离……

      “旅游资源要得到充分开发,就要破解道路交通的瓶颈问题,打破“进不来、出不去”的硬约束,构建便捷舒适的旅游交通,同时要实施品牌战略,优先建设打造泸沽湖旅游区,再逐步结合公母山等沿途特色景区,形成一条旅游精品线路,在此基础上,打造独具盐源特色的景区、文化、业态和节庆活动品牌,提升盐源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除通过国培、省培计划的实施,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素养外,还可以联系省内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对口支援盐源县,通过“结对子”“手拉手”等多种形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跟岗学习、进修提高;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教学业务技能指导,帮助学习掌握现行课程体系,提高教书育人的实践水平……”

      财经委、教科文卫委、农委、城环资委等专委会深入盐源县调研论证,提交的关于盐源县农业产业发展、旅游扶贫、教育扶贫等5项工作的调研报告,找准薄弱环节、提出解决措施,为该县“十三五”发展提供了思路。

      充分调动各部门、各支部积极性助力脱贫攻坚,是省人大针对帮扶点的重要工作方法。省人大办公厅党组成员、机关及下属部门25个支部“一对一”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全机关干部积极捐款近3万元。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筹措经费60万元,用于青天铺村发展种养业。筹措经费50万元,作为月明村产业启动资金,以产业扶持为推手,培育造血机制,推动可持续发展,提升扶贫成效。

      省人大机关还高度重视和积极运用“互联网+”,通过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方式,缩短盐源与外部市场的时空距离,提升盐源优质旅游、农业等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日前,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大成宾馆党支部在成都搭建了产品展销平台,通过“盐源县农特产品电商体验店”,帮扶盐源通过电子商务开展“农产品进城”工作。“成都离盐源有600多公里,但我们通过‘互联网+’缩短了空间上的距离,拓展了市场空间。”大成宾馆负责人说。

      继续对部分通组道路进行硬化,解决行路难的问题;筹资实施小农水工程,帮助解决部分村组生产用水紧缺的问题;指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帮助发展农业生产和壮大集体经济……如今,青天铺村各项扶贫计划正在稳步推进,各项扶贫措施正在逐项落实,一个崭新的彝家新寨即将呈现在眼前。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陈光志说,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既是历史责任,更是光荣使命。省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落实“四个锁定”,发挥“五个一”作用,咬定青山不放松,拼搏实干不懈怠,全力扶贫攻坚,持续精准发力。“眼见省人大机关的同志们在我们这个高寒山区爬坡上坎、不畏艰难地开展扶贫工作,乡亲们都很感动,有了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自己也会更加努力发展生产,尽快脱离贫困,过上好日子。”青天铺村村委会主任沙国忠说。 (记者 刘佳)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迈向小康之路的坚实步伐——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精准扶贫纪实

  • 2016年08月31日 11时4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8月8日,夏日阳光把一片金黄洒在盐源县青天铺村正在建设的彝家新寨定居点上。村民沙挖各忙着做工,身后不远处,就是他一家四口住了多年的老房子,土坯墙面开裂,漏风漏雨。

      青天铺村地处凉山州高海拔地区,交通不便、产业发展滞后,2014年底还有贫困户60户。2015年,在省人大常委会协调下,青天铺村落实了彝家新寨项目立项,19户像沙挖各这样的贫困户每户可享受6.5万元的建房补贴,另外41户贫困户家的房子,都被纳入了旧房改造项目。

      积极推动省委确立的彝家新寨项目落地,是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定点帮扶青天铺村的重要抓手。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场战役中,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省人大常委会将发挥职能与整合力量相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近期脱贫与长远发展相结合,把帮扶点当家乡,把困难群众当亲人,斩断穷根,精准发力,向着全面小康的道路,迈出了坚实步伐。

      职能优势+整合力量 确保省委部署落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坚持把脱贫攻坚放在事关全面小康的高度来谋划推进,明确了推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总体思路和主攻方向。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明率先垂范,多次深入一线调查,看真贫、摸实情、找问题、想对策。

      为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省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依法行权、务实履职。

      2015年4月1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并于6月1日起实施,我省扶贫开发工作驶入了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条例实施后,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陈光志等常委会领导分别带队,在全省开展了两次执法检查,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市、区)全覆盖的执法检查,为进一步摸清当地扶贫开发工作现状,为分析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提供了决策参考。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后,按照省委统一部署,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分别联系指导一个贫困县和一个贫困村。

      为发挥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天然优势,省人大常委会在人大代表中开展“扶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号召代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为脱贫攻坚献力献策。

      依法履职的同时,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贯彻省委部署,以严和实的标准推进联系点扶贫开发。从2008年起,持续定点帮扶叙永县水尾镇的番山村和月明村。2015年起,转战盐源县平川镇青天铺村,扎实开展对口帮扶。

      机关各部门齐心协力、全力推进对口帮扶。为了摸清底数,去年以来,他们先后15次深入盐源县及青天铺村开展调研、入户调查、走访慰问,为方便结对帮扶,工作小组翻山越岭,分别到分布在40多平方公里的60户贫困户家庭,逐一入户,详细核实家庭成员情况、健康状况、经济来源和收入情况等,并利用GPS定位软件逐一精准定位,为下一步统筹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打下基础、做好准备。财经委、教科文卫委、农委、城环资委等专委会深入盐源县调研论证。办公厅、机关各支部也分10余批前往盐源县,指导助推当地扶贫工作。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还将在双联和“挂包帮”工作中的经验用于联系点的扶贫开发工作,牵头成立联系指导专门服务机构,负责联系指导的统筹部署、组织协调、情况收集等事宜。

      将发挥职能与整合力量相结合,省人大主动融入全省脱贫攻坚大局,确保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硬件完善+软件提升 补齐短板夯实基础

      因为雨水足,叙永县水尾镇月明村村民彭庆福家的竹子今年长势特别好。以前,村里的路很烂,竹子卖不出去,“如今路修好了,拉竹子的卡车顺着水泥路可以一直开到我家竹林旁。”彭庆福说,“竹子一年能卖50-60吨,收入直接增加了3万多元。”

      月明村地处川南乌蒙山区,全村有竹林约4900亩。过去,月明村是水尾镇唯一不通水泥路的行政村。竹子卖不出去,村民们只能看着大量的竹子枯死在山上。近年来,在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协调帮扶下,月明村修建了8公里通村公路,17.9公里的通组道路,彻底改变了交通落后的状况。

      5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及办公厅机关不顾事务繁忙、山高路远,100余批次深入叙永县水尾镇,深入农户实地调研指导,无论严寒酷暑,深入该县开展调研、现场办公,帮助制定扶贫规划、帮助落实政策措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并构筑对上衔接平台,积极协调省级各个厅局,帮助叙永要项目、要资金、要政策,全力帮扶改善乡镇、村社基础设施条件,解决了一大批反映强烈的出行难、读书难、饮水难等问题。他们协调资金对村委会进行改扩建,新建了教师住房和学生食堂,协调省住建厅对群众危房进行改造,开展新村规划和建设。协调近500万元资金修建了画稿溪大桥,圆了周边群众20多年的畅通梦。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从改善盐源县基础设施入手,针对帮扶点精准施策:统筹规划风貌打造、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着力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等民生“短板”,力争建成一片新村、实现一村脱贫、带动整村致富。他们协调省发改委支持泸沽湖旅游景区改造、将盐源职业技术中学纳入“十三五”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解决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资金短缺问题,协调省交通运输厅和凉山州政府实施青天铺村通村通组路建设,协调省教育厅加大“一村一幼”建设支持力度,去年以来建成幼教点164个,入园幼儿4269人,入园率达85%。

      选派干部到对口扶贫点挂职,是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举措之一。为扎实做好该项工作,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把盐源县青天铺村的定点帮扶任务作为重中之重,多次实地调研,助力基础建设,支持产业发展。

      就在几天前,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下派干部、盐源县委副书记邓朝金带着青天铺村的村组干部一行12人,去汉源等地考察学习了产业致富经验。花椒是青天铺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在青天铺村,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为村里建好了花椒烘干房,并协调省粮食局购买了花椒烘干机,但如何发展花椒产业,对于村组干部来说是一个全新课题。“这次考察学习,对村组干部们来说是次难得的机会。他们当中很多人以前连走出县城的机会都很少。”邓朝金说,“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到一些发展得比较好的地方,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理念,才知道如何发展我们的农村经济。”

      近期脱贫+长远发展 斩断穷根精准发力

      坝区基础条件好,可通过新建标准园、现代农业示范园,树立榜样,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山区及二半山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贫困面较大,可考虑重点发展花椒、核桃等经济林木和养殖业,要加快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积极运用“互联网+”,通过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方式,缩短与外部市场的时空距离……

      “旅游资源要得到充分开发,就要破解道路交通的瓶颈问题,打破“进不来、出不去”的硬约束,构建便捷舒适的旅游交通,同时要实施品牌战略,优先建设打造泸沽湖旅游区,再逐步结合公母山等沿途特色景区,形成一条旅游精品线路,在此基础上,打造独具盐源特色的景区、文化、业态和节庆活动品牌,提升盐源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除通过国培、省培计划的实施,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素养外,还可以联系省内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对口支援盐源县,通过“结对子”“手拉手”等多种形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跟岗学习、进修提高;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教学业务技能指导,帮助学习掌握现行课程体系,提高教书育人的实践水平……”

      财经委、教科文卫委、农委、城环资委等专委会深入盐源县调研论证,提交的关于盐源县农业产业发展、旅游扶贫、教育扶贫等5项工作的调研报告,找准薄弱环节、提出解决措施,为该县“十三五”发展提供了思路。

      充分调动各部门、各支部积极性助力脱贫攻坚,是省人大针对帮扶点的重要工作方法。省人大办公厅党组成员、机关及下属部门25个支部“一对一”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全机关干部积极捐款近3万元。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筹措经费60万元,用于青天铺村发展种养业。筹措经费50万元,作为月明村产业启动资金,以产业扶持为推手,培育造血机制,推动可持续发展,提升扶贫成效。

      省人大机关还高度重视和积极运用“互联网+”,通过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方式,缩短盐源与外部市场的时空距离,提升盐源优质旅游、农业等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日前,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大成宾馆党支部在成都搭建了产品展销平台,通过“盐源县农特产品电商体验店”,帮扶盐源通过电子商务开展“农产品进城”工作。“成都离盐源有600多公里,但我们通过‘互联网+’缩短了空间上的距离,拓展了市场空间。”大成宾馆负责人说。

      继续对部分通组道路进行硬化,解决行路难的问题;筹资实施小农水工程,帮助解决部分村组生产用水紧缺的问题;指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帮助发展农业生产和壮大集体经济……如今,青天铺村各项扶贫计划正在稳步推进,各项扶贫措施正在逐项落实,一个崭新的彝家新寨即将呈现在眼前。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陈光志说,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既是历史责任,更是光荣使命。省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落实“四个锁定”,发挥“五个一”作用,咬定青山不放松,拼搏实干不懈怠,全力扶贫攻坚,持续精准发力。“眼见省人大机关的同志们在我们这个高寒山区爬坡上坎、不畏艰难地开展扶贫工作,乡亲们都很感动,有了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自己也会更加努力发展生产,尽快脱离贫困,过上好日子。”青天铺村村委会主任沙国忠说。 (记者 刘佳)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