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解析国企改革1+1>?

  • 2016年07月01日 09时3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探路国企改革 四川商投在行动(一)

      “1+1”这样的一个公式是由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的猜想,也就是蜚声世界的“哥德巴赫猜想”。而后无数科学家为之论证,推动数学科学的不断进步。

      就在2014年,“1+1”这道世界难题在四川省属国企的改革中出现——按照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川商集团和省粮油集团整合组建四川省商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四川商投集团”)。

      是时,这一举措被称作是打响了从2014年开始的省属国企整合的“第一枪”。两年过去,“1+1”这道题答得如何?

      不妨走进四川商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探寻答案——

      “1+1”的难度

      两个省属国有企业的整合组建,显然与哥德巴赫猜想有着显著区别。哥德巴赫猜想有多重可能,两个省属国有企业的整合组建目标明确——肩负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到2020年,四川商投集团将成为四川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领域的龙头企业。

      这是一个时代的命题。“四川需要一个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的领头羊。”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鲁商、徽商、重商等14家省级国有商业企业,均是通过整合分散的国资国企资源,迅速扩大规模,赢得市场主动。产业相同、行业相近、业务协同的两大集团,整合组建更有利于释放协同效应。

      这更是产业发展的必须。梳理两大集团的成长历程:1996年,省粮油集团从省粮食局脱离出来,川商集团也从政府部门改制组建为省属国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两家企业一起与行政序列脱钩,以企业身份跨入市场。2004年,两家集团一起交由省国资委管理。2010年,在全省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的大背景下,两个集团又同样进行资产重组、转换经营机制。

      随着粮油产业的地位日益重要,省粮油集团的现实困境与应有的担当,并不能完全相匹配。一份内部资料显示,2014年,省粮油集团因持续多年亏损,经营陷入窘境,迫使省粮油集团迫切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而川商集团也有同样的纠结,大量项目有较好前景却因缺乏资源而制约其发展。

      整合势在必行,但“1+1”这道题,并不好作答。“作为省属国企整合组建首‘吃螃蟹’者,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两个集团管理层目前的共识。“第一”,除了意味着被关注,也意味着承担探索的风险。三项制度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董事会制度的规范等等,都在这里实践。

      更大的难度还在于,操作中面临的实际差距。两个企业的运营机制明显不同,市场化程度差异太大,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不在同一个层面。有个指标很明显:省粮油集团,近300名职工未转换国企职工身份;而川商集团,却有超过五成的员工属市场化选聘。

      “1+1”的深度

      改革破题之处何在?

      思想、机制、构架……在千头万绪的改革思路中,四川商投集团以“人”为突破口,展开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解决思想问题,当然不能只靠做思想工作,要多种形式有效结合。重组一开始,两个集团就实行了全员竞聘,所有职工重新竞聘上岗,重新签订合同。每个岗位都有任职条件、工作目标和职责,通过竞聘,倒逼员工转变思想,适应岗位。

      在省粮油集团,“复制”川商模式的三项制度改革开始启动。省粮油集团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经营单位实行全员竞聘、择优录用;对经营相对滞后、人多事少的几家老公司,借助整合资源、整合业务,除在整合的新公司重新梳理出岗位外,还在集团和川商拿出岗位,给职工更多竞聘上岗机会。同时开辟了自愿选择内退、一次性给予补偿金等多种通道供职工选择。“有异议是不可避免的。”商投集团班子统一思想认识,改革必然触及部分人的“奶酪”,但探索却不能因此止步。

      以业绩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新办法开始刺激更多人的“神经”。考核结果与薪酬高低挂钩,两大集团根据子公司负责人业绩目标完成情况给予相应薪酬,超额完成业绩目标进行专项奖励,未完成业绩目标扣减绩效薪酬,甚至扣减基薪,2015年子公司负责人年薪最高达到60万元,最低只有6.5万元,差距近10倍。

      人的活力被充分激发,产业开始焕发新的活力。

      2015年,四川商投集团先后关停粮油贸易一公司、二公司等6家经营不善的公司,进行“减负”。同时,将原有的省粮油集团业务纳入四川商投集团放心食品、商业物流、产业服务、医药健康四大业务板块之一的“放心食品”,进行“提速”。

      人心思齐、业务板块更加明晰,四川商投集团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将“1+1”从物理反应转换成了化学反应,两个集团的深度融合在不断进行。

      “1+1”并不简单。商投集团董事长代平认为,改革就是利益重组,不能前怕狼后怕虎,两个集团整合,不能让整合前两个国企的“老毛病”交叉传染在产权多元化的环境中,并且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1+1”的广度

      更长远的布局已经拉开序幕——

      4月底,四川商投集团开设的首家“天府优选”生活超市在成都启动。该店依托四川商投集团原有的生鲜超市建立开放型供应链,根据周边社区需求,建立O2O消费场景,引入粮油、中药等多种产品服务,供市民现场体验和在线选购。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立足“互联网+”战略,四川商投集团提出改造传统商贸业务,推动消费升级、流通转型,将电商子集团打造成为西南最大的放心食品供应链平台、支撑四川食品电商发展的投融资平台和四川优特食品供应商的创新创业平台,成为国内领先、西南一流的食品电商产业综合服务运营商。

      与此同时,四川商投集团还依托自有产业,强化投、融资功能,逐步构建产业基金+财务公司+投资管理+资产运营的金融业态体系,助推集团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发展与金融杠杆互融共进。在整合集团优质金融资产基础上,商业金融控股子公司组建完成,正着手收购基金管理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完善业务架构。“整合之后,四川商投集团的战略转型以重点项目为依托,探索新模式逐步试验推行。”代平解释说,在省国资委的指导和帮助下,“1+1”的改革红利正在释放。《四川省商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度工作报告》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同口径增长20.44%;实现利润同口径增长113.17%;所有者权益同口径增长53.31%,顺利完成了集团全年的目标任务。

      这仅仅是开始,“十三五”开局之年,四川商投集团还将以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等理念在新的产业领域搏击,给“1+1”更加精彩的诠释!(董洲)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解析国企改革1+1>?

  • 2016年07月01日 09时3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探路国企改革 四川商投在行动(一)

      “1+1”这样的一个公式是由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的猜想,也就是蜚声世界的“哥德巴赫猜想”。而后无数科学家为之论证,推动数学科学的不断进步。

      就在2014年,“1+1”这道世界难题在四川省属国企的改革中出现——按照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川商集团和省粮油集团整合组建四川省商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四川商投集团”)。

      是时,这一举措被称作是打响了从2014年开始的省属国企整合的“第一枪”。两年过去,“1+1”这道题答得如何?

      不妨走进四川商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探寻答案——

      “1+1”的难度

      两个省属国有企业的整合组建,显然与哥德巴赫猜想有着显著区别。哥德巴赫猜想有多重可能,两个省属国有企业的整合组建目标明确——肩负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到2020年,四川商投集团将成为四川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领域的龙头企业。

      这是一个时代的命题。“四川需要一个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的领头羊。”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鲁商、徽商、重商等14家省级国有商业企业,均是通过整合分散的国资国企资源,迅速扩大规模,赢得市场主动。产业相同、行业相近、业务协同的两大集团,整合组建更有利于释放协同效应。

      这更是产业发展的必须。梳理两大集团的成长历程:1996年,省粮油集团从省粮食局脱离出来,川商集团也从政府部门改制组建为省属国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两家企业一起与行政序列脱钩,以企业身份跨入市场。2004年,两家集团一起交由省国资委管理。2010年,在全省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的大背景下,两个集团又同样进行资产重组、转换经营机制。

      随着粮油产业的地位日益重要,省粮油集团的现实困境与应有的担当,并不能完全相匹配。一份内部资料显示,2014年,省粮油集团因持续多年亏损,经营陷入窘境,迫使省粮油集团迫切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而川商集团也有同样的纠结,大量项目有较好前景却因缺乏资源而制约其发展。

      整合势在必行,但“1+1”这道题,并不好作答。“作为省属国企整合组建首‘吃螃蟹’者,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两个集团管理层目前的共识。“第一”,除了意味着被关注,也意味着承担探索的风险。三项制度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董事会制度的规范等等,都在这里实践。

      更大的难度还在于,操作中面临的实际差距。两个企业的运营机制明显不同,市场化程度差异太大,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不在同一个层面。有个指标很明显:省粮油集团,近300名职工未转换国企职工身份;而川商集团,却有超过五成的员工属市场化选聘。

      “1+1”的深度

      改革破题之处何在?

      思想、机制、构架……在千头万绪的改革思路中,四川商投集团以“人”为突破口,展开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解决思想问题,当然不能只靠做思想工作,要多种形式有效结合。重组一开始,两个集团就实行了全员竞聘,所有职工重新竞聘上岗,重新签订合同。每个岗位都有任职条件、工作目标和职责,通过竞聘,倒逼员工转变思想,适应岗位。

      在省粮油集团,“复制”川商模式的三项制度改革开始启动。省粮油集团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经营单位实行全员竞聘、择优录用;对经营相对滞后、人多事少的几家老公司,借助整合资源、整合业务,除在整合的新公司重新梳理出岗位外,还在集团和川商拿出岗位,给职工更多竞聘上岗机会。同时开辟了自愿选择内退、一次性给予补偿金等多种通道供职工选择。“有异议是不可避免的。”商投集团班子统一思想认识,改革必然触及部分人的“奶酪”,但探索却不能因此止步。

      以业绩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新办法开始刺激更多人的“神经”。考核结果与薪酬高低挂钩,两大集团根据子公司负责人业绩目标完成情况给予相应薪酬,超额完成业绩目标进行专项奖励,未完成业绩目标扣减绩效薪酬,甚至扣减基薪,2015年子公司负责人年薪最高达到60万元,最低只有6.5万元,差距近10倍。

      人的活力被充分激发,产业开始焕发新的活力。

      2015年,四川商投集团先后关停粮油贸易一公司、二公司等6家经营不善的公司,进行“减负”。同时,将原有的省粮油集团业务纳入四川商投集团放心食品、商业物流、产业服务、医药健康四大业务板块之一的“放心食品”,进行“提速”。

      人心思齐、业务板块更加明晰,四川商投集团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将“1+1”从物理反应转换成了化学反应,两个集团的深度融合在不断进行。

      “1+1”并不简单。商投集团董事长代平认为,改革就是利益重组,不能前怕狼后怕虎,两个集团整合,不能让整合前两个国企的“老毛病”交叉传染在产权多元化的环境中,并且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1+1”的广度

      更长远的布局已经拉开序幕——

      4月底,四川商投集团开设的首家“天府优选”生活超市在成都启动。该店依托四川商投集团原有的生鲜超市建立开放型供应链,根据周边社区需求,建立O2O消费场景,引入粮油、中药等多种产品服务,供市民现场体验和在线选购。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立足“互联网+”战略,四川商投集团提出改造传统商贸业务,推动消费升级、流通转型,将电商子集团打造成为西南最大的放心食品供应链平台、支撑四川食品电商发展的投融资平台和四川优特食品供应商的创新创业平台,成为国内领先、西南一流的食品电商产业综合服务运营商。

      与此同时,四川商投集团还依托自有产业,强化投、融资功能,逐步构建产业基金+财务公司+投资管理+资产运营的金融业态体系,助推集团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发展与金融杠杆互融共进。在整合集团优质金融资产基础上,商业金融控股子公司组建完成,正着手收购基金管理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完善业务架构。“整合之后,四川商投集团的战略转型以重点项目为依托,探索新模式逐步试验推行。”代平解释说,在省国资委的指导和帮助下,“1+1”的改革红利正在释放。《四川省商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度工作报告》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同口径增长20.44%;实现利润同口径增长113.17%;所有者权益同口径增长53.31%,顺利完成了集团全年的目标任务。

      这仅仅是开始,“十三五”开局之年,四川商投集团还将以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等理念在新的产业领域搏击,给“1+1”更加精彩的诠释!(董洲)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