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桑树“掰成”几瓣花

分享到:
  地点:内江市东兴区椑南镇游家坝村

  5月4日,艳阳高照,对内江市东兴区椑南镇游家坝村村民张元强来说,这样的天气正好。当天,在他经营的13.3公顷桑园里,又一批前来采摘桑葚的游客满载而归。

  回乡种果桑,发展前景好

  “你这篮桑葚重3.5公斤,总价是70元。”凉棚里,张元强忙着给游客的桑葚称重,脸上汗水直流。“上午3个小时,游客与工人就采摘了400多公斤,预计到下午采摘量会近1000公斤。”

  张元强说,“五一”期间人更多,每天两三百辆汽车停在桑园外的马路上,漫山都是采摘桑葚的游客。“到现在才半个多月,我们卖了一万多公斤,毛收入13万元以上。”

  2014年,在外打工的张元强回到家乡,成立迪美亚果桑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村里13.3公顷土地种植果桑。从城市转战农村,张元强的信心在于:市场前景好,价格已悄然走高,但种植果桑的人不多;东兴区正全力打造“万亩果桑基地”,不仅免费为果农提供种苗和技术,在项目资金上也有支持。此外,今年张元强又流转20多公顷地,新栽近6万株桑苗,全部由东兴区蚕桑局免费提供。

  构建产业链,带全村致富

  游家坝村曾是养蚕专业村,10年前,几乎每家每户都在养蚕,少则三四张,多则十几张,村子里种了大量桑树。待到蚕茧上市,场镇、乡道上到处都是卖茧人的身影,养蚕成为全村人的主要经济收入。

  但是仅靠卖蚕茧,村民收入并不高。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养蚕的人少了,但桑树还在,围绕桑树,我们可以做很多文章。”东兴区蚕桑局办公室主任邹付碧说。为延伸蚕桑产业链,东兴区开始集中成片规划果桑产业,成功推出无核大十、台湾果桑、嘉陵30号等3个果桑品种。“三大品种成熟时间不同,味道也有所不同。”桑园内,张元强介绍,无核大十香甜十足,适合鲜销。嘉陵30号的桑叶好,可用于蚕桑养殖,降低挂果率低带来的种植风险,目前桑园内95%的品种都是它。台湾果桑挂果量最高,亩产是一般品种的两到三倍,可发到酒厂做加工。“我们与一家桑葚加工公司签了协议,以保护价收购果农的桑葚,降低果农种植风险。”邹付碧说。

  除了桑葚鲜销,张元强还开发了桑树的其他用途,如用桑叶泡茶喝、采摘嫩绿的桑尖做成一道素菜、种植桑枝食用菌等。张元强还在桑园开了一家农家乐,游客除了可以吃到农家菜,还可以喝桑叶茶、尝桑尖菜。

  一棵桑树被“掰成”几瓣,成了赚钱的香饽饽,收入比以前只卖蚕茧高了很多。

  重拾养蚕业,村民增收入

  桑园内,46岁的村民胡敬英正在采摘桑葚,“每摘1斤就给5角工钱,一天赚个100来块钱很容易。”像胡敬英这样的采摘工人,在桑园里有三四十个。

  胡敬英同时也是一名拥有多年养殖经验的老蚕农,去年她重拾旧业,在村里的蚕棚里养了两张蚕,而促成这件事的正是张元强。

  从去年开始,张元强就尝试重拾村里的老产业——养蚕。新建的80平方米蚕棚,区蚕桑局补助了一部分,个人出资一部分。“去年只养了三四张,今年等果期过后,我预备购进10来张种蚕,让村民来养,山上的桑叶随便摘,卖的钱也全部归他们。”张元强说。

  像游家坝村这样,从单一养蚕发展到多元发展蚕桑业的在东兴区还有不少。资料显示,东兴区已形成以三烈、新店、双桥、双才等乡镇为中心的内遂高速路沿线“果桑产业带”,和田家、高桥、椑南等周边“果桑观光采摘体验示范点”,成立了果桑专业合作社15个,发展果桑大户40户。(郭飞 记者 张啸)
责任编辑:白婉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