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成员和权限“双扩容”扩权强县下一步怎么走?

  • 2015年02月28日 09时2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日前,省政府下发文件,决定在2007年已经赋予扩权试点县部分市级管理权限的基础上,进一步下放40项市级管理权限。此前,全省扩权强县(市)试点县(市)的数量先后两次增加,目前总数已经达到78个。

      由此,扩权强县形成了试点县(市)成员和管理权限“双扩容”。这种全新的态势对于全省经济社会,尤其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扩权强县下一步将向何处去?记者日前采访了省内部分专家。

      重大转变:

      从经济管理到社会管理

      根据省政府印发的《进一步向扩权试点县(市)下放部分市级管理权限目录》,此次下放权限总共包括40项,其中,经济管理权限和社会事业管理权限分别为20项。

      社会事业管理权限涉及公共安全管理、优抚安置和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基层法律服务监督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广播电视管理、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人防工程建设管理等8个方面。“这是一个重大转变。”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刘福敏认为,扩权强县,以前下放的主要是经济管理权限,这次包括了一半的社会事业方面的管理权限。

      从成员数量来看,目前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的数量已经达到78个,约占全省县(市)总数的一小半。它们类型不同,有农业、经济、人口大县,从整体经济发展来看,GDP增速是高于全省的。

      最大担忧:

      履职能力不够,配套监督不够

      市级权限雨点般下放到县一级,县级政府发展的自主权增加了,有没有问题?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蓝定香最大的担心就在于,下放这么多权限到县一级,县级党委、政府有没有用好这些权限的能力,将其真正转化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刘福敏也有同样的担忧。在她看来,目前权限下放,基本上采取的是一刀切的办法,但实际上,有的地方是不能消化的,没有这种履职能力,尤其是县级政府公务员能力恐怕跟不上。这些问题在前期改革中较为凸显,短期内很难改变。

      另一大担忧在于,对县级政府权力的监督。有人说,县级政府是个“小王国”,县级权限越来越大,而省级部门距离比较远,如果配套监督不跟上,也可能出现大问题。

      市县矛盾:

      县域经济强弱不同,矛盾程度不同

      试点县(市)越来越多,管理权限也越来越多,县级独立自主空间越来越大,那么,市级是否存在被“架空”的隐忧?

      蓝定香认为,扩权强县的深入实施,会在一定程度上“架空”市,这可以说是必然的。权限下放到县以后,市这一级就只能从宏观上进行统筹,从中长期来看,扩权肯定会让市这一级减少权力范围和力度。

      刘福敏在前期的研究中对上述现象深有体会。在扩权改革中,市级和县级利益冲突多,矛盾加大,这也是很多地方试点效果不显著的原因之一。扩权强县的举措,在配套改革跟不上的情况下,一定程度影响市一级的积极性和发展。

      不过,四川地域辽阔,具体到不同的地方,各个县对于扩权强县这一政策的期望和态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好的“强县”和发展相对滞后的“弱县”都普遍欢迎被省直管,但处于中间的县却有些游离,这部分县对市一级的依赖更深,相对而言,更希望被市管。

      重点转向:

      从扩权到确权,从扩权到强能

      成员数量和权限数量都在不断扩大,问题是,扩大的边界何在?如何让扩权真正成为强县的动力?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又是什么?

      对此,刘福敏认为,扩权的目标是强县,但能否实现这个目标,还是个未知数。目前,扩权强县依然是在试点,四川的县数量很多,发展不平衡,扩权强县到底会推行到什么程度,目前还没有定论。

      前一阶段的重点是扩权,但这个工作毕竟有个头,下一步,结合全国行政审批的改革,工作的重点应该“确权”,即明确县级政府应该具备的权限,特别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县级政府和市级政府这两对关系。

      从长远来看,“省直管县”不是着眼于管、谁来管的问题,反而是一个松绑的概念。尤其是试点县,更要强调放权和减权,尤其是要逐步弱化政府对企业微观经营和投资活动的直接控制,形成相对合理的政府与市场关系;逐步弱化政府对社会组织的人事、财政等的控制,形成相对合理的政府与社会关系。

      其次,是强能。扩权之后,特别是重新确权之后,必须有足够的履职能力和强大财力来行权。要逐步培养和提高县级机构的履职能力,壮大县级财力。

      理顺关系:

      坚持市县并行发展思路

      针对扩权之后市级有可能被“架空”的担忧。刘敏福认为,重要的是明确市、县并行发展的改革思路、加快配套改革步伐。这一阶段,应强调市、县并行发展思路,深化财政制度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对县级政权的监督等。尤其是要澄清“省直管县”就是要取消地级市的误解。今后需要对市、县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在明晰市与县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同地位和功能的基础上,对省、市、县之间的职能配置进行必要的调整,并逐步推行机构改革、人员安置等系列改革。

      蓝定香认为,扩权强县的过程中,省市一级不能一味放权,除了扩权之外,省市还要加强公共服务,做好平台建设和战略引导,不能一放了事。从中长期来看,扩权肯定会让市一级减少很多权限。但目前来看,省管县,其实省上直接管是管不过来的,市这一级还需要做大量工作。 (记者 梁现瑞 吴璟 曾小清)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成员和权限“双扩容”扩权强县下一步怎么走?

  • 2015年02月28日 09时2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日前,省政府下发文件,决定在2007年已经赋予扩权试点县部分市级管理权限的基础上,进一步下放40项市级管理权限。此前,全省扩权强县(市)试点县(市)的数量先后两次增加,目前总数已经达到78个。

      由此,扩权强县形成了试点县(市)成员和管理权限“双扩容”。这种全新的态势对于全省经济社会,尤其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扩权强县下一步将向何处去?记者日前采访了省内部分专家。

      重大转变:

      从经济管理到社会管理

      根据省政府印发的《进一步向扩权试点县(市)下放部分市级管理权限目录》,此次下放权限总共包括40项,其中,经济管理权限和社会事业管理权限分别为20项。

      社会事业管理权限涉及公共安全管理、优抚安置和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基层法律服务监督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广播电视管理、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人防工程建设管理等8个方面。“这是一个重大转变。”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刘福敏认为,扩权强县,以前下放的主要是经济管理权限,这次包括了一半的社会事业方面的管理权限。

      从成员数量来看,目前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的数量已经达到78个,约占全省县(市)总数的一小半。它们类型不同,有农业、经济、人口大县,从整体经济发展来看,GDP增速是高于全省的。

      最大担忧:

      履职能力不够,配套监督不够

      市级权限雨点般下放到县一级,县级政府发展的自主权增加了,有没有问题?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蓝定香最大的担心就在于,下放这么多权限到县一级,县级党委、政府有没有用好这些权限的能力,将其真正转化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刘福敏也有同样的担忧。在她看来,目前权限下放,基本上采取的是一刀切的办法,但实际上,有的地方是不能消化的,没有这种履职能力,尤其是县级政府公务员能力恐怕跟不上。这些问题在前期改革中较为凸显,短期内很难改变。

      另一大担忧在于,对县级政府权力的监督。有人说,县级政府是个“小王国”,县级权限越来越大,而省级部门距离比较远,如果配套监督不跟上,也可能出现大问题。

      市县矛盾:

      县域经济强弱不同,矛盾程度不同

      试点县(市)越来越多,管理权限也越来越多,县级独立自主空间越来越大,那么,市级是否存在被“架空”的隐忧?

      蓝定香认为,扩权强县的深入实施,会在一定程度上“架空”市,这可以说是必然的。权限下放到县以后,市这一级就只能从宏观上进行统筹,从中长期来看,扩权肯定会让市这一级减少权力范围和力度。

      刘福敏在前期的研究中对上述现象深有体会。在扩权改革中,市级和县级利益冲突多,矛盾加大,这也是很多地方试点效果不显著的原因之一。扩权强县的举措,在配套改革跟不上的情况下,一定程度影响市一级的积极性和发展。

      不过,四川地域辽阔,具体到不同的地方,各个县对于扩权强县这一政策的期望和态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好的“强县”和发展相对滞后的“弱县”都普遍欢迎被省直管,但处于中间的县却有些游离,这部分县对市一级的依赖更深,相对而言,更希望被市管。

      重点转向:

      从扩权到确权,从扩权到强能

      成员数量和权限数量都在不断扩大,问题是,扩大的边界何在?如何让扩权真正成为强县的动力?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又是什么?

      对此,刘福敏认为,扩权的目标是强县,但能否实现这个目标,还是个未知数。目前,扩权强县依然是在试点,四川的县数量很多,发展不平衡,扩权强县到底会推行到什么程度,目前还没有定论。

      前一阶段的重点是扩权,但这个工作毕竟有个头,下一步,结合全国行政审批的改革,工作的重点应该“确权”,即明确县级政府应该具备的权限,特别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县级政府和市级政府这两对关系。

      从长远来看,“省直管县”不是着眼于管、谁来管的问题,反而是一个松绑的概念。尤其是试点县,更要强调放权和减权,尤其是要逐步弱化政府对企业微观经营和投资活动的直接控制,形成相对合理的政府与市场关系;逐步弱化政府对社会组织的人事、财政等的控制,形成相对合理的政府与社会关系。

      其次,是强能。扩权之后,特别是重新确权之后,必须有足够的履职能力和强大财力来行权。要逐步培养和提高县级机构的履职能力,壮大县级财力。

      理顺关系:

      坚持市县并行发展思路

      针对扩权之后市级有可能被“架空”的担忧。刘敏福认为,重要的是明确市、县并行发展的改革思路、加快配套改革步伐。这一阶段,应强调市、县并行发展思路,深化财政制度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对县级政权的监督等。尤其是要澄清“省直管县”就是要取消地级市的误解。今后需要对市、县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在明晰市与县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同地位和功能的基础上,对省、市、县之间的职能配置进行必要的调整,并逐步推行机构改革、人员安置等系列改革。

      蓝定香认为,扩权强县的过程中,省市一级不能一味放权,除了扩权之外,省市还要加强公共服务,做好平台建设和战略引导,不能一放了事。从中长期来看,扩权肯定会让市一级减少很多权限。但目前来看,省管县,其实省上直接管是管不过来的,市这一级还需要做大量工作。 (记者 梁现瑞 吴璟 曾小清)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