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互联网“+”医疗要过几道坎

  • 2015年11月11日 08时5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当“互联网+医疗”的概念风生水起,当互联网的创业者争抢着跨界、融合,一些先行者和旁观者提醒大家“冷静”。他们说,“互联网+医疗”要迈上快车道,不仅需要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更要解决法律和受众体验的考验。

      【法律坎】目前,我国《执业医师法》和《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治疗活动,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机构内执业,禁止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但在网络医疗行为中,医师无需面对面亲自诊断病人正是其最大特点,实施网络诊疗活动将存在巨大的法律风险。

      【医患坎】由于医务人员无法亲自诊查,医患不能面对面充分交流,可能导致双方对治疗方案和替代性方案利弊讨论不够充分,不能确保患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这样也会面临医疗风险。同时,受患者接受度和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担忧,网络医疗面临的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可能更加突出。

      【隐私坎】目前国际上都没有标准来保护通过电子手段收集的患者个人信息,也没有强制执行机制追责违规从业人员,患者隐私暴露的风险大大增加。

      【受众坎】目前,“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普遍依靠服务赚钱,按次或时间收费。在中国,服务不值钱,普通患者只相信名医,只相信大医院,如果服务是顶尖专家提供,会好些,但也不会有多少。在技术问题上,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移动医疗一定要依靠手机来做,与运营商捆绑,收取月服务费,增加终端用户成本,难以做大市场。此外,中国严重的医患纠纷也让医生不敢采用新手段。

      ■大事记

      四川探索

      ●2005年研发新农合系统,开展首个新农合结算信息化试点工作,实现报销费用即时结算,信息监管精细化。

      ●2006年,四川省人民医院被评为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试点数字化示范医院,独立研发了集HIS、LIS、PACS等一体化的大型医院信息系统。

      ●2009年,应用卫星通信、地理信息、视频监控等系统,在省人民医院和汶川建立全国首个移动远程医疗系统(mHealth)。

      ●2010年,香港援建华西远程医学网络平台项目,实现远程会诊和远程教育,覆盖313家医院,年平均会诊280余例次,听课15万余人次,全国领先。

      ●2012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全面数字化医院评审工作。3年来,共226家机构在软硬件环境、业务系统、信息标准、信息安全等方面通过数字化医院评审。

      ●2013年,我省开始构建“一个远程会诊门户、两个远程会诊系统、三级会诊机制、四个会诊中心”的格局。经3年努力,实现省内全覆盖。

      ●2014年10月,国内第一个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导的“健康四川”服务云平台正式上线,为群众提供便民惠民的健康服务。2015年底前,全省所有三级医疗机构全部接入云平台。

      ●2015年7月,我省出台国内第一个以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关于开展家庭远程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配套文件,对试点工作的目标、原则、步骤、准入等进行规范。

      ●2015年10月,以“健康四川”作为全省家庭远程医疗的入口和开放统一信息系统平台,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试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省人民医院率先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开展家庭远程医疗试点。(记者 石小宏)
    责任编辑: 刘化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互联网“+”医疗要过几道坎

  • 2015年11月11日 08时5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当“互联网+医疗”的概念风生水起,当互联网的创业者争抢着跨界、融合,一些先行者和旁观者提醒大家“冷静”。他们说,“互联网+医疗”要迈上快车道,不仅需要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更要解决法律和受众体验的考验。

      【法律坎】目前,我国《执业医师法》和《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治疗活动,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机构内执业,禁止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但在网络医疗行为中,医师无需面对面亲自诊断病人正是其最大特点,实施网络诊疗活动将存在巨大的法律风险。

      【医患坎】由于医务人员无法亲自诊查,医患不能面对面充分交流,可能导致双方对治疗方案和替代性方案利弊讨论不够充分,不能确保患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这样也会面临医疗风险。同时,受患者接受度和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担忧,网络医疗面临的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可能更加突出。

      【隐私坎】目前国际上都没有标准来保护通过电子手段收集的患者个人信息,也没有强制执行机制追责违规从业人员,患者隐私暴露的风险大大增加。

      【受众坎】目前,“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普遍依靠服务赚钱,按次或时间收费。在中国,服务不值钱,普通患者只相信名医,只相信大医院,如果服务是顶尖专家提供,会好些,但也不会有多少。在技术问题上,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移动医疗一定要依靠手机来做,与运营商捆绑,收取月服务费,增加终端用户成本,难以做大市场。此外,中国严重的医患纠纷也让医生不敢采用新手段。

      ■大事记

      四川探索

      ●2005年研发新农合系统,开展首个新农合结算信息化试点工作,实现报销费用即时结算,信息监管精细化。

      ●2006年,四川省人民医院被评为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试点数字化示范医院,独立研发了集HIS、LIS、PACS等一体化的大型医院信息系统。

      ●2009年,应用卫星通信、地理信息、视频监控等系统,在省人民医院和汶川建立全国首个移动远程医疗系统(mHealth)。

      ●2010年,香港援建华西远程医学网络平台项目,实现远程会诊和远程教育,覆盖313家医院,年平均会诊280余例次,听课15万余人次,全国领先。

      ●2012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全面数字化医院评审工作。3年来,共226家机构在软硬件环境、业务系统、信息标准、信息安全等方面通过数字化医院评审。

      ●2013年,我省开始构建“一个远程会诊门户、两个远程会诊系统、三级会诊机制、四个会诊中心”的格局。经3年努力,实现省内全覆盖。

      ●2014年10月,国内第一个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导的“健康四川”服务云平台正式上线,为群众提供便民惠民的健康服务。2015年底前,全省所有三级医疗机构全部接入云平台。

      ●2015年7月,我省出台国内第一个以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关于开展家庭远程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配套文件,对试点工作的目标、原则、步骤、准入等进行规范。

      ●2015年10月,以“健康四川”作为全省家庭远程医疗的入口和开放统一信息系统平台,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试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省人民医院率先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开展家庭远程医疗试点。(记者 石小宏)
    责任编辑: 刘化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