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北线:因为有你新家园更美丽

  • 2014年04月15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4月13日,宝兴县大溪乡烟溪口村灾后重建新村,用新型材料钢架组装的新房主体工程建设已经完成。(衡昌辉 摄)

     

      4月13日,宝兴县冷木沟泥石流综合治理工程现场,施工队正在建设大坝。该工程预计在5月30日汛期到来前完成。(衡昌辉 摄)

      4月9日至12日,“芦山地震一周年”巡回采访组重走灾区,记者被一幅幅热火朝天的重建画面打动,画面中最动人的是“人”。

      他们中,有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普通民众,有忘我奉献、坚守一线的援建人员,也有默默奉献的党员干部。因为他们的付出,才谱写出恢复重建的美丽篇章。

      “性格不好”的杨伯伯

      4月9日,吃过午饭,71岁的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庙圷村村民杨洪全,又一次来到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水景家园”。脚下那双白色回力鞋,已经有些看不出原来的模样。

      “杨伯伯又来了。”工地上的工人笑着和杨洪全打招呼。“不要看他们在笑,他们其实很怕我。”杨洪全说自己“性格不好,不管是老百姓还是领导,不对就是不对,我就要说”。

      杨洪全是老村主任。由于责任心强、威望高,去年9月,他高票当选重建户业主委员会主任,在选施工单位、制定安置方案、规划设计、土地调整等方面为群众代言。

      当选时,家里人齐声反对。倔强的老杨没有理会,“这关系到84户重建户的利益,我要对得起大家。”

      不过,这副担子并不好挑。看图纸、算预算,老杨戴着老花镜,看得有点“晕”。每当这个时候,老杨就打电话给在成都搞建筑的儿子,“我已经‘上马’了,必须整好。你再忙也要回来一趟,帮我把把关。”前几天,杨洪全才和施工方展开一场“PK”,督促他们按合同要求安好楼梯扶手。

      杨洪全说,由9个人组成的业委会“很重要”,“做决策的时候,我们在楼上开会。镇上的书记来了,都不上楼,等决定出来了再见我们。”

      这几天,新房重建进入尾声,杨洪全又要忙起来。“现在要收齐建房款,困难不小。”为了给大伙儿做榜样,杨洪全早早把自家近22万元建房款交齐。目前,交齐房款的已接近重建总户数的一半。

      爸爸去哪儿?援建工地!

      4月11日下午,宝兴县灵关镇钟灵城镇集中安置小区建设工地,身材魁梧的赵经纬爬上一幢在建住房,仔细检查刚刚架设的钢筋。

      赵经纬是泸州市合江县住建局城建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在这里,他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宝兴县灵关片区重建委质监员。

      去年8月,泸州市4县3区住建局专业技术人员对口援建宝兴,赵经纬是其中一员。“主要是技术把关,比如检查建材是否合格,是否按照图纸和国家规范进行施工。”早上7点到晚上12点,监理工程师随时可能打电话反映情况,他需要在1小时内赶到现场。

      今年开春以来,安置小区新开工项目增多,赵经纬已有两个多月没回家了。让他欣慰的是,妻子非常支持他的工作,叮嘱他“好好完成援建,不必惦记家里”。不过,刚上一年级的儿子有些不乐意:“同学上学都有人接送,就我没有。”

      这样的爸爸,在援建大军中随处可见,不光是泸州、绵阳、南充等地的技术骨干,还有从川外远道而来的。

      26岁的周兵来自山西临汾,10多天前,他的女儿刚在老家出生。

      周兵是湖南省隧道工程总公司安全员,2011年就参加过汶川地震地质灾害治理。去年12月,他跟随公司进入天全县老场乡六成村,应对芦山地震中出现的马蹄形滑坡。他整天穿梭于工地各处,对现场作业进行安全监督。

      今年春节,周兵是在雅安过的。将近半年没能与家人团聚,他却没有丝毫抱怨,因为工地至今“没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每天晚上,周兵都要给家里打电话,听听妻子的问候、女儿的声音。“5月底工程结束,我就马上回家,看看老婆和孩子,再好好吃上几顿山西的面。”

      无怨无悔奉献的党员干部

      退伍28年后,50岁的杨云军再次穿上帅气的迷彩服。

      去年9月16日,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庙圷村“水景家园”安置小区正式动工。作为庙圷村党支部书记,杨云军从确定重建户、制定安置方案,到规划设计、土地调整、施工协调,一一过问。如今,他每天至少有12个小时在工地上巡查,迷彩服上积了厚厚一层灰。

      从去年10月开始,杨云军的右臂开始疼痛。今年3月,杨云军才去医院检查,确诊为骨头部分坏死。为了安置小区建设顺利推进,他不顾家人和医生劝阻,带病坚守工作岗位。如今,他的右臂已经无法伸直,落下了后遗症。

      “我无怨无悔。”杨云军说,作为20多年的老党员,这是他应尽的责任。

      “共产党员”的分量,体现在49岁的邹雪芹身上,则是“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

      邹雪芹是一名注册建筑师,在芦山灾后重建中担任技术指导。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是她的作息常态。“我老公啊?一个星期见一次就不错了!”邹雪芹说,在外地求学的女儿,自己更是照顾不到。

      有人觉得,邹雪芹“干起事来简直比男人还辛苦”,她却表示,“工作上,我从来就没把自己当女人看过”。“让受灾群众早日住进新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确保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我就心满意足了。”(记者 余如波 张彧希)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北线:因为有你新家园更美丽

  • 2014年04月15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4月13日,宝兴县大溪乡烟溪口村灾后重建新村,用新型材料钢架组装的新房主体工程建设已经完成。(衡昌辉 摄)

     

      4月13日,宝兴县冷木沟泥石流综合治理工程现场,施工队正在建设大坝。该工程预计在5月30日汛期到来前完成。(衡昌辉 摄)

      4月9日至12日,“芦山地震一周年”巡回采访组重走灾区,记者被一幅幅热火朝天的重建画面打动,画面中最动人的是“人”。

      他们中,有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普通民众,有忘我奉献、坚守一线的援建人员,也有默默奉献的党员干部。因为他们的付出,才谱写出恢复重建的美丽篇章。

      “性格不好”的杨伯伯

      4月9日,吃过午饭,71岁的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庙圷村村民杨洪全,又一次来到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水景家园”。脚下那双白色回力鞋,已经有些看不出原来的模样。

      “杨伯伯又来了。”工地上的工人笑着和杨洪全打招呼。“不要看他们在笑,他们其实很怕我。”杨洪全说自己“性格不好,不管是老百姓还是领导,不对就是不对,我就要说”。

      杨洪全是老村主任。由于责任心强、威望高,去年9月,他高票当选重建户业主委员会主任,在选施工单位、制定安置方案、规划设计、土地调整等方面为群众代言。

      当选时,家里人齐声反对。倔强的老杨没有理会,“这关系到84户重建户的利益,我要对得起大家。”

      不过,这副担子并不好挑。看图纸、算预算,老杨戴着老花镜,看得有点“晕”。每当这个时候,老杨就打电话给在成都搞建筑的儿子,“我已经‘上马’了,必须整好。你再忙也要回来一趟,帮我把把关。”前几天,杨洪全才和施工方展开一场“PK”,督促他们按合同要求安好楼梯扶手。

      杨洪全说,由9个人组成的业委会“很重要”,“做决策的时候,我们在楼上开会。镇上的书记来了,都不上楼,等决定出来了再见我们。”

      这几天,新房重建进入尾声,杨洪全又要忙起来。“现在要收齐建房款,困难不小。”为了给大伙儿做榜样,杨洪全早早把自家近22万元建房款交齐。目前,交齐房款的已接近重建总户数的一半。

      爸爸去哪儿?援建工地!

      4月11日下午,宝兴县灵关镇钟灵城镇集中安置小区建设工地,身材魁梧的赵经纬爬上一幢在建住房,仔细检查刚刚架设的钢筋。

      赵经纬是泸州市合江县住建局城建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在这里,他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宝兴县灵关片区重建委质监员。

      去年8月,泸州市4县3区住建局专业技术人员对口援建宝兴,赵经纬是其中一员。“主要是技术把关,比如检查建材是否合格,是否按照图纸和国家规范进行施工。”早上7点到晚上12点,监理工程师随时可能打电话反映情况,他需要在1小时内赶到现场。

      今年开春以来,安置小区新开工项目增多,赵经纬已有两个多月没回家了。让他欣慰的是,妻子非常支持他的工作,叮嘱他“好好完成援建,不必惦记家里”。不过,刚上一年级的儿子有些不乐意:“同学上学都有人接送,就我没有。”

      这样的爸爸,在援建大军中随处可见,不光是泸州、绵阳、南充等地的技术骨干,还有从川外远道而来的。

      26岁的周兵来自山西临汾,10多天前,他的女儿刚在老家出生。

      周兵是湖南省隧道工程总公司安全员,2011年就参加过汶川地震地质灾害治理。去年12月,他跟随公司进入天全县老场乡六成村,应对芦山地震中出现的马蹄形滑坡。他整天穿梭于工地各处,对现场作业进行安全监督。

      今年春节,周兵是在雅安过的。将近半年没能与家人团聚,他却没有丝毫抱怨,因为工地至今“没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每天晚上,周兵都要给家里打电话,听听妻子的问候、女儿的声音。“5月底工程结束,我就马上回家,看看老婆和孩子,再好好吃上几顿山西的面。”

      无怨无悔奉献的党员干部

      退伍28年后,50岁的杨云军再次穿上帅气的迷彩服。

      去年9月16日,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庙圷村“水景家园”安置小区正式动工。作为庙圷村党支部书记,杨云军从确定重建户、制定安置方案,到规划设计、土地调整、施工协调,一一过问。如今,他每天至少有12个小时在工地上巡查,迷彩服上积了厚厚一层灰。

      从去年10月开始,杨云军的右臂开始疼痛。今年3月,杨云军才去医院检查,确诊为骨头部分坏死。为了安置小区建设顺利推进,他不顾家人和医生劝阻,带病坚守工作岗位。如今,他的右臂已经无法伸直,落下了后遗症。

      “我无怨无悔。”杨云军说,作为20多年的老党员,这是他应尽的责任。

      “共产党员”的分量,体现在49岁的邹雪芹身上,则是“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

      邹雪芹是一名注册建筑师,在芦山灾后重建中担任技术指导。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是她的作息常态。“我老公啊?一个星期见一次就不错了!”邹雪芹说,在外地求学的女儿,自己更是照顾不到。

      有人觉得,邹雪芹“干起事来简直比男人还辛苦”,她却表示,“工作上,我从来就没把自己当女人看过”。“让受灾群众早日住进新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确保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我就心满意足了。”(记者 余如波 张彧希)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