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四川省商务厅2013年部门预算编制说明

  • 2013年04月07日 15时55分
  • 来源: 商务厅
  • 【字体:
  •   按照预算管理有关规定,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实行综合预算制度,即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反映在预算中。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一)基本职能: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国内外贸易、外商投资和国际经济合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拟订全省国内外贸易、外商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的法规、规章和实施细则,制订全省商务发展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承担牵头协调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组织实施重要消费品市场调控和重要生产资料流通管理,食品市场管理,协调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等与进出口公平贸易相关工作,境外投资管理的责任;承担省政府公布的有关行政审批事项;管理我省赴境外在省内举办的各种商品交易和经贸推介活动;按要求承担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中组织实施的协调职责。

      (二)2013年重点工作

      1、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的部署,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围绕“拓外需、促承接、扩消费、强产业”的主线,着力提高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着力推动商贸流通和服务业发展提升,千方百计保持全省商务追赶跨越的发展态势,加快形成内外联动、高效一体的大开放、大流通、大产业的现代商务格局。

      2、主要预期目标:力争2013年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分别增长13%和15%以上,外商投资实际到位增长6%左右,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增长15%,境外投资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努力达到12%。

      3、工作任务

      (1)实施“四带动”外贸创新发展战略,着力拓展外部需求。一是构建多点多极外贸支撑。优化外贸发展区域布局,做强市州梯队,做大区域板块。力争今年成都货物贸易突破500亿美元、服务贸易突破60亿美元,货物贸易上10亿美元的市达到3个;成都经济区进出口占全省比重超过90%以上,川南、攀西经济区占比提高到7%,在“十二五”末形成“一核、两极、两带”的梯度推进格局。在国际市场布局上,确定3大市场10个重点国家和地区实施重点开拓、集中开拓、深度开拓,力争今年与欧盟、美国、韩国进出口额在全省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50%左右,与东南亚、南亚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20%左右,与台港澳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10%左右。二是强化外贸主体队伍建设。坚持分类指导、抓大扶小,不断挖掘外贸发展潜力。全年增加进出口实绩企业600户以上。继续抓好100户外贸重点企业,力争进出口上亿美元的企业达到70户,其中上100亿美元的企业1户,上50亿美元的企业1户,上10亿美元的企业5户。大力推进加工贸易企业的引进与培育,为2015年加工贸易实现“双500”(进出口超过500亿美元,企业超过500户)打下基础,今年确保加工贸易进出口占全省的比重超过55%,出口占全省的比重超过50%。三是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积极引导企业培育以品牌、技术、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加强对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示范基地等载体的统筹建设和运用,新培育10个省级外贸发展示范基地和5个服务贸易示范园区。四是打造进出口贸易平台。组织企业参展、推销、对接等方式多样的市场拓展活动,帮助企业抢抓订单。支持出口企业自建营销网络,鼓励企业运用境外营销网络拓展市场,将产品贸易链延伸到境外批发和零售终端,增强渠道控制力,提高贸易附加值,全年新建境外贸易机构20个以上。

      (2)广泛开展外商投资促进工作,着力引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一是突出招大引强。以重大产业化、加工贸易、现代服务业和增资等四大类项目为重点,推进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油气化工等领域产业化项目配套引进,借助全球财富论坛、世界华商大会、西博会三大活动,吸引一批世界500强及知名跨国公司投资合作。全年确定10个重大产业化项目、20个加工贸易项目、30个外商增资项目、40个现代服务业项目共100个重点外资项目加以重点跟踪促进。力争新引进境外世界500强企业10家,投资上千万美元的项目达到100个。二是推动方式创新。加强外资政策研究、分类指导,促进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促进利用外资多极发展。探索设立境外商务代表,支持市州、园区与境外商务代表和有实力的中介机构结对子、实施委托招商。三是夯实承载平台。提升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重点园区开放发展水平,召开园区发展工作会议,建立国家级、重点省级开发区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明确发展目标,强化绩效考核,使之在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增强经济实力、形成外资多极支撑中发挥更大作用。四是深化三向开放。推进西向开放,落实西向开放和与欧洲经贸及高新技术产业合作方案,利用亚欧博览会、欧洽会等平台和日益改善的国际物流通道条件,推进同中亚、西亚、欧盟重点国家和目标企业的贸易投资合作。深化与台港澳合作,用好成都“落实CEPA示范城市”的平台,设立CEPA促进中心,建设CEPA产业合作示范基地。

      (3)加强引导和服务,着力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一是完善宏观指导健全促进体系。研究出台支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综合性指导意见,完善财税、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的多元化促进体系。科学规划“走出去”的产业布局和市场布局,制订第一批“走出去”重点国别指南。加强典型宣传,编制《四川企业“走出去”风采录》。确定30个重大外经项目、50个重点企业加以促进和培育。二是提升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水平。进一步挖掘在川央企在水电、路桥、化工等领域的项目管理运营潜力,突出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大项目的实施,力争全年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到65亿美元,保持全国前5位水平。大力推动外经优势向外贸优势转变,支持工程项目带动原材料、设备和服务出口。三是积极稳妥推动境外投资。发挥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的主体作用,推动行业企业抱团“走出去”,打造一批具有产业链上下游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力争全年新增境外投资企业80家、总数超过400家。加大对新兴市场和高端市场的拓展力度,造就一批“走出去”领军人物。

      (4)进流通产业发展提升,着力构建促进消费长效机制。一是推进“633”流通效率提升工程。以促进便利消费、实惠消费、热点消费、循环消费、节庆消费、安全消费为目的,以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电子商务为依托,以完善城乡流通网络体系、市场运行调控体系、消费促进服务体系为核心,加快建立少环节、高效率、开放型的现代流通模式。出台我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降低流通成本10项政策措施落实。二是统筹城乡流通发展布局。制订内贸发展规划,加强商业网点规划的制订和完善。继续发展村有农家店、镇有商贸中心、县有特色商业街、市有中央商务区四个纵向层级,推动建设商贸重镇、商贸大县、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三个横向突破,形成城乡市场有效衔接、区域辐射能级分明的“4+3”流通发展格局。今年试点建设商贸重镇30个,选择10个百万人口大县开展省级现代流通试点,重点支持10个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全面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农产品批发交易额、零售终端消费分别突破1000亿元和1600亿元。三是培育商贸流通大企业大集团。推动30户现代流通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批发市场、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建立供应链联盟,联手打造一批亿元楼宇、十亿商圈、百亿市场。推进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在商贸流通领域的广泛运用,全省连锁率提高到26%;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600亿元,力争到2017年突破1.5万亿元、年均增长25%。积极引导城市骨干流通企业向农村流通和社区商业延伸,促进农超对接,建立“15分钟便民服务圈”,打造生活服务业集聚区。做强川菜、茧丝绸等特色优势产业。四是提升市场调控水平。落实完善省市县三级应急调控和储备商品体系,建立省级冻猪肉常态储备。拓宽和开发消费领域,巩固汽车、家电等热点消费,推动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促进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推进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拓宽12312举报投诉服务渠道,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市州扩大到15个,试点县覆盖率达到30%以上。

      (5)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着力增强对“两化”建设的配套和服务能力。一是实施“3+4+4”服务业行业示范引领工程。优先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三大主导行业,加快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科技与研究设计服务、商务服务、服务外包四大潜力行业,大力发展会展、餐饮、文化、旅游四大特色行业。制订和完善相关行业发展规划,成立11个推进小组。组织实施服务业“双百”计划,每年统筹推动100个投资额5亿元以上的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培育100个重点服务业企业。二是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围绕“两化”互动总体战略,抓紧编制《四川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制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重点依托工业“八大产业带”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及商贸大县,打造一批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今年试点建设10个综合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力争今年成都服务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达到4200亿元,超过300亿元的市州达到5个。三是大力建设西部国际商务中心。实施“3+5”国际商务中心建设工程,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推进西部物流、商贸、金融三中心建设,强化服务外包、会展经济、现代物流、口岸服务、电子商务五个重点国际商务服务领域发展,培育商务经济集聚和辐射综合优势,率先在西部地区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商务中心。四是推进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协调工作机制,推动成立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深入推进成都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成都全国现代物流技术和城市配送改革、遂宁全国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等试点工作,选择2-3个具有代表性的市、县城市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6)转变作风真抓实干,着力推进商务系统自身建设。一是分层次抓好干部人才培训培养。着力强化领导干部应对能力、统筹能力、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一般干部公文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办事协调能力。继续抓好“531”人才强商工程,力争三年内完成对全省各市州、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轮训工作,强化商务领域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二是加强基础性工作。集中精力、大范围开展2—3个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课题研究。建立商务政策咨询委员会,促进商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建立健全商务综合统计指标体系,提高运行监测分析水平。加强规划引领工作,开展“十二五”开放型经济、服务业和商务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和修编。推进地方商务立法,完善商务领域标准体系。三是完善政策促进体系和工作评价激励机制。根据商务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重大部署,安排竞争性项目和切块资金。进一步完善对市州商务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加强目标执行情况通报,把上年完成情况与今年承担任务的情况作为资金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对市州和企业的服务指导。厉行勤俭节约,力戒慵懒散奢,改进文风会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

      二、部门概况

      省商务厅下属二级预算单位9个,其中行政单位1个,事业单位8个。

      三、收支预算总体情况

      2013年省商务厅收入预算总额为21794.32万元,其中当年财政拨款收入12734.79万元,事业收入633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2134.03万元,事业单位经营收入595.5万元。相应安排支出预算21794.32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3428.70万元,教育14384.43万元,科学技术67.06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2835.02万元,医疗卫生492.76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86.41万元,住房保障支出499.94万元。

      四、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省商务厅部门预算安排支出主要用于保障该部门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以及承担全省商务事业发展相关工作。

      基本支出是用于保障省商务厅机关、下属事业单位等机构正常运转的日常支出,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人员经费以及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办公设备购置等日常公用经费。

      项目支出是用于保障省商务厅机关、下属事业单位等机构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和事业发展目标,用于专项业务工作的经费支出。

      按支出功能分类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一般公共服务,主要用于厅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日常运转以及特定行政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年度项目支出,主要包括境外投资招商、商务工作业务、专项投资贸易活动及商务人才培训等方面支出。

      (二)社会保障和就业,主要用于厅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支出。

      (三)医疗卫生,主要用于厅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及公务员医疗补助等支出。

      (四)住房保障支出,用于厅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等支出。

      (五)教育支出,用于厅下属三所职业教育学校的人员支出、日常运转以及项目支出,主要包括新校区建设、教学设备购置和学生助学金等方面支出。

      (六)科学技术,用于厅下属科研所的人员支出、日常运转和项目支出。

      (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用于厅机关为完成特定行政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而安排的年度项目支出,主要包括商贸服务业统计体系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项目、市场监测体系建设、“家电以旧换新”、“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经费等方面的支出。 



    附件下载:

    四川省商务厅收支预算总表
    四川省商务厅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责任编辑: 暴雨将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商务厅2013年部门预算编制说明

  • 2013年04月07日 15时55分
  • 来源: 商务厅
  •   按照预算管理有关规定,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实行综合预算制度,即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反映在预算中。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一)基本职能: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国内外贸易、外商投资和国际经济合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拟订全省国内外贸易、外商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的法规、规章和实施细则,制订全省商务发展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承担牵头协调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组织实施重要消费品市场调控和重要生产资料流通管理,食品市场管理,协调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等与进出口公平贸易相关工作,境外投资管理的责任;承担省政府公布的有关行政审批事项;管理我省赴境外在省内举办的各种商品交易和经贸推介活动;按要求承担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中组织实施的协调职责。

      (二)2013年重点工作

      1、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的部署,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围绕“拓外需、促承接、扩消费、强产业”的主线,着力提高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着力推动商贸流通和服务业发展提升,千方百计保持全省商务追赶跨越的发展态势,加快形成内外联动、高效一体的大开放、大流通、大产业的现代商务格局。

      2、主要预期目标:力争2013年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分别增长13%和15%以上,外商投资实际到位增长6%左右,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增长15%,境外投资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努力达到12%。

      3、工作任务

      (1)实施“四带动”外贸创新发展战略,着力拓展外部需求。一是构建多点多极外贸支撑。优化外贸发展区域布局,做强市州梯队,做大区域板块。力争今年成都货物贸易突破500亿美元、服务贸易突破60亿美元,货物贸易上10亿美元的市达到3个;成都经济区进出口占全省比重超过90%以上,川南、攀西经济区占比提高到7%,在“十二五”末形成“一核、两极、两带”的梯度推进格局。在国际市场布局上,确定3大市场10个重点国家和地区实施重点开拓、集中开拓、深度开拓,力争今年与欧盟、美国、韩国进出口额在全省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50%左右,与东南亚、南亚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20%左右,与台港澳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10%左右。二是强化外贸主体队伍建设。坚持分类指导、抓大扶小,不断挖掘外贸发展潜力。全年增加进出口实绩企业600户以上。继续抓好100户外贸重点企业,力争进出口上亿美元的企业达到70户,其中上100亿美元的企业1户,上50亿美元的企业1户,上10亿美元的企业5户。大力推进加工贸易企业的引进与培育,为2015年加工贸易实现“双500”(进出口超过500亿美元,企业超过500户)打下基础,今年确保加工贸易进出口占全省的比重超过55%,出口占全省的比重超过50%。三是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积极引导企业培育以品牌、技术、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加强对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示范基地等载体的统筹建设和运用,新培育10个省级外贸发展示范基地和5个服务贸易示范园区。四是打造进出口贸易平台。组织企业参展、推销、对接等方式多样的市场拓展活动,帮助企业抢抓订单。支持出口企业自建营销网络,鼓励企业运用境外营销网络拓展市场,将产品贸易链延伸到境外批发和零售终端,增强渠道控制力,提高贸易附加值,全年新建境外贸易机构20个以上。

      (2)广泛开展外商投资促进工作,着力引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一是突出招大引强。以重大产业化、加工贸易、现代服务业和增资等四大类项目为重点,推进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油气化工等领域产业化项目配套引进,借助全球财富论坛、世界华商大会、西博会三大活动,吸引一批世界500强及知名跨国公司投资合作。全年确定10个重大产业化项目、20个加工贸易项目、30个外商增资项目、40个现代服务业项目共100个重点外资项目加以重点跟踪促进。力争新引进境外世界500强企业10家,投资上千万美元的项目达到100个。二是推动方式创新。加强外资政策研究、分类指导,促进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促进利用外资多极发展。探索设立境外商务代表,支持市州、园区与境外商务代表和有实力的中介机构结对子、实施委托招商。三是夯实承载平台。提升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重点园区开放发展水平,召开园区发展工作会议,建立国家级、重点省级开发区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明确发展目标,强化绩效考核,使之在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增强经济实力、形成外资多极支撑中发挥更大作用。四是深化三向开放。推进西向开放,落实西向开放和与欧洲经贸及高新技术产业合作方案,利用亚欧博览会、欧洽会等平台和日益改善的国际物流通道条件,推进同中亚、西亚、欧盟重点国家和目标企业的贸易投资合作。深化与台港澳合作,用好成都“落实CEPA示范城市”的平台,设立CEPA促进中心,建设CEPA产业合作示范基地。

      (3)加强引导和服务,着力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一是完善宏观指导健全促进体系。研究出台支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综合性指导意见,完善财税、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的多元化促进体系。科学规划“走出去”的产业布局和市场布局,制订第一批“走出去”重点国别指南。加强典型宣传,编制《四川企业“走出去”风采录》。确定30个重大外经项目、50个重点企业加以促进和培育。二是提升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水平。进一步挖掘在川央企在水电、路桥、化工等领域的项目管理运营潜力,突出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大项目的实施,力争全年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到65亿美元,保持全国前5位水平。大力推动外经优势向外贸优势转变,支持工程项目带动原材料、设备和服务出口。三是积极稳妥推动境外投资。发挥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的主体作用,推动行业企业抱团“走出去”,打造一批具有产业链上下游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力争全年新增境外投资企业80家、总数超过400家。加大对新兴市场和高端市场的拓展力度,造就一批“走出去”领军人物。

      (4)进流通产业发展提升,着力构建促进消费长效机制。一是推进“633”流通效率提升工程。以促进便利消费、实惠消费、热点消费、循环消费、节庆消费、安全消费为目的,以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电子商务为依托,以完善城乡流通网络体系、市场运行调控体系、消费促进服务体系为核心,加快建立少环节、高效率、开放型的现代流通模式。出台我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降低流通成本10项政策措施落实。二是统筹城乡流通发展布局。制订内贸发展规划,加强商业网点规划的制订和完善。继续发展村有农家店、镇有商贸中心、县有特色商业街、市有中央商务区四个纵向层级,推动建设商贸重镇、商贸大县、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三个横向突破,形成城乡市场有效衔接、区域辐射能级分明的“4+3”流通发展格局。今年试点建设商贸重镇30个,选择10个百万人口大县开展省级现代流通试点,重点支持10个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全面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农产品批发交易额、零售终端消费分别突破1000亿元和1600亿元。三是培育商贸流通大企业大集团。推动30户现代流通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批发市场、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建立供应链联盟,联手打造一批亿元楼宇、十亿商圈、百亿市场。推进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在商贸流通领域的广泛运用,全省连锁率提高到26%;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600亿元,力争到2017年突破1.5万亿元、年均增长25%。积极引导城市骨干流通企业向农村流通和社区商业延伸,促进农超对接,建立“15分钟便民服务圈”,打造生活服务业集聚区。做强川菜、茧丝绸等特色优势产业。四是提升市场调控水平。落实完善省市县三级应急调控和储备商品体系,建立省级冻猪肉常态储备。拓宽和开发消费领域,巩固汽车、家电等热点消费,推动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促进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推进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拓宽12312举报投诉服务渠道,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市州扩大到15个,试点县覆盖率达到30%以上。

      (5)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着力增强对“两化”建设的配套和服务能力。一是实施“3+4+4”服务业行业示范引领工程。优先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三大主导行业,加快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科技与研究设计服务、商务服务、服务外包四大潜力行业,大力发展会展、餐饮、文化、旅游四大特色行业。制订和完善相关行业发展规划,成立11个推进小组。组织实施服务业“双百”计划,每年统筹推动100个投资额5亿元以上的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培育100个重点服务业企业。二是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围绕“两化”互动总体战略,抓紧编制《四川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制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重点依托工业“八大产业带”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及商贸大县,打造一批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今年试点建设10个综合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力争今年成都服务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达到4200亿元,超过300亿元的市州达到5个。三是大力建设西部国际商务中心。实施“3+5”国际商务中心建设工程,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推进西部物流、商贸、金融三中心建设,强化服务外包、会展经济、现代物流、口岸服务、电子商务五个重点国际商务服务领域发展,培育商务经济集聚和辐射综合优势,率先在西部地区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商务中心。四是推进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协调工作机制,推动成立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深入推进成都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成都全国现代物流技术和城市配送改革、遂宁全国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等试点工作,选择2-3个具有代表性的市、县城市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6)转变作风真抓实干,着力推进商务系统自身建设。一是分层次抓好干部人才培训培养。着力强化领导干部应对能力、统筹能力、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一般干部公文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办事协调能力。继续抓好“531”人才强商工程,力争三年内完成对全省各市州、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轮训工作,强化商务领域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二是加强基础性工作。集中精力、大范围开展2—3个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课题研究。建立商务政策咨询委员会,促进商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建立健全商务综合统计指标体系,提高运行监测分析水平。加强规划引领工作,开展“十二五”开放型经济、服务业和商务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和修编。推进地方商务立法,完善商务领域标准体系。三是完善政策促进体系和工作评价激励机制。根据商务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重大部署,安排竞争性项目和切块资金。进一步完善对市州商务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加强目标执行情况通报,把上年完成情况与今年承担任务的情况作为资金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对市州和企业的服务指导。厉行勤俭节约,力戒慵懒散奢,改进文风会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

      二、部门概况

      省商务厅下属二级预算单位9个,其中行政单位1个,事业单位8个。

      三、收支预算总体情况

      2013年省商务厅收入预算总额为21794.32万元,其中当年财政拨款收入12734.79万元,事业收入633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2134.03万元,事业单位经营收入595.5万元。相应安排支出预算21794.32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3428.70万元,教育14384.43万元,科学技术67.06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2835.02万元,医疗卫生492.76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86.41万元,住房保障支出499.94万元。

      四、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省商务厅部门预算安排支出主要用于保障该部门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以及承担全省商务事业发展相关工作。

      基本支出是用于保障省商务厅机关、下属事业单位等机构正常运转的日常支出,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人员经费以及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办公设备购置等日常公用经费。

      项目支出是用于保障省商务厅机关、下属事业单位等机构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和事业发展目标,用于专项业务工作的经费支出。

      按支出功能分类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一般公共服务,主要用于厅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日常运转以及特定行政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年度项目支出,主要包括境外投资招商、商务工作业务、专项投资贸易活动及商务人才培训等方面支出。

      (二)社会保障和就业,主要用于厅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支出。

      (三)医疗卫生,主要用于厅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及公务员医疗补助等支出。

      (四)住房保障支出,用于厅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等支出。

      (五)教育支出,用于厅下属三所职业教育学校的人员支出、日常运转以及项目支出,主要包括新校区建设、教学设备购置和学生助学金等方面支出。

      (六)科学技术,用于厅下属科研所的人员支出、日常运转和项目支出。

      (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用于厅机关为完成特定行政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而安排的年度项目支出,主要包括商贸服务业统计体系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项目、市场监测体系建设、“家电以旧换新”、“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经费等方面的支出。 



    附件下载:

    四川省商务厅收支预算总表
    四川省商务厅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责任编辑: 暴雨将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