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成都市推进电子监管系统建设 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动态监督

  • 2012年07月1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网站
  • 【字体:
  •   为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促进政府投资项目规范运行,成都市抓住工程建设关键环节,建立了四个电子监管系统,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全过程动态监管,初步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监管长效机制,保障了政府投资项目的高效、优质、廉洁。

      一、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电子监督系统,实现项目信息公开透明

      (一)创建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网。工程治理工作开展后,成都市将“成都市灾后重建项目监督网”,升级改造为“成都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网”,把全部政府投资项目信息对社会公示,实现了所有政府投资项目从立项、招投标、施工、资金拨付和使用、竣工验收、审计决算的全过程信息公开。目前,公示的政府投资项目达7141个,项目信息和企业信用信息65000余条,实现了中央、省、市、县四级和各行业部门之间项目信息、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互认共享。

      (二)实现项目建设全程动态监管。采取以项目为主线、标准化填报、统一项目编码的方式,将项目信息、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信息在监督网同步“捆绑”公示,实现了对项目建设全过程动态监管;同时,在监督系统中植入电子监察手段,开发了信息统计汇总、填报饱满度、逻辑判断和实时预警等功能,为有效监督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督促相关行政部门规范项目管理。制定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和《政府投资项目网上公示管理办法》,规定凡未进行公示的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市财政局不得拨款,市国资委不得出具贷款书面审核意见,市政府其他相关部门也不得办理该项目涉及的有关手续等,促使各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

      二、全面推进电子招投标系统建设,防止招投标暗箱操作

      (一)实现招标全程电子化。2010年4月起,成都市在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中推行全过程电子化招标。目前,已实现招标文件、招标备案、企业及从业人员信用档案、投标文件、开标过程电子化、计算机辅助评标、评标结果网络公示等全过程的电子化,有效防止了围标串标,降低了投标成本。

      (二)推行电子辅助评标。2010年,建立了全市工程项目交易信息化网络平台和电子辅助评标系统。评标专家只对技术方案、设计或施工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审,其它由系统自动审核。系统可根据历史历次累计的投标文件和新的投标文件进行相似性分析,发现可能存在的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信息,为违法行为的查处提供线索。

      (三)实行市场主体“实名制”。要求企业办理“建筑市场主体信用卡”,实行建设项目网络投标刷卡报名;企业从业人员必须办理成都市建设领域“从业人员权益(信息)卡”和“个人工资卡”(实名“双卡”),项目管理机构人员和从业人员必须是办理了实名“双卡”的实名人员;在评标阶段,对投标文件中配备人员与网络系统上锁定人员进行比对,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作废标处理,并记入不良记录。

      三、建立视频实时监控系统,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2011年,成都市在全市建设工程实行了视频管理,在施工现场安装电子摄像头,对建筑工地整体及重点部位进行24小时不间断地动态录像。目前,工地视频摄像头安装已达1000余个,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发现问题458个,约谈违规企业267次,整改率100%。视频管理制度的实施,实现了工程建设领域管理工作的三个转变:

      (一)实现了从传统管理模式向信息智能化管理模式的转变。视频监管包括了工程前期报建审批到整个施工过程的监管,集信息管理与视频监控于一体,建立了政府与企业信息共享共用平台,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监管工作的有机融合。

      (二)实现了从分散单一的市场监管或现场监管向集约高效的两场联动监管的转变。通过视频监督检查全市各在建工地,随时掌握企业项目管理人员的到位情况,对到位率差、质量不合格、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和人员采取限期整改、记入不良信用、提醒、约谈和警示等方式及时进行纠正查处,“市场”和“现场”联动,真正做到了实时监管。

      (三)实现了企业从被动接受检查向自我加压主动强化精细管理的转变。视频管理系统的建立,增强了企业自我完善、科学管理的意识,规范了企业市场主体行为,使企业为达到实时监管的要求,主动进行自我约束、自我创新,建立事前预防机制,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安全和建设管理水平的目的。

      四、创建信用管理和农民工工资管理系统,促进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建设

      (一)制定工程建设行业信用评定和管理办法。为了让诚信企业做大做强、不诚信企业淘汰出局,构建“诚实守信、公开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2011年,成都市制定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监理等十二个类别的市场主体评定细则。明确规定凡所承担工程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质量安全事故、工程违法分包或转包、拖欠民工工资等违法违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并在“成都建信网”和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网上进行公示,三年不准参加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

      (二)建立建筑人员实名信用管理制度。2007年,创立了工程建设领域从业人员信用管理系统,对从业人员实名信用管理。要求凡是在成都市从事建设工程施工、监理、劳务作业等公司必须为从业人员办理权益信息卡和个人工资卡(即实名“双卡”)。进入施工场地的管理人员和务工人员必须持卡上岗、刷卡进场、凭卡维权,未办理“双卡”的人员不得在成都市建设领域从事业务活动。

      (三)创建农民工资银行专户管理制度。为妥善解决建筑农民工工资拖欠和工程项目经济纠纷问题,2007年,成都市创建了全市建筑人员及农民工工资管理系统。成都市政府出台168号令要求:工程开工时,总包、分包和劳务等各类参建单位必须在指定银行开立“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施工总承包企业每月底根据具有全市统一编码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明细表”,从“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将工资由银行划拨到每个农民工的工资卡上;下月初将具有全市统一编码的“农民工工资支付公示表”在施工现场按统一格式公示,并通过网络系统打印生成具有全市统一编码的上月《成都市建设工程项目实名信用管理诚信表》,作为建设单位拨付工程进度款和每次办理单位工程分阶段质量监督检查和安全监督检查手续的依据,从根本上防止劳务企业克扣、挪用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发生。目前,成都市已开设农民工工资支付专用账户3000余户,办理实名“双卡”60余万人,通过银行工资卡发放民工工资超过70亿元。2011年,全市各类拖欠投诉案件比去年同期减少了85%左右,未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讨薪突发事件。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成都市推进电子监管系统建设 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动态监督

  • 2012年07月1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网站
  •   为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促进政府投资项目规范运行,成都市抓住工程建设关键环节,建立了四个电子监管系统,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全过程动态监管,初步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监管长效机制,保障了政府投资项目的高效、优质、廉洁。

      一、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电子监督系统,实现项目信息公开透明

      (一)创建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网。工程治理工作开展后,成都市将“成都市灾后重建项目监督网”,升级改造为“成都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网”,把全部政府投资项目信息对社会公示,实现了所有政府投资项目从立项、招投标、施工、资金拨付和使用、竣工验收、审计决算的全过程信息公开。目前,公示的政府投资项目达7141个,项目信息和企业信用信息65000余条,实现了中央、省、市、县四级和各行业部门之间项目信息、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互认共享。

      (二)实现项目建设全程动态监管。采取以项目为主线、标准化填报、统一项目编码的方式,将项目信息、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信息在监督网同步“捆绑”公示,实现了对项目建设全过程动态监管;同时,在监督系统中植入电子监察手段,开发了信息统计汇总、填报饱满度、逻辑判断和实时预警等功能,为有效监督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督促相关行政部门规范项目管理。制定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和《政府投资项目网上公示管理办法》,规定凡未进行公示的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市财政局不得拨款,市国资委不得出具贷款书面审核意见,市政府其他相关部门也不得办理该项目涉及的有关手续等,促使各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

      二、全面推进电子招投标系统建设,防止招投标暗箱操作

      (一)实现招标全程电子化。2010年4月起,成都市在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中推行全过程电子化招标。目前,已实现招标文件、招标备案、企业及从业人员信用档案、投标文件、开标过程电子化、计算机辅助评标、评标结果网络公示等全过程的电子化,有效防止了围标串标,降低了投标成本。

      (二)推行电子辅助评标。2010年,建立了全市工程项目交易信息化网络平台和电子辅助评标系统。评标专家只对技术方案、设计或施工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审,其它由系统自动审核。系统可根据历史历次累计的投标文件和新的投标文件进行相似性分析,发现可能存在的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信息,为违法行为的查处提供线索。

      (三)实行市场主体“实名制”。要求企业办理“建筑市场主体信用卡”,实行建设项目网络投标刷卡报名;企业从业人员必须办理成都市建设领域“从业人员权益(信息)卡”和“个人工资卡”(实名“双卡”),项目管理机构人员和从业人员必须是办理了实名“双卡”的实名人员;在评标阶段,对投标文件中配备人员与网络系统上锁定人员进行比对,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作废标处理,并记入不良记录。

      三、建立视频实时监控系统,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2011年,成都市在全市建设工程实行了视频管理,在施工现场安装电子摄像头,对建筑工地整体及重点部位进行24小时不间断地动态录像。目前,工地视频摄像头安装已达1000余个,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发现问题458个,约谈违规企业267次,整改率100%。视频管理制度的实施,实现了工程建设领域管理工作的三个转变:

      (一)实现了从传统管理模式向信息智能化管理模式的转变。视频监管包括了工程前期报建审批到整个施工过程的监管,集信息管理与视频监控于一体,建立了政府与企业信息共享共用平台,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监管工作的有机融合。

      (二)实现了从分散单一的市场监管或现场监管向集约高效的两场联动监管的转变。通过视频监督检查全市各在建工地,随时掌握企业项目管理人员的到位情况,对到位率差、质量不合格、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和人员采取限期整改、记入不良信用、提醒、约谈和警示等方式及时进行纠正查处,“市场”和“现场”联动,真正做到了实时监管。

      (三)实现了企业从被动接受检查向自我加压主动强化精细管理的转变。视频管理系统的建立,增强了企业自我完善、科学管理的意识,规范了企业市场主体行为,使企业为达到实时监管的要求,主动进行自我约束、自我创新,建立事前预防机制,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安全和建设管理水平的目的。

      四、创建信用管理和农民工工资管理系统,促进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建设

      (一)制定工程建设行业信用评定和管理办法。为了让诚信企业做大做强、不诚信企业淘汰出局,构建“诚实守信、公开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2011年,成都市制定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监理等十二个类别的市场主体评定细则。明确规定凡所承担工程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质量安全事故、工程违法分包或转包、拖欠民工工资等违法违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并在“成都建信网”和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网上进行公示,三年不准参加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

      (二)建立建筑人员实名信用管理制度。2007年,创立了工程建设领域从业人员信用管理系统,对从业人员实名信用管理。要求凡是在成都市从事建设工程施工、监理、劳务作业等公司必须为从业人员办理权益信息卡和个人工资卡(即实名“双卡”)。进入施工场地的管理人员和务工人员必须持卡上岗、刷卡进场、凭卡维权,未办理“双卡”的人员不得在成都市建设领域从事业务活动。

      (三)创建农民工资银行专户管理制度。为妥善解决建筑农民工工资拖欠和工程项目经济纠纷问题,2007年,成都市创建了全市建筑人员及农民工工资管理系统。成都市政府出台168号令要求:工程开工时,总包、分包和劳务等各类参建单位必须在指定银行开立“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施工总承包企业每月底根据具有全市统一编码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明细表”,从“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将工资由银行划拨到每个农民工的工资卡上;下月初将具有全市统一编码的“农民工工资支付公示表”在施工现场按统一格式公示,并通过网络系统打印生成具有全市统一编码的上月《成都市建设工程项目实名信用管理诚信表》,作为建设单位拨付工程进度款和每次办理单位工程分阶段质量监督检查和安全监督检查手续的依据,从根本上防止劳务企业克扣、挪用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发生。目前,成都市已开设农民工工资支付专用账户3000余户,办理实名“双卡”60余万人,通过银行工资卡发放民工工资超过70亿元。2011年,全市各类拖欠投诉案件比去年同期减少了85%左右,未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讨薪突发事件。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