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扶弱助困 为民“说话”

  • 2012年02月2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采访时间:2月23日采访地点:成都三环路外一个居民小区

      [民生·数字]

      农村扶贫解困--

      整村推进498个村新村扶贫工作,减少贫困人口45.33万人,完成目标130%。

      法律援助--

      为受援人群提供法律援助44.19万人(次),完成目标126.27%;新建40个县级以上规范化法律援助接待受理厅,完成目标100%。

      困难职工救助--

      为36.69万符合条件的建档困难职工每人提供300元至1000元生活和医疗救助。

      [民生·一线]

      “省法律援助中心给我家帮助很大,却没收我们一分钱……”2月23日,在成都三环路外一个居民小区里,法律援助受援人小英(化名)穿着红色羽绒服,宁静地坐在轮椅上,在阳台边沐浴着清晨的阳光。

      这个20出头的女孩,此前经历过一场生死考验。2009年8月23日晚,小英搭乘摩托车下班,在途中从车上摔下来,造成头部等多处受伤。经认定,小英系工伤,伤残等级为二级。

      2011年2月18日,小英的母亲辗转找到省法律援助中心请求帮助。在省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律师汪坤、杜伟的帮助下,小英顺利拿到伤残补助金等赔偿。

      多方求助无果太婆当街痛哭

      小英以前是一家大型企业成都分公司的注册会计师。事故发生后,小英失去了工作能力,不仅日常生活需要人护理,每个月还需数百至上千元的医药费。此前,为了给小英治病,家里已负债20多万元。

      但是,肇事司机拒不履行赔偿责任,小英所在的公司也以交通事故纠纷处理未终结为由,拒绝赔偿。小英的母亲罗婆婆已年过七旬,女儿的遭遇让她痛心疾首,这位坚强的老人走上了为女儿维权的道路。

      由于对相关的规定及纠纷处理程序缺乏了解,虽然罗婆婆多次到相关部门哭诉,但事情并没有回音。有一次,罗婆婆实在感到无助,在天府广场旁边的一个报刊亭边哭起来。罗婆婆的遭遇得到了报刊亭摊主的同情,经过摊主指点,2011年2月18日,罗婆婆找到了省法律援助中心。

      获得法律援助家庭走出困境

      省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刘贵文接待了罗婆婆。了解情况后,刘贵文立即指派省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办理此案。搜集雇工方的用工证据、进行司法鉴定、向法院提起诉讼……在汪坤、杜伟两位律师的帮助下,罗婆婆开始走上司法维权道路。

      “律师到家里来了3次,帮助我们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证明材料。”罗婆婆介绍。在省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小英拿到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0余万元,小英所在的公司补偿费用5万元,意外事故商业保险理赔5万余元。

      “刘主任真是大好人,没有他我都不知道女儿的事该咋办哦!”回想起走进省法律援助中心的情景,罗婆婆仍然记忆深刻。

      [民生·举措]

      降低门槛为民服务

      2011年,省司法厅强化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目标责任,将构建“1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作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开展“警民亲”活动,推进服务群众“八件实事”的重要内容,把将民生工程项目指标层层分解到各县(市、区)司法局,将工作任务细化落实到每一个乡(镇)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同时,降低法律援助门槛,让更多弱势群体感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法律援助。

      2011年6-7月,省法律援助中心会同省财政厅对都江堰市、青白江区、金堂县、涪城区、游仙区、安县等18个县区落实使用法律援助民生工程资金等情况开展专项检查。此外,通过年初开展的“岁末年初为农民工讨薪专项法律援助活动”,集中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全省法律援助系统还创新服务方式,对申请人实行“一站式服务”,对老、弱、病、残等出行不便的群众,实行主动、预约上门服务,为困难群众提供方便。同时,各地司法行政部门和法律援助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重大案件的办理工作,通过处理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群体性、敏感性重大典型案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民生·声音]

      为困难群体代言

      法律援助受援人 陈隆华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夺去了我的双腿,被认定为工伤,4级伤残。我多次找到工作的食品厂要求赔偿,但厂方均拒绝赔付。万般无奈之下,我找到郫县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

      从劳动仲裁胜诉到一审、二审胜诉,再到执行,都是在律师帮助下完成的。最后厂方和我们在古城司法所协调下进行赔偿协商,让我们最终顺利拿到28万元赔偿款。

      四川省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律师 杜伟

      法治的进步,需要一批公益律师为困难群体呐喊、说话!我做援助律师5年,前后办了100多件案子。来找我们办案的,80%以上都是农民工,也有城市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还有部分刑事案件。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扶弱助困 为民“说话”

  • 2012年02月2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采访时间:2月23日采访地点:成都三环路外一个居民小区

      [民生·数字]

      农村扶贫解困--

      整村推进498个村新村扶贫工作,减少贫困人口45.33万人,完成目标130%。

      法律援助--

      为受援人群提供法律援助44.19万人(次),完成目标126.27%;新建40个县级以上规范化法律援助接待受理厅,完成目标100%。

      困难职工救助--

      为36.69万符合条件的建档困难职工每人提供300元至1000元生活和医疗救助。

      [民生·一线]

      “省法律援助中心给我家帮助很大,却没收我们一分钱……”2月23日,在成都三环路外一个居民小区里,法律援助受援人小英(化名)穿着红色羽绒服,宁静地坐在轮椅上,在阳台边沐浴着清晨的阳光。

      这个20出头的女孩,此前经历过一场生死考验。2009年8月23日晚,小英搭乘摩托车下班,在途中从车上摔下来,造成头部等多处受伤。经认定,小英系工伤,伤残等级为二级。

      2011年2月18日,小英的母亲辗转找到省法律援助中心请求帮助。在省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律师汪坤、杜伟的帮助下,小英顺利拿到伤残补助金等赔偿。

      多方求助无果太婆当街痛哭

      小英以前是一家大型企业成都分公司的注册会计师。事故发生后,小英失去了工作能力,不仅日常生活需要人护理,每个月还需数百至上千元的医药费。此前,为了给小英治病,家里已负债20多万元。

      但是,肇事司机拒不履行赔偿责任,小英所在的公司也以交通事故纠纷处理未终结为由,拒绝赔偿。小英的母亲罗婆婆已年过七旬,女儿的遭遇让她痛心疾首,这位坚强的老人走上了为女儿维权的道路。

      由于对相关的规定及纠纷处理程序缺乏了解,虽然罗婆婆多次到相关部门哭诉,但事情并没有回音。有一次,罗婆婆实在感到无助,在天府广场旁边的一个报刊亭边哭起来。罗婆婆的遭遇得到了报刊亭摊主的同情,经过摊主指点,2011年2月18日,罗婆婆找到了省法律援助中心。

      获得法律援助家庭走出困境

      省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刘贵文接待了罗婆婆。了解情况后,刘贵文立即指派省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办理此案。搜集雇工方的用工证据、进行司法鉴定、向法院提起诉讼……在汪坤、杜伟两位律师的帮助下,罗婆婆开始走上司法维权道路。

      “律师到家里来了3次,帮助我们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证明材料。”罗婆婆介绍。在省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小英拿到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0余万元,小英所在的公司补偿费用5万元,意外事故商业保险理赔5万余元。

      “刘主任真是大好人,没有他我都不知道女儿的事该咋办哦!”回想起走进省法律援助中心的情景,罗婆婆仍然记忆深刻。

      [民生·举措]

      降低门槛为民服务

      2011年,省司法厅强化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目标责任,将构建“1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作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开展“警民亲”活动,推进服务群众“八件实事”的重要内容,把将民生工程项目指标层层分解到各县(市、区)司法局,将工作任务细化落实到每一个乡(镇)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同时,降低法律援助门槛,让更多弱势群体感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法律援助。

      2011年6-7月,省法律援助中心会同省财政厅对都江堰市、青白江区、金堂县、涪城区、游仙区、安县等18个县区落实使用法律援助民生工程资金等情况开展专项检查。此外,通过年初开展的“岁末年初为农民工讨薪专项法律援助活动”,集中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全省法律援助系统还创新服务方式,对申请人实行“一站式服务”,对老、弱、病、残等出行不便的群众,实行主动、预约上门服务,为困难群众提供方便。同时,各地司法行政部门和法律援助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重大案件的办理工作,通过处理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群体性、敏感性重大典型案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民生·声音]

      为困难群体代言

      法律援助受援人 陈隆华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夺去了我的双腿,被认定为工伤,4级伤残。我多次找到工作的食品厂要求赔偿,但厂方均拒绝赔付。万般无奈之下,我找到郫县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

      从劳动仲裁胜诉到一审、二审胜诉,再到执行,都是在律师帮助下完成的。最后厂方和我们在古城司法所协调下进行赔偿协商,让我们最终顺利拿到28万元赔偿款。

      四川省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律师 杜伟

      法治的进步,需要一批公益律师为困难群体呐喊、说话!我做援助律师5年,前后办了100多件案子。来找我们办案的,80%以上都是农民工,也有城市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还有部分刑事案件。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