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治水兴蜀 大项目齐奏激奋乐章

  • 2012年01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2011年,四川水利建设投入相当于前49年的总和,“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战略的实施让代表委员激动不已

      “目前,武引二期灌区西梓干渠和梓潼导虹管工程已开始招投标,一切都准备好了,节后就将开工干!”1月8日,前来参加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的省人大代表、绵阳市武引局党委书记、局长向地平喜上眉梢。

      2008年省委九届六次全会上我省提出“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战略构想,计划从2009年至2016年的8年时间内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86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69万亩,相当于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

      3年多时间过去了,蜀中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水利建设的热潮。“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这一治水兴蜀宏伟战略正向纵深推进……

      号角吹响 治水兴蜀开启新篇章

      “快马加鞭!”省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许强用这个词语,概括了这几年的四川水利建设。

      常年与水打交道,许强对水的开发利用有着天然的敏感。“过去主要是强调水电建设,主要满足能源保障;近几年来随着‘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四川水利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许强说,他曾是武都一期引水工程的水利专家。近年来,一批大项目紧锣密鼓地落地开建,“向家坝、亭子口、武引二期、二郎庙、永定桥……一个个骨干工程就像一个个紧凑的鼓点,奏响了四川水利建设的激奋乐章。”

      许强的这种感受缘于2009年的时间节点。

      四川素有“千河之省”的美誉,有着2616亿立方米水资源。然而,因为时空分布不均、工程设施不足,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有水无渠现象严重,区域性、季节性缺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

      为改变“一条堰吃了千年”的现状,2008年10月,省委九届六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战略构想,新增1000万亩灌溉面积;2009年9月22日,省政府常务会通过《四川省“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规划纲要》;2010年全省开工建设11个大中型水利工程、新增有效灌面70多万亩。

      “那是全省水利建设的号角,水利建设的‘春天’来了!”回想当时的情景,省政协委员、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副局长杜春明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吹响了前行的号角,2009年的规划明确了发展路径,之后的两年四川水利工程快马加鞭!”

      向地平也表示,“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治水兴蜀方略,找到了从战略上和根本上解决四川水利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的有效途径。

      “‘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是一个系统战略,将构建水资源配置调控、水利防灾减灾、粮食安全、民生水利、水生态安全、水科技支撑六大保障体系,全力突破水利工作薄弱环节,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省人大代表、省水利厅厅长冷刚表示。

      自此,四川水利发展史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高位求进“水利年”再加马力大发展

      2011年末,武引二期灌区、安岳县关刀桥水库、合江县锁口水库3座大中型水利工程集中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60亿元。

      2011年11月24日,省委水利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会议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将基本完成 “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任务。年终岁末的这次集中开工和重要会议的召开,为我省“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任务吹响了“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号角。

      “有了武引二期,我们这里也可以旱涝保收了!”省人大代表、盐亭县安家镇梓盐村党支部书记赵铁军用“梦想成真”概括了自己的感受。

      这仅是我省2011年水利建设的一个缩影。2011年,全省新开工两个大型水利工程、8个中型水利工程,增加有效灌面100多万亩;此外,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收尾年份,我省39个国家级重灾县水利灾后恢复重建累计完成规划项目1641个,完成规划投资215.36亿元,分别占计划的99.7%、102.17%,水利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胜利完成。

      “2011年被确定为‘水利年’,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各地水利建设热情空前高涨,全省不仅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也为‘十二五’水利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杜春明清楚地记得2011年开工建设的每一个大中型水利工程,并认真测算出了这样一道算式:2011年四川水利建设投入相当于前49年的总和!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全力推进之后,2011年省委1号文件再次提出,用10年时间再造“两个都江堰灌区”,即到2015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0万亩,到2020年再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0万亩。

      “这是一个更宏伟的目标,需要再加马力、再鼓干劲、再增投入!”向地平表示,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形成100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历经了2000多年;如今,省委、省政府带领全川人民将用10年时间再造 “两个都江堰灌区”,这将开启四川水利建设史上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 蓁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治水兴蜀 大项目齐奏激奋乐章

  • 2012年01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2011年,四川水利建设投入相当于前49年的总和,“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战略的实施让代表委员激动不已

      “目前,武引二期灌区西梓干渠和梓潼导虹管工程已开始招投标,一切都准备好了,节后就将开工干!”1月8日,前来参加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的省人大代表、绵阳市武引局党委书记、局长向地平喜上眉梢。

      2008年省委九届六次全会上我省提出“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战略构想,计划从2009年至2016年的8年时间内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86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69万亩,相当于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

      3年多时间过去了,蜀中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水利建设的热潮。“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这一治水兴蜀宏伟战略正向纵深推进……

      号角吹响 治水兴蜀开启新篇章

      “快马加鞭!”省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许强用这个词语,概括了这几年的四川水利建设。

      常年与水打交道,许强对水的开发利用有着天然的敏感。“过去主要是强调水电建设,主要满足能源保障;近几年来随着‘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四川水利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许强说,他曾是武都一期引水工程的水利专家。近年来,一批大项目紧锣密鼓地落地开建,“向家坝、亭子口、武引二期、二郎庙、永定桥……一个个骨干工程就像一个个紧凑的鼓点,奏响了四川水利建设的激奋乐章。”

      许强的这种感受缘于2009年的时间节点。

      四川素有“千河之省”的美誉,有着2616亿立方米水资源。然而,因为时空分布不均、工程设施不足,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有水无渠现象严重,区域性、季节性缺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

      为改变“一条堰吃了千年”的现状,2008年10月,省委九届六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战略构想,新增1000万亩灌溉面积;2009年9月22日,省政府常务会通过《四川省“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规划纲要》;2010年全省开工建设11个大中型水利工程、新增有效灌面70多万亩。

      “那是全省水利建设的号角,水利建设的‘春天’来了!”回想当时的情景,省政协委员、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副局长杜春明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吹响了前行的号角,2009年的规划明确了发展路径,之后的两年四川水利工程快马加鞭!”

      向地平也表示,“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治水兴蜀方略,找到了从战略上和根本上解决四川水利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的有效途径。

      “‘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是一个系统战略,将构建水资源配置调控、水利防灾减灾、粮食安全、民生水利、水生态安全、水科技支撑六大保障体系,全力突破水利工作薄弱环节,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省人大代表、省水利厅厅长冷刚表示。

      自此,四川水利发展史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高位求进“水利年”再加马力大发展

      2011年末,武引二期灌区、安岳县关刀桥水库、合江县锁口水库3座大中型水利工程集中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60亿元。

      2011年11月24日,省委水利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会议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将基本完成 “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任务。年终岁末的这次集中开工和重要会议的召开,为我省“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任务吹响了“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号角。

      “有了武引二期,我们这里也可以旱涝保收了!”省人大代表、盐亭县安家镇梓盐村党支部书记赵铁军用“梦想成真”概括了自己的感受。

      这仅是我省2011年水利建设的一个缩影。2011年,全省新开工两个大型水利工程、8个中型水利工程,增加有效灌面100多万亩;此外,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收尾年份,我省39个国家级重灾县水利灾后恢复重建累计完成规划项目1641个,完成规划投资215.36亿元,分别占计划的99.7%、102.17%,水利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胜利完成。

      “2011年被确定为‘水利年’,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各地水利建设热情空前高涨,全省不仅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也为‘十二五’水利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杜春明清楚地记得2011年开工建设的每一个大中型水利工程,并认真测算出了这样一道算式:2011年四川水利建设投入相当于前49年的总和!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全力推进之后,2011年省委1号文件再次提出,用10年时间再造“两个都江堰灌区”,即到2015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0万亩,到2020年再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0万亩。

      “这是一个更宏伟的目标,需要再加马力、再鼓干劲、再增投入!”向地平表示,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形成100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历经了2000多年;如今,省委、省政府带领全川人民将用10年时间再造 “两个都江堰灌区”,这将开启四川水利建设史上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 蓁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