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乘良好开局之势 谋加快发展之策

  • 2012年01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发言摘登

      雷建委员代表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发言

      保持我省经济良好发展态势

      今年,只要切实按照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工作基调,我们就能在加快发展中优化经济结构,在改革创新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在更大的空间巩固发展“十二五”开局良好势头。

      在项目推进中保持投资增长。对接国家有扶有控的宏观政策和投资导向,争取国家支持开工一批项目。加快推进在建续建一批项目。招商引资建设一批项目。鼓励引导民间投资一批项目。

      在扩大开放中推进区域合作。尽快把天府新区建成对外开放和跨区域合作的新平台。尽快建立成渝经济区高层协调机制。加快建设面向西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现代高端制造业基地和高端服务业平台。围绕灾区发展振兴规划,探索与对口支援省(市)互动共赢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优化结构中强化产业支撑。发展壮大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加紧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在科学发展中推进“两化”互动。加快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发展特色小城镇,做好城市和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推进产城互动发展。

      在协调发展中突出统筹城乡。统筹城乡土地利用,积极拓展城乡发展空间。积极促进城乡就业、教育、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建设。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配套。

      在改善民生中促进和谐稳定。在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大力实施扩大就业政策。

      王绪本委员代表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发言

      力争将川西北地区纳入“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

      四川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尤其是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西北地区,是长江、黄河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也是“中华水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川西北地区的生态地位、政治地位与青海三江源地区同等重要。

      我们建议:争取中央把川西北地区整体纳入 “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范畴,建立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的“大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并全面实施相应政策。争取将川西北地区作为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建设和保护的重点区域加以重点支持,包括争取把川西北地区作为全国水电体制改革先行先试区、纳入国家资源税改革试点、碳汇产业优先发展区、开展生态保护市场化运行试点等。争取中央将川西北地区作为全国发展人工种草试验区,在确保这一区域草原、湿地生态环境得到良好、有效保护的同时为在全国牧区推行人工种草积累经验。争取中央支持全面解决川西北地区的民生问题。建立和健全川西北地区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胡家正委员代表农工党四川省委发言

      拓展投资来源渠道 促进新区建设

      天府新区建设将是新的一年我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一大亮点。在国家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背景下,积极拓展新区投资来源渠道,是促进重大项目落地、助推新区建设的关键。新区应本着“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银企互动、产业链接”的原则,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市场化的产业投融资为主体,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样化、投资结构高级化,间接投融资与直接投融资相辅相成的产业投融资模式。

      设立新区建设投融资平台,把财政资金和分散的新区建设资源集中在这个平台上,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通过资产的做大做实,形成固定的盈利模式。

      建立创业投资机制。设立创业投资补助基金,重点支持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企业、具有投资功能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及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畅通国有创业投资企业对高新技术企业投入的进退渠道,提高国有创业投资股权挂牌转让的审批效率。形成多元化创业投资格局,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

      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支持新区产业发展。支持新区内企业多渠道融资。优化新区金融投资环境与服务,探索知识产权评估标准和管理办法,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奠定基础;组建多种形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为企业和各种金融机构提供专业化、高效率的中介服务;加强与国内外创业投资界的合作与交流,严格行业自律管理,推进创业投资行为规范运作,促进创业投资事业健康发展。

      谢光大委员代表省工商联发言

      加强跟踪服务 落实西博会签约项目

      我省通过西博会,达到了不断扩大影响、谋求合作、促进发展的目的,但是在项目后续履约上也反映出一些问题,特别是资金到位情况不尽人意,势必造成占比数量最多的在建项目不能如期竣工投产,而最终拖延转变成违约项目或烂尾工程。因此,必须加强西博会签约项目跟踪服务,从机制、管理等方面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平台正常运行。为此建议:

      优化发展环境,坚定投资者信心。应把主要精力和工作着力点放在不断优化提升公共基础设施、技术服务平台上;放在不断加强规范市场建设上;放在不断营造高效、务实、公平、廉洁的政务环境上。

      建立科评体系,提高签约项目质量。西博会签约项目众多,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项目考评体系,以利于去伪存真,提高签约项目质量。

      确保要素供给,加快在建项目竣工投产。对于受制国家产业调整的已建或在建项目要坚决关、停、并、转;对于逾期不开发施工的闲置土地应按照“国八条”要求,征收土地闲置费或无偿收回;而对于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已建或在建项目,则要突破地方局限,举全省之力,确保有限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使之尽快形成优质、高效产能。

      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努力提高跟踪服务质量。西博会签约项目涉及面广,要按照“谁联系、谁接待、谁跟踪”的工作原则,建立联系单位与签约双方或地方政府之间的跟踪联系机制,畅通信息反馈、及时化解矛盾、提高项目推进效率。

      张世虎委员代表绵阳市政协发言

      加大能源要素保障确保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实现“开门红”,完成2012年工业目标任务是基础,确保能源保障是关键。当前,全省能源供应的结构性、时段性、区域性矛盾仍然存在。

      建议着力解决好电力供应问题,加快推进重点电网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官地、福溪等大型水火电源的送出电网工程建设,尽快解决成都、攀枝花等局部地区电网“卡脖子”问题。积极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新农村电气化等建设工作。加强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着力解决无电户问题。加快智能电网建设进度,积极推进智能变电站新建项目和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实现从局部电网、传统电网向枢纽电网、现代电网的全面升级和全新跨越。

      着力解决好煤炭供应问题,加强煤炭安全集约生产开发,加快广旺、筠连、古叙等重点矿区综合开发,建成全省的大型煤炭基地,增加煤炭产能供应。完善电煤供应协调机制,加大外购电煤力度,严格执行电煤供应计划,提升电煤供应的运输保障能力,优先保障电煤供应。

      着力解决好供气问题,既加快川东北和川西地区天然气开发,建成全国重要天然气生产基地,也重视输气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积极推动各投资主体加快省内输气管网的改扩建和新建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天然气产地产业的宽松政策,增加对四川省的配置量;争取国家在我省落实天然气开发就地注册、就地销售、就地纳税、就地转化“四就地”原则。

      梅榕委员代表达州市政协发言

      加大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力度

      加大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力度,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议坚持民生优先的水利建设基本原则,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水利的投入。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10%的额度用于水利建设,同时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建立民生水利工程公共融资平台,以政府投入为主,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公益性水利建设项目,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各地要突出重点,既着力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也加快实施区域集中供水,在城镇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制定并实施城乡一体的给排水规划,加快区域集中供水设施和管网建设,不断提高区域集中供水的人口覆盖面,通过延伸供水管网将自来水直接输送到周边农村,以城带乡扩大农村受益范围。同时,积极实施分村分片、分散式供水工程。加强农村现有简易水厂和供水设施的改造,提高规范管理水平,确保供水水质。

      同步加快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对水资源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统一管理。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向基层水管单位延伸。推进水价改革,发挥水价的市场调节作用,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完善考核机制,将水利改革发展实绩纳入目标考核。

      张苏委员代表致公党四川省委、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发言

      打造民族地区生态旅游“金三角”

      我省西部民族地区所处的青藏高原东缘,生物多样性程度极高、覆盖面广、生态资源极为丰富、生态景观价值极高、民族文化独具特色,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应立足“三州”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提升发展理念,积极打造民族地区旅游“金三角”,将其建设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注重统筹谋划,制定科学规划。要在相关专业机构的参与下,对民族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展长期而细致的调查、统计工作,建立起达到国际水准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其生态价值进行科学评价,作为科学规划的基础。地方政府应对已有的总规和详规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使规划与国际接轨。

      注重优化生态旅游产品的时空布局。生态旅游产品应根据地理、气候的变化进行优化整合,使生态旅游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做到立体发展,如春季赏花鸟、夏季游山水、秋季看森林、冬季观冰雪等,尽快开发出一批生态价值高、经济价值可观、带动性强的生态旅游产品。

      切实加大营销力度,要与国内外大型生态旅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设国内外市场的营销渠道;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博览会,举办专门针对民族地区的生态旅游博览会、国际观鸟博览会等专业博览会,强化会展营销。

      生态旅游需要专家型的服务,应充分发挥从事生态研究的专业组织和人士的作用,通过授课、共同开发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特别要重视对生态旅游涉及区域农牧民的专业培训,使其能够深度参与生态旅游开发,在发展生态旅游中获益。

      熊方军委员代表省政协科技委员会发言

      把“两化”互动作为扩大内需新引擎

      目前,我省“两化”互动发展还存在工业化进程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进程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的问题。“两化”发展不足、互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省发挥投资和消费的联动效应。

      为加快“两化”互动发展,提升企业投资能力和居民消费能力,建议加大政府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首先,对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业型企业无偿提供2至3年的办公和生产场所;参照淡马锡经验,政府专项投资培育幼稚产业,成熟后向社会转化;为园区内创业人员提供一定额度的3年期无息贷款;真正落实中央对中小微企业的指标性信贷优惠政策,特别是对于符合“两化”互动发展产业导向的行业,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快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引导地方性银行切实服务好本地企业,防止盲目对外设置机构。同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依托产城互动发展,坚持招大引强,扩大外来企业投资需求,并通过项目带动产业间需求增长。

      注重依托“两化”互动政策,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小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根据“两化”互动发展的产业布局,进行税收改革和金融创新、制定信贷优惠政策或其他补贴制度,鼓励相关行业企业到中小城镇发展;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当地外出创业人员回乡发展,促进更多人就业;合理规划和布局资源开发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使部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并转变为具有新的消费需求的中小城镇居民。

      朱永志委员代表民革四川省委发言

      提升综合竞争力建“西部国际旅游目的地”

      我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还存在旅游规划管理不科学、旅游管理体制仍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建议:

      将旅游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旅游项目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完善协同,推进大旅游工作机制建设。加强各级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建设。强化涉旅部门联动机制。

      加大政府投入引导力度。全省各级政府要设立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并逐年增加投入。建议省级旅游发展资金投入每年不少于上年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

      以藏区为重点,加快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积极通过无息或贴息贷款、减免税收、扩大招商引资力度等举措,大力扶持和帮助民族地区群众发展生态旅游业。

      进一步提升旅游市场综合竞争力。做大做强旅游市场主体,引导和支持重点旅游企业开发旅游新资源、拓展旅游新领域;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打造区域旅游新亮点,加快完善汶川地震灾区的旅游功能,提高灾区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技能,提升灾区整体旅游形象;整合国内优质旅游教育资源,建立覆盖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人才信息网络平台,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宣传扩大四川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王元勇委员代表民建四川省委发言

      加强天府新区体制机制建设

      天府新区能不能实现预期目标,主要取决于天府新区体制机制的构建。为此建议:

      重视新区“顶层设计”,服从国家体制机制创新需求。应积极争取国家赋予天府新区在改革创新、开发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权,实现推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上、推动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上、推动国家实施内陆地区扩大对外开发上、推动国家实施统筹城乡发展上和带动大西南边疆发展上取得五大突破。

      提高新区“政治势能”,明确省级政府的独特作用。应积极争取中央将天府新区明确为副省级新区,建立由省政府总协调的领导机构,解决好新区最高管理层、各行政区政府及各经济功能区管理机构之间行政职能的重新划分、配置与机制设置。

      提升新区“经济势能”,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建议组建天府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不少于100亿元,主要负责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要区域开发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构建新区“1+N”,创新新区建设管理模式。“1”是指天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具体负责新区的 “统一协调、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宣传、统一口径”等工作;“N”是指在开发任务上,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会同成都、资阳、眉山等行政区平行推进。

      强化“制度效应”,创新推动配套制度改革。建议天府新区在创新住房制度、户籍制度、对外开放模式等方面,充分激发活力,力争在一些关键性领域取得突破。

      田继万委员代表民盟四川省委发言

      发挥广安“川渝合作示范区”先行先试作用

      国务院批复的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把广安确定为“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从此成为了全国首家省、市间合作的国家级功能新区,融入了国家生产力布局的主骨架,从边缘区转变为成长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为充分发挥广安“川渝合作示范区”在成渝经济区建设中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我们建议:

      探索创新要素、效应集聚的先行先试。应把广安作为“高位求进、加快发展”、“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的重点,把发展要素、效应尽快配置集聚在广安。采用“高端切入”配置集聚和“飞地园区”招商集聚。围绕“川渝合作示范区”的功能要求,创新招商引资产业转移方式,加快各类区域合作,加快产业集群的强势崛起,建成中国内陆对外开放门户。

      探索创新政策法规的先行先试。按照示范区的功能要求,在川渝合作政策体制探索创新上全方位、宽领域先行先试,打造拓宽广安“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制度绿色通道。在推广成渝改革经验政策、探索创新财税金融政策、探索创新产业政策、探索创新用地政策和探索行政审批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

      探索创新强化组织领导的先行先试。探索建立健全川渝合作工作机制;尽快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广安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意见》,研制签署《四川重庆合作建设广安川渝合作示范区框架协议》。

      刘激涛委员代表民进四川省委发言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选资水平

      “十一五”时期,招商引资拉动的投资占我省总投资的三分之一左右,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要素供应紧张、需求对接不足、各地招商竞争过度、招商队伍的专业性欠缺等。我省应积极面对挑战,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科学制定规划,加强政策指导。要组织省直相关部门和市(州)力量,抓紧制定“十二五”承接产业转移规划纲要,统筹协调各地区产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方案。

      科学对接需求,促进项目落地。要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锁定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强力促进,注重外商直接投资先行成功者的示范效应和溢出效应。

      科学实施管理,创新完善机制。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服务管理。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统筹推进机制,充分发动和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完善招商选资全流程前、中、后无缝衔接的工作机制。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考核机制和分配机制。探索建立“招商选资工作容错机制”。

      科学配置资源,推动重点突破。抓住重点,把有限的要素资源和支持政策向重大项目倾斜。抓住产业转移机遇,注重依托优势资源和产业,市场化、差异化配置要素资源,使要素保障向产业带集中、向优势产业和园区集中。以产业链招商为突破口,培育一批关联度高、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鼓励企业和园区更多、更好地采用“并购”方式,以商招商,零(增量)土地招商。力争在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五大产业的招商选资上重点突破。

      唐燕委员代表无党派人士发言

      开发可再生资源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我省可再生资源产业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正稳步推进,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建议:

      立足资源现状,做好产业规划。将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我省“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并制定专项规划,按照废物回收、拆解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三大系统,建立可再生资源产业体系。

      加强政策扶持,完善立法保障。政府要在税收、信贷、外贸、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扶持;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企业技术引进、科技研发和市场推广。

      加快园区建设,实现聚集效应。要打造集废品回收、开发利用、原料市场、现代物流多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园区;采取专业产业园、综合产业园以及生态工业园的空间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利用集群化。

      健全市场体系,形成闭合链条。按统一规范建设回收站。以定时定点收购、预约收购、网络收购等方式,建回收网。整合资源,建四川“城市矿产”电子交易网。

      强化环境保障,规范环保标准。尽快建立和完善可再生资源回收、分解、制造、利用的产业规范。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度,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现象。

      引导绿色消费,推动全民参与。加强宣传,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谢辉委员代表省政协文体医卫委员会发言

      发挥文博设施作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省文博事业取得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但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较,文博工作还存在不足。为此,我们建议:

      合理规划,完善配套设施。由省委、省政府牵头,对博物馆周边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和专业打造,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对影响文化保护的建筑予以拆除、搬迁,形成文物保护缓冲地带。开辟文化产业、文化体验、文化展示等区域。

      以人为本,提高服务功能。应由省、市(州)相关部门牵头,开展市民对省内博物馆及所开展文化活动的满意度测评,了解市民文化需求。各级财政应加大投入,健全和完善博物馆硬件服务设施,努力构建多层次的观众服务体系。

      普及文化,举办精品展览。文博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博物馆举办文化展览活动的支持力度,丰富我省博物馆展示内容,充分发挥博物馆文化服务功能。

      突出教育,彰显公益特征。博物馆要为社会公众尤其是特殊群体、弱势群体提供同质服务,要积极探索和尝试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新模式。

      创新手段,实现有效传播。在政府及省内门户网站上加大对各博物馆的宣传,协调传统媒体对博物馆举办的特色文化活动进行公益性宣传。可考虑实施“网上博物馆”项目。

      整体发展,打造成都文博之城。民办博物馆具有极大发展潜力,要在科学规划基础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国有博物馆也应通过各种方式,带动民办博物馆发展。
    责任编辑: 蓁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乘良好开局之势 谋加快发展之策

  • 2012年01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发言摘登

      雷建委员代表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发言

      保持我省经济良好发展态势

      今年,只要切实按照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工作基调,我们就能在加快发展中优化经济结构,在改革创新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在更大的空间巩固发展“十二五”开局良好势头。

      在项目推进中保持投资增长。对接国家有扶有控的宏观政策和投资导向,争取国家支持开工一批项目。加快推进在建续建一批项目。招商引资建设一批项目。鼓励引导民间投资一批项目。

      在扩大开放中推进区域合作。尽快把天府新区建成对外开放和跨区域合作的新平台。尽快建立成渝经济区高层协调机制。加快建设面向西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现代高端制造业基地和高端服务业平台。围绕灾区发展振兴规划,探索与对口支援省(市)互动共赢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优化结构中强化产业支撑。发展壮大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加紧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在科学发展中推进“两化”互动。加快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发展特色小城镇,做好城市和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推进产城互动发展。

      在协调发展中突出统筹城乡。统筹城乡土地利用,积极拓展城乡发展空间。积极促进城乡就业、教育、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建设。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配套。

      在改善民生中促进和谐稳定。在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大力实施扩大就业政策。

      王绪本委员代表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发言

      力争将川西北地区纳入“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

      四川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尤其是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西北地区,是长江、黄河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也是“中华水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川西北地区的生态地位、政治地位与青海三江源地区同等重要。

      我们建议:争取中央把川西北地区整体纳入 “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范畴,建立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的“大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并全面实施相应政策。争取将川西北地区作为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建设和保护的重点区域加以重点支持,包括争取把川西北地区作为全国水电体制改革先行先试区、纳入国家资源税改革试点、碳汇产业优先发展区、开展生态保护市场化运行试点等。争取中央将川西北地区作为全国发展人工种草试验区,在确保这一区域草原、湿地生态环境得到良好、有效保护的同时为在全国牧区推行人工种草积累经验。争取中央支持全面解决川西北地区的民生问题。建立和健全川西北地区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胡家正委员代表农工党四川省委发言

      拓展投资来源渠道 促进新区建设

      天府新区建设将是新的一年我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一大亮点。在国家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背景下,积极拓展新区投资来源渠道,是促进重大项目落地、助推新区建设的关键。新区应本着“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银企互动、产业链接”的原则,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市场化的产业投融资为主体,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样化、投资结构高级化,间接投融资与直接投融资相辅相成的产业投融资模式。

      设立新区建设投融资平台,把财政资金和分散的新区建设资源集中在这个平台上,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通过资产的做大做实,形成固定的盈利模式。

      建立创业投资机制。设立创业投资补助基金,重点支持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企业、具有投资功能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及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畅通国有创业投资企业对高新技术企业投入的进退渠道,提高国有创业投资股权挂牌转让的审批效率。形成多元化创业投资格局,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

      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支持新区产业发展。支持新区内企业多渠道融资。优化新区金融投资环境与服务,探索知识产权评估标准和管理办法,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奠定基础;组建多种形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为企业和各种金融机构提供专业化、高效率的中介服务;加强与国内外创业投资界的合作与交流,严格行业自律管理,推进创业投资行为规范运作,促进创业投资事业健康发展。

      谢光大委员代表省工商联发言

      加强跟踪服务 落实西博会签约项目

      我省通过西博会,达到了不断扩大影响、谋求合作、促进发展的目的,但是在项目后续履约上也反映出一些问题,特别是资金到位情况不尽人意,势必造成占比数量最多的在建项目不能如期竣工投产,而最终拖延转变成违约项目或烂尾工程。因此,必须加强西博会签约项目跟踪服务,从机制、管理等方面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平台正常运行。为此建议:

      优化发展环境,坚定投资者信心。应把主要精力和工作着力点放在不断优化提升公共基础设施、技术服务平台上;放在不断加强规范市场建设上;放在不断营造高效、务实、公平、廉洁的政务环境上。

      建立科评体系,提高签约项目质量。西博会签约项目众多,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项目考评体系,以利于去伪存真,提高签约项目质量。

      确保要素供给,加快在建项目竣工投产。对于受制国家产业调整的已建或在建项目要坚决关、停、并、转;对于逾期不开发施工的闲置土地应按照“国八条”要求,征收土地闲置费或无偿收回;而对于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已建或在建项目,则要突破地方局限,举全省之力,确保有限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使之尽快形成优质、高效产能。

      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努力提高跟踪服务质量。西博会签约项目涉及面广,要按照“谁联系、谁接待、谁跟踪”的工作原则,建立联系单位与签约双方或地方政府之间的跟踪联系机制,畅通信息反馈、及时化解矛盾、提高项目推进效率。

      张世虎委员代表绵阳市政协发言

      加大能源要素保障确保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实现“开门红”,完成2012年工业目标任务是基础,确保能源保障是关键。当前,全省能源供应的结构性、时段性、区域性矛盾仍然存在。

      建议着力解决好电力供应问题,加快推进重点电网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官地、福溪等大型水火电源的送出电网工程建设,尽快解决成都、攀枝花等局部地区电网“卡脖子”问题。积极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新农村电气化等建设工作。加强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着力解决无电户问题。加快智能电网建设进度,积极推进智能变电站新建项目和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实现从局部电网、传统电网向枢纽电网、现代电网的全面升级和全新跨越。

      着力解决好煤炭供应问题,加强煤炭安全集约生产开发,加快广旺、筠连、古叙等重点矿区综合开发,建成全省的大型煤炭基地,增加煤炭产能供应。完善电煤供应协调机制,加大外购电煤力度,严格执行电煤供应计划,提升电煤供应的运输保障能力,优先保障电煤供应。

      着力解决好供气问题,既加快川东北和川西地区天然气开发,建成全国重要天然气生产基地,也重视输气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积极推动各投资主体加快省内输气管网的改扩建和新建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天然气产地产业的宽松政策,增加对四川省的配置量;争取国家在我省落实天然气开发就地注册、就地销售、就地纳税、就地转化“四就地”原则。

      梅榕委员代表达州市政协发言

      加大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力度

      加大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力度,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议坚持民生优先的水利建设基本原则,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水利的投入。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10%的额度用于水利建设,同时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建立民生水利工程公共融资平台,以政府投入为主,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公益性水利建设项目,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各地要突出重点,既着力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也加快实施区域集中供水,在城镇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制定并实施城乡一体的给排水规划,加快区域集中供水设施和管网建设,不断提高区域集中供水的人口覆盖面,通过延伸供水管网将自来水直接输送到周边农村,以城带乡扩大农村受益范围。同时,积极实施分村分片、分散式供水工程。加强农村现有简易水厂和供水设施的改造,提高规范管理水平,确保供水水质。

      同步加快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对水资源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统一管理。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向基层水管单位延伸。推进水价改革,发挥水价的市场调节作用,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完善考核机制,将水利改革发展实绩纳入目标考核。

      张苏委员代表致公党四川省委、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发言

      打造民族地区生态旅游“金三角”

      我省西部民族地区所处的青藏高原东缘,生物多样性程度极高、覆盖面广、生态资源极为丰富、生态景观价值极高、民族文化独具特色,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应立足“三州”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提升发展理念,积极打造民族地区旅游“金三角”,将其建设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注重统筹谋划,制定科学规划。要在相关专业机构的参与下,对民族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展长期而细致的调查、统计工作,建立起达到国际水准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其生态价值进行科学评价,作为科学规划的基础。地方政府应对已有的总规和详规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使规划与国际接轨。

      注重优化生态旅游产品的时空布局。生态旅游产品应根据地理、气候的变化进行优化整合,使生态旅游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做到立体发展,如春季赏花鸟、夏季游山水、秋季看森林、冬季观冰雪等,尽快开发出一批生态价值高、经济价值可观、带动性强的生态旅游产品。

      切实加大营销力度,要与国内外大型生态旅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设国内外市场的营销渠道;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博览会,举办专门针对民族地区的生态旅游博览会、国际观鸟博览会等专业博览会,强化会展营销。

      生态旅游需要专家型的服务,应充分发挥从事生态研究的专业组织和人士的作用,通过授课、共同开发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特别要重视对生态旅游涉及区域农牧民的专业培训,使其能够深度参与生态旅游开发,在发展生态旅游中获益。

      熊方军委员代表省政协科技委员会发言

      把“两化”互动作为扩大内需新引擎

      目前,我省“两化”互动发展还存在工业化进程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进程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的问题。“两化”发展不足、互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省发挥投资和消费的联动效应。

      为加快“两化”互动发展,提升企业投资能力和居民消费能力,建议加大政府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首先,对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业型企业无偿提供2至3年的办公和生产场所;参照淡马锡经验,政府专项投资培育幼稚产业,成熟后向社会转化;为园区内创业人员提供一定额度的3年期无息贷款;真正落实中央对中小微企业的指标性信贷优惠政策,特别是对于符合“两化”互动发展产业导向的行业,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快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引导地方性银行切实服务好本地企业,防止盲目对外设置机构。同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依托产城互动发展,坚持招大引强,扩大外来企业投资需求,并通过项目带动产业间需求增长。

      注重依托“两化”互动政策,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小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根据“两化”互动发展的产业布局,进行税收改革和金融创新、制定信贷优惠政策或其他补贴制度,鼓励相关行业企业到中小城镇发展;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当地外出创业人员回乡发展,促进更多人就业;合理规划和布局资源开发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使部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并转变为具有新的消费需求的中小城镇居民。

      朱永志委员代表民革四川省委发言

      提升综合竞争力建“西部国际旅游目的地”

      我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还存在旅游规划管理不科学、旅游管理体制仍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建议:

      将旅游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旅游项目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完善协同,推进大旅游工作机制建设。加强各级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建设。强化涉旅部门联动机制。

      加大政府投入引导力度。全省各级政府要设立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并逐年增加投入。建议省级旅游发展资金投入每年不少于上年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

      以藏区为重点,加快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积极通过无息或贴息贷款、减免税收、扩大招商引资力度等举措,大力扶持和帮助民族地区群众发展生态旅游业。

      进一步提升旅游市场综合竞争力。做大做强旅游市场主体,引导和支持重点旅游企业开发旅游新资源、拓展旅游新领域;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打造区域旅游新亮点,加快完善汶川地震灾区的旅游功能,提高灾区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技能,提升灾区整体旅游形象;整合国内优质旅游教育资源,建立覆盖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人才信息网络平台,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宣传扩大四川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王元勇委员代表民建四川省委发言

      加强天府新区体制机制建设

      天府新区能不能实现预期目标,主要取决于天府新区体制机制的构建。为此建议:

      重视新区“顶层设计”,服从国家体制机制创新需求。应积极争取国家赋予天府新区在改革创新、开发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权,实现推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上、推动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上、推动国家实施内陆地区扩大对外开发上、推动国家实施统筹城乡发展上和带动大西南边疆发展上取得五大突破。

      提高新区“政治势能”,明确省级政府的独特作用。应积极争取中央将天府新区明确为副省级新区,建立由省政府总协调的领导机构,解决好新区最高管理层、各行政区政府及各经济功能区管理机构之间行政职能的重新划分、配置与机制设置。

      提升新区“经济势能”,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建议组建天府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不少于100亿元,主要负责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要区域开发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构建新区“1+N”,创新新区建设管理模式。“1”是指天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具体负责新区的 “统一协调、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宣传、统一口径”等工作;“N”是指在开发任务上,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会同成都、资阳、眉山等行政区平行推进。

      强化“制度效应”,创新推动配套制度改革。建议天府新区在创新住房制度、户籍制度、对外开放模式等方面,充分激发活力,力争在一些关键性领域取得突破。

      田继万委员代表民盟四川省委发言

      发挥广安“川渝合作示范区”先行先试作用

      国务院批复的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把广安确定为“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从此成为了全国首家省、市间合作的国家级功能新区,融入了国家生产力布局的主骨架,从边缘区转变为成长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为充分发挥广安“川渝合作示范区”在成渝经济区建设中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我们建议:

      探索创新要素、效应集聚的先行先试。应把广安作为“高位求进、加快发展”、“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的重点,把发展要素、效应尽快配置集聚在广安。采用“高端切入”配置集聚和“飞地园区”招商集聚。围绕“川渝合作示范区”的功能要求,创新招商引资产业转移方式,加快各类区域合作,加快产业集群的强势崛起,建成中国内陆对外开放门户。

      探索创新政策法规的先行先试。按照示范区的功能要求,在川渝合作政策体制探索创新上全方位、宽领域先行先试,打造拓宽广安“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制度绿色通道。在推广成渝改革经验政策、探索创新财税金融政策、探索创新产业政策、探索创新用地政策和探索行政审批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

      探索创新强化组织领导的先行先试。探索建立健全川渝合作工作机制;尽快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广安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意见》,研制签署《四川重庆合作建设广安川渝合作示范区框架协议》。

      刘激涛委员代表民进四川省委发言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选资水平

      “十一五”时期,招商引资拉动的投资占我省总投资的三分之一左右,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要素供应紧张、需求对接不足、各地招商竞争过度、招商队伍的专业性欠缺等。我省应积极面对挑战,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科学制定规划,加强政策指导。要组织省直相关部门和市(州)力量,抓紧制定“十二五”承接产业转移规划纲要,统筹协调各地区产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方案。

      科学对接需求,促进项目落地。要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锁定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强力促进,注重外商直接投资先行成功者的示范效应和溢出效应。

      科学实施管理,创新完善机制。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服务管理。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统筹推进机制,充分发动和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完善招商选资全流程前、中、后无缝衔接的工作机制。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考核机制和分配机制。探索建立“招商选资工作容错机制”。

      科学配置资源,推动重点突破。抓住重点,把有限的要素资源和支持政策向重大项目倾斜。抓住产业转移机遇,注重依托优势资源和产业,市场化、差异化配置要素资源,使要素保障向产业带集中、向优势产业和园区集中。以产业链招商为突破口,培育一批关联度高、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鼓励企业和园区更多、更好地采用“并购”方式,以商招商,零(增量)土地招商。力争在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五大产业的招商选资上重点突破。

      唐燕委员代表无党派人士发言

      开发可再生资源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我省可再生资源产业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正稳步推进,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建议:

      立足资源现状,做好产业规划。将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我省“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并制定专项规划,按照废物回收、拆解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三大系统,建立可再生资源产业体系。

      加强政策扶持,完善立法保障。政府要在税收、信贷、外贸、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扶持;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企业技术引进、科技研发和市场推广。

      加快园区建设,实现聚集效应。要打造集废品回收、开发利用、原料市场、现代物流多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园区;采取专业产业园、综合产业园以及生态工业园的空间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利用集群化。

      健全市场体系,形成闭合链条。按统一规范建设回收站。以定时定点收购、预约收购、网络收购等方式,建回收网。整合资源,建四川“城市矿产”电子交易网。

      强化环境保障,规范环保标准。尽快建立和完善可再生资源回收、分解、制造、利用的产业规范。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度,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现象。

      引导绿色消费,推动全民参与。加强宣传,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谢辉委员代表省政协文体医卫委员会发言

      发挥文博设施作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省文博事业取得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但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较,文博工作还存在不足。为此,我们建议:

      合理规划,完善配套设施。由省委、省政府牵头,对博物馆周边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和专业打造,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对影响文化保护的建筑予以拆除、搬迁,形成文物保护缓冲地带。开辟文化产业、文化体验、文化展示等区域。

      以人为本,提高服务功能。应由省、市(州)相关部门牵头,开展市民对省内博物馆及所开展文化活动的满意度测评,了解市民文化需求。各级财政应加大投入,健全和完善博物馆硬件服务设施,努力构建多层次的观众服务体系。

      普及文化,举办精品展览。文博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博物馆举办文化展览活动的支持力度,丰富我省博物馆展示内容,充分发挥博物馆文化服务功能。

      突出教育,彰显公益特征。博物馆要为社会公众尤其是特殊群体、弱势群体提供同质服务,要积极探索和尝试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新模式。

      创新手段,实现有效传播。在政府及省内门户网站上加大对各博物馆的宣传,协调传统媒体对博物馆举办的特色文化活动进行公益性宣传。可考虑实施“网上博物馆”项目。

      整体发展,打造成都文博之城。民办博物馆具有极大发展潜力,要在科学规划基础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国有博物馆也应通过各种方式,带动民办博物馆发展。
    责任编辑: 蓁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