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绵阳北川地震遗址第一阶段保护工程竣工

  • 2011年09月30日 00时00分
  • 来源: 绵阳市政务网
  • 【字体:
  •   在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区,环保电瓶参观车穿行在柏油铺设的道路上,通往九环线的北大门接待设施也相应完善。据绵阳市唐家山堰塞湖治理暨北川老县城保护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赵凯生介绍,为给群众提供一个文明安全的祭奠场所,耗资9000万元的北川地震遗址保护第一阶段工程日前完工。安装防护网13912平方米

      在北川地震遗址保护区,从老县城南大门进入,只见道路旁山体崩塌的景象仍随处可见,但已被防护网保护着。在三道拐处,新建的鸟瞰平台令游人可将地震遗址尽收眼底。才下过雨的山间泥水,经过王家岩山上的魏家沟一号拦沙坝处理,清水从大坝上的一个个石孔中潺潺流出,缓缓进入湔江河里。

      据介绍,2009年6月,绵阳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唐家山堰塞湖治理暨北川老县城保护工作指挥部,高效快捷地开展北川地震遗址保护、唐家山堰塞湖治理、地震纪念馆和任家坪集镇建设工作。

      2011年年初,长约200多米,净高19.5米的魏家沟一号拦沙坝完工;接着,长约2000米的湔江河堤建成,避免了洪水直接冲击建筑物遗址的情况发生。今年汛期,几次洪水未再对地震遗址造成淹没和伤害。此外,施工人员还在周边的王家岩、景家山山体安装了13912平方米的防护网。

      加固15栋震损建筑物

      为防止地震遗址遭到破坏,指挥部已在北川老县城四周安装了5400米安全围栏,在5公里长的纪念通道两边装了5230米的安全护栏并配有标识标牌和布设监控系统。到目前,核心区内14处、15栋震损建筑完成应急支撑加固,实现了整体原址原貌保护灾难性地震遗址的目标。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记者随游客一起穿过北川公安局办公楼遗址,来到震损交通工具展示区,当时被地震掀翻的一辆面包车还躺在那里,已被木栏围起。坐上环保电瓶车,沿湔江河往北,路边的道路交通标识牌已安装好,南大门至龙尾观景平台道路路灯也投入使用。在通往九环线的北大门卡点,有着浓郁羌族特色的接待设施也已完工。

      据介绍,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打造,不仅成为留存“5·12”特大地震灾难记忆,传承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载体,更是展现人类爱的力量以及人类对自然再认识的平台,同时还是人们开展预防特大自然灾害教育和科研的基地。

      地震遗址对外开放

      在新建的中央祭奠园里,听着广播里播放的哀思曲,游客为地震遇难同胞默哀、献花。

      来自南充市的游客小杨说,“5·12”特大地震发生的5天后,她进入北川老县城做过志愿者。当时在北川老县城里,她戴着抹有风油精的三层口罩,依然能闻到弥漫在空气里的尸臭。而今,她再次行走在经过保护的老县城整洁的街道上,嗅入鼻端的是9月的桂花香,若不是看到城里的许多断壁残垣上写有致遇难同胞的悼念词,闭上眼,她不会想到自己正置身于被大地震摧毁过的地方。

      据介绍,在“5·12”特大地震后,北川老县城作为全世界原址原貌保存的最大灾难性地震遗址,被四川省确定为灾后精神家园重建“一馆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中宣部确定为“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三基地一窗口”、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据绵阳市唐家山堰塞湖治理暨北川老县城保护指挥部规划建设部部长梁策介绍,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保护分两个阶段。下一阶段将对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里的震损建筑物进行永久性加固。目前,正在建设无线监控系统,随时监测震损建筑物的倾斜情况,以采取措施保护治理,实现对北川地震遗址的“原真性、可逆性、分级分类、最小干预”的保护原则。
    责任编辑: 蓁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绵阳北川地震遗址第一阶段保护工程竣工

  • 2011年09月30日 00时00分
  • 来源: 绵阳市政务网
  •   在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区,环保电瓶参观车穿行在柏油铺设的道路上,通往九环线的北大门接待设施也相应完善。据绵阳市唐家山堰塞湖治理暨北川老县城保护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赵凯生介绍,为给群众提供一个文明安全的祭奠场所,耗资9000万元的北川地震遗址保护第一阶段工程日前完工。安装防护网13912平方米

      在北川地震遗址保护区,从老县城南大门进入,只见道路旁山体崩塌的景象仍随处可见,但已被防护网保护着。在三道拐处,新建的鸟瞰平台令游人可将地震遗址尽收眼底。才下过雨的山间泥水,经过王家岩山上的魏家沟一号拦沙坝处理,清水从大坝上的一个个石孔中潺潺流出,缓缓进入湔江河里。

      据介绍,2009年6月,绵阳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唐家山堰塞湖治理暨北川老县城保护工作指挥部,高效快捷地开展北川地震遗址保护、唐家山堰塞湖治理、地震纪念馆和任家坪集镇建设工作。

      2011年年初,长约200多米,净高19.5米的魏家沟一号拦沙坝完工;接着,长约2000米的湔江河堤建成,避免了洪水直接冲击建筑物遗址的情况发生。今年汛期,几次洪水未再对地震遗址造成淹没和伤害。此外,施工人员还在周边的王家岩、景家山山体安装了13912平方米的防护网。

      加固15栋震损建筑物

      为防止地震遗址遭到破坏,指挥部已在北川老县城四周安装了5400米安全围栏,在5公里长的纪念通道两边装了5230米的安全护栏并配有标识标牌和布设监控系统。到目前,核心区内14处、15栋震损建筑完成应急支撑加固,实现了整体原址原貌保护灾难性地震遗址的目标。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记者随游客一起穿过北川公安局办公楼遗址,来到震损交通工具展示区,当时被地震掀翻的一辆面包车还躺在那里,已被木栏围起。坐上环保电瓶车,沿湔江河往北,路边的道路交通标识牌已安装好,南大门至龙尾观景平台道路路灯也投入使用。在通往九环线的北大门卡点,有着浓郁羌族特色的接待设施也已完工。

      据介绍,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打造,不仅成为留存“5·12”特大地震灾难记忆,传承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载体,更是展现人类爱的力量以及人类对自然再认识的平台,同时还是人们开展预防特大自然灾害教育和科研的基地。

      地震遗址对外开放

      在新建的中央祭奠园里,听着广播里播放的哀思曲,游客为地震遇难同胞默哀、献花。

      来自南充市的游客小杨说,“5·12”特大地震发生的5天后,她进入北川老县城做过志愿者。当时在北川老县城里,她戴着抹有风油精的三层口罩,依然能闻到弥漫在空气里的尸臭。而今,她再次行走在经过保护的老县城整洁的街道上,嗅入鼻端的是9月的桂花香,若不是看到城里的许多断壁残垣上写有致遇难同胞的悼念词,闭上眼,她不会想到自己正置身于被大地震摧毁过的地方。

      据介绍,在“5·12”特大地震后,北川老县城作为全世界原址原貌保存的最大灾难性地震遗址,被四川省确定为灾后精神家园重建“一馆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中宣部确定为“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三基地一窗口”、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据绵阳市唐家山堰塞湖治理暨北川老县城保护指挥部规划建设部部长梁策介绍,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保护分两个阶段。下一阶段将对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里的震损建筑物进行永久性加固。目前,正在建设无线监控系统,随时监测震损建筑物的倾斜情况,以采取措施保护治理,实现对北川地震遗址的“原真性、可逆性、分级分类、最小干预”的保护原则。
    责任编辑: 蓁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