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2010年民生发展报告:衣食之源民生之本

  • 2011年02月16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摆个小摊没被清理,政府反倒给我补贴。”温江区居民邓勤蓉,失地后在社区一角摆起缝纫摊,做手工活补贴家用。让她意外的是,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主动引导她申请了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帮她减轻负担、安定生计。   

      就业是衣食之来源。帮助群众获得就业机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就业促进自然被列为全省“十项民生工程”。去年,我省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民生工程,各项工作均完成目标任务的120%以上。尤为可贵的是,去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首次降至全国平均值;曾是创业促进“短板”的小额担保贷款规模总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较上年翻了一番多,促进创业并带动就业逾十万人。

      扩与稳 增量存量两手抓

      乐山市沙湾区嘉农镇的古宁,去年高考落榜。因初入社会没有一技之长,未找到工作,曾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

      在“就业促进”多项考核中,“城镇新增就业”首当其冲。去年初,省人社厅分析指出:四川绝不能因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招工难现象,改变对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的认识。

      为了促进就业,省委、省政府一手抓扩大就业,一手抓稳定就业,相关的一项项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就业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同时,加强督促,把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等指标分解下达,将绩效纳入考核。

      “稳就业”,力保岗位不流失--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工作的通知》,继续落实援企稳岗失业保险政策。到年底,全省落实涉及的失业保险资金达9.85亿元,惠及企业近8万户、职工约300万人。

      “扩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岗位--我省大力推进就业优先战略,提出把扩大内需、灾后重建与就业结合起来,把产业、金融、税收等多项促进措施分解到24家省级就业联席会议单位,全方位推动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共进。

      古宁的人生轨迹也由此改变。去年8月,沙湾区与德胜集团川钢公司达成协议,区里举办劳动预备制培训班,获得技能等级证书后,定向到公司就业。古宁接受了电工、焊工等全日制培训,最终走上了技能立业之路。

      帮困就业 一个永恒课题

      “今天,是我生活的一个崭新开端。”春节大假前一天,对于刚满20岁的遂宁残疾女孩吴洋是个特别的日子,曾求职受挫的她,通过政府牵线,成为当地爱心亭公司的一名店员,这也是她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

      就业,一个永恒的课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岗位分布呈现不均衡状态,“就业难”和“招工难”时常出现,甚至交织出现。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认为,无论供求关系怎样变化,“4050”人员、残疾人、被征地农民等困难群体,因受身体、技能等条件制约,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地位,帮助他们自食其力有尊严地就业,政府必须有更多担当。

      探索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各地通过鼓励企业吸纳、公益性岗位安置、倡导灵活就业等措施,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对参保失业人员,去年我省失业保险金待遇平均上调幅度达37.6%。对残疾人,去年我省“就业援助月”首次由省人社厅与省残联共办,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受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被征地农民、灾区群众等群体的就业压力凸显。去年,我省有的放矢接连出台近十个有关《方案》、《意见》,实施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工作。到年末,地震重灾区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5.8万人,99.9%的地震重灾区家庭至少一人就业;全省有16万余名被征地农民实现了就业有门路、生活有保障。

      全民创业 倍增效应凸显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崇州市元通镇村民尹普元从广东失业回家,利用从业经验开办了一个机械加工坊。

      然而,租赁厂房、购置设备将其打工12年的积蓄全部耗尽,流动资金缺乏,创业之梦几近破灭。在就业局的帮助下,一笔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很快到位。

      “有技术,有市场,就差资金!”尹普元当时的心声,也是所有创业者的困惑。撬动小额担保贷款,是多年来我省创业促进工作的短板。

      全省上下联动攻关,各地建立健全工作联系机制、担保基金补充补偿机制、贷款激励机制,去年全年实现了新增贷款规模总量实现巨大飞跃。加强贷后跟踪服务,平均回收率从年初的84%上升至年末的94%,呈现“贷得出、收得回”的良性循环。

      有知识、有梦想,走出象牙塔大学生却遭遇就业考验。人社、教育、共青团等部门协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一方面建立就业见习基地318个,另一方面出台场地、税收等优惠条件,全年促进4023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

      以推动创建创业型城市为引擎,全民创业氛围在我省日渐浓厚,创业倍增效应也已清晰可见。去年,全省仅通过小额担保贷款直接扶持自主创业3.1万人,带动吸纳就业13.4万人。全民创业,将就业压力转为人力资源优势,使劳动者各显其能、各得其所,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记者 钟振宇 廖小兵 李勇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0年民生发展报告:衣食之源民生之本

  • 2011年02月16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摆个小摊没被清理,政府反倒给我补贴。”温江区居民邓勤蓉,失地后在社区一角摆起缝纫摊,做手工活补贴家用。让她意外的是,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主动引导她申请了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帮她减轻负担、安定生计。   

      就业是衣食之来源。帮助群众获得就业机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就业促进自然被列为全省“十项民生工程”。去年,我省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民生工程,各项工作均完成目标任务的120%以上。尤为可贵的是,去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首次降至全国平均值;曾是创业促进“短板”的小额担保贷款规模总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较上年翻了一番多,促进创业并带动就业逾十万人。

      扩与稳 增量存量两手抓

      乐山市沙湾区嘉农镇的古宁,去年高考落榜。因初入社会没有一技之长,未找到工作,曾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

      在“就业促进”多项考核中,“城镇新增就业”首当其冲。去年初,省人社厅分析指出:四川绝不能因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招工难现象,改变对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的认识。

      为了促进就业,省委、省政府一手抓扩大就业,一手抓稳定就业,相关的一项项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就业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同时,加强督促,把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等指标分解下达,将绩效纳入考核。

      “稳就业”,力保岗位不流失--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工作的通知》,继续落实援企稳岗失业保险政策。到年底,全省落实涉及的失业保险资金达9.85亿元,惠及企业近8万户、职工约300万人。

      “扩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岗位--我省大力推进就业优先战略,提出把扩大内需、灾后重建与就业结合起来,把产业、金融、税收等多项促进措施分解到24家省级就业联席会议单位,全方位推动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共进。

      古宁的人生轨迹也由此改变。去年8月,沙湾区与德胜集团川钢公司达成协议,区里举办劳动预备制培训班,获得技能等级证书后,定向到公司就业。古宁接受了电工、焊工等全日制培训,最终走上了技能立业之路。

      帮困就业 一个永恒课题

      “今天,是我生活的一个崭新开端。”春节大假前一天,对于刚满20岁的遂宁残疾女孩吴洋是个特别的日子,曾求职受挫的她,通过政府牵线,成为当地爱心亭公司的一名店员,这也是她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

      就业,一个永恒的课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岗位分布呈现不均衡状态,“就业难”和“招工难”时常出现,甚至交织出现。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认为,无论供求关系怎样变化,“4050”人员、残疾人、被征地农民等困难群体,因受身体、技能等条件制约,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地位,帮助他们自食其力有尊严地就业,政府必须有更多担当。

      探索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各地通过鼓励企业吸纳、公益性岗位安置、倡导灵活就业等措施,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对参保失业人员,去年我省失业保险金待遇平均上调幅度达37.6%。对残疾人,去年我省“就业援助月”首次由省人社厅与省残联共办,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受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被征地农民、灾区群众等群体的就业压力凸显。去年,我省有的放矢接连出台近十个有关《方案》、《意见》,实施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工作。到年末,地震重灾区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5.8万人,99.9%的地震重灾区家庭至少一人就业;全省有16万余名被征地农民实现了就业有门路、生活有保障。

      全民创业 倍增效应凸显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崇州市元通镇村民尹普元从广东失业回家,利用从业经验开办了一个机械加工坊。

      然而,租赁厂房、购置设备将其打工12年的积蓄全部耗尽,流动资金缺乏,创业之梦几近破灭。在就业局的帮助下,一笔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很快到位。

      “有技术,有市场,就差资金!”尹普元当时的心声,也是所有创业者的困惑。撬动小额担保贷款,是多年来我省创业促进工作的短板。

      全省上下联动攻关,各地建立健全工作联系机制、担保基金补充补偿机制、贷款激励机制,去年全年实现了新增贷款规模总量实现巨大飞跃。加强贷后跟踪服务,平均回收率从年初的84%上升至年末的94%,呈现“贷得出、收得回”的良性循环。

      有知识、有梦想,走出象牙塔大学生却遭遇就业考验。人社、教育、共青团等部门协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一方面建立就业见习基地318个,另一方面出台场地、税收等优惠条件,全年促进4023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

      以推动创建创业型城市为引擎,全民创业氛围在我省日渐浓厚,创业倍增效应也已清晰可见。去年,全省仅通过小额担保贷款直接扶持自主创业3.1万人,带动吸纳就业13.4万人。全民创业,将就业压力转为人力资源优势,使劳动者各显其能、各得其所,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记者 钟振宇 廖小兵 李勇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