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徐志文介绍“4.20”芦山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开展情况

  • 2013年06月04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 【字体:
  •   [主持人]:徐厅长,首先请您介绍下“4.20”芦山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开展情况。

      [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徐志文]:芦山地震发生以后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了专门的批示,四川省委、省政府把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作为重大任务、生命工程来统筹部署和具体落实。地震发生以后,我们省国土资源厅迅速地启动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我们及时地进行了预判和评估,考虑到咱们地震灾区地处川西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这个地方又跨越三大河谷断裂地段,地质环境条件非常脆弱。在过去就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区域,我们也做了一些统计,有记录以来,在雅安这个地方,就曾经发生过突发性地质灾害600多次,造成人员伤亡近千人,这个地方本身就是地质灾害高发地区。地震进一步加剧、恶化了我们的环境条件,所以我们评判,“4•20”地震以后,叠加“5•12”的影响,这个地方会诱发大量的地质灾害,会对我们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按照职责要求,我们紧急响应,动态部署,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我们在第一时间里面启动了全省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一级响应,在当天上午就组织了三个应急小分队以及三个航拍小组赶赴地震灾区,我们第一航拍小组上午11点在邛崃起飞,对地震灾区的宝盛、龙门等乡进行航拍,当天晚上就获取了地震之后的第一张航拍图,这张图对整个灾区房屋的倒塌、次生灾害发生的情况以及道路毁损中断的情况都有了全面的了解,为下一步抗震救灾科学部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及时启动了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这项工作我们是借鉴了“5•12”的成功经验,迅速组织了四川省内地勘单位,地矿局、煤田局等315名地质干部赶赴周边区县,迅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我们想通过排查工作,迅速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它的规模、危害,以及它今后发展的趋势,为我们抗震救灾提供了宝贵的具体的措施保障。第二,我们及时开展了重点区段和关键部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地震以后,很多房屋倒塌,老百姓必须要撤离原来的房屋进行临时安置,安置点是否安全,关系到老百姓今后能不能不要再次受到二次灾害的危害,所以我们动态地为老百姓的临时安置点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发现有隐患的安置点及时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为一些在短时间内无法采取防范措施的,我们提出必须重新选址,科学安全地安置老百姓。二是大家很关注宝兴县城周边,地质灾害非常发育,地震以后,我们通过航空遥感图,在宝兴县城发现大大小小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65处,这些隐患点规模体量都非常大,危险性程度也非常高,因此为确保县城老百姓的安全,我们组织专业地勘单位的4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对整个县城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排查,及时划定危险区,确定危险区的范围,及时组织老百姓疏散和避让。三是省道210线,大家都清楚,这是芦山通往宝兴的唯一一个通道,这也是个生命通道。在地震之后,在这一条道路上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这些隐患点的危险程度如何?如何进行防范?直接关系到我们生命通道的正常通行。因此我们组织地勘单位上山上坡,逐点逐段进行评估,对隐患的规模、分布、危害以及它今后需要采取的防范措施,提出评估意见,按照省政府的职能分工,我们把相应的评估意见及时地提交交通运输部门和当地政府,按照我们提出的相关建议,及时地进行处置,确保生命大通道的正常运行。第三,我们又全力推进了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地震不仅加剧了原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险情,同时也诱发了大量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如此大量的隐患点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工程措施来进行消除,因此发挥受威胁群众的积极性,通过群众参与,主动预防避让,来确保安全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排查发现了隐患点以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设置划定危险区,比如滑坡下来以后,影响的范围有多大,我们必须通过评估以后划定。划定之后,再及时的设立警示标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第二件事是在排查过程中我们专门制定了一套表格,叫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这对地质灾害的规模、危害的范围、下一步可能发展趋势,我们都标识清楚,把这张卡交给老百姓,让老百姓心中明白,发生灾害的时候,能够主动地进行避让,出现险情的时候,能够按照预定的撤离路线进行撤离,保障老百姓的安全。第三件事是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对所有排查的灾害隐患点向进行社会公示,通过我们的主流媒体,报纸、网络平台等,把这些隐患点发布出去,提高整个社会包括老百姓对地质灾害的警觉度。我们对所有排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及时进行公示。在我们进行汇报的时候,很多领导讲这是四川省的一大创举,也是省委、省政府的英明决策。除了划定危险区、发放两卡、进行公示以外,我们还落实了专职监测员,省政府专门拨出资金1.29亿元,通过政府提供公共岗位的方式,让老百姓主动地参与到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过程中。如果发生险情,及时向上级报告,及时通知周边老百姓进行撤离,我想这个工作对我们四川这样一个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危险性大的省份而言,是一项非常关键的事情。第四,我们紧急启动了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刚才给各位网友介绍的宝兴县城周边,大大小小65处地质灾害,其中最大的一条沟,在地震以后沟里面堆积了大量的东西,我们派人员上到海拔两千多米以上高程的地方,发现这个泥石流沟的物源达到280万方,这沟穿宝兴县城而过,一边是新城区,一边是老城区。除了县城以外,还有很多崩塌、滑坡,包括泥石流,对老百姓的安全影响非常大,所以省委、省政府英明决策,要求我们立即启动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采取应急治理的方式,及时在主汛期之前消除灾害隐患,确保城市老百姓的安全。按照省政府的安排,我们4月24号就紧急启动了宝兴县城周边的22个重大隐患点的勘查设计工作,我们调配了近400名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专业设备,现在这项工作都在有序推进当中。第五,加强了地质灾害的实时预警和组织群众有序地实时避让。我们在地震以后及时启动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这项工作是一个常规的,每年都要开展的事情,今年考虑到地震以后的特殊情况,我们和省气象局联合攻关,建立一个气象信息实时传送的专项网络,我们由过去每天一次性发布变成动态的信息发布,把所有的气象预报信息可以实时传送到我们的预报室,再叠加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根据它的雨情和气象信息,实时进行预报。这种预报一方面提高了工作精度、预报准确度,另一方面可以把我们动态部署工作的相关要求通过预警方式进行科学部署。按照实时动态的预报预警工作这么一个探索,在全国四川算是第一家。另外一方面,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们进行了一天一调度,一日一安排的相关工作,这是省委、省政府在震后面临地质灾害防治形势非常严峻的具体情况下,作出的一个重大部署和安排。其中,我们做了几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加强了督导检查,我们厅里面组织了六个督导组,分赴到地震灾区周边影响比较大的地区进行督导检查,重点对市、县政府落实防灾责任、防灾措施、相关防范工作要求等进行督导检查。第二件事,我们也考虑到地震以后对我们一些建设工地整个影响比较大,加上建设工地又是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如果发生灾害,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往往会造成群死群伤事件,所以按照省政府安排,我们组织三个专项检查组深入到在建工程项目现场,逐点进行检查。所以这段时间我们正在对144个点在建工程项目进行检查,检查的重点是建设工地有没有预案,是否落实了监测人员,是否有演练,是否有防范措施。通过这样督促建设工地把要求抓得实。第三件事是及时会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解决问题。这是咱们东明书记、魏宏省长的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国土资源系统建立的一个远程会商系统,每天与21个市(州)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会商,另外有40多个重点县也建立了这种通道,每天对他们工作的开展情况、部署情况、面临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及时通过会商的方式把它确定下来,针对不足及时提出下一步做好防范工作的相关要求。另外一方面,我们又及时启动了建设工地的宣传培训工作。我们组织了40多个人的专家队伍,深入到地震灾区,深入到建设工地,对老百姓、对建设工地的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知道处置灾害的一些办法和措施,通过这样让老百姓、建设工地工人等参与到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按照魏省长要求,要把防灾部署和要求落实到操作层面,落实到前沿一线。通过这样几项工作努力,虽然地震诱发了大量的灾害,同时经历了几次降雨过程,也产生了很多突发性的灾害,但是由于我们整个应急响应比较迅速,工作部署比较合理,相应的措施落实比较到位,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城镇、农村、临时安置点还没有因地质灾害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损失,所以我们觉得这项工作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今后的任务还很艰巨,还要进一步做好有关工作。
    责任编辑: 刘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徐志文介绍“4.20”芦山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开展情况

  • 2013年06月04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   [主持人]:徐厅长,首先请您介绍下“4.20”芦山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开展情况。

      [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徐志文]:芦山地震发生以后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了专门的批示,四川省委、省政府把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作为重大任务、生命工程来统筹部署和具体落实。地震发生以后,我们省国土资源厅迅速地启动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我们及时地进行了预判和评估,考虑到咱们地震灾区地处川西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这个地方又跨越三大河谷断裂地段,地质环境条件非常脆弱。在过去就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区域,我们也做了一些统计,有记录以来,在雅安这个地方,就曾经发生过突发性地质灾害600多次,造成人员伤亡近千人,这个地方本身就是地质灾害高发地区。地震进一步加剧、恶化了我们的环境条件,所以我们评判,“4•20”地震以后,叠加“5•12”的影响,这个地方会诱发大量的地质灾害,会对我们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按照职责要求,我们紧急响应,动态部署,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我们在第一时间里面启动了全省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一级响应,在当天上午就组织了三个应急小分队以及三个航拍小组赶赴地震灾区,我们第一航拍小组上午11点在邛崃起飞,对地震灾区的宝盛、龙门等乡进行航拍,当天晚上就获取了地震之后的第一张航拍图,这张图对整个灾区房屋的倒塌、次生灾害发生的情况以及道路毁损中断的情况都有了全面的了解,为下一步抗震救灾科学部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及时启动了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这项工作我们是借鉴了“5•12”的成功经验,迅速组织了四川省内地勘单位,地矿局、煤田局等315名地质干部赶赴周边区县,迅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我们想通过排查工作,迅速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它的规模、危害,以及它今后发展的趋势,为我们抗震救灾提供了宝贵的具体的措施保障。第二,我们及时开展了重点区段和关键部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地震以后,很多房屋倒塌,老百姓必须要撤离原来的房屋进行临时安置,安置点是否安全,关系到老百姓今后能不能不要再次受到二次灾害的危害,所以我们动态地为老百姓的临时安置点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发现有隐患的安置点及时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为一些在短时间内无法采取防范措施的,我们提出必须重新选址,科学安全地安置老百姓。二是大家很关注宝兴县城周边,地质灾害非常发育,地震以后,我们通过航空遥感图,在宝兴县城发现大大小小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65处,这些隐患点规模体量都非常大,危险性程度也非常高,因此为确保县城老百姓的安全,我们组织专业地勘单位的4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对整个县城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排查,及时划定危险区,确定危险区的范围,及时组织老百姓疏散和避让。三是省道210线,大家都清楚,这是芦山通往宝兴的唯一一个通道,这也是个生命通道。在地震之后,在这一条道路上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这些隐患点的危险程度如何?如何进行防范?直接关系到我们生命通道的正常通行。因此我们组织地勘单位上山上坡,逐点逐段进行评估,对隐患的规模、分布、危害以及它今后需要采取的防范措施,提出评估意见,按照省政府的职能分工,我们把相应的评估意见及时地提交交通运输部门和当地政府,按照我们提出的相关建议,及时地进行处置,确保生命大通道的正常运行。第三,我们又全力推进了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地震不仅加剧了原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险情,同时也诱发了大量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如此大量的隐患点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工程措施来进行消除,因此发挥受威胁群众的积极性,通过群众参与,主动预防避让,来确保安全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排查发现了隐患点以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设置划定危险区,比如滑坡下来以后,影响的范围有多大,我们必须通过评估以后划定。划定之后,再及时的设立警示标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第二件事是在排查过程中我们专门制定了一套表格,叫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这对地质灾害的规模、危害的范围、下一步可能发展趋势,我们都标识清楚,把这张卡交给老百姓,让老百姓心中明白,发生灾害的时候,能够主动地进行避让,出现险情的时候,能够按照预定的撤离路线进行撤离,保障老百姓的安全。第三件事是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对所有排查的灾害隐患点向进行社会公示,通过我们的主流媒体,报纸、网络平台等,把这些隐患点发布出去,提高整个社会包括老百姓对地质灾害的警觉度。我们对所有排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及时进行公示。在我们进行汇报的时候,很多领导讲这是四川省的一大创举,也是省委、省政府的英明决策。除了划定危险区、发放两卡、进行公示以外,我们还落实了专职监测员,省政府专门拨出资金1.29亿元,通过政府提供公共岗位的方式,让老百姓主动地参与到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过程中。如果发生险情,及时向上级报告,及时通知周边老百姓进行撤离,我想这个工作对我们四川这样一个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危险性大的省份而言,是一项非常关键的事情。第四,我们紧急启动了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刚才给各位网友介绍的宝兴县城周边,大大小小65处地质灾害,其中最大的一条沟,在地震以后沟里面堆积了大量的东西,我们派人员上到海拔两千多米以上高程的地方,发现这个泥石流沟的物源达到280万方,这沟穿宝兴县城而过,一边是新城区,一边是老城区。除了县城以外,还有很多崩塌、滑坡,包括泥石流,对老百姓的安全影响非常大,所以省委、省政府英明决策,要求我们立即启动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采取应急治理的方式,及时在主汛期之前消除灾害隐患,确保城市老百姓的安全。按照省政府的安排,我们4月24号就紧急启动了宝兴县城周边的22个重大隐患点的勘查设计工作,我们调配了近400名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专业设备,现在这项工作都在有序推进当中。第五,加强了地质灾害的实时预警和组织群众有序地实时避让。我们在地震以后及时启动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这项工作是一个常规的,每年都要开展的事情,今年考虑到地震以后的特殊情况,我们和省气象局联合攻关,建立一个气象信息实时传送的专项网络,我们由过去每天一次性发布变成动态的信息发布,把所有的气象预报信息可以实时传送到我们的预报室,再叠加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根据它的雨情和气象信息,实时进行预报。这种预报一方面提高了工作精度、预报准确度,另一方面可以把我们动态部署工作的相关要求通过预警方式进行科学部署。按照实时动态的预报预警工作这么一个探索,在全国四川算是第一家。另外一方面,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们进行了一天一调度,一日一安排的相关工作,这是省委、省政府在震后面临地质灾害防治形势非常严峻的具体情况下,作出的一个重大部署和安排。其中,我们做了几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加强了督导检查,我们厅里面组织了六个督导组,分赴到地震灾区周边影响比较大的地区进行督导检查,重点对市、县政府落实防灾责任、防灾措施、相关防范工作要求等进行督导检查。第二件事,我们也考虑到地震以后对我们一些建设工地整个影响比较大,加上建设工地又是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如果发生灾害,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往往会造成群死群伤事件,所以按照省政府安排,我们组织三个专项检查组深入到在建工程项目现场,逐点进行检查。所以这段时间我们正在对144个点在建工程项目进行检查,检查的重点是建设工地有没有预案,是否落实了监测人员,是否有演练,是否有防范措施。通过这样督促建设工地把要求抓得实。第三件事是及时会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解决问题。这是咱们东明书记、魏宏省长的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国土资源系统建立的一个远程会商系统,每天与21个市(州)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会商,另外有40多个重点县也建立了这种通道,每天对他们工作的开展情况、部署情况、面临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及时通过会商的方式把它确定下来,针对不足及时提出下一步做好防范工作的相关要求。另外一方面,我们又及时启动了建设工地的宣传培训工作。我们组织了40多个人的专家队伍,深入到地震灾区,深入到建设工地,对老百姓、对建设工地的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知道处置灾害的一些办法和措施,通过这样让老百姓、建设工地工人等参与到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按照魏省长要求,要把防灾部署和要求落实到操作层面,落实到前沿一线。通过这样几项工作努力,虽然地震诱发了大量的灾害,同时经历了几次降雨过程,也产生了很多突发性的灾害,但是由于我们整个应急响应比较迅速,工作部署比较合理,相应的措施落实比较到位,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城镇、农村、临时安置点还没有因地质灾害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损失,所以我们觉得这项工作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今后的任务还很艰巨,还要进一步做好有关工作。
    责任编辑: 刘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