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

  • 2017年09月13日 15时59分
  • 来源: 省法制办
  • 【字体:
  •   为提高立法质量,现将《四川省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网上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请于2017年10月13日前将修改意见反馈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联系方式:

      1、信函请寄:四川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政法处 邮编:610016

      2、传真:028-86606396

      3、电子邮箱:scfzbzfc@163.com

      附件:《四川省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2017年9月13日



    附件

    四川省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规范行政机构设置、科学配置职责、加强编制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以下简称行政机构)的设置、职责配置、编制核定以及对机构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行政机构是指本省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设置、行使行政权力、承担行政管理职能、使用行政编制的国家机构。

      本办法所称行政编制是指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法核定的行政机构的人员数额和领导职数。

      第三条 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应当按照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适应全面正确履行职能的需要,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

      第四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按照管理权限,负责行政机构职责配置、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并对下级机构编制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本办法所称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是指机构编制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机构编制、人员工资与财政预算相互制约的机制,在设置机构、核定编制时,应当充分考虑财政的供养能力。

      第二章 机构设置

      第六条 行政机构应当以科学配置职责为基础,在规定限额内综合设置,并根据履职需要适时调整,在一届政府任期内,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行政机构及其内设机构的名称、规格应当规范、统一、明确,并符合其机构的类型、职责和层级。

      第七条 本省行政机构包括:

      (一)省人民政府设立的办公厅、组成部门、直属机构、部门管理机构;

      (二)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设立的工作部门;

      (三)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立的综合性办事机构;

      (四)省、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设立的其他行政机构。

      第八条 行政机构的名称和规格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省人民政府行政机构一般称委、厅、局、办,为正厅级或者副厅级;

      (二)副省级市、市(州)人民政府行政机构一般称委、局、办,副省级市人民政府行政机构为副厅级以下、市(州)人民政府行政机构为正处级或者副处级;

      (三)副省级市市辖区、县(市、区)人民政府行政机构一般称局、办,副省级市市辖区人民政府行政机构为正处级以下、县(市、区)人民政府行政机构为正科级或者副科级;

      (四)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综合办事机构一般称办、所。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变更、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方案,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综合办事机构的设立、变更、撤销,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方案,报县(市、区)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应当依法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县(市、区)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应当报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备案。

      第十条 行政机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的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名称、职责、规格和隶属关系或者调整处理;

      (三)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四)与其他相关行政机构职责划分;

      (五)其他有关事项。

      第十一条 行政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原则,可以设立内设机构,内设机构不得再下设机构。

      第十二条 行政机构内设机构的名称和规格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省、副省级市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一般称处、室,为正处级;

      (二) 市(州)、副省级市市辖区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一般称科、室,为正科级;

      (三)县(市、区)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根据需要可称股、室。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外独立履行职责的内设机构,可称局、办。

      第十三条 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该行政机构提出方案,报本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实行综合设置,其个数一般不得多于上级对应机构的内设机构个数。

      第十四条 省垂直管理的行政机构的设立、变更、撤销,由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按照有关规定报批。

      省垂直管理的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为处级的,由该行政机构提出意见,报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内设机构为科级的,由该行政机构审批,报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备案。

      第十五条 严格控制设立议事协调机构,可以交由现有行政机构承担职能的,或者由现有行政机构进行协调可以解决问题的,不另设议事协调机构。

      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设立办事机构,不核定机构规格、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具体工作由指定的行政机构承担。

      第十六条 从严控制和规范管理挂牌机构,挂牌机构不得设为实体机构。

      第三章 职责配置

      第十七条 行政机构的职责配置和调整,应当以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合理、权责一致,决策、执行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相同或相近的职责,原则上由一个行政机构承担;确需由多个行政机构共同承担的,应当明确主办和协办关系及其各自职责分工。

      第十八条 行政机构的职责配置或者调整,由该行政机构提出方案,经本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行政机构之间对职责调整有异议的,应当主动协商解决。协商一致的,报本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备案;协商不一致的,由本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协调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九条 行政机构的职责配置或者调整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主要依据;

      (二)职责内容和范围;

      (三)承担职责的行政机构;

      (四)与相关行政机构的职责划分;

      (五)其他有关事项。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构的职责应当调整:

      (一)法律、法规、规章等修改对职责作出调整的;

      (二)行政机构设置变化的;

      (三)职责交叉或者职责分工不明确的;

      (四)行政管理事项变化或者管理权限调整的;

      (五)其他需要调整的情形。

      第二十一条 除涉及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委托的事项外,应当由政府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和其他服务事项,原则上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转由社会力量承担。

      第四章 编制管理

      第二十二条 行政编制应当根据行政机构承担的职责和精简、效能的原则核定,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对职责弱化、消失,工作量减少的,相应核减编制;对职责加强、任务加重的,在行政编制总量内核增编制。

      第二十三条 本省行政编制由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在国家规定的总额内提出编制分配、调整方案,报省人民政府同意后,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使用编制。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编制核定和调整,由本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在行政编制总额内按规定程序审批;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编制核定和调整,由县(市、区)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在同一行政区域不同层级之间调配使用行政编制的,应当由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二十五条 行政机构编制核定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行政机构的职责;

      (二)编制确定的依据;

      (三)编制的数额;

      (四)行政机构及其内设机构的领导职数。

      编制调整方案应当包括调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增减编制的数额和行政机构及其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的增减情况。

      第二十六条 公安、司法等行政机构的行政编制实行专项管理,由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编制核定或者调整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七条 行政机构及其内设机构的领导职数,由本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按照规定程序审批。

      第二十八条 行政机构的领导职数按下列规定确定:

      (一)省人民政府的行政机构领导职数为5名以下;

      (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行政机构领导职数为4名以下;

      (三)县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机构领导职数为3名以下。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副职领导兼任行政机构主要领导的,可以增核常务副职领导职数1名,职务层次为行政机构正职。

      第二十九条 省、副省级市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一般不少于5名,市(州)、副省级市市辖区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一般不少于3名,县(市、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内设机构人员编制一般不少于2名。

      省、副省级市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领导职数一般为4名以下,市(州)、副省级市市辖区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领导职数一般为3名以下,县(市、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内设机构领导职数一般为2名以下。

      第三十条 行政机构应当使用行政编制,不得混用、挤占、挪用或者自行设定其他类别的编制,不得超出批准的编制限额和领导职数录用、调任、转任、聘任公务员。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机构编制管理事项统一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办理,行政机构不得擅自调整机构编制事项。

      除专项的机构编制法规、规章和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外,行政机构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政府规章草案或者制定规范性文件,不得就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事项作出具体规定。

      行政机构不得干预下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不得以经费划拨、项目审批、考核督查等为条件,要求下级人民政府设立与其业务对口的行政机构或者内设机构、提高行政机构或者内设机构的规格、配备或者增加行政编制。

      第三十二条 行政机构、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如实报送机构编制年度统计资料和有关专项情况报告,不得虚报、瞒报、伪造。

      第三十三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定期评估行政机构履职情况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调整机构编制事项的依据。

      第三十四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建立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执行,发现违反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的行为,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会同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对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与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监察等有关部门建立协调配合的制约机制。

      按照规定程序设置的行政机构和核定的行政编制,是录用、聘用、调配人员、配备领导成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

      对擅自设置机构、增加行政编制或者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人员的,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不得核拨财政资金或者挪用其他资金安排其经费,不得为超编制录用、聘用、调配的人员办理工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相关手续。

      第三十六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机构编制信息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都有权向机构编制、监察等有关部门举报。

      受理机关应当对举报人信息严格保密,对举报事项及时处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或者直接予以纠正;应当追究责任的,由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权处理的机关处理。

      (一)擅自设立、变更、撤销行政机构及其内设机构的;

      (二)擅自改变行政机构及其内设机构的职责、规格、名称或者隶属关系的;

      (三)擅自增加编制或者改变编制使用范围的;

      (四)擅自超职数、超规格任用行政机构领导人员的;

      (五)超编制限额录用、调任、转任或者聘任公务员,超编制限额调配财政供养人员、为超编人员核拨财政资金或者挪用其他资金安排其经费、以虚报人员等方式占用编制并冒领财政资金的;

      (六)违反规定干预下级行政机构编制管理;

      (七)违反规定审批机构编制的;

      (八)伪造、篡改、虚报、瞒报或者拒报机构编制统计资料的;

      (九)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八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机构编制管理职责时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追究单位和有关人员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使用行政编制的其他机构的设置、职责配置、编制核定以及对机构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参照本办法相关规定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18年 月 日起施行。2004年12月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四川省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责任编辑: 刘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

  • 2017年09月13日 15时59分
  • 来源: 省法制办
  •   为提高立法质量,现将《四川省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网上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请于2017年10月13日前将修改意见反馈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联系方式:

      1、信函请寄:四川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政法处 邮编:610016

      2、传真:028-86606396

      3、电子邮箱:scfzbzfc@163.com

      附件:《四川省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2017年9月13日



    附件

    四川省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规范行政机构设置、科学配置职责、加强编制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以下简称行政机构)的设置、职责配置、编制核定以及对机构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行政机构是指本省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设置、行使行政权力、承担行政管理职能、使用行政编制的国家机构。

      本办法所称行政编制是指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法核定的行政机构的人员数额和领导职数。

      第三条 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应当按照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适应全面正确履行职能的需要,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

      第四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按照管理权限,负责行政机构职责配置、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并对下级机构编制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本办法所称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是指机构编制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机构编制、人员工资与财政预算相互制约的机制,在设置机构、核定编制时,应当充分考虑财政的供养能力。

      第二章 机构设置

      第六条 行政机构应当以科学配置职责为基础,在规定限额内综合设置,并根据履职需要适时调整,在一届政府任期内,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行政机构及其内设机构的名称、规格应当规范、统一、明确,并符合其机构的类型、职责和层级。

      第七条 本省行政机构包括:

      (一)省人民政府设立的办公厅、组成部门、直属机构、部门管理机构;

      (二)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设立的工作部门;

      (三)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立的综合性办事机构;

      (四)省、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设立的其他行政机构。

      第八条 行政机构的名称和规格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省人民政府行政机构一般称委、厅、局、办,为正厅级或者副厅级;

      (二)副省级市、市(州)人民政府行政机构一般称委、局、办,副省级市人民政府行政机构为副厅级以下、市(州)人民政府行政机构为正处级或者副处级;

      (三)副省级市市辖区、县(市、区)人民政府行政机构一般称局、办,副省级市市辖区人民政府行政机构为正处级以下、县(市、区)人民政府行政机构为正科级或者副科级;

      (四)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综合办事机构一般称办、所。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变更、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方案,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综合办事机构的设立、变更、撤销,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方案,报县(市、区)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应当依法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县(市、区)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应当报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备案。

      第十条 行政机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的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名称、职责、规格和隶属关系或者调整处理;

      (三)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四)与其他相关行政机构职责划分;

      (五)其他有关事项。

      第十一条 行政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原则,可以设立内设机构,内设机构不得再下设机构。

      第十二条 行政机构内设机构的名称和规格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省、副省级市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一般称处、室,为正处级;

      (二) 市(州)、副省级市市辖区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一般称科、室,为正科级;

      (三)县(市、区)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根据需要可称股、室。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外独立履行职责的内设机构,可称局、办。

      第十三条 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该行政机构提出方案,报本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实行综合设置,其个数一般不得多于上级对应机构的内设机构个数。

      第十四条 省垂直管理的行政机构的设立、变更、撤销,由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按照有关规定报批。

      省垂直管理的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为处级的,由该行政机构提出意见,报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内设机构为科级的,由该行政机构审批,报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备案。

      第十五条 严格控制设立议事协调机构,可以交由现有行政机构承担职能的,或者由现有行政机构进行协调可以解决问题的,不另设议事协调机构。

      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设立办事机构,不核定机构规格、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具体工作由指定的行政机构承担。

      第十六条 从严控制和规范管理挂牌机构,挂牌机构不得设为实体机构。

      第三章 职责配置

      第十七条 行政机构的职责配置和调整,应当以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合理、权责一致,决策、执行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相同或相近的职责,原则上由一个行政机构承担;确需由多个行政机构共同承担的,应当明确主办和协办关系及其各自职责分工。

      第十八条 行政机构的职责配置或者调整,由该行政机构提出方案,经本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行政机构之间对职责调整有异议的,应当主动协商解决。协商一致的,报本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备案;协商不一致的,由本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协调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九条 行政机构的职责配置或者调整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主要依据;

      (二)职责内容和范围;

      (三)承担职责的行政机构;

      (四)与相关行政机构的职责划分;

      (五)其他有关事项。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构的职责应当调整:

      (一)法律、法规、规章等修改对职责作出调整的;

      (二)行政机构设置变化的;

      (三)职责交叉或者职责分工不明确的;

      (四)行政管理事项变化或者管理权限调整的;

      (五)其他需要调整的情形。

      第二十一条 除涉及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委托的事项外,应当由政府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和其他服务事项,原则上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转由社会力量承担。

      第四章 编制管理

      第二十二条 行政编制应当根据行政机构承担的职责和精简、效能的原则核定,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对职责弱化、消失,工作量减少的,相应核减编制;对职责加强、任务加重的,在行政编制总量内核增编制。

      第二十三条 本省行政编制由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在国家规定的总额内提出编制分配、调整方案,报省人民政府同意后,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使用编制。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编制核定和调整,由本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在行政编制总额内按规定程序审批;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编制核定和调整,由县(市、区)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在同一行政区域不同层级之间调配使用行政编制的,应当由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二十五条 行政机构编制核定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行政机构的职责;

      (二)编制确定的依据;

      (三)编制的数额;

      (四)行政机构及其内设机构的领导职数。

      编制调整方案应当包括调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增减编制的数额和行政机构及其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的增减情况。

      第二十六条 公安、司法等行政机构的行政编制实行专项管理,由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编制核定或者调整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七条 行政机构及其内设机构的领导职数,由本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按照规定程序审批。

      第二十八条 行政机构的领导职数按下列规定确定:

      (一)省人民政府的行政机构领导职数为5名以下;

      (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行政机构领导职数为4名以下;

      (三)县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机构领导职数为3名以下。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副职领导兼任行政机构主要领导的,可以增核常务副职领导职数1名,职务层次为行政机构正职。

      第二十九条 省、副省级市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一般不少于5名,市(州)、副省级市市辖区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一般不少于3名,县(市、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内设机构人员编制一般不少于2名。

      省、副省级市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领导职数一般为4名以下,市(州)、副省级市市辖区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领导职数一般为3名以下,县(市、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内设机构领导职数一般为2名以下。

      第三十条 行政机构应当使用行政编制,不得混用、挤占、挪用或者自行设定其他类别的编制,不得超出批准的编制限额和领导职数录用、调任、转任、聘任公务员。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机构编制管理事项统一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办理,行政机构不得擅自调整机构编制事项。

      除专项的机构编制法规、规章和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外,行政机构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政府规章草案或者制定规范性文件,不得就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事项作出具体规定。

      行政机构不得干预下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不得以经费划拨、项目审批、考核督查等为条件,要求下级人民政府设立与其业务对口的行政机构或者内设机构、提高行政机构或者内设机构的规格、配备或者增加行政编制。

      第三十二条 行政机构、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如实报送机构编制年度统计资料和有关专项情况报告,不得虚报、瞒报、伪造。

      第三十三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定期评估行政机构履职情况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调整机构编制事项的依据。

      第三十四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建立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执行,发现违反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的行为,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会同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对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与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监察等有关部门建立协调配合的制约机制。

      按照规定程序设置的行政机构和核定的行政编制,是录用、聘用、调配人员、配备领导成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

      对擅自设置机构、增加行政编制或者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人员的,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不得核拨财政资金或者挪用其他资金安排其经费,不得为超编制录用、聘用、调配的人员办理工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相关手续。

      第三十六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机构编制信息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都有权向机构编制、监察等有关部门举报。

      受理机关应当对举报人信息严格保密,对举报事项及时处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或者直接予以纠正;应当追究责任的,由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权处理的机关处理。

      (一)擅自设立、变更、撤销行政机构及其内设机构的;

      (二)擅自改变行政机构及其内设机构的职责、规格、名称或者隶属关系的;

      (三)擅自增加编制或者改变编制使用范围的;

      (四)擅自超职数、超规格任用行政机构领导人员的;

      (五)超编制限额录用、调任、转任或者聘任公务员,超编制限额调配财政供养人员、为超编人员核拨财政资金或者挪用其他资金安排其经费、以虚报人员等方式占用编制并冒领财政资金的;

      (六)违反规定干预下级行政机构编制管理;

      (七)违反规定审批机构编制的;

      (八)伪造、篡改、虚报、瞒报或者拒报机构编制统计资料的;

      (九)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八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机构编制管理职责时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追究单位和有关人员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使用行政编制的其他机构的设置、职责配置、编制核定以及对机构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参照本办法相关规定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18年 月 日起施行。2004年12月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四川省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责任编辑: 刘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