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家为四川景区文旅融合发展建言

  • 2014年11月20日 11时0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从看山看水的旅游,走向深度旅游、体验式旅游、全域旅游,需要地域文化内涵的支撑。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对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的推荐有什么价值,来听听专家们的意见。

      自然山水开发过度 文化内涵体验太少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谢元鲁:我省的旅游自然资源优势突出,但文化的融入度很不够,头号景区九寨沟主要的文化消费是几台歌舞,新开发的四姑娘山、稻城等也都缺乏好的文化内容。

      关注旅游景区的宣传,会发现,说吃说喝的多,说文化的少。比如,那么多古镇,真正有特色的文化挖掘,宣传很少,游客的文化认同度就很低,好像到古镇就是找吃的。比如,琴台路餐饮娱乐很多,“琴台”来源汉文化的呈现几乎见不到,人文与景观的结合程度很低。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杨振之:一方面自然山水开发过度,一方面文化内涵的体验又做得很少。在旅游风景区中,文化消费内容主要是晚上的一台歌舞,而地域文化的深度体验,与地方民俗文化互动的方式还少有开发。目前的旅游组织方式、假日制度设计都限制了深度旅游,旅行社为主导的旅游组织方式让“快餐式旅游”成为主体。从看山看水到深度体验旅游,需要供给与消费方式的全面提升。

      旅游研究专家任啸:巴蜀风情胜在山水,基于山水这一层次的资源开发容易做到。文化产品的开发一向是四川旅游景区的薄弱点,深度旅游还需要地方经济发展来推动。开发深度旅游、全域旅游,要以旅游景区为先导,配合城镇建设,甚至农牧区生产生活方式设计都要配套,与地域文化相结合,这方面峨眉山的茶文化、养身文化,都江堰的川西民俗文化开发做得相对较好。

      打造地域文化好作品 当好旅游品牌代言人

      杨振之: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对土司官寨的推荐起了很好的作用,这类作品越多越好。文学作品、电影的开发要考究,要精心策划,请好的作家,发现好的题材。

      谢元鲁:好的文学作品能够提升地域的知名度,带动旅游热情,但近十年四川还没有出现这样的作品。比如说成都的文学作品,我们只能找到几十年前李劼人的《大波》,此后再无好的作品。真正有地域特色的四川作家群、成都作家群和作品少,没有出现真正呈现地域文化的好作品,对推动本土人文景观、旅游品牌的生成就难有作为了。

      一台《印象刘三姐》代言了桂林旅游,一部《心花路放》把本来就热的大理旅游又升了温,这些都是好的文化创意。期待好的作品尽快出现,一要理念提升,更要加大投入。 (记者 黄里)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旅游专家为四川景区文旅融合发展建言

  • 2014年11月20日 11时0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从看山看水的旅游,走向深度旅游、体验式旅游、全域旅游,需要地域文化内涵的支撑。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对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的推荐有什么价值,来听听专家们的意见。

      自然山水开发过度 文化内涵体验太少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谢元鲁:我省的旅游自然资源优势突出,但文化的融入度很不够,头号景区九寨沟主要的文化消费是几台歌舞,新开发的四姑娘山、稻城等也都缺乏好的文化内容。

      关注旅游景区的宣传,会发现,说吃说喝的多,说文化的少。比如,那么多古镇,真正有特色的文化挖掘,宣传很少,游客的文化认同度就很低,好像到古镇就是找吃的。比如,琴台路餐饮娱乐很多,“琴台”来源汉文化的呈现几乎见不到,人文与景观的结合程度很低。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杨振之:一方面自然山水开发过度,一方面文化内涵的体验又做得很少。在旅游风景区中,文化消费内容主要是晚上的一台歌舞,而地域文化的深度体验,与地方民俗文化互动的方式还少有开发。目前的旅游组织方式、假日制度设计都限制了深度旅游,旅行社为主导的旅游组织方式让“快餐式旅游”成为主体。从看山看水到深度体验旅游,需要供给与消费方式的全面提升。

      旅游研究专家任啸:巴蜀风情胜在山水,基于山水这一层次的资源开发容易做到。文化产品的开发一向是四川旅游景区的薄弱点,深度旅游还需要地方经济发展来推动。开发深度旅游、全域旅游,要以旅游景区为先导,配合城镇建设,甚至农牧区生产生活方式设计都要配套,与地域文化相结合,这方面峨眉山的茶文化、养身文化,都江堰的川西民俗文化开发做得相对较好。

      打造地域文化好作品 当好旅游品牌代言人

      杨振之: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对土司官寨的推荐起了很好的作用,这类作品越多越好。文学作品、电影的开发要考究,要精心策划,请好的作家,发现好的题材。

      谢元鲁:好的文学作品能够提升地域的知名度,带动旅游热情,但近十年四川还没有出现这样的作品。比如说成都的文学作品,我们只能找到几十年前李劼人的《大波》,此后再无好的作品。真正有地域特色的四川作家群、成都作家群和作品少,没有出现真正呈现地域文化的好作品,对推动本土人文景观、旅游品牌的生成就难有作为了。

      一台《印象刘三姐》代言了桂林旅游,一部《心花路放》把本来就热的大理旅游又升了温,这些都是好的文化创意。期待好的作品尽快出现,一要理念提升,更要加大投入。 (记者 黄里)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