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环境保护局新闻发布会

  • 2018年05月10日 11时16分
  • 来源: 内江市人民政府网站
  • 【字体:
  •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

      长期以来,省市各类新闻媒体十分关心、关注和支持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在环境宣传、舆论监督、跟踪问效等方面给予了大力帮助,为推动我市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内江市环境保护局对各位的辛勤工作和大力支持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市2017年环境质量状况和2018年环境保护工作安排。

      一、2017年环境质量状况

      2017年,全市上下以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为统揽,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一是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内江城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69.8微克/立方米,同比2015年下降15.9%;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48.1微克/立方米,同比2015年下降20.6%;优良天数272天,优良天数率74.5%,同比2015年上升3.2个百分点。我市空气中PM10、PM2.5年均浓度连续三年大幅下降,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二,PM10年均浓度首次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达近五年来最好水平。二是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全市三个国控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其中:沱江干流老母滩断面水质稳定保持IV类(7—12月连续6个月达到Ⅲ类);威远河廖家堰断面消除劣V类水体,改善为IV类;球溪河球溪河口断面扣除上游影响达到Ⅲ类。此外,隆昌九曲河白水滩断面保持IV类水质;乌龙河双河口断面水质由Ⅴ类改善为Ⅳ类。花园滩、濛溪口水电站、资中水厂、葫芦口水库、柏林寺水库、古宇湖水库等6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三是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内江城区、威远县、资中县、隆昌市区域环境噪声年昼间平均等效声级范围为53.6—57.0分贝,声环境质量内江城区、资中县、威远县为一般,隆昌市为较好。此外,我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核与辐射环境保持良好,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二、2017年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力推进问题整改。顺利通过中央、省环境保护督察,对反馈的突出环境问题,逐一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做好周调度、周通报、月提示、月公告等,对突出环境问题实行挂图作战、挂牌销号。系统整治畜禽养殖、河道采砂、建设工地扬尘等“10+2”行业性、区域性环境问题,着力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截至2018年4月30日,301件中央环保督察信访投诉件,完成整改232件;319个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完成整改296个;4件环保部挂牌督办的环境违法案件全部摘牌。

      (二)大力攻坚“三大战役”。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7次,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46台,整治和规范露天烧烤141处,检查建设工程215个,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加快实施沱江干流、隆昌河、球溪河、威远河“1+3”水体达标方案,与成都市、自贡市等市签订了《加快沱江流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合作协议》,探索一体式应急治理等治理方法,加快治理域内8条主要河流。启动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内江市工作方案》,加快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取缔关闭“五废”企业49户,累计转移处置危险废物2407批次。

      (三)严格实施监管执法。审批、备案建设项目环评文件1690个,从源头上严控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环评改革工作得到环保部充分肯定。核发《辐射安全许可证》15个、延续13个、变更22个、注销1个,对79家辐射工作单位开展监督检查。专项整治“散乱污”企业,对钢铁、水泥、火电等8个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140人次,完成“双随机”任务570厂次。全年查处环境信访件1802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80件,下达处罚决定书347件,处罚金额2309.59万元,其中,实施查封扣押案件1件、限产停产5件、移送拘留20件、涉嫌犯罪移送2件。

      (四)持续减少排放总量。联合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等有效手段,持续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经环保部初步核定,2017年,我市化学需氧量削减4194.67吨、氨氮排放量削减477.01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6373.24吨、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614.95吨,全面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五)强化提升监测能力。采取全程序空白、现场平行样等质控措施,获得准确度质控数据5913个、精密度质控数据6124个,质控样分析一次合格率在95%以上。完成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监测122厂次,获得水、气、声等环境监测数据95092个,有力支撑了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

      (六)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完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4大类14项任务,出台《内江市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等系列文件,初步构建起党委、政府负总责,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出台《开展法治保障服务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内江市甜城湖保护条例》等,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依法依规整治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违法行为;积极探索流域治理新路,内江沱江流域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全省唯一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对我市国控、省控等10大类企业、17个行业共22家企业开展了强制性环境信用评价;制定《内江市排污许可证核发管理工作程序》,核发了火电、造纸等14个行业排污许可证,严格监管企业排污行为。

      (七)全面深化环境宣传。深入开展“6.5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持续推进环保宣传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等行动,增设环保宣传标语标牌2万余处,省市媒体刊播我市环境保护相关报道1600余篇,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通过环保“双微”平台、门户网站等主动发声,发布各类环境信息1678条(篇)、微博和微信302条,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三、2018年环境保护工作安排

      2018年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是:内江城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12.7%,优良天数率达到74.4%。消除劣Ⅴ类断面,3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33.3%。县级及以上城市现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完成省上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确保全市土壤环境保持稳定、辐射环境保持良好。

      为实现这个总体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问题整改。聚焦中央、省环保督察发现问题,实行“清单制+责任制”管理,强化督查督办,严格执行销号制度,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同时,持续推进“10+2”行业性、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持续抓好整改“回头看”,对2个县(市、区)开展市级环保督察,巩固整改成效。

      (二)狠抓污染防治。一是标本兼治,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以时保天、以天保月、以月保年”策略,编制实施《内江市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持续强化川南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在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上狠下功夫,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二是聚焦重点,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深入开展“五清”行动,持续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和农业面源污染,加快推进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2个PPP项目包等重点项目建设,强化“枯水期”水环境质量应急管理,推动总磷等污染物指标持续下降,努力实现水环境质量“扩Ⅲ类,转Ⅳ类,灭Ⅴ类”目标。三是强化管控,打好净土保卫战。完成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强化耕地土壤污染分类管控、治理、修复,启动东兴区“牛棚子”片区土壤污染治理等示范项目,加强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监管,降低环境风险。

      (三)狠抓监管执法。编制划定内江市“三线一单”,坚持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从源头上严控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强化企业排污许可、环境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等制度,压实排污企业的主体责任。继续开展“利剑斩污行动”,用足用好《环保法》及其配套办法,严厉打击未批先建、偷排漏排等环境违法行为。

      (四)狠抓科技支撑。扎实开展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摸清污染底数。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启动实施环境信息化省、市、县三级统筹项目,构建市县两级综合办公网络,逐步实现业务、数据的全面融合和共享共用,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

      (五)狠抓宣传教育。建立环境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开展“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创建,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动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通过实施枯水期水环境质量应急管理、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等措施,实现了环保“开门绿”。2018年1—4月,内江城区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82微克/立方米、54微克/立方米,同比2017年分别下降12.77%和20.59%;优良天数87天,优良天数率73.1%,同比提高7.5个百分点;沱江干流老母滩断面保持Ⅲ类水质(达近三年来最好水平),其余域内各主要河流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各位记者朋友,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虽然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但环境治理成效全面显现还需要一个过程。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关注、支持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新闻媒体的监督帮助下,撸起袖子加油干,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为建设幸福美丽内江夯实生态支撑。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内江市环境保护局新闻发布会

  • 2018年05月10日 11时16分
  • 来源: 内江市人民政府网站
  •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

      长期以来,省市各类新闻媒体十分关心、关注和支持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在环境宣传、舆论监督、跟踪问效等方面给予了大力帮助,为推动我市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内江市环境保护局对各位的辛勤工作和大力支持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市2017年环境质量状况和2018年环境保护工作安排。

      一、2017年环境质量状况

      2017年,全市上下以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为统揽,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一是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内江城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69.8微克/立方米,同比2015年下降15.9%;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48.1微克/立方米,同比2015年下降20.6%;优良天数272天,优良天数率74.5%,同比2015年上升3.2个百分点。我市空气中PM10、PM2.5年均浓度连续三年大幅下降,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二,PM10年均浓度首次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达近五年来最好水平。二是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全市三个国控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其中:沱江干流老母滩断面水质稳定保持IV类(7—12月连续6个月达到Ⅲ类);威远河廖家堰断面消除劣V类水体,改善为IV类;球溪河球溪河口断面扣除上游影响达到Ⅲ类。此外,隆昌九曲河白水滩断面保持IV类水质;乌龙河双河口断面水质由Ⅴ类改善为Ⅳ类。花园滩、濛溪口水电站、资中水厂、葫芦口水库、柏林寺水库、古宇湖水库等6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三是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内江城区、威远县、资中县、隆昌市区域环境噪声年昼间平均等效声级范围为53.6—57.0分贝,声环境质量内江城区、资中县、威远县为一般,隆昌市为较好。此外,我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核与辐射环境保持良好,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二、2017年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力推进问题整改。顺利通过中央、省环境保护督察,对反馈的突出环境问题,逐一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做好周调度、周通报、月提示、月公告等,对突出环境问题实行挂图作战、挂牌销号。系统整治畜禽养殖、河道采砂、建设工地扬尘等“10+2”行业性、区域性环境问题,着力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截至2018年4月30日,301件中央环保督察信访投诉件,完成整改232件;319个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完成整改296个;4件环保部挂牌督办的环境违法案件全部摘牌。

      (二)大力攻坚“三大战役”。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7次,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46台,整治和规范露天烧烤141处,检查建设工程215个,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加快实施沱江干流、隆昌河、球溪河、威远河“1+3”水体达标方案,与成都市、自贡市等市签订了《加快沱江流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合作协议》,探索一体式应急治理等治理方法,加快治理域内8条主要河流。启动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内江市工作方案》,加快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取缔关闭“五废”企业49户,累计转移处置危险废物2407批次。

      (三)严格实施监管执法。审批、备案建设项目环评文件1690个,从源头上严控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环评改革工作得到环保部充分肯定。核发《辐射安全许可证》15个、延续13个、变更22个、注销1个,对79家辐射工作单位开展监督检查。专项整治“散乱污”企业,对钢铁、水泥、火电等8个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140人次,完成“双随机”任务570厂次。全年查处环境信访件1802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80件,下达处罚决定书347件,处罚金额2309.59万元,其中,实施查封扣押案件1件、限产停产5件、移送拘留20件、涉嫌犯罪移送2件。

      (四)持续减少排放总量。联合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等有效手段,持续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经环保部初步核定,2017年,我市化学需氧量削减4194.67吨、氨氮排放量削减477.01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6373.24吨、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614.95吨,全面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五)强化提升监测能力。采取全程序空白、现场平行样等质控措施,获得准确度质控数据5913个、精密度质控数据6124个,质控样分析一次合格率在95%以上。完成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监测122厂次,获得水、气、声等环境监测数据95092个,有力支撑了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

      (六)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完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4大类14项任务,出台《内江市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等系列文件,初步构建起党委、政府负总责,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出台《开展法治保障服务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内江市甜城湖保护条例》等,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依法依规整治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违法行为;积极探索流域治理新路,内江沱江流域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全省唯一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对我市国控、省控等10大类企业、17个行业共22家企业开展了强制性环境信用评价;制定《内江市排污许可证核发管理工作程序》,核发了火电、造纸等14个行业排污许可证,严格监管企业排污行为。

      (七)全面深化环境宣传。深入开展“6.5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持续推进环保宣传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等行动,增设环保宣传标语标牌2万余处,省市媒体刊播我市环境保护相关报道1600余篇,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通过环保“双微”平台、门户网站等主动发声,发布各类环境信息1678条(篇)、微博和微信302条,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三、2018年环境保护工作安排

      2018年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是:内江城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12.7%,优良天数率达到74.4%。消除劣Ⅴ类断面,3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33.3%。县级及以上城市现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完成省上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确保全市土壤环境保持稳定、辐射环境保持良好。

      为实现这个总体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问题整改。聚焦中央、省环保督察发现问题,实行“清单制+责任制”管理,强化督查督办,严格执行销号制度,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同时,持续推进“10+2”行业性、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持续抓好整改“回头看”,对2个县(市、区)开展市级环保督察,巩固整改成效。

      (二)狠抓污染防治。一是标本兼治,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以时保天、以天保月、以月保年”策略,编制实施《内江市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持续强化川南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在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上狠下功夫,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二是聚焦重点,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深入开展“五清”行动,持续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和农业面源污染,加快推进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2个PPP项目包等重点项目建设,强化“枯水期”水环境质量应急管理,推动总磷等污染物指标持续下降,努力实现水环境质量“扩Ⅲ类,转Ⅳ类,灭Ⅴ类”目标。三是强化管控,打好净土保卫战。完成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强化耕地土壤污染分类管控、治理、修复,启动东兴区“牛棚子”片区土壤污染治理等示范项目,加强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监管,降低环境风险。

      (三)狠抓监管执法。编制划定内江市“三线一单”,坚持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从源头上严控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强化企业排污许可、环境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等制度,压实排污企业的主体责任。继续开展“利剑斩污行动”,用足用好《环保法》及其配套办法,严厉打击未批先建、偷排漏排等环境违法行为。

      (四)狠抓科技支撑。扎实开展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摸清污染底数。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启动实施环境信息化省、市、县三级统筹项目,构建市县两级综合办公网络,逐步实现业务、数据的全面融合和共享共用,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

      (五)狠抓宣传教育。建立环境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开展“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创建,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动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通过实施枯水期水环境质量应急管理、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等措施,实现了环保“开门绿”。2018年1—4月,内江城区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82微克/立方米、54微克/立方米,同比2017年分别下降12.77%和20.59%;优良天数87天,优良天数率73.1%,同比提高7.5个百分点;沱江干流老母滩断面保持Ⅲ类水质(达近三年来最好水平),其余域内各主要河流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各位记者朋友,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虽然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但环境治理成效全面显现还需要一个过程。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关注、支持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新闻媒体的监督帮助下,撸起袖子加油干,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为建设幸福美丽内江夯实生态支撑。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