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新闻发布会

  • 2021年11月26日 13时51分
  • 来源: 四川发布
  • 【字体:
  • 围绕“到2025年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基本建成”奋斗目标,我省公共文化服务如何高质量发展?体系如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如何真正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1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啦!

    11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条例》进行了解读。


    《条例》共七章六十七条,包括总则、设施规划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社会参与、保障措施、法律责任、附则。《条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细化供给措施,完善运行机制,丰富服务内容,推进城乡一体建设,促进全民共享,完善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改善文化民生、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明确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体育产品、文化体育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同时对公共文化设施做了列举式的规定,主要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体育馆等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职工)书屋、公共阅报栏(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点等。

    强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

    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本级国土空间规划,明确市(州)、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应当规划建设的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规定公共文化设施拆除、重建、改建等程序,细化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的各项制度;同时总结我省应对特大地震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经验,规定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鼓励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投保公众责任险。

    细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措施

    要求省人民政府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并组织实施;明确政府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强调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面向在校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服务供给;结合新形势,细化公共文化数字化和网络建设内容,采取措施实现全省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细化公共文化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教育、科技、旅游融合发展的相关规定。

    细化激励社会力量参与

    条例在上位法基础上,细化引导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建立健全文化志愿服务机制、保障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捐赠、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等内容,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运营和管理。

    发布会还透露这些讯息

    1、四川将打造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

    如何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真正落地落实,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赵红川介绍,将打造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

    具体而言,将重点推进天府新区省级文化中心建设,推动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非遗馆提档升级,提高服务效能。推进四川博物院新馆等一系列重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推动市(州)、县(市、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馆建设。统筹推进乡镇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的公共文化阵地建设。

    鼓励在城市中心、商业街区、楼宇商圈、社区街道、文博场馆、机场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景区景点等区域,创新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休闲轻食等服务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2、到2025年四川将统筹建设各类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项目2200个以上

    目前,老百姓对体育场馆的需求日益激增,“健身去哪儿”已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省体育局副局长朱明介绍,到2025年,四川将统筹建设体育公园、体育健身步道、乡镇(街道)健身中心、行政村(社区)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以及体育服务综合体等各类全民建设场地设施项目2200个以上。其中,力争建设各级各类体育公园200个以上,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

    此外,到“十四五”末,各市(州)本级应该要完成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公共体育馆、一个全民健身中心、一个体育公园、一个公共游泳馆;各县(市、区)原则上要建设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全民健身中心,同时可因地制宜选建公共体育馆、游泳馆、健身馆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以及冰雪运动项目的全民健身场馆;每个乡镇(街道)至少要建有一个健身中心和多个运动场,面积不低于2000平米;每个行政村(社区)要求要建有多功能的运动场地和建设一个配置有室内室外健身设施的全民健身中心,面积不低于1000平米。

    3、全省183个县将实现综合应急信息在农村“最后一公里”精准高效发布

    省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杨静介绍,我省将推动应急广播进社区、进景区、进家庭,推动应急广播深度融入应急管理体系,全面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广泛覆盖、可管可控、便捷高效以及多部门协同、多平台接入、全媒体发布、多终端接收、多场景应用”的应急广播体系,实现全省183个县综合应急信息在农村“最后一公里”的精准高效发布。

    4、细化完善为“一老一小”的文化服务

    适应老龄社会和未成年人保护需要,细化完善特殊群体的有效服务。《条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吸纳专业艺术工作者、专业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常态化开展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群体的专业文化体育培训、指导等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文化体育组织为学校文化体育活动提供指导,普及艺术、体育运动技能等;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等方式,为中小学校提供公益性文化体育服务。同时细化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群体的特点与需求,提供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记者 周俐君 刘茜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新闻发布会

  • 2021年11月26日 13时51分
  • 来源: 四川发布
  • 围绕“到2025年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基本建成”奋斗目标,我省公共文化服务如何高质量发展?体系如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如何真正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1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啦!

    11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条例》进行了解读。


    《条例》共七章六十七条,包括总则、设施规划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社会参与、保障措施、法律责任、附则。《条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细化供给措施,完善运行机制,丰富服务内容,推进城乡一体建设,促进全民共享,完善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改善文化民生、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明确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体育产品、文化体育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同时对公共文化设施做了列举式的规定,主要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体育馆等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职工)书屋、公共阅报栏(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点等。

    强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

    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本级国土空间规划,明确市(州)、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应当规划建设的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规定公共文化设施拆除、重建、改建等程序,细化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的各项制度;同时总结我省应对特大地震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经验,规定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鼓励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投保公众责任险。

    细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措施

    要求省人民政府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并组织实施;明确政府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强调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面向在校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服务供给;结合新形势,细化公共文化数字化和网络建设内容,采取措施实现全省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细化公共文化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教育、科技、旅游融合发展的相关规定。

    细化激励社会力量参与

    条例在上位法基础上,细化引导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建立健全文化志愿服务机制、保障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捐赠、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等内容,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运营和管理。

    发布会还透露这些讯息

    1、四川将打造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

    如何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真正落地落实,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赵红川介绍,将打造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

    具体而言,将重点推进天府新区省级文化中心建设,推动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非遗馆提档升级,提高服务效能。推进四川博物院新馆等一系列重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推动市(州)、县(市、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馆建设。统筹推进乡镇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的公共文化阵地建设。

    鼓励在城市中心、商业街区、楼宇商圈、社区街道、文博场馆、机场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景区景点等区域,创新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休闲轻食等服务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2、到2025年四川将统筹建设各类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项目2200个以上

    目前,老百姓对体育场馆的需求日益激增,“健身去哪儿”已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省体育局副局长朱明介绍,到2025年,四川将统筹建设体育公园、体育健身步道、乡镇(街道)健身中心、行政村(社区)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以及体育服务综合体等各类全民建设场地设施项目2200个以上。其中,力争建设各级各类体育公园200个以上,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

    此外,到“十四五”末,各市(州)本级应该要完成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公共体育馆、一个全民健身中心、一个体育公园、一个公共游泳馆;各县(市、区)原则上要建设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全民健身中心,同时可因地制宜选建公共体育馆、游泳馆、健身馆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以及冰雪运动项目的全民健身场馆;每个乡镇(街道)至少要建有一个健身中心和多个运动场,面积不低于2000平米;每个行政村(社区)要求要建有多功能的运动场地和建设一个配置有室内室外健身设施的全民健身中心,面积不低于1000平米。

    3、全省183个县将实现综合应急信息在农村“最后一公里”精准高效发布

    省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杨静介绍,我省将推动应急广播进社区、进景区、进家庭,推动应急广播深度融入应急管理体系,全面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广泛覆盖、可管可控、便捷高效以及多部门协同、多平台接入、全媒体发布、多终端接收、多场景应用”的应急广播体系,实现全省183个县综合应急信息在农村“最后一公里”的精准高效发布。

    4、细化完善为“一老一小”的文化服务

    适应老龄社会和未成年人保护需要,细化完善特殊群体的有效服务。《条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吸纳专业艺术工作者、专业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常态化开展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群体的专业文化体育培训、指导等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文化体育组织为学校文化体育活动提供指导,普及艺术、体育运动技能等;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等方式,为中小学校提供公益性文化体育服务。同时细化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群体的特点与需求,提供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记者 周俐君 刘茜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