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

  • 2018年05月31日 15时29分
  • 来源: 四川省投资促进局网站
  • 【字体:
  •  

     

      行政区划

      辖马尔康、金川、小金、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汶川、理县、茂县、松潘、九寨沟、黑水等13县、市,219个乡镇(镇51个,乡168个),1354个行政村。

      历史文化

      早在5000年前,阿坝州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据考古工作者研究,近年在茂县营盘山出土的文物与马家窑文化、三星堆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被称为营盘山文化。古蜀蚕丛时代(夏朝初年,约公元前21──16世纪)曾建都于蚕陵(今茂县叠溪)。公元前316年,秦在岷江上游东岸设置湔氐道,管理岷江流域诸民族事务。秦汉之际,岷江流域上游形成了冉、駹两个大的部落或部落联盟。《汉书》、《后汉书》等历史典籍中有"西山八国"、"六夷、七羌、九氐"等关于阿坝州古老民族历史的记载。秦汉至明清历代中央王朝都加强了对阿坝地区的管理。明朝大力推行土司制度。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实行"改土归流"。

      千百年来,我国古代的氐羌诸部、鲜卑、吐蕃、汉、回等民族用辛勤的劳动和无穷的智慧共同开发了阿坝,他们在这里互相融合,共同进步,逐步构成这块土地的主要民族:藏、羌、回、汉,他们为缔造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谱写了绚丽的篇章。被著名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为的“民族走廊”经过这里,留下了早已在民族融合中消失了的古老民风、独特民情,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

      20世纪30年代初,人类军事史上最具英雄主义的长途远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经的最艰苦、最危险的行军在阿坝州,中共中央召开了11次政治局会议,翻越了8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水草地,建立了少数民族最早的革命政权之一──格勒德沙共和国中央革命政府,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阿坝州因此被称为“雪山草地”。红军在阿坝州转战停留16个月,全州13县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认定为革命老区县。

      1952年阿坝州全境获得解放,年底成立四川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阿坝藏族自治州,1987年7月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旅游资源

      阿坝是旅游王国,生态阿坝富饶神奇。这里生态环境优良,立体气候明显,地理环境独特,有濒临绝迹的大熊猫、珙桐等动植物活化石。阿坝州拥有高密度、高品位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全州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4处,占幅员面积的29%。有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和若尔盖湿地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九寨沟和黄龙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和"绿色环球21"三项桂冠,2006年7月12日,我州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作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门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至此,我国5处世界自然遗产中,阿坝州占有其中3处。有黄龙、白羊、勿角、白河、铁布、宝顶、米亚罗、草坡、曼则塘、三打古、南莫且等1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有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等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卡龙沟、米亚罗、叠溪-松平沟、三江、九顶山-文镇沟大峡谷等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连绵起伏的山川,纵横交错的江河,珍稀多样的动植物,在川西北高原的这片热土上,演绎出自然造化中壮美灵动的山水风光。阿坝州被世界旅游专家誉为世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

      阿坝是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雪山草地",红色的阿坝浩气长存。20世纪30年代,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艰苦、最悲壮的历程在阿坝州,红军先后在这里召开了11次政治局会议,翻越了8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大雪山,3次穿越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经历了数十次大小战斗,转战停留16个月,建立了中国革命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全州13县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认定为革命老区县。这里有周恩来总理亲自定名的红原县,这里有红军长征纪念总碑碑园。阿坝这块红土将永远铭记并昭示红军精神,红军精神在这里炳照千古。

      阿坝是"民族走廊",多彩的阿坝瑰丽迷人。阿坝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千百年来,氐羌诸部、鲜卑、吐蕃、汉、回等民族用辛勤的劳动和无穷的智慧共同开发了阿坝,他们在这里互相融合、共同进步,形成了古老的民风、独特的民情、丰富的民俗,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有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松岗直波碉楼(含羌寨碉群)、松潘古城墙、壤塘棒托寺、错尔机寺、营盘山和姜维城遗址、日斯满巴碉房、阿坝州红军长征遗迹等8处(22个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黑水卡斯达温、九寨沟舞、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羌族瓦尔俄足节等4项民族文化遗产入选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近年来,中共阿坝州委、州人民政府在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优先发展。实施以规划为前提、保护为核心、管理为关键、文化为灵魂、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资本为纽带的旅游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复合型、外向型、经营型、休闲型、文化型旅游,精心打造大九寨、大熊猫、大草原、大冰川、大石海等五大品牌,努力建设全国最大的国际旅游精品区。切实加强旅游市场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宣传促销,积极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

      阿坝州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自然遗产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大熊猫生态旅游目的地、藏羌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旅游目的地、红军长征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

      经济发展

      “十二五”期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了《关于发展生态绿色工业经济的意见》、《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十五条意见》等文件,落实“稳经济关键在稳工业”的工作要求,把工业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综合施策,确保了工业的主导地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十一五”末的30.7%提升到40.2%,提高了9.5个百分点,州内规模以上企业突破百户,达到106户,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7%,对全州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0.5%。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有序

      “十二五”期间,锂加工、人工晶体、电子磁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完成四川浩普瑞锂电池正极材料、晶蓝宝石公司人造工业用蓝宝石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等一期项目建设,累计创新投资1.5亿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项目)12户(个)。编制完成《阿坝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加快转变阿坝州工业结构,提高阿坝州工业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清洁能源产业稳步发展

      水电及电网建设有序推进。以大渡河流域及其支流开发为重点,水电龙头产业不断壮大,全州清洁能源总装机达556万千瓦,骨干电网建设加快推进,茂县路坪500千伏、若尔盖红星220千伏、小金220千伏、金川110千伏、马尔康龙头滩110千伏等输变电工程建成投用。新能源开发逐步开展,四川中环、中核、中电投四川公司等企业,在红原、阿坝、若尔盖、小金等地,累计启动了180MW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和99MW风电项目。其中,120MW光伏项目建成投产。

      三、工业转型升级显成效

      建设完成茂县亚坪集中区鑫新能源公司节能减排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利用附近公司产生的尾气(氢气和一氧化碳)经过提纯为原料生产二甲醚和甲醇;引导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建设完成四川兆迪水泥、茂县潘达尔硅业等企业的余热发电项目,以提高资源在企业与企业、企业自身内部的综合利用率,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各项产业政策,严格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准入条件。“十二五”期间,已列入省淘汰落后产能计划企业32户,全部完成淘能任务。淘汰全州所有落后立窑水泥生产线,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43万吨(包括60万吨粉磨站产能)。

      四、特色生态加工工业突破发展

      利用全州丰富的农畜产品、旅游产品、道地中药材等地方特色产业资源,全力打造了以葡萄酒、果汁加工、蔬菜、牦牛肉干、奶制品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业,涌现出九寨沟天然葡萄酒业、理县高原绿谷生态食品、小金四姑娘山天然沙棘、红原宇妥藏药等为代表的重点企业。至“十二五”末,培养了15户规模以上生态产品加工企业,产值预计达20亿元。

      五、园区建设不断完善

      “十二五”期间,阿坝州全面推进工业优化布局,按照工业“北上、聚集、外联”战略,以“4 X”的园区发展思路,坚持四川阿坝州工业园区“一园多点”的发展战略,建成了汶川漩口新型工业集中区、茂县土门循环经济发展区(包括下孟工业集中区、桃关工业集中区),州工业园区累计投入12.1亿元对园区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占地4.7平方公里的州工业园区给排水、电力、通讯设施基本建成配套。

      以对外合作为抓手,成都-阿坝工业园区水、电、路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大力完善,投产或局部投产企业合计90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4户。开始合作建设德阳-阿坝生态经济产业园区,编制了《德阳-阿坝生态经济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14-2030)》,明确了产业发展重点、工业发展的方向,是阿坝州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

      六、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加大

      “十二五”期间,优化产业布局,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上档升级,扩大和提升产业链,强化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补助企业各类贷款贴息等各项支持帮扶项目253个,各类项目资金19255.7元。

      宜居环境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东南部为高山峡谷区,中部为山原区,西北部为高原区。长江上游主要支流岷江、大渡河纵贯全境,是黄河流经四川惟一的地区,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地。

      自东南向西北并随海拔由低到高而相应降低。西北部的丘状高原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寒湿润,年平均气温0.8℃~4.3℃。山原地带夏季温凉,冬春寒冷,干湿季明显,年平均气温5.6℃~8.9℃。高山峡谷地带,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气候从亚热带到温带、寒温带、寒带,呈明显的垂直性差异。

      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及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栖息地等世界级旅游景区闻名遐迩。有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松岗直波碉楼(含羌寨碉群)、松潘古城墙、壤塘棒托寺、错尔机寺、营盘山和姜维城遗址、日斯满巴碉房、阿坝州红军长征遗迹等8处(22个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黑水卡斯达温、九寨沟舞、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羌族瓦尔俄足节等12项民族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独特的藏、羌民族风情、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水能理论蕴藏量1933万千瓦,可开发量1400万千瓦,河流落差大,距离负荷中心近,年发电小时长,造价低。立体气候明显,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名、特、优、稀水果和反季节蔬菜良好的种植区。有优质天然草场422万公顷,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食品资源开发前景广阔,2015年末,牛存栏176.5万头、羊存栏103.6万只、猪存栏33.7万头。野生中药材1900余种,年生长量8.5万吨,贝母、红豆杉、黄芪、红景天、党参等地道名贵药材和羌活、秦艽、大黄等大宗药材十分丰富,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矿产资源极其丰富。迄今为止,已发现矿种54个,大型矿床12处,中型矿床10处,小型矿床36处。优势矿种有金、锂、花岗石、大理石、水泥用石灰石、泥炭、矿泉水、石榴子石、泥炭、温泉等。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阿坝州

  • 2018年05月31日 15时29分
  • 来源: 四川省投资促进局网站
  •  

     

      行政区划

      辖马尔康、金川、小金、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汶川、理县、茂县、松潘、九寨沟、黑水等13县、市,219个乡镇(镇51个,乡168个),1354个行政村。

      历史文化

      早在5000年前,阿坝州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据考古工作者研究,近年在茂县营盘山出土的文物与马家窑文化、三星堆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被称为营盘山文化。古蜀蚕丛时代(夏朝初年,约公元前21──16世纪)曾建都于蚕陵(今茂县叠溪)。公元前316年,秦在岷江上游东岸设置湔氐道,管理岷江流域诸民族事务。秦汉之际,岷江流域上游形成了冉、駹两个大的部落或部落联盟。《汉书》、《后汉书》等历史典籍中有"西山八国"、"六夷、七羌、九氐"等关于阿坝州古老民族历史的记载。秦汉至明清历代中央王朝都加强了对阿坝地区的管理。明朝大力推行土司制度。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实行"改土归流"。

      千百年来,我国古代的氐羌诸部、鲜卑、吐蕃、汉、回等民族用辛勤的劳动和无穷的智慧共同开发了阿坝,他们在这里互相融合,共同进步,逐步构成这块土地的主要民族:藏、羌、回、汉,他们为缔造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谱写了绚丽的篇章。被著名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为的“民族走廊”经过这里,留下了早已在民族融合中消失了的古老民风、独特民情,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

      20世纪30年代初,人类军事史上最具英雄主义的长途远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经的最艰苦、最危险的行军在阿坝州,中共中央召开了11次政治局会议,翻越了8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水草地,建立了少数民族最早的革命政权之一──格勒德沙共和国中央革命政府,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阿坝州因此被称为“雪山草地”。红军在阿坝州转战停留16个月,全州13县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认定为革命老区县。

      1952年阿坝州全境获得解放,年底成立四川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阿坝藏族自治州,1987年7月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旅游资源

      阿坝是旅游王国,生态阿坝富饶神奇。这里生态环境优良,立体气候明显,地理环境独特,有濒临绝迹的大熊猫、珙桐等动植物活化石。阿坝州拥有高密度、高品位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全州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4处,占幅员面积的29%。有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和若尔盖湿地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九寨沟和黄龙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和"绿色环球21"三项桂冠,2006年7月12日,我州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作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门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至此,我国5处世界自然遗产中,阿坝州占有其中3处。有黄龙、白羊、勿角、白河、铁布、宝顶、米亚罗、草坡、曼则塘、三打古、南莫且等1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有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等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卡龙沟、米亚罗、叠溪-松平沟、三江、九顶山-文镇沟大峡谷等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连绵起伏的山川,纵横交错的江河,珍稀多样的动植物,在川西北高原的这片热土上,演绎出自然造化中壮美灵动的山水风光。阿坝州被世界旅游专家誉为世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

      阿坝是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雪山草地",红色的阿坝浩气长存。20世纪30年代,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艰苦、最悲壮的历程在阿坝州,红军先后在这里召开了11次政治局会议,翻越了8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大雪山,3次穿越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经历了数十次大小战斗,转战停留16个月,建立了中国革命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全州13县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认定为革命老区县。这里有周恩来总理亲自定名的红原县,这里有红军长征纪念总碑碑园。阿坝这块红土将永远铭记并昭示红军精神,红军精神在这里炳照千古。

      阿坝是"民族走廊",多彩的阿坝瑰丽迷人。阿坝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千百年来,氐羌诸部、鲜卑、吐蕃、汉、回等民族用辛勤的劳动和无穷的智慧共同开发了阿坝,他们在这里互相融合、共同进步,形成了古老的民风、独特的民情、丰富的民俗,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有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松岗直波碉楼(含羌寨碉群)、松潘古城墙、壤塘棒托寺、错尔机寺、营盘山和姜维城遗址、日斯满巴碉房、阿坝州红军长征遗迹等8处(22个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黑水卡斯达温、九寨沟舞、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羌族瓦尔俄足节等4项民族文化遗产入选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近年来,中共阿坝州委、州人民政府在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优先发展。实施以规划为前提、保护为核心、管理为关键、文化为灵魂、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资本为纽带的旅游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复合型、外向型、经营型、休闲型、文化型旅游,精心打造大九寨、大熊猫、大草原、大冰川、大石海等五大品牌,努力建设全国最大的国际旅游精品区。切实加强旅游市场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宣传促销,积极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

      阿坝州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自然遗产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大熊猫生态旅游目的地、藏羌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旅游目的地、红军长征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

      经济发展

      “十二五”期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了《关于发展生态绿色工业经济的意见》、《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十五条意见》等文件,落实“稳经济关键在稳工业”的工作要求,把工业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综合施策,确保了工业的主导地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十一五”末的30.7%提升到40.2%,提高了9.5个百分点,州内规模以上企业突破百户,达到106户,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7%,对全州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0.5%。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有序

      “十二五”期间,锂加工、人工晶体、电子磁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完成四川浩普瑞锂电池正极材料、晶蓝宝石公司人造工业用蓝宝石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等一期项目建设,累计创新投资1.5亿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项目)12户(个)。编制完成《阿坝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加快转变阿坝州工业结构,提高阿坝州工业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清洁能源产业稳步发展

      水电及电网建设有序推进。以大渡河流域及其支流开发为重点,水电龙头产业不断壮大,全州清洁能源总装机达556万千瓦,骨干电网建设加快推进,茂县路坪500千伏、若尔盖红星220千伏、小金220千伏、金川110千伏、马尔康龙头滩110千伏等输变电工程建成投用。新能源开发逐步开展,四川中环、中核、中电投四川公司等企业,在红原、阿坝、若尔盖、小金等地,累计启动了180MW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和99MW风电项目。其中,120MW光伏项目建成投产。

      三、工业转型升级显成效

      建设完成茂县亚坪集中区鑫新能源公司节能减排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利用附近公司产生的尾气(氢气和一氧化碳)经过提纯为原料生产二甲醚和甲醇;引导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建设完成四川兆迪水泥、茂县潘达尔硅业等企业的余热发电项目,以提高资源在企业与企业、企业自身内部的综合利用率,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各项产业政策,严格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准入条件。“十二五”期间,已列入省淘汰落后产能计划企业32户,全部完成淘能任务。淘汰全州所有落后立窑水泥生产线,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43万吨(包括60万吨粉磨站产能)。

      四、特色生态加工工业突破发展

      利用全州丰富的农畜产品、旅游产品、道地中药材等地方特色产业资源,全力打造了以葡萄酒、果汁加工、蔬菜、牦牛肉干、奶制品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业,涌现出九寨沟天然葡萄酒业、理县高原绿谷生态食品、小金四姑娘山天然沙棘、红原宇妥藏药等为代表的重点企业。至“十二五”末,培养了15户规模以上生态产品加工企业,产值预计达20亿元。

      五、园区建设不断完善

      “十二五”期间,阿坝州全面推进工业优化布局,按照工业“北上、聚集、外联”战略,以“4 X”的园区发展思路,坚持四川阿坝州工业园区“一园多点”的发展战略,建成了汶川漩口新型工业集中区、茂县土门循环经济发展区(包括下孟工业集中区、桃关工业集中区),州工业园区累计投入12.1亿元对园区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占地4.7平方公里的州工业园区给排水、电力、通讯设施基本建成配套。

      以对外合作为抓手,成都-阿坝工业园区水、电、路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大力完善,投产或局部投产企业合计90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4户。开始合作建设德阳-阿坝生态经济产业园区,编制了《德阳-阿坝生态经济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14-2030)》,明确了产业发展重点、工业发展的方向,是阿坝州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

      六、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加大

      “十二五”期间,优化产业布局,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上档升级,扩大和提升产业链,强化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补助企业各类贷款贴息等各项支持帮扶项目253个,各类项目资金19255.7元。

      宜居环境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东南部为高山峡谷区,中部为山原区,西北部为高原区。长江上游主要支流岷江、大渡河纵贯全境,是黄河流经四川惟一的地区,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地。

      自东南向西北并随海拔由低到高而相应降低。西北部的丘状高原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寒湿润,年平均气温0.8℃~4.3℃。山原地带夏季温凉,冬春寒冷,干湿季明显,年平均气温5.6℃~8.9℃。高山峡谷地带,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气候从亚热带到温带、寒温带、寒带,呈明显的垂直性差异。

      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及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栖息地等世界级旅游景区闻名遐迩。有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松岗直波碉楼(含羌寨碉群)、松潘古城墙、壤塘棒托寺、错尔机寺、营盘山和姜维城遗址、日斯满巴碉房、阿坝州红军长征遗迹等8处(22个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黑水卡斯达温、九寨沟舞、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羌族瓦尔俄足节等12项民族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独特的藏、羌民族风情、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水能理论蕴藏量1933万千瓦,可开发量1400万千瓦,河流落差大,距离负荷中心近,年发电小时长,造价低。立体气候明显,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名、特、优、稀水果和反季节蔬菜良好的种植区。有优质天然草场422万公顷,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食品资源开发前景广阔,2015年末,牛存栏176.5万头、羊存栏103.6万只、猪存栏33.7万头。野生中药材1900余种,年生长量8.5万吨,贝母、红豆杉、黄芪、红景天、党参等地道名贵药材和羌活、秦艽、大黄等大宗药材十分丰富,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矿产资源极其丰富。迄今为止,已发现矿种54个,大型矿床12处,中型矿床10处,小型矿床36处。优势矿种有金、锂、花岗石、大理石、水泥用石灰石、泥炭、矿泉水、石榴子石、泥炭、温泉等。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