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成都当前空气持续重污染?市环保局、气象局回应

  • 2017年01月28日 20时10分
  • 来源: 新华网
  • 【字体:
  •   新华网成都1月28日电    1月22日,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下发通知,启动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此次污染过程的原因是什么,为何工业企业和工地相继停工、车流量大幅削减、社会活动水平降到最低,仍然出现重度霾?应急减排措施究竟成效如何?春节大假期间,空气又是怎样?

      就这些市民关心的问题,市环保局和市气象局根据气象条件,结合科学数据和相关城市经验对此进行了解读。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由于不利气象条件持续,盆地重污染态势无法得到有效改变,与2017年元旦霾和2014年春节霾发生发展过程十分类似。

     


      问题:污染物排放量已大幅削减,为何还持续重污染?

      原因1:近期成都市均以静稳天气为主 不利污染扩散


      “气象条件是短时间空气污染持续或改善的最主要动力。”相关负责人解释道,从1月16日开始,成都均以静稳天气形势为主——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多逆温,风速以1米左右的静小风为主。具体来看,22日~25日成都地区大气层结稳定,大部分时间静稳条件较好,过程中风速较小,空气湿度大,出现了3次大雾,进一步加剧了静稳条件。

      污染期间,近地面边界层维持很低的高度,尤其在22日午后,表征大气扩散能力的边界层高度基本在350米左右,是污染前的一半左右,更远低于夏秋季节的1000~1500米的水平。21~26日温差较大,日间伴随阳光,虽可以短暂抬升混合层高度,但在次日早上均形成不同程度的逆温层,其中21日和22日有4℃的强逆温,17日、19日、20日、24日、25日、26日有2℃中等强度的逆温。逆温给近地面盖上了“羽绒被”有时还是双层或多层,严重约束了污染物垂直方向的湍流运动,污染物累积加剧。

      据介绍,从2016年以来的6次重污染过程分析,污染过程的终结,最终依赖于气象条件的改善,最有效的除霾神器有“北方冷空气”、“持续两小时以上的雨”、“高原下沉气流”等。这些有利的天气现象能够有效的打破逆温层,破坏稳定的大气层结,促进气流上下交换或使得污染物沉降清除。

     


      原因2:无风无雨 盆地出现区域性连片污染

      包括成都在内,四川盆地大部分区域由于无风无雨,污染扩散气象条件恶劣,形成了区域性污染态势,各城市都难以“独善其身”。

      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说到,进入1月中下旬,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为典型纬向环流形势,这样的形势不利于引导冷空气南下。加之青藏高原南支槽弱,不利于降水系统生成,所以成都无冷空气影响,气温明显偏高,降水明显偏少。而从22日开始,盆地区域连片污染格局形成,大部分城市为中度到重度污染。

      据了解,四川省24日启动了区域重污染黄色预警,截止26日14:00时,成都及周边城市均持续污染状态,个别时段达到严重污染。连片污染形成后,总体污染水平高,各城市独善其身可能性基本没有,打破区域污染格局仍然有待于大范围气象条件的好转。

      原因3:污染物存量被“困” 但增量削减明显

      据介绍,之前产生的各种污染排放物,由于受到不利气象条件如城市热岛效应、静风、逆温等等影响,被滞留且久久难散,因此不断生成二次污染物,使得累积型污染特征愈加明显,这就是污染物的存量部分。该负责人说:“从22日之后,气象条件转为不利,存量污染物在大成都乃至周边城市均呈现‘停滞’状态,存量污染物无法通过大气运动得到有效削减或清除。”

      他继续谈到,对于污染物增量,任何削减措施包括人为停产减排、节假日的自然减排等等,均有较明显的削减作用;近期,成都工地停工,企业停产,城市变为“空城”,污染物排放强度和排放量显著下降,但削减的主要是污染物的增量部分,从监测数据也可以看出,表征机动车污染的硝酸盐浓度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前几次污染过程中的“节节高”现象,充分反映出减排对于增量部分削减的巨大作用。但对于污染物存量部分的削减,更多只能依靠大气扩散能力的改善。通过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发现:如果不利的气象条件维持,即便没有污染物增量,仅靠污染物存量部分仍能造成大范围且持续的雾霾天气。

      原因4:从各地经验看 治霾需社会各界参与并长期坚持

      “从国内外空气质量治理经验来看,治理雾霾需要全社会都参与其中,并长期坚持下去,空气质量向好才会成为常态。”该负责人表示,空气质量是多种污染排放作用于大气环境的最终结果,污染是大气扩散能力、燃煤、工业排放、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排放、居民生活排放等众多因素的综合结果。大气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从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到推广清洁能源、加快生态建设,都要涵盖其中。

      而从国内外空气质量治理经验来看,重污染天气在今后几年仍然会出现。“空气质量的改善,短期靠天气,长期靠减排。从政府层面,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引导发展绿色经济,实现低碳绿色发展等至关重要;从工业企业层面看,严格落实达标排放,履行减排的社会责任不容推卸;从公众层面看,积极参与绿色出行,降低生态足迹,积极践行低碳生活有重要意义。”该负责人如是说到。

     


      各地26日21时空气质量状况截图(根据2017年1月26日21时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全国环境空气质量”APP发布截图)

      问题:重污染天气期间的应急减排措施究竟成效如何?

      成效1:城市活动水平下降 一次污染物浓度低于前期


      “城市污染物排放总量确实得到了大幅削减。”相关负责人回答,春节前夕和春节期间是全年工业和社会生活活动水平最低的时段,工业、施工工地、交通排放大幅下降,从监测数据分析,减排效果显著。

      从下旬开始,随着春节临近,工业企业、工地相继停工,交通车流量下降,污染物排放强度总体下降。该负责人进一步分析说,从主要污染物浓度来看,与1月初(1月1日到6日)的污染过程明显不同,以气态污染物为代表的一次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浓度在下降,其中与工业和机动车排放相关的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均呈下降趋势,本次污染过程(截止25日)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1月初为101微克/立方米,降幅达到约30%;本次污染过程一氧化碳平均浓度为1.6毫克/立方米,1月初为2.3毫克/立方米,降幅也达到30%。作为工业排放特征的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17微克/立方米,较1月初污染过程平均浓度下降约40%。可见春节前夕社会活动水平整体下降,对一次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

      成效2:排放量下降 二次污染物生成速率减缓

      春节前夕,机动车、工业企业、工地等活动水平降到一年来最低,是对污染物增量部分的有效削减。

      根据数据分析, PM2.5浓度在此次污染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而在月初的类似污染过程中,PM2.5日增幅在30%到40%之间,可见减排虽然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对改变污染状态无能为力,但对降低污染物累积速度的作用显著。

      问题:春节期间天气会是怎样呢?

      预判:受偏北风影响 预计29日空气相对转好

      相关负责人表示,受偏北风影响,预计29日空气质量相对转好,为良至轻度污染。

      据介绍,25日市环保局、市气象局组织专家会商预判,26日低层有弱偏北风进入,风速略有增大;27日早上有逆温存在,白天垂直对流增强;28~29日有明显偏北风进入,风速增大,有小雨,气象扩散条件转好;30日~2日以静稳天气为主,风速较小,山区有分散降水,气象扩散条件中等偏差转较差。

      根据空气质量数值预报和人工预报综合判断,1月26日~28日空气质量总体维持重度污染,27日夜间至28日受烟花爆竹燃放影响凌晨前后数小时可能出现严重污染,预计1月29日空气质量等级为良至轻度污染,1月30日~31日空气质量等级以轻度污染为主,2月1日~2日空气质量等级为轻度至中度污染。(杜雨洲)

    责任编辑: 刘化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何成都当前空气持续重污染?市环保局、气象局回应

  • 2017年01月28日 20时10分
  • 来源: 新华网
  •   新华网成都1月28日电    1月22日,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下发通知,启动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此次污染过程的原因是什么,为何工业企业和工地相继停工、车流量大幅削减、社会活动水平降到最低,仍然出现重度霾?应急减排措施究竟成效如何?春节大假期间,空气又是怎样?

      就这些市民关心的问题,市环保局和市气象局根据气象条件,结合科学数据和相关城市经验对此进行了解读。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由于不利气象条件持续,盆地重污染态势无法得到有效改变,与2017年元旦霾和2014年春节霾发生发展过程十分类似。

     


      问题:污染物排放量已大幅削减,为何还持续重污染?

      原因1:近期成都市均以静稳天气为主 不利污染扩散


      “气象条件是短时间空气污染持续或改善的最主要动力。”相关负责人解释道,从1月16日开始,成都均以静稳天气形势为主——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多逆温,风速以1米左右的静小风为主。具体来看,22日~25日成都地区大气层结稳定,大部分时间静稳条件较好,过程中风速较小,空气湿度大,出现了3次大雾,进一步加剧了静稳条件。

      污染期间,近地面边界层维持很低的高度,尤其在22日午后,表征大气扩散能力的边界层高度基本在350米左右,是污染前的一半左右,更远低于夏秋季节的1000~1500米的水平。21~26日温差较大,日间伴随阳光,虽可以短暂抬升混合层高度,但在次日早上均形成不同程度的逆温层,其中21日和22日有4℃的强逆温,17日、19日、20日、24日、25日、26日有2℃中等强度的逆温。逆温给近地面盖上了“羽绒被”有时还是双层或多层,严重约束了污染物垂直方向的湍流运动,污染物累积加剧。

      据介绍,从2016年以来的6次重污染过程分析,污染过程的终结,最终依赖于气象条件的改善,最有效的除霾神器有“北方冷空气”、“持续两小时以上的雨”、“高原下沉气流”等。这些有利的天气现象能够有效的打破逆温层,破坏稳定的大气层结,促进气流上下交换或使得污染物沉降清除。

     


      原因2:无风无雨 盆地出现区域性连片污染

      包括成都在内,四川盆地大部分区域由于无风无雨,污染扩散气象条件恶劣,形成了区域性污染态势,各城市都难以“独善其身”。

      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说到,进入1月中下旬,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为典型纬向环流形势,这样的形势不利于引导冷空气南下。加之青藏高原南支槽弱,不利于降水系统生成,所以成都无冷空气影响,气温明显偏高,降水明显偏少。而从22日开始,盆地区域连片污染格局形成,大部分城市为中度到重度污染。

      据了解,四川省24日启动了区域重污染黄色预警,截止26日14:00时,成都及周边城市均持续污染状态,个别时段达到严重污染。连片污染形成后,总体污染水平高,各城市独善其身可能性基本没有,打破区域污染格局仍然有待于大范围气象条件的好转。

      原因3:污染物存量被“困” 但增量削减明显

      据介绍,之前产生的各种污染排放物,由于受到不利气象条件如城市热岛效应、静风、逆温等等影响,被滞留且久久难散,因此不断生成二次污染物,使得累积型污染特征愈加明显,这就是污染物的存量部分。该负责人说:“从22日之后,气象条件转为不利,存量污染物在大成都乃至周边城市均呈现‘停滞’状态,存量污染物无法通过大气运动得到有效削减或清除。”

      他继续谈到,对于污染物增量,任何削减措施包括人为停产减排、节假日的自然减排等等,均有较明显的削减作用;近期,成都工地停工,企业停产,城市变为“空城”,污染物排放强度和排放量显著下降,但削减的主要是污染物的增量部分,从监测数据也可以看出,表征机动车污染的硝酸盐浓度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前几次污染过程中的“节节高”现象,充分反映出减排对于增量部分削减的巨大作用。但对于污染物存量部分的削减,更多只能依靠大气扩散能力的改善。通过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发现:如果不利的气象条件维持,即便没有污染物增量,仅靠污染物存量部分仍能造成大范围且持续的雾霾天气。

      原因4:从各地经验看 治霾需社会各界参与并长期坚持

      “从国内外空气质量治理经验来看,治理雾霾需要全社会都参与其中,并长期坚持下去,空气质量向好才会成为常态。”该负责人表示,空气质量是多种污染排放作用于大气环境的最终结果,污染是大气扩散能力、燃煤、工业排放、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排放、居民生活排放等众多因素的综合结果。大气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从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到推广清洁能源、加快生态建设,都要涵盖其中。

      而从国内外空气质量治理经验来看,重污染天气在今后几年仍然会出现。“空气质量的改善,短期靠天气,长期靠减排。从政府层面,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引导发展绿色经济,实现低碳绿色发展等至关重要;从工业企业层面看,严格落实达标排放,履行减排的社会责任不容推卸;从公众层面看,积极参与绿色出行,降低生态足迹,积极践行低碳生活有重要意义。”该负责人如是说到。

     


      各地26日21时空气质量状况截图(根据2017年1月26日21时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全国环境空气质量”APP发布截图)

      问题:重污染天气期间的应急减排措施究竟成效如何?

      成效1:城市活动水平下降 一次污染物浓度低于前期


      “城市污染物排放总量确实得到了大幅削减。”相关负责人回答,春节前夕和春节期间是全年工业和社会生活活动水平最低的时段,工业、施工工地、交通排放大幅下降,从监测数据分析,减排效果显著。

      从下旬开始,随着春节临近,工业企业、工地相继停工,交通车流量下降,污染物排放强度总体下降。该负责人进一步分析说,从主要污染物浓度来看,与1月初(1月1日到6日)的污染过程明显不同,以气态污染物为代表的一次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浓度在下降,其中与工业和机动车排放相关的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均呈下降趋势,本次污染过程(截止25日)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1月初为101微克/立方米,降幅达到约30%;本次污染过程一氧化碳平均浓度为1.6毫克/立方米,1月初为2.3毫克/立方米,降幅也达到30%。作为工业排放特征的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17微克/立方米,较1月初污染过程平均浓度下降约40%。可见春节前夕社会活动水平整体下降,对一次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

      成效2:排放量下降 二次污染物生成速率减缓

      春节前夕,机动车、工业企业、工地等活动水平降到一年来最低,是对污染物增量部分的有效削减。

      根据数据分析, PM2.5浓度在此次污染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而在月初的类似污染过程中,PM2.5日增幅在30%到40%之间,可见减排虽然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对改变污染状态无能为力,但对降低污染物累积速度的作用显著。

      问题:春节期间天气会是怎样呢?

      预判:受偏北风影响 预计29日空气相对转好

      相关负责人表示,受偏北风影响,预计29日空气质量相对转好,为良至轻度污染。

      据介绍,25日市环保局、市气象局组织专家会商预判,26日低层有弱偏北风进入,风速略有增大;27日早上有逆温存在,白天垂直对流增强;28~29日有明显偏北风进入,风速增大,有小雨,气象扩散条件转好;30日~2日以静稳天气为主,风速较小,山区有分散降水,气象扩散条件中等偏差转较差。

      根据空气质量数值预报和人工预报综合判断,1月26日~28日空气质量总体维持重度污染,27日夜间至28日受烟花爆竹燃放影响凌晨前后数小时可能出现严重污染,预计1月29日空气质量等级为良至轻度污染,1月30日~31日空气质量等级以轻度污染为主,2月1日~2日空气质量等级为轻度至中度污染。(杜雨洲)

    责任编辑: 刘化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