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洪波: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 2019年01月04日 15时2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郡县治则天下安。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强调,盘活县域经济和全域旅游,就能夯实全省经济发展的基层基础。发展县域经济意义重大,但在具体工作中,不同县域有不同的难点和痛点。解决难点痛点,出路只有一个,就是以改革开放的思维,从各个地方的实际出发,抢抓县域经济的战略机遇,把难点变优点,把痛点变机遇。

    把经济通道放在重要的位置来统筹

    发展县域经济,要把发展经济通道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来统筹。县域经济不发达,交通往往也不发达。交通不发达,经济也好不到哪里去。对于那些交通条件仍然掣肘经济发展的县来说,有条件的要优先发展交通,没有条件的要争取条件、创造条件来发展交通。另外,受行政管理体制和地域范围的限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政策要在县域这个具体的地理空间中实施。如果产业布局与应有的产业集聚与扩散所要求的空间不相适应,那么这些产业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益。突破县域经济的空间局限,就要扩大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腹地,其中交通的通达程度是一个最大变量。

    大竹坚持建设中国西部重要综合交通次级枢纽,打通川东渝北区域战略通道。一是构建大枢纽。加快构建“一环两航三铁三高速五干线”联运交通体系,全力争取西渝高铁过境大竹并设站,加快城口—宣汉—大竹—邻水高速公路规划前期工作;依托南大梁高速连接万州深水港水运航线,畅通大竹融入长江黄金水道和对外通道。二是推动大开放。聚力推动全域开放,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板块和转型支撑,巩固提升川东渝北区域“第一方阵”竞争优势。深度融入百节新机场、重庆江北机场,大力发展临空产业和空港经济,推动交通走廊向经济走廊转变。三是打造大园区。把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区作为“工业强县”的战略优势,不断提高园区基础承载能级和产业转移水平。高起点、大手笔发展现代仓储物流,加快在川东北地区和成渝经济区建成物流节点城市和跨界仓储基地。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节点经济”

    经济通道畅通了,并不意味着经济就会自然地发展起来。要在经济通道上发展通道经济,最终还要取决于通道上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发展要素是否有意愿在这个点上停下来、留下来。这就需要有吸引他们的风景,有适合过路资源的生长环境,有相对的投资洼地和产业发展高地。对于一些大城市或者中等城市来说,谈得更多的是“枢纽经济”,但是对于一个县域来说,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发展地位,发展“节点经济”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定位。所谓“节点经济”,就是相对于区域经济来说,县域要利用自己特殊的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历史沉淀,构建起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即使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至少在局部领域范围内、差别化的产业空间上,不同地域品牌的打造上,相对于竞争对手形成自己的优势。

    由于历史原因,县域经济分散化的工业布局难以发挥集聚效应,也很难在某一个方面形成比较优势。针对这种情况,大竹县提出了坚持“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和西南机械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的发展定位。

    每一个县域,都是相对独立的单元,而放眼到较大的区域之中,又是相互关联的局部。这种逻辑关系决定了在谋划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以改革开放的视野,突破一城一池思维,打破固有的习惯路径,作出优化选择。对于大竹来说,一是扎实推进改革落实。牢牢把握改革落实这个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变量”,坚持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统揽,扎实推进经济体制、行政体制、农业农村、国企国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切实抓好省、市改革重大部署和改革试点落地落实,通过深化改革充分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二是务实推进改革创新。积极顺应“双创”“互联网+”发展趋势,以改革思维和改革的举措推动产品创新、产业创新,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构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并存、要素市场与商品市场互通的多元化市场格局。三是全域推进对外开放。坚决破除“盆地意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从全域全局的视野,研究谋划新时代大竹全面开发开放问题,切实走出一条内陆地区县域扩大开放的路子。 何洪波 作者系大竹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何洪波: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 2019年01月04日 15时2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郡县治则天下安。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强调,盘活县域经济和全域旅游,就能夯实全省经济发展的基层基础。发展县域经济意义重大,但在具体工作中,不同县域有不同的难点和痛点。解决难点痛点,出路只有一个,就是以改革开放的思维,从各个地方的实际出发,抢抓县域经济的战略机遇,把难点变优点,把痛点变机遇。

    把经济通道放在重要的位置来统筹

    发展县域经济,要把发展经济通道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来统筹。县域经济不发达,交通往往也不发达。交通不发达,经济也好不到哪里去。对于那些交通条件仍然掣肘经济发展的县来说,有条件的要优先发展交通,没有条件的要争取条件、创造条件来发展交通。另外,受行政管理体制和地域范围的限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政策要在县域这个具体的地理空间中实施。如果产业布局与应有的产业集聚与扩散所要求的空间不相适应,那么这些产业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益。突破县域经济的空间局限,就要扩大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腹地,其中交通的通达程度是一个最大变量。

    大竹坚持建设中国西部重要综合交通次级枢纽,打通川东渝北区域战略通道。一是构建大枢纽。加快构建“一环两航三铁三高速五干线”联运交通体系,全力争取西渝高铁过境大竹并设站,加快城口—宣汉—大竹—邻水高速公路规划前期工作;依托南大梁高速连接万州深水港水运航线,畅通大竹融入长江黄金水道和对外通道。二是推动大开放。聚力推动全域开放,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板块和转型支撑,巩固提升川东渝北区域“第一方阵”竞争优势。深度融入百节新机场、重庆江北机场,大力发展临空产业和空港经济,推动交通走廊向经济走廊转变。三是打造大园区。把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区作为“工业强县”的战略优势,不断提高园区基础承载能级和产业转移水平。高起点、大手笔发展现代仓储物流,加快在川东北地区和成渝经济区建成物流节点城市和跨界仓储基地。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节点经济”

    经济通道畅通了,并不意味着经济就会自然地发展起来。要在经济通道上发展通道经济,最终还要取决于通道上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发展要素是否有意愿在这个点上停下来、留下来。这就需要有吸引他们的风景,有适合过路资源的生长环境,有相对的投资洼地和产业发展高地。对于一些大城市或者中等城市来说,谈得更多的是“枢纽经济”,但是对于一个县域来说,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发展地位,发展“节点经济”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定位。所谓“节点经济”,就是相对于区域经济来说,县域要利用自己特殊的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历史沉淀,构建起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即使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至少在局部领域范围内、差别化的产业空间上,不同地域品牌的打造上,相对于竞争对手形成自己的优势。

    由于历史原因,县域经济分散化的工业布局难以发挥集聚效应,也很难在某一个方面形成比较优势。针对这种情况,大竹县提出了坚持“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和西南机械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的发展定位。

    每一个县域,都是相对独立的单元,而放眼到较大的区域之中,又是相互关联的局部。这种逻辑关系决定了在谋划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以改革开放的视野,突破一城一池思维,打破固有的习惯路径,作出优化选择。对于大竹来说,一是扎实推进改革落实。牢牢把握改革落实这个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变量”,坚持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统揽,扎实推进经济体制、行政体制、农业农村、国企国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切实抓好省、市改革重大部署和改革试点落地落实,通过深化改革充分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二是务实推进改革创新。积极顺应“双创”“互联网+”发展趋势,以改革思维和改革的举措推动产品创新、产业创新,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构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并存、要素市场与商品市场互通的多元化市场格局。三是全域推进对外开放。坚决破除“盆地意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从全域全局的视野,研究谋划新时代大竹全面开发开放问题,切实走出一条内陆地区县域扩大开放的路子。 何洪波 作者系大竹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