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彬: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推动四川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 2018年07月04日 17时4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指出,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第一要务,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在这一新格局中,成都作为“一干”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一干”与“多支”是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和实现“五区协同”?这些都是我们在构建这一新格局中必须回答的问题。

      作为“主干”的成都,要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成都平原经济区以占全省不到20%的面积承载了全省近一半的人口,贡献了六成的经济总量。区域发展不平衡,首位城市与其他市州经济体量悬殊,并且近几年还有扩大的趋势,这是我省经济发展的老问题,反映出成都对于其他市州的带动辐射不够,成都的经济实力、产业实力还有待继续强化,进而对周边区域起到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让成都“停下来”等其他市州发展,而是要加快成都发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以成都的更快、更高、更好发展来带动其他市州的发展。

      如何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成都提出,要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建设“五个城市”,即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驱动先导城市;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城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同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升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影响力、辐射力和集聚力,成都提出,必须增强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文创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综合交通通信枢纽等“五中心一枢纽”支撑功能。为此,成都提出重点发展“五大支柱产业”,即“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优势产业”。应该说,成都的发展定位和战略部署是非常符合“中心城市”目标的,它的发展可以先行一步,为其他市州的发展拓展空间和提供有益经验。

      “一干”与“多支”的关系应当是“协同发展”的关系。成都“一城独大”,而其他市州发展的支撑不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所在。要破解这一困局,必须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形成“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格局。所谓协同发展,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相互协作完成某一目标,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协同发展论已被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确定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省当前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0%,迎来了由“虹吸集聚”向“辐射扩散”发展的拐点。因此,现在提出协同发展,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并且,协同发展顺应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等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我省把握好这一开放新机遇,推动我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全会提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准确诠释了协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一是多样性原则。这次全会提出要发展“多支”,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竞相发展,形成四川区域发展多个支点支撑的局面。作为“支点”,环成都经济圈要建成与成都有机融合、一体发展的现代经济集中发展区;川南经济区要建成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和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川东北经济区要建成东向北向出川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攀西经济区要建成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亚热带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甘孜、阿坝和大小凉山地区则要把生态功能放在第一位。二是竞争的公平性,就是多种成分、多种形式在同等生存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这次全会提出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目的就在于通过公平竞争使“一干”“多支”及“五区”的各自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三是协同性,竞争不以优胜劣汰置对方于死地为目的,而是促使双方发挥各自特长,或继续发挥优势,或及时转轨创新,以求得双方的共同发展和社会共同繁荣。这次全会对具体的协同内容进行了精细化的部署,提出“四个协同发展”,其中“五区协同”是总体目标,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提出“推动成都与环成都经济圈协同发展”,有利于提升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整体实力,更好地发挥对于其他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解决成都辐射带动作用不够的问题。环成都经济圈与成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关系,而不是“月明星稀”的关系。成都通过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吸纳高端资源要素,再通过溢出效应,首先为环成都经济圈各市县承载高端产业配套和产业转移提供机会,再通过它们的辐射作用带动其他经济区的发展。 (刘学彬 作者系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刘学彬: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推动四川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 2018年07月04日 17时4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指出,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第一要务,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在这一新格局中,成都作为“一干”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一干”与“多支”是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和实现“五区协同”?这些都是我们在构建这一新格局中必须回答的问题。

      作为“主干”的成都,要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成都平原经济区以占全省不到20%的面积承载了全省近一半的人口,贡献了六成的经济总量。区域发展不平衡,首位城市与其他市州经济体量悬殊,并且近几年还有扩大的趋势,这是我省经济发展的老问题,反映出成都对于其他市州的带动辐射不够,成都的经济实力、产业实力还有待继续强化,进而对周边区域起到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让成都“停下来”等其他市州发展,而是要加快成都发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以成都的更快、更高、更好发展来带动其他市州的发展。

      如何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成都提出,要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建设“五个城市”,即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驱动先导城市;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城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同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升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影响力、辐射力和集聚力,成都提出,必须增强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文创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综合交通通信枢纽等“五中心一枢纽”支撑功能。为此,成都提出重点发展“五大支柱产业”,即“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优势产业”。应该说,成都的发展定位和战略部署是非常符合“中心城市”目标的,它的发展可以先行一步,为其他市州的发展拓展空间和提供有益经验。

      “一干”与“多支”的关系应当是“协同发展”的关系。成都“一城独大”,而其他市州发展的支撑不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所在。要破解这一困局,必须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形成“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格局。所谓协同发展,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相互协作完成某一目标,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协同发展论已被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确定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省当前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0%,迎来了由“虹吸集聚”向“辐射扩散”发展的拐点。因此,现在提出协同发展,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并且,协同发展顺应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等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我省把握好这一开放新机遇,推动我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全会提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准确诠释了协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一是多样性原则。这次全会提出要发展“多支”,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竞相发展,形成四川区域发展多个支点支撑的局面。作为“支点”,环成都经济圈要建成与成都有机融合、一体发展的现代经济集中发展区;川南经济区要建成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和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川东北经济区要建成东向北向出川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攀西经济区要建成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亚热带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甘孜、阿坝和大小凉山地区则要把生态功能放在第一位。二是竞争的公平性,就是多种成分、多种形式在同等生存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这次全会提出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目的就在于通过公平竞争使“一干”“多支”及“五区”的各自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三是协同性,竞争不以优胜劣汰置对方于死地为目的,而是促使双方发挥各自特长,或继续发挥优势,或及时转轨创新,以求得双方的共同发展和社会共同繁荣。这次全会对具体的协同内容进行了精细化的部署,提出“四个协同发展”,其中“五区协同”是总体目标,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提出“推动成都与环成都经济圈协同发展”,有利于提升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整体实力,更好地发挥对于其他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解决成都辐射带动作用不够的问题。环成都经济圈与成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关系,而不是“月明星稀”的关系。成都通过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吸纳高端资源要素,再通过溢出效应,首先为环成都经济圈各市县承载高端产业配套和产业转移提供机会,再通过它们的辐射作用带动其他经济区的发展。 (刘学彬 作者系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