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勾勒全域旅游新路径

  • 2019年08月27日 07时4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巴山大峡谷景区美景。 (王利摄)

    巴山大峡谷桑树坪游客接待中心。 (龚其明摄)

    巴山大峡谷桃溪谷。 (龚其明摄)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串珠成链

    8月21日清晨,白云层叠凉风习习,从达州城区出发,自驾游客陈家义带着妻女,一路向北,巴山大峡谷—八台山—龙潭河—峨城山……陈家义在车的后备厢提前准备好帐篷,就为一睹巴山大峡谷的云海、八台山的星空……

    “9月开学老大就上一年级了,赶在这之前休假陪她们耍一圈。”陈家义生长在达州,大学读书在西安,现定居成都,按此行攻略,从达州到西安“打来回”。

    巴山大峡谷的傍晚微风不燥,白天领略了梦幻旖旎大象洞的钟乳石奇景和桃溪谷清水漂流后,晚上篝火旁,身着民族服饰的土家族姑娘会邀你一起跳巴人舞,唱巴人歌;八台山蜿蜒盘山道上,接连不断的山路“十九弯”带你感受“川东峨眉”……

    一幅“巴山夜雨·水墨达州”的画卷徐徐展开。

    尴尬:资源富集配套滞后

    不过,包括陈家义在内的不少达州人,在经年的记忆中也从未曾将家乡与旅游目的地进行过勾连。

    “满天星星,不见月亮”,曾一度被用以描摹达州旅游发展的尴尬。

    一份来自达州市相关部门的材料这样描述对自身旅游资源的认知:因地处大巴山南麓、南北气候分界线,海拔较高、空气清新,是秦巴山区生态文化旅游区和大巴山风景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州是巴文明的发源地,罗家坝遗址是目前考古发现面积最大的巴文化遗址,获得中国考古田野奖的城坝遗址是巴人分支古賨国都,均为国家大遗址;达州还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气都、巴人故里、红色达州,达州三张名片中两张都与文旅有关。“但达州旅游起步较晚。”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张雁坦言。

    1998年,也就是达州建市前一年,在原达川地区外事办旅游科的基础上成立旅游事业管理局。当年,全年旅游接待游客10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亿元,“一段时期,达州旅游是有资源缺景区,有数据乏产业”。

    转折:文旅融合产业转型

    2010年,真佛山拿下达州市第一张4A级景区牌照,“这是达州旅游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甚至可以说是第一个转折。”已在旅游主管部门工作了18年的张雁提及此事仍很激动。

    随后数年,达州创建成功的4A级景区数达到10个。

    很快,第二个转折,也可谓决定性的转折接踵而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一理念激荡人心之时,达州经济发展也走到了“十字路口”。

    2011年,达州GDP破千亿元,成为全省除成都外,首批迈入“千亿俱乐部”的6个市州之一。然而,对传统、单一化产业的依赖,导致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弱、盈利能力差等问题日益凸显,伴随着外部市场等因素的叠加,达州经济一路下行,2015年触及谷底时的增速仅为3.1%,而当年全省经济增速为7.9%。

    除转型升级外,在产业布局上做加法,成为主客观共同导向的战略选择。

    事实上,伏笔在2011年这个屡被提及的年份已然埋下。当年,首届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主会场所在地的宣汉县君塘镇洋烈村,从之前遭洪水淹没到涅槃重生。此后两届展演,无论是大竹庙坝还是开江普安,都借此走上了乡村文旅发展的快车道。

    今年10月,第七届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暨达州市首届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也将拉开序幕,“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对达州文化旅游事业、产业发展的意义,不失为一次试验、一种探索。”一位连年与会的业内人士如是说。

    开发:串珠成链全域旅游

    把观察的时间点再度拨回——2016年,达州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达州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建成国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随后,旅游业作为“优势潜力产业集群”被写入“6+2”“6+3”的全市产业经济发展新的坐标系,达州旅游扣响了打“翻身仗”的发令枪。

    当年,以宣汉县百里峡更名巴山大峡谷实施综合开发为龙头,全域旅游开发、发展指向“大旅游、大景区、大产业”。紧接着,2017年,达州先后出台《达州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达州市旅游业三年攻坚发展方案(2017—2019年)》等。

    今年7月2日,大巴山茶文化小镇开门迎客,成为万源八台山—龙潭河景区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和驿站。围绕重点景区,串珠成链,生态康养度假之旅、巴賨文化探秘之旅、红色文化初心之旅、宗教文化感悟之旅、乡村田园休闲之旅,5条文旅精品线路随着政府投入及招商引资的项目落地,达州旅游地图日渐清晰起来。

    2018年,达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82亿元,占GDP比重为4.85%,旅游总收入208亿元。另一组数据或许更能说明当前的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达州市文化旅游业签约资金185.3亿元,占“6+3”产业的27.6%,位居第一,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55.6亿元,同比增长38%。

    “现在安逸哟,能照顾到父母娃儿,还能把钱挣了,收入比在外头打工还多打几个滚儿!”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让八台山旅游景区外独秀峰农庄老板张学柄感受颇深。2012年前,在浙江工地上高空作业;2012年回到家乡八台镇开农家乐,每年营收“步步高”;2014年他在经营餐饮基础上增加了住宿,现在年收入“五根指拇儿还要往上数哦”。

    如今达州这片旅游发展热土上,吃起“旅游饭”的“张学柄们”越来越多。

    8月,万源传来两个好消息。计划投资60亿元的黑宝山度假区项目将于8月底签订正式协议;计划投资16亿元的龙潭河度假区综合开发项目将于近期签约。

    巴山大峡谷上,罗盘顶滑雪场正在建设,预计将于10月与大众见面。

    通川区投资2.5亿元的龙湖·蝴蝶谷,将于明年春节开园。

    今年,达州围绕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和“全国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两大目标,统筹谋划,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通过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全域旅游发展。 (徐洋 钟文博 记者 曾实)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达州勾勒全域旅游新路径

  • 2019年08月27日 07时4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巴山大峡谷景区美景。 (王利摄)

    巴山大峡谷桑树坪游客接待中心。 (龚其明摄)

    巴山大峡谷桃溪谷。 (龚其明摄)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串珠成链

    8月21日清晨,白云层叠凉风习习,从达州城区出发,自驾游客陈家义带着妻女,一路向北,巴山大峡谷—八台山—龙潭河—峨城山……陈家义在车的后备厢提前准备好帐篷,就为一睹巴山大峡谷的云海、八台山的星空……

    “9月开学老大就上一年级了,赶在这之前休假陪她们耍一圈。”陈家义生长在达州,大学读书在西安,现定居成都,按此行攻略,从达州到西安“打来回”。

    巴山大峡谷的傍晚微风不燥,白天领略了梦幻旖旎大象洞的钟乳石奇景和桃溪谷清水漂流后,晚上篝火旁,身着民族服饰的土家族姑娘会邀你一起跳巴人舞,唱巴人歌;八台山蜿蜒盘山道上,接连不断的山路“十九弯”带你感受“川东峨眉”……

    一幅“巴山夜雨·水墨达州”的画卷徐徐展开。

    尴尬:资源富集配套滞后

    不过,包括陈家义在内的不少达州人,在经年的记忆中也从未曾将家乡与旅游目的地进行过勾连。

    “满天星星,不见月亮”,曾一度被用以描摹达州旅游发展的尴尬。

    一份来自达州市相关部门的材料这样描述对自身旅游资源的认知:因地处大巴山南麓、南北气候分界线,海拔较高、空气清新,是秦巴山区生态文化旅游区和大巴山风景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州是巴文明的发源地,罗家坝遗址是目前考古发现面积最大的巴文化遗址,获得中国考古田野奖的城坝遗址是巴人分支古賨国都,均为国家大遗址;达州还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气都、巴人故里、红色达州,达州三张名片中两张都与文旅有关。“但达州旅游起步较晚。”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张雁坦言。

    1998年,也就是达州建市前一年,在原达川地区外事办旅游科的基础上成立旅游事业管理局。当年,全年旅游接待游客10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亿元,“一段时期,达州旅游是有资源缺景区,有数据乏产业”。

    转折:文旅融合产业转型

    2010年,真佛山拿下达州市第一张4A级景区牌照,“这是达州旅游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甚至可以说是第一个转折。”已在旅游主管部门工作了18年的张雁提及此事仍很激动。

    随后数年,达州创建成功的4A级景区数达到10个。

    很快,第二个转折,也可谓决定性的转折接踵而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一理念激荡人心之时,达州经济发展也走到了“十字路口”。

    2011年,达州GDP破千亿元,成为全省除成都外,首批迈入“千亿俱乐部”的6个市州之一。然而,对传统、单一化产业的依赖,导致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弱、盈利能力差等问题日益凸显,伴随着外部市场等因素的叠加,达州经济一路下行,2015年触及谷底时的增速仅为3.1%,而当年全省经济增速为7.9%。

    除转型升级外,在产业布局上做加法,成为主客观共同导向的战略选择。

    事实上,伏笔在2011年这个屡被提及的年份已然埋下。当年,首届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主会场所在地的宣汉县君塘镇洋烈村,从之前遭洪水淹没到涅槃重生。此后两届展演,无论是大竹庙坝还是开江普安,都借此走上了乡村文旅发展的快车道。

    今年10月,第七届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暨达州市首届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也将拉开序幕,“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对达州文化旅游事业、产业发展的意义,不失为一次试验、一种探索。”一位连年与会的业内人士如是说。

    开发:串珠成链全域旅游

    把观察的时间点再度拨回——2016年,达州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达州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建成国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随后,旅游业作为“优势潜力产业集群”被写入“6+2”“6+3”的全市产业经济发展新的坐标系,达州旅游扣响了打“翻身仗”的发令枪。

    当年,以宣汉县百里峡更名巴山大峡谷实施综合开发为龙头,全域旅游开发、发展指向“大旅游、大景区、大产业”。紧接着,2017年,达州先后出台《达州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达州市旅游业三年攻坚发展方案(2017—2019年)》等。

    今年7月2日,大巴山茶文化小镇开门迎客,成为万源八台山—龙潭河景区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和驿站。围绕重点景区,串珠成链,生态康养度假之旅、巴賨文化探秘之旅、红色文化初心之旅、宗教文化感悟之旅、乡村田园休闲之旅,5条文旅精品线路随着政府投入及招商引资的项目落地,达州旅游地图日渐清晰起来。

    2018年,达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82亿元,占GDP比重为4.85%,旅游总收入208亿元。另一组数据或许更能说明当前的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达州市文化旅游业签约资金185.3亿元,占“6+3”产业的27.6%,位居第一,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55.6亿元,同比增长38%。

    “现在安逸哟,能照顾到父母娃儿,还能把钱挣了,收入比在外头打工还多打几个滚儿!”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让八台山旅游景区外独秀峰农庄老板张学柄感受颇深。2012年前,在浙江工地上高空作业;2012年回到家乡八台镇开农家乐,每年营收“步步高”;2014年他在经营餐饮基础上增加了住宿,现在年收入“五根指拇儿还要往上数哦”。

    如今达州这片旅游发展热土上,吃起“旅游饭”的“张学柄们”越来越多。

    8月,万源传来两个好消息。计划投资60亿元的黑宝山度假区项目将于8月底签订正式协议;计划投资16亿元的龙潭河度假区综合开发项目将于近期签约。

    巴山大峡谷上,罗盘顶滑雪场正在建设,预计将于10月与大众见面。

    通川区投资2.5亿元的龙湖·蝴蝶谷,将于明年春节开园。

    今年,达州围绕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和“全国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两大目标,统筹谋划,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通过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全域旅游发展。 (徐洋 钟文博 记者 曾实)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