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传统村落留古韵 康养旅游促振兴

  • 2019年06月08日 08时0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洪雅深山养蜂人。

    高庙古镇。

    烟雨柳江。

    柳江舞龙。

    悠扬的青羌山歌,绵延一年又一年。

    古老的复兴响器,传承一辈又一辈。

    洪雅,一个有着1500年历史、享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的川西南生态县,面对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命题,一手“握”传统,一手“牵”未来,以“活态保护、有机发展、传统引领、文旅融合”的做法,走出一条生态康养助推乡村振兴之路。

    回望悠久历史铸瑰宝

    川西之南,青衣悠悠,自古及今,绵绵不绝。

    青羌先民择水而邻,向山而生,以蚕而兴,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地域文化。作为青羌民族的最后聚居地、古蜀文明的摇篮之一,这里不仅完好地保存着田园阡陌、茶园吐翠、绿树掩映、屋舍俨然的原生态田园风光,也保留着众多完整的传统村落、古镇。国家级保护村落4处,省级保护名镇名村落7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数十处传统古村落,一百多座明清古建筑,二百余处文物,以及古老的生活方式、独具特色的羌风遗韵,是历史遗存在这片土地上的瑰宝。勤劳的青羌先民,把生存智慧刻在屋檐的鱼雕上,融入久远的响器中,揉进古老的祭祀里。散落在青山绿水间的传统村落,印记着一方山水脉络,凝结着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历史记忆。它们从岁月深处走来,在瓦屋山麓青衣江畔,在雾霭烟岚的笼罩下,诉说着绵绵的乡愁。

    洪雅传统村落,是青羌文化的生长空间和根脉源头,是青羌后人探寻文明足迹、触摸历史真实的家园。当岁月把世事沧桑隐入历史长河,这些依偎在山间水岸的村落,以生生不息的烟火、逾越千百年的流风,为青羌后人守护着古老的家园,守护着一方山水的古往今来。

    守望传统文化是根脉

    每一处传统村落,都是一部厚厚的书籍。

    守望村落,留住文化根脉,上承古风,下启新韵,洪雅,有着生动的实践。

    作为山区门户的柳江镇红星村,坐拥800年历史的柳江古镇。刻满印痕的老街,依山临水的吊脚楼,古老的榕树,清清的杨村河,以及曼妙的烟雨,描画出一幅水墨丹青。水墨中凝重的一笔,当数中西合璧曾家园。众多历史传说、丰富的民俗风情,汇成氤氲于水墨之间的人文气息,彰显着古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村落在保护古迹建筑、挖掘研究本土文化的基础上,依托自然山水、古代建筑、传统民俗,因势造景,修旧如旧,营造“显山露水、山环水绕”的自然风貌,使山、水、树、房和谐相融,让古村焕发出独特魅力。从“藏在深山无人识”到远近闻名,先后获得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和优美乡镇、全省十大最美古村落、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殊荣。村落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研究与利用,为古村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位于花溪源头的高庙古镇,浓郁的古风一如既往。高庙古镇完好地保存着明清古建筑125座。青石街面,木壁老屋,滴檐紧靠,依山而建。明清以来,古镇一直是雅连、笋干、竹木、土纸等山区货物的集散市场,同时,不少商旅从江西等地来此经商,古镇熙来攘往,一派盛景。如今,喧嚣已逝,唯有老街巷道,檐牙高啄的万年台,沧桑的会馆、戏楼、万寿宫,无声诉说着古镇当年的繁华。为了更好地保护村落文化,花源村人坚持维持古镇原有风貌,政府也制定相应保护方案,每年拨专项资金,用于花源村保护、修复古老的文物建筑。2016年,花源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在古村,看不到更多的现代元素,有的,只是写满历史的古朴建筑,以及山环水绕、宁静自然的乡村景致。正因为此,这里成为画家、摄影家采风创作之地,电影、电视外景拍摄基地。

    厚重的历史文化是花源村的价值所在。关于未来,花源村人已有思考,那就是守望古村,守住那一方精神家园。

    展望古老村落显活力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在洪雅,这样的画面,连同关于家园的记忆,愈来愈清晰。

    地处深山的洪雅县瓦屋山镇复兴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古村落。这里住着青羌人的后代,他们打冷笋、唱山歌、耍锣鼓,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在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复兴村曾经经历过“空心村”的境况。而今,立足生态优势,借力康养旅游,通过发展民宿经济,大打农耕文化品牌,复兴村成功转型,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精品村寨”,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通过保护与发展,老建筑留下来了,老手艺留下来了,农耕文化留下来了。更重要的是,村子有人气、有生机了。”复兴村党支部书记尹成静说。

    位于青衣江南岸的三江村,是三宝古镇所在地。村落临水而建,清一色的古建筑,以“井”字街巷布局,朴素典雅。作为青衣江水路的重要水码头,这里曾经舟楫车马,店铺毗连。码头上被磨得光滑圆润的石梯,似在讲述“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的过往。随着岁月流逝,古镇呈现返璞归真的宁静自然。依托多点支撑,古村正在建设以休闲、度假、旅游、品美食为特色的江边古镇。村里发动群众打造微景观,实现“推窗见绿、开门见山、户户见花、家家成景”。村落,成为文旅融合的新支柱。

    走进位于瓦屋山风景区门户的瓦屋山镇自新村,就像走进现实版的桃花源。71户传统建筑,高低错落,环山临溪,别具特色。曾经“靠山吃山”的传统农耕,已经转型为乡村旅游。村民们户户养草,家家种花,处处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立足村落风貌、民俗民居和山水布局,自新村人寻找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契合点。

    高庙镇黑山村、七里坪镇鲜湾村、槽渔滩镇玉岚村……在洪雅,更多的传统古村落,在守望与眺望之间,寻觅着适合自身的路径。洪雅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为乡村旅游提供支持;整合涉农资金,重点用于扶持乡村旅游;引进公司打造高质量乡村旅游项目;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村民“众筹”作用,鼓励农户以土地、房屋、劳动力等形式入股分红,参与乡村旅游建设。一处处古老的村落,走在保护与发展之路上。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古村,像一曲绵长古歌、一首典雅诗文、一部动人传奇,在这片山水相依、古韵流淌的土地上,展现出一幅美丽乡村的图景。 (何泽琼 李代华图片由洪雅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洪雅:传统村落留古韵 康养旅游促振兴

  • 2019年06月08日 08时0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洪雅深山养蜂人。

    高庙古镇。

    烟雨柳江。

    柳江舞龙。

    悠扬的青羌山歌,绵延一年又一年。

    古老的复兴响器,传承一辈又一辈。

    洪雅,一个有着1500年历史、享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的川西南生态县,面对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命题,一手“握”传统,一手“牵”未来,以“活态保护、有机发展、传统引领、文旅融合”的做法,走出一条生态康养助推乡村振兴之路。

    回望悠久历史铸瑰宝

    川西之南,青衣悠悠,自古及今,绵绵不绝。

    青羌先民择水而邻,向山而生,以蚕而兴,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地域文化。作为青羌民族的最后聚居地、古蜀文明的摇篮之一,这里不仅完好地保存着田园阡陌、茶园吐翠、绿树掩映、屋舍俨然的原生态田园风光,也保留着众多完整的传统村落、古镇。国家级保护村落4处,省级保护名镇名村落7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数十处传统古村落,一百多座明清古建筑,二百余处文物,以及古老的生活方式、独具特色的羌风遗韵,是历史遗存在这片土地上的瑰宝。勤劳的青羌先民,把生存智慧刻在屋檐的鱼雕上,融入久远的响器中,揉进古老的祭祀里。散落在青山绿水间的传统村落,印记着一方山水脉络,凝结着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历史记忆。它们从岁月深处走来,在瓦屋山麓青衣江畔,在雾霭烟岚的笼罩下,诉说着绵绵的乡愁。

    洪雅传统村落,是青羌文化的生长空间和根脉源头,是青羌后人探寻文明足迹、触摸历史真实的家园。当岁月把世事沧桑隐入历史长河,这些依偎在山间水岸的村落,以生生不息的烟火、逾越千百年的流风,为青羌后人守护着古老的家园,守护着一方山水的古往今来。

    守望传统文化是根脉

    每一处传统村落,都是一部厚厚的书籍。

    守望村落,留住文化根脉,上承古风,下启新韵,洪雅,有着生动的实践。

    作为山区门户的柳江镇红星村,坐拥800年历史的柳江古镇。刻满印痕的老街,依山临水的吊脚楼,古老的榕树,清清的杨村河,以及曼妙的烟雨,描画出一幅水墨丹青。水墨中凝重的一笔,当数中西合璧曾家园。众多历史传说、丰富的民俗风情,汇成氤氲于水墨之间的人文气息,彰显着古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村落在保护古迹建筑、挖掘研究本土文化的基础上,依托自然山水、古代建筑、传统民俗,因势造景,修旧如旧,营造“显山露水、山环水绕”的自然风貌,使山、水、树、房和谐相融,让古村焕发出独特魅力。从“藏在深山无人识”到远近闻名,先后获得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和优美乡镇、全省十大最美古村落、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殊荣。村落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研究与利用,为古村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位于花溪源头的高庙古镇,浓郁的古风一如既往。高庙古镇完好地保存着明清古建筑125座。青石街面,木壁老屋,滴檐紧靠,依山而建。明清以来,古镇一直是雅连、笋干、竹木、土纸等山区货物的集散市场,同时,不少商旅从江西等地来此经商,古镇熙来攘往,一派盛景。如今,喧嚣已逝,唯有老街巷道,檐牙高啄的万年台,沧桑的会馆、戏楼、万寿宫,无声诉说着古镇当年的繁华。为了更好地保护村落文化,花源村人坚持维持古镇原有风貌,政府也制定相应保护方案,每年拨专项资金,用于花源村保护、修复古老的文物建筑。2016年,花源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在古村,看不到更多的现代元素,有的,只是写满历史的古朴建筑,以及山环水绕、宁静自然的乡村景致。正因为此,这里成为画家、摄影家采风创作之地,电影、电视外景拍摄基地。

    厚重的历史文化是花源村的价值所在。关于未来,花源村人已有思考,那就是守望古村,守住那一方精神家园。

    展望古老村落显活力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在洪雅,这样的画面,连同关于家园的记忆,愈来愈清晰。

    地处深山的洪雅县瓦屋山镇复兴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古村落。这里住着青羌人的后代,他们打冷笋、唱山歌、耍锣鼓,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在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复兴村曾经经历过“空心村”的境况。而今,立足生态优势,借力康养旅游,通过发展民宿经济,大打农耕文化品牌,复兴村成功转型,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精品村寨”,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通过保护与发展,老建筑留下来了,老手艺留下来了,农耕文化留下来了。更重要的是,村子有人气、有生机了。”复兴村党支部书记尹成静说。

    位于青衣江南岸的三江村,是三宝古镇所在地。村落临水而建,清一色的古建筑,以“井”字街巷布局,朴素典雅。作为青衣江水路的重要水码头,这里曾经舟楫车马,店铺毗连。码头上被磨得光滑圆润的石梯,似在讲述“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的过往。随着岁月流逝,古镇呈现返璞归真的宁静自然。依托多点支撑,古村正在建设以休闲、度假、旅游、品美食为特色的江边古镇。村里发动群众打造微景观,实现“推窗见绿、开门见山、户户见花、家家成景”。村落,成为文旅融合的新支柱。

    走进位于瓦屋山风景区门户的瓦屋山镇自新村,就像走进现实版的桃花源。71户传统建筑,高低错落,环山临溪,别具特色。曾经“靠山吃山”的传统农耕,已经转型为乡村旅游。村民们户户养草,家家种花,处处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立足村落风貌、民俗民居和山水布局,自新村人寻找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契合点。

    高庙镇黑山村、七里坪镇鲜湾村、槽渔滩镇玉岚村……在洪雅,更多的传统古村落,在守望与眺望之间,寻觅着适合自身的路径。洪雅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为乡村旅游提供支持;整合涉农资金,重点用于扶持乡村旅游;引进公司打造高质量乡村旅游项目;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村民“众筹”作用,鼓励农户以土地、房屋、劳动力等形式入股分红,参与乡村旅游建设。一处处古老的村落,走在保护与发展之路上。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古村,像一曲绵长古歌、一首典雅诗文、一部动人传奇,在这片山水相依、古韵流淌的土地上,展现出一幅美丽乡村的图景。 (何泽琼 李代华图片由洪雅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