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污染源家底 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

  • 2018年09月05日 09时0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普查人员冒雨对污染源进行比对、筛选、核实和补充完善。

     



      ——我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实录

      “名录筛选提前做,应查尽查全走到。普查小区全走遍,全面覆盖很重要。污染产排是前提,清查目的要记牢……”这是四川省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清查建库七字诀,寥寥数语,浓缩了清查建库工作的经验。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每10年进行一次,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对推动我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我省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全省各级普查办按照“全面覆盖、应查尽查;内外结合,不重不漏;加强指导,保障质量;明确责任,强化监督”的要求,紧紧围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略目标,积极筹划、精心组织,在清查摸底、质量核查工作上探索出一套较好的经验和做法。

      截至目前,我省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98期,已选聘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共计26742人,划定普查小区53868个,增补54788家污染源,确定将111930个清查结果纳入普查对象。8月16日,我省清查建库数据通过国家污染源普查办公室的审核,成功入库。

      部署早行动快

      明确普查对象范围为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支撑

      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环境保护厅核安全总工程师董晓辉介绍,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于2007年开展,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工业经济和社会人口结构,以及污染源的类型、分布、规模和性质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农村面源、非道路移动源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逐渐显现,亟须对其排放情况开展系统性调查。

      “全面真实可靠的污染源数据,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董晓辉表示,2016年10月,《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正式印发,我省积极响应,于2017年年底出台《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明确了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内容和部门分工,要求分阶段实施前期准备、普查试点、清查建库、全面普查、总结发布等方面工作,这标志着我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正式启动,全省21个市(州)和183个县(市、区)都成立了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全力推进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我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目的是摸清各类污染源基本情况,了解污染源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掌握全省、区域、流域、行业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为准确判断全省当前环境形势、加强全省污染源监管、防控环境风险、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环境短板、服务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依据。

      本次普查标准时点为201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7年度资料。普查对象为四川省行政区域内有污染源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范围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移动源。

      以工业污染源为例,其中包括产生废水污染物、废气污染物及固体废物的所有工业行业产业活动单位,调查了解2017年度单位基本信息、活动水平信息、污染治理设施和排放口信息等,核算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

      普查有何意义?据了解,我省通过全面入户调查,摸清各类污染源的活动水平、基本信息,建立科学的污染物排放核算方法体系,核定排放量,据此将改善环境质量的具体要求落到每个排放源。通过动态更新,建立“环境质量—污染物—污染源—排放量—环境管理”之间的响应关系,为环境管理提供持续的基础支撑。

      任务重跨度长

      创新举措积极试点2万余名“污普人”应查尽查

      污染源普查工作涉及范围广、技术环节多、工作难度大,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我省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将污染源普查工作分为前期准备、清查建库、入户调查、总结发布等阶段,时间跨度为3年。

      按照计划,2017年我省完成建立健全普查协作机制、成立普查机构、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开展宣传培训等工作;2018年主要组织普查试点、开展清查建库、开展入户调查、启动数据审核与汇总、开展质量核查等工作;2019年将完成数据审核与汇总、污染源档案建立、普查成果发布、开展总结验收等工作。

      清查建库工作是污染源普查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今年我省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重点,如何破题?省普查办专职副主任张德良表示,根据各地污染源分布特点,选取乐山市五通桥区、南充市蓬安县、阿坝州松潘县为全面试点地区,其中乐山市五通桥区也是国家工业污染源普查试点地区,该区摸索出了工业地区开展污染源普查的做法,总结出“三个结合”“四定四明”“五大体系”的工作方法,特别是针对清查底册可能出现遗漏污染源的问题,采取公示举报的方式予以规避,2018年5月,国家普查办第5检查小组对此给予肯定。

      南充市蓬安县摸索出了工业、农业混合地区污染源普查路径和方法,特别是对压实乡镇普查责任、落实部门分工、强化监督检查等做了积极的探索。今年5月,省普查办在蓬安县召开了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现场会议,向全省推广蓬安做法;阿坝州松潘县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熟悉本地情况的优势,借助第三方机构力量,摸索出了高原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法。

      5月10日,我省污染源普查清查建库工作全面铺开,省普查办对照国家下发的污染源普查基本单位名录库,对全省204875家污染源进行了比对、筛选、核实和补充完善,增补了54788家污染源,形成四川省级污染源名录底册下发各市(州)普查办,随后各市(州)按照有关要求补充完善污染源名录底册,下发县(市、区)。

      各县(市、区)依据国家、省、市(州)下发的污染源名录库底册,组织乡镇、街道普查联络员和26742名普查员、普查指导员不辞辛苦,翻山越岭,对53868个普查小区,逐村逐户、逐乡逐镇、逐条街道、逐条河流、逐条沟渠、逐个普查小区、逐个环境水体、逐个污染源产生地进行了现场清查,最终将111930个清查结果纳入普查对象。

      质量高把关严

      督察督办强力推进对21个市(州)检查督导全覆盖

      在清查建库阶段,为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可靠、有效,我省各市(州)组织力量对195个县(市、区)(包括13个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453个乡镇、13967个点位进行了质量核查和评估。

      随后,省普查办抽调656名普查技术骨干,组建21个清查质量核查组,分两批对21个市(州)的42个县(市、区)、284个乡镇(从1037个乡镇辖区内按30%的比例抽取)的6573个工业源、905个农业源、89个生活源锅炉、893个入河排污口、276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开展了质量交叉核查。此外,我省还组织了8个检查督导组,对21个市(州)污染源普查前期准备、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选聘及管理、普查小区划分、污染源名录库底册筛查等工作分两轮进行了全覆盖检查督导。

      7月17日至7月24日,国家普查办第28抽查检查组对我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清查工作进行抽查检查,检查组认为,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机构健全,保障有力,工作方案周密细致,各项准备充分,工作积极主动,不等不靠,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清查工作的阶段性成果,相关检查指标符合国家要求。8月16日,我省清查建库数据通过了国家普查办的审核,成功入库。

      此次普查的预期成果,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掌握一套真实的、能够反映全省和不同区域、流域环境形势的污染物排放数据;二是形成一套可动态更新的污染源名录库电子地图;三是建立一套科学的污染物排放核算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形成‘一套数’‘一张图’‘一套核算方法’。”董晓辉说,这些成果将为建立全省和区域、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清单、绘制风险源地图、开展环境质量和风险预警预报提供直接支持,为完善排污许可制度、优化环境税核算和支持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提供依据。

      下一步,我省将全面启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入户调查工作,开展入户调查与数据采集、数据汇总、数据审核、质量核查与评估、建立普查数据库等工作。届时,全省2.6万余名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将手持移动终端采集设备对11万多家企业开展入户调查,内容涉及60张表、1796项指标,专业强、标准高、技术难度大,其中,普查数据质量关系普查工作的成败。

      为此,省普查办将对市(州)、县(市、区)普查办的1000余名工作人员进行分片区、分批次培训,各市(州)普查办将集中统一对行政区域内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进行培训,农业、住建、水利、质监等部门也将组织开展相应的入户调查培训,以确保普查一线工作人员能够弄懂弄通,切实保障工作质量。

      污染源普查与经济、人口、农业普查具有同等重要意义,但又有其特殊性、复杂性,技术要求较高、难度大,各地各部门要把污染源普查作为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契机。通过建立完善工作责任制,强化督察督办,采取“领导督办”“分片包干”“专项督办”“书面通报”等多种方式,层层传导压力,推动责任落实,确保普查数据质量真实准确,为我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摸清污染源家底 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

  • 2018年09月05日 09时0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普查人员冒雨对污染源进行比对、筛选、核实和补充完善。

     



      ——我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实录

      “名录筛选提前做,应查尽查全走到。普查小区全走遍,全面覆盖很重要。污染产排是前提,清查目的要记牢……”这是四川省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清查建库七字诀,寥寥数语,浓缩了清查建库工作的经验。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每10年进行一次,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对推动我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我省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全省各级普查办按照“全面覆盖、应查尽查;内外结合,不重不漏;加强指导,保障质量;明确责任,强化监督”的要求,紧紧围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略目标,积极筹划、精心组织,在清查摸底、质量核查工作上探索出一套较好的经验和做法。

      截至目前,我省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98期,已选聘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共计26742人,划定普查小区53868个,增补54788家污染源,确定将111930个清查结果纳入普查对象。8月16日,我省清查建库数据通过国家污染源普查办公室的审核,成功入库。

      部署早行动快

      明确普查对象范围为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支撑

      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环境保护厅核安全总工程师董晓辉介绍,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于2007年开展,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工业经济和社会人口结构,以及污染源的类型、分布、规模和性质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农村面源、非道路移动源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逐渐显现,亟须对其排放情况开展系统性调查。

      “全面真实可靠的污染源数据,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董晓辉表示,2016年10月,《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正式印发,我省积极响应,于2017年年底出台《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明确了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内容和部门分工,要求分阶段实施前期准备、普查试点、清查建库、全面普查、总结发布等方面工作,这标志着我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正式启动,全省21个市(州)和183个县(市、区)都成立了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全力推进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我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目的是摸清各类污染源基本情况,了解污染源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掌握全省、区域、流域、行业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为准确判断全省当前环境形势、加强全省污染源监管、防控环境风险、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环境短板、服务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依据。

      本次普查标准时点为201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7年度资料。普查对象为四川省行政区域内有污染源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范围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移动源。

      以工业污染源为例,其中包括产生废水污染物、废气污染物及固体废物的所有工业行业产业活动单位,调查了解2017年度单位基本信息、活动水平信息、污染治理设施和排放口信息等,核算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

      普查有何意义?据了解,我省通过全面入户调查,摸清各类污染源的活动水平、基本信息,建立科学的污染物排放核算方法体系,核定排放量,据此将改善环境质量的具体要求落到每个排放源。通过动态更新,建立“环境质量—污染物—污染源—排放量—环境管理”之间的响应关系,为环境管理提供持续的基础支撑。

      任务重跨度长

      创新举措积极试点2万余名“污普人”应查尽查

      污染源普查工作涉及范围广、技术环节多、工作难度大,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我省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将污染源普查工作分为前期准备、清查建库、入户调查、总结发布等阶段,时间跨度为3年。

      按照计划,2017年我省完成建立健全普查协作机制、成立普查机构、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开展宣传培训等工作;2018年主要组织普查试点、开展清查建库、开展入户调查、启动数据审核与汇总、开展质量核查等工作;2019年将完成数据审核与汇总、污染源档案建立、普查成果发布、开展总结验收等工作。

      清查建库工作是污染源普查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今年我省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重点,如何破题?省普查办专职副主任张德良表示,根据各地污染源分布特点,选取乐山市五通桥区、南充市蓬安县、阿坝州松潘县为全面试点地区,其中乐山市五通桥区也是国家工业污染源普查试点地区,该区摸索出了工业地区开展污染源普查的做法,总结出“三个结合”“四定四明”“五大体系”的工作方法,特别是针对清查底册可能出现遗漏污染源的问题,采取公示举报的方式予以规避,2018年5月,国家普查办第5检查小组对此给予肯定。

      南充市蓬安县摸索出了工业、农业混合地区污染源普查路径和方法,特别是对压实乡镇普查责任、落实部门分工、强化监督检查等做了积极的探索。今年5月,省普查办在蓬安县召开了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现场会议,向全省推广蓬安做法;阿坝州松潘县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熟悉本地情况的优势,借助第三方机构力量,摸索出了高原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法。

      5月10日,我省污染源普查清查建库工作全面铺开,省普查办对照国家下发的污染源普查基本单位名录库,对全省204875家污染源进行了比对、筛选、核实和补充完善,增补了54788家污染源,形成四川省级污染源名录底册下发各市(州)普查办,随后各市(州)按照有关要求补充完善污染源名录底册,下发县(市、区)。

      各县(市、区)依据国家、省、市(州)下发的污染源名录库底册,组织乡镇、街道普查联络员和26742名普查员、普查指导员不辞辛苦,翻山越岭,对53868个普查小区,逐村逐户、逐乡逐镇、逐条街道、逐条河流、逐条沟渠、逐个普查小区、逐个环境水体、逐个污染源产生地进行了现场清查,最终将111930个清查结果纳入普查对象。

      质量高把关严

      督察督办强力推进对21个市(州)检查督导全覆盖

      在清查建库阶段,为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可靠、有效,我省各市(州)组织力量对195个县(市、区)(包括13个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453个乡镇、13967个点位进行了质量核查和评估。

      随后,省普查办抽调656名普查技术骨干,组建21个清查质量核查组,分两批对21个市(州)的42个县(市、区)、284个乡镇(从1037个乡镇辖区内按30%的比例抽取)的6573个工业源、905个农业源、89个生活源锅炉、893个入河排污口、276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开展了质量交叉核查。此外,我省还组织了8个检查督导组,对21个市(州)污染源普查前期准备、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选聘及管理、普查小区划分、污染源名录库底册筛查等工作分两轮进行了全覆盖检查督导。

      7月17日至7月24日,国家普查办第28抽查检查组对我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清查工作进行抽查检查,检查组认为,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机构健全,保障有力,工作方案周密细致,各项准备充分,工作积极主动,不等不靠,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清查工作的阶段性成果,相关检查指标符合国家要求。8月16日,我省清查建库数据通过了国家普查办的审核,成功入库。

      此次普查的预期成果,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掌握一套真实的、能够反映全省和不同区域、流域环境形势的污染物排放数据;二是形成一套可动态更新的污染源名录库电子地图;三是建立一套科学的污染物排放核算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形成‘一套数’‘一张图’‘一套核算方法’。”董晓辉说,这些成果将为建立全省和区域、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清单、绘制风险源地图、开展环境质量和风险预警预报提供直接支持,为完善排污许可制度、优化环境税核算和支持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提供依据。

      下一步,我省将全面启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入户调查工作,开展入户调查与数据采集、数据汇总、数据审核、质量核查与评估、建立普查数据库等工作。届时,全省2.6万余名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将手持移动终端采集设备对11万多家企业开展入户调查,内容涉及60张表、1796项指标,专业强、标准高、技术难度大,其中,普查数据质量关系普查工作的成败。

      为此,省普查办将对市(州)、县(市、区)普查办的1000余名工作人员进行分片区、分批次培训,各市(州)普查办将集中统一对行政区域内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进行培训,农业、住建、水利、质监等部门也将组织开展相应的入户调查培训,以确保普查一线工作人员能够弄懂弄通,切实保障工作质量。

      污染源普查与经济、人口、农业普查具有同等重要意义,但又有其特殊性、复杂性,技术要求较高、难度大,各地各部门要把污染源普查作为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契机。通过建立完善工作责任制,强化督察督办,采取“领导督办”“分片包干”“专项督办”“书面通报”等多种方式,层层传导压力,推动责任落实,确保普查数据质量真实准确,为我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