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以改革创新新姿态推动高质量发展

  • 2018年07月20日 09时0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德阳城区新貌

     

      旌湖丽景

     

      旌阳区石墨烯实验室

     

      精益求精的德阳工匠

     

     

      思想大解放 作风大转变 工作大落实

      发展定位:加快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发展支撑:打造“四张名片”,即装备智造之都、改革开放高地、古蜀文化名城、美丽幸福家园路径抓手:实施“七大行动”,即创新引领、协调发展、开放拓展、乡村振兴、文化提升、生态优先、民生提质

      保障:学习上来一场大深化、政治上来一场大对标、思想上来一场大解放、作风上来一场大转变、合力上来一场大凝聚、工作上来一场大落实

      仲夏,几场暴雨下过,地处天府腹心的德阳,清风徐来,彩霞如虹。

      近日,5900平方公里的德阳大地上,人心振奋,群情激荡。人们正关注、谈论着刚刚召开的德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以及会上通过的《关于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狠抓落实的决定》。这两个《决定》,丰富完善了德阳的发展定位和路径抓手,为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关键时期的德阳指明了方向,标注了路径,吹响了号角!

      干什么?

      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

      不久前,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将德阳明确为全省7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并鼓励和支持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作为环成都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德阳对此如何动作?

      省委有要求,德阳有行动。如何高质量发展,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此次全会上,德阳通过了《关于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提出“加快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并将其作为统揽全市未来发展的发展定位。

      拿什么去争创,底气何在?信心何来?

      以工业建市、工业兴市的德阳,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的基础相对较好。德阳工业基础雄厚,作为三线建设布局的工业城市,德阳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发电设备产量世界第一,石油钻机出口全国第一,神州系列飞船、核电、大飞机、深海潜水器等都有“德阳造”,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378户、主营业务收入达3973亿元,这两项在全省都比较靠前。同时,德阳经济总量较大、发展质量较好,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接近2000亿元,人均GDP、工业利润、城乡居民收入均位居全省前列。这些,为德阳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难能可贵的是,面对新形势,德阳市委在充分认识到优势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了自身的短板所在。

      “新项目不够多,大项目更缺少,具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更少。”德阳市委在会上指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全市必须要下大力气做一件事:招大引强。

      德阳市委提出,必须把精准开展大招商作为重中之重,要求全市干部在创新上施拳脚,增量上摆战场,力争各县(市、区)、园区每年至少有一个3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落地,全市每年至少有一个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签约。

      就在德阳市委全会结束次日,一个重磅消息传出:投资135亿元的京东西南智能运营结算中心项目签约落户德阳。

      怎么干?

      “四张名片”“七大行动”的实现路径

      发展定位既出,何以形成有力支撑?

      既具有开阔视野又紧贴德阳实际的“四张名片”应运而出。

      此次德阳市委提出德阳将打造装备智造之都、改革开放高地、古蜀文化名城、美丽幸福家园“四张名片”。

      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是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赋予德阳的重要任务。

      6月30日,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的国产5万千瓦重型燃机压气机和燃烧器联合试验正式点火,测量系统显示出口温度达到设计值,进出口温升达到试验目标值,标志着东汽5万千瓦燃机压气机和燃烧器首次联合试验点火成功,5万千瓦燃机核心部件研发迈上了新台阶。这意味着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万千瓦燃机的研发进入冲刺阶段,朝打破重型燃机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不仅是重型燃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发电机、汽轮机,国产大飞机C919上70%的承力锻件等均是“德阳造”。此外,神州系列飞船、大飞机、深海潜水都有“德阳造”。

      德阳将坚持制造智能化,产品高端化、产业集群化、产能国际化,引领“德阳制造”向“德阳智造”转变,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智造之都。

      “改革开放高地”则是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的关键之举。

      38年前,广汉向阳镇率先摘掉人民公社牌子,改变了农村政治体制,进而在全国掀起了农村改革新的浪潮。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德阳如何改革开放再出发?

      虽地处西部内陆地区,但德阳从不缺乏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更需要发扬敢为人先、攻坚破难的精神。开放也是改革。作为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德阳造”水轮机、汽轮机、风电、石油钻井等设备已“走出去”销往世界各地。当前,“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正在从“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走出去”并重转变,从东部沿海开放为主向全方位扩大开放转变。德阳将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开放聚合力,促进资源高效配置、要素有序流动、市场深度融合,建成富有创新创业活力的改革开放高地。

      “古蜀文化名城”是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的精神内核。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一座城市的吸引力、生命力和竞争力不仅看经济规模,还要看历史积淀所体现的个性和特色。德阳历史文化浓厚:三星堆遗址以“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闻名于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名扬海内外;“中国德孝城”德孝文化源远流长;全国三大孔庙之一的德阳文庙璀璨古今。

      留住城市文脉、彰显城市品格、塑造城市精神,“古蜀文化名城”这张名片必将闪耀世界。

      “美丽幸福家园”则是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的价值追求。“高质量发展说到底是为了让百姓过上高品质的生活。”德阳市委主要领导认为,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过上高品质生活。为此德阳将坚持生态优先、民生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成生态、平安、和谐、宜居的美丽幸福家园。

      区域竞争力更强、创新创业活力更足、城乡环境质量更优、人民生活水平更高——围绕做实“四张名片”,德阳提出了发展目标。

      经过科学测算的阶段性经济目标也写进报告——

      今年经济总量达到2100亿元以上,到2020年达2500亿元以上,到2022年达3000亿元以上,在此基础上再奋斗3-5年突破5000亿元。

      目标既定,有怎样的路径抓手?德阳路径是,实施“七大行动”:实施创新引领行动、实施协调发展行动、实施开放拓展行动、实施乡村振兴行动、实施文化提升行动、实施生态优先行动、实施民生提质行动。

      翻开《关于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不难发现,不少措施都是围绕产业。

      围绕打造装备制造基地,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德阳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并重,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着力培育“万亿产业、千亿园区、百亿企业”,实施主导产业提质振兴计划。

      到2022年德阳将与成都、绵阳共同打造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形成食品饮料、新型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四大千亿产业集群,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翻一番”,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并大力培育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建成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打造大数据产业集聚区。

      同时,实施产业园区提档升级计划,坚持一县一重点园区、“一主二辅”主导产业,构建“2+8”园区发展格局,到2020年建成德阳经开区、高新区千亿产业新城,6个园区均突破500亿元。实施骨干企业培育壮大计划,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德阳将目标锁定:新增百亿企业9家、上市企业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家,培育“瞪羚”企业20家,净增规上工业企业350家以上。

      谁来干?

      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狠抓落实

      “干什么”“怎么干”都已明确,什么人来干、以什么样的状态来干更是关键。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敢为人先”,到抗震救灾的“不畏艰险”,德阳干部队伍有担当有作为,但“高质量发展对干部的能力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工业德老二、经济德老三”这是在德阳流传的一句话,但排名靠前也让部分党员干部陶醉于以往成绩,满足于维持现状,滋生了小富即安、进取不足的思想。通过“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德阳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剖析党员干部队伍思想、作风、落实方面存在的7大主要问题和不足。

      “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这是德阳面对的局面,为此德阳市委提出,党员干部要强化二次创业精神,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感。

      深入推进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势在必行。因此,《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狠抓落实的决定》重磅出炉。

      “以干成之事评价干事之人。”这是德阳的用人导向,突出“所负责的工作在上级有没有位置,在同级有没有影响,在干部群众中有没有威信”的评价标准。

      对获得国家、省上表彰奖励的县(市、区)和市级部门,其干部优先推荐提拔使用;对连续两年在全市综合目标考核中获得第一名的县(市、区)、获得优秀等次的市级部门,其干部优先推荐提拔使用;同时,对连续两年目标考核排位末尾的县(市、区)和市级部门“一把手”进行调整。

      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从制度层面解决不愿为、不敢为、不善为、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德阳还提出了学习上要来一场大深化,政治上要来一场大对标,思想上要来一场大解放,作风上要来一场大转变,合力上要来一场大凝聚,工作上要来一场大落实,以确保将省委全会精神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上。

      定位精准,目标明确,路径清晰,保障有力,改革策源地德阳推动高质量发展已阔步迈上新征程。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德阳:以改革创新新姿态推动高质量发展

  • 2018年07月20日 09时0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德阳城区新貌

     

      旌湖丽景

     

      旌阳区石墨烯实验室

     

      精益求精的德阳工匠

     

     

      思想大解放 作风大转变 工作大落实

      发展定位:加快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发展支撑:打造“四张名片”,即装备智造之都、改革开放高地、古蜀文化名城、美丽幸福家园路径抓手:实施“七大行动”,即创新引领、协调发展、开放拓展、乡村振兴、文化提升、生态优先、民生提质

      保障:学习上来一场大深化、政治上来一场大对标、思想上来一场大解放、作风上来一场大转变、合力上来一场大凝聚、工作上来一场大落实

      仲夏,几场暴雨下过,地处天府腹心的德阳,清风徐来,彩霞如虹。

      近日,5900平方公里的德阳大地上,人心振奋,群情激荡。人们正关注、谈论着刚刚召开的德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以及会上通过的《关于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狠抓落实的决定》。这两个《决定》,丰富完善了德阳的发展定位和路径抓手,为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关键时期的德阳指明了方向,标注了路径,吹响了号角!

      干什么?

      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

      不久前,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将德阳明确为全省7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并鼓励和支持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作为环成都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德阳对此如何动作?

      省委有要求,德阳有行动。如何高质量发展,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此次全会上,德阳通过了《关于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提出“加快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并将其作为统揽全市未来发展的发展定位。

      拿什么去争创,底气何在?信心何来?

      以工业建市、工业兴市的德阳,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的基础相对较好。德阳工业基础雄厚,作为三线建设布局的工业城市,德阳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发电设备产量世界第一,石油钻机出口全国第一,神州系列飞船、核电、大飞机、深海潜水器等都有“德阳造”,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378户、主营业务收入达3973亿元,这两项在全省都比较靠前。同时,德阳经济总量较大、发展质量较好,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接近2000亿元,人均GDP、工业利润、城乡居民收入均位居全省前列。这些,为德阳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难能可贵的是,面对新形势,德阳市委在充分认识到优势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了自身的短板所在。

      “新项目不够多,大项目更缺少,具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更少。”德阳市委在会上指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全市必须要下大力气做一件事:招大引强。

      德阳市委提出,必须把精准开展大招商作为重中之重,要求全市干部在创新上施拳脚,增量上摆战场,力争各县(市、区)、园区每年至少有一个3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落地,全市每年至少有一个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签约。

      就在德阳市委全会结束次日,一个重磅消息传出:投资135亿元的京东西南智能运营结算中心项目签约落户德阳。

      怎么干?

      “四张名片”“七大行动”的实现路径

      发展定位既出,何以形成有力支撑?

      既具有开阔视野又紧贴德阳实际的“四张名片”应运而出。

      此次德阳市委提出德阳将打造装备智造之都、改革开放高地、古蜀文化名城、美丽幸福家园“四张名片”。

      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是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赋予德阳的重要任务。

      6月30日,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的国产5万千瓦重型燃机压气机和燃烧器联合试验正式点火,测量系统显示出口温度达到设计值,进出口温升达到试验目标值,标志着东汽5万千瓦燃机压气机和燃烧器首次联合试验点火成功,5万千瓦燃机核心部件研发迈上了新台阶。这意味着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万千瓦燃机的研发进入冲刺阶段,朝打破重型燃机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不仅是重型燃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发电机、汽轮机,国产大飞机C919上70%的承力锻件等均是“德阳造”。此外,神州系列飞船、大飞机、深海潜水都有“德阳造”。

      德阳将坚持制造智能化,产品高端化、产业集群化、产能国际化,引领“德阳制造”向“德阳智造”转变,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智造之都。

      “改革开放高地”则是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的关键之举。

      38年前,广汉向阳镇率先摘掉人民公社牌子,改变了农村政治体制,进而在全国掀起了农村改革新的浪潮。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德阳如何改革开放再出发?

      虽地处西部内陆地区,但德阳从不缺乏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更需要发扬敢为人先、攻坚破难的精神。开放也是改革。作为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德阳造”水轮机、汽轮机、风电、石油钻井等设备已“走出去”销往世界各地。当前,“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正在从“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走出去”并重转变,从东部沿海开放为主向全方位扩大开放转变。德阳将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开放聚合力,促进资源高效配置、要素有序流动、市场深度融合,建成富有创新创业活力的改革开放高地。

      “古蜀文化名城”是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的精神内核。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一座城市的吸引力、生命力和竞争力不仅看经济规模,还要看历史积淀所体现的个性和特色。德阳历史文化浓厚:三星堆遗址以“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闻名于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名扬海内外;“中国德孝城”德孝文化源远流长;全国三大孔庙之一的德阳文庙璀璨古今。

      留住城市文脉、彰显城市品格、塑造城市精神,“古蜀文化名城”这张名片必将闪耀世界。

      “美丽幸福家园”则是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的价值追求。“高质量发展说到底是为了让百姓过上高品质的生活。”德阳市委主要领导认为,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过上高品质生活。为此德阳将坚持生态优先、民生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成生态、平安、和谐、宜居的美丽幸福家园。

      区域竞争力更强、创新创业活力更足、城乡环境质量更优、人民生活水平更高——围绕做实“四张名片”,德阳提出了发展目标。

      经过科学测算的阶段性经济目标也写进报告——

      今年经济总量达到2100亿元以上,到2020年达2500亿元以上,到2022年达3000亿元以上,在此基础上再奋斗3-5年突破5000亿元。

      目标既定,有怎样的路径抓手?德阳路径是,实施“七大行动”:实施创新引领行动、实施协调发展行动、实施开放拓展行动、实施乡村振兴行动、实施文化提升行动、实施生态优先行动、实施民生提质行动。

      翻开《关于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不难发现,不少措施都是围绕产业。

      围绕打造装备制造基地,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德阳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并重,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着力培育“万亿产业、千亿园区、百亿企业”,实施主导产业提质振兴计划。

      到2022年德阳将与成都、绵阳共同打造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形成食品饮料、新型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四大千亿产业集群,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翻一番”,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并大力培育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建成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打造大数据产业集聚区。

      同时,实施产业园区提档升级计划,坚持一县一重点园区、“一主二辅”主导产业,构建“2+8”园区发展格局,到2020年建成德阳经开区、高新区千亿产业新城,6个园区均突破500亿元。实施骨干企业培育壮大计划,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德阳将目标锁定:新增百亿企业9家、上市企业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家,培育“瞪羚”企业20家,净增规上工业企业350家以上。

      谁来干?

      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狠抓落实

      “干什么”“怎么干”都已明确,什么人来干、以什么样的状态来干更是关键。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敢为人先”,到抗震救灾的“不畏艰险”,德阳干部队伍有担当有作为,但“高质量发展对干部的能力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工业德老二、经济德老三”这是在德阳流传的一句话,但排名靠前也让部分党员干部陶醉于以往成绩,满足于维持现状,滋生了小富即安、进取不足的思想。通过“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德阳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剖析党员干部队伍思想、作风、落实方面存在的7大主要问题和不足。

      “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这是德阳面对的局面,为此德阳市委提出,党员干部要强化二次创业精神,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感。

      深入推进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势在必行。因此,《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狠抓落实的决定》重磅出炉。

      “以干成之事评价干事之人。”这是德阳的用人导向,突出“所负责的工作在上级有没有位置,在同级有没有影响,在干部群众中有没有威信”的评价标准。

      对获得国家、省上表彰奖励的县(市、区)和市级部门,其干部优先推荐提拔使用;对连续两年在全市综合目标考核中获得第一名的县(市、区)、获得优秀等次的市级部门,其干部优先推荐提拔使用;同时,对连续两年目标考核排位末尾的县(市、区)和市级部门“一把手”进行调整。

      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从制度层面解决不愿为、不敢为、不善为、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德阳还提出了学习上要来一场大深化,政治上要来一场大对标,思想上要来一场大解放,作风上要来一场大转变,合力上要来一场大凝聚,工作上要来一场大落实,以确保将省委全会精神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上。

      定位精准,目标明确,路径清晰,保障有力,改革策源地德阳推动高质量发展已阔步迈上新征程。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