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发展 “人才争夺战”迎三大变革

  • 2018年05月16日 09时2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国际人才城。(成都高新区供图)

    “金熊猫人才”创新创业投融资对接会近日在蓉举行。(成都高新区供图)

      新政实施9个月,成都高新区引才4.7万人

      5月14日,张力郑重在落户申请上签了名。这位大学毕业3年的山东人,在几个城市间辗转,最终决定在成都高新区安家。

      张力的决定背后,是席卷全国的人才争夺战。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力资本提升带来的“乘数效应”,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以成都高新区为例,去年7月人才新政出台至今,9个月累计有4.7万人落户,数量同比增长数十倍。

      虽然引才数量增长,但近日召开的成都高新区领导干部读书班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集中学习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却一口气提出了当前人才工作的多项问题。

      如何更精准引才、更长久留才、更高效用才?这不仅为回应人才工作难题,更是为回应当前全省“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重要命题——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面对“人才之问”,成都高新区在全省率先探索应答之策,“如果说以优惠政策引才是‘人才争夺战’的1.0版,那么现在我们要向2.0版升级。”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在人才工作领域积极探索三大变革,完善围绕人才成长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圈、围绕人才引进的人力资源开发生态圈、围绕人才个人家庭的生活保障生态圈。

      A

      从“帽子”到“里子”

      人才评价不唯头衔,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世界级学者领衔的国外团队PK某本土创业团队,谁会获得更多政府支持?

      这是不久前发生在成都高新区的真实案例。问题的答案让人意外——后者获得了更高等级的支持,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成果转化的产品更有市场潜力。

      “只要对方有‘两院院士’‘千人计划学者’等‘帽子’,地方政府往往不会去考察其创新实力和未来的创新潜力,而优先给予高额经费支持。”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唯帽子论”是此前各地“人才争夺战”中惯常出现的思路。

      研讨会上,有人谈到了它带来的问题:人才评价尺度注重头衔、学历等教育经历,反而会导致中高端高技能人才短缺,缺失具有进取精神、冒险精神的企业家人才,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激发不足。

      “人才引进策略上,将从学历导向转变为专业导向。”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从重“帽子”到重“里子”,意味着改变以学历为主要标准的旧人才政策模式,“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把有限的政策资源用在最需要的人才身上。

      改变已在发生。细心人注意到一个细节:成都高新区近日发布的“金熊猫”人才政策,并非来者不拒,而是详细地分出创智人才、创业人才、创意人才、创造人才等4类,以创造人才为例,又详细划分出现代服务业、医学名家、文化名人等项目支持方向。而头衔、学历,则不再是主要门槛。

      B

      从“落户”到“安居”

      3.6万套人才公寓,提供长期安居环境

      安居乐业,往往是人才选择居留地的思考起点。而安居,在乐业前面。

      “这里有很多好吃的,交通也方便”“租房比北京、上海便宜很多”……近日在蓉举行的“家在成都·智汇高新”——外籍人才感知成都行专场活动中,来自英美韩等国的逾50名外籍人才,几乎都提到了成都高新区在生活方面的吸引力。

      在争夺人才的各地,落户可谓是“标配”。但落户并不等于安居。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只盯住“落户”,而不能提供长期安居的环境,那么已经引来的人才,最终也会离开。

      “人才引进焦点上,将从落户导向转变为安居导向。”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利用成都市能级提升红利,比如创新型企业家和高层次人才入住人才公寓、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在户籍不转入成都的情况下给予购房资格等。

      宋斌已经成为了政策受益者。来中国创业做工业机器人前,这位新加坡人并没想到“房子”会是一个问题——作为外籍人士,没有本地户口没法买房;作为创业人士,资金全投入公司,没钱买房。“政府提供了人才公寓,解决了大问题。”如今他和核心团队3人共同住在120平方米人才公寓中,产品已完成测试,今年底有望上市。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5年该区将建设3.6万套人才公寓。

      住房,也并非安居的全部。有外籍人士提出,子女入学是一个大问题,“缺乏和国际接轨的学校,不敢把儿子接过来。”为此,成都高新区下一步将加大力度建设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同时开通高层次人才落户、购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的绿色通道。

      C

      从“引才”到“育才”

      建金熊猫人才学院,让人才充分成长

      近日,成都高新区举办“一带一路”外语培训,现场吸引逾百人参加。

      “小活动”背后,是一个大谋划——通过持续不断地培育,让人才在当地得到充分成长、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在提高人才对当地经济贡献率同时,提升对人才吸引力,“把人口规模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育才?“目前除了外企、国企和部分大型民营企业,愿意花资金培育人才的,相对较少。”上述负责人认为,在此背景下,政府需要有所作为,来完善市场、引导培育。

      为此,该区一方面将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人才培育,包括已出台一系列鼓励人才服务中介机构的政策;另一方面将搭建平台,包括建立金熊猫人才学院,实施“万名AI人才培训计划”“青年大学生7天职业规划”“‘一带一路’外语培训”等六大精品培训课程,开办“金熊猫”大讲堂,抓好师资、课程、层级、评价体系建设,初步构建全域人才培训体系。 (记者 熊筱伟)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聚焦高质量发展 “人才争夺战”迎三大变革

  • 2018年05月16日 09时2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国际人才城。(成都高新区供图)

    “金熊猫人才”创新创业投融资对接会近日在蓉举行。(成都高新区供图)

      新政实施9个月,成都高新区引才4.7万人

      5月14日,张力郑重在落户申请上签了名。这位大学毕业3年的山东人,在几个城市间辗转,最终决定在成都高新区安家。

      张力的决定背后,是席卷全国的人才争夺战。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力资本提升带来的“乘数效应”,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以成都高新区为例,去年7月人才新政出台至今,9个月累计有4.7万人落户,数量同比增长数十倍。

      虽然引才数量增长,但近日召开的成都高新区领导干部读书班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集中学习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却一口气提出了当前人才工作的多项问题。

      如何更精准引才、更长久留才、更高效用才?这不仅为回应人才工作难题,更是为回应当前全省“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重要命题——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面对“人才之问”,成都高新区在全省率先探索应答之策,“如果说以优惠政策引才是‘人才争夺战’的1.0版,那么现在我们要向2.0版升级。”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在人才工作领域积极探索三大变革,完善围绕人才成长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圈、围绕人才引进的人力资源开发生态圈、围绕人才个人家庭的生活保障生态圈。

      A

      从“帽子”到“里子”

      人才评价不唯头衔,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世界级学者领衔的国外团队PK某本土创业团队,谁会获得更多政府支持?

      这是不久前发生在成都高新区的真实案例。问题的答案让人意外——后者获得了更高等级的支持,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成果转化的产品更有市场潜力。

      “只要对方有‘两院院士’‘千人计划学者’等‘帽子’,地方政府往往不会去考察其创新实力和未来的创新潜力,而优先给予高额经费支持。”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唯帽子论”是此前各地“人才争夺战”中惯常出现的思路。

      研讨会上,有人谈到了它带来的问题:人才评价尺度注重头衔、学历等教育经历,反而会导致中高端高技能人才短缺,缺失具有进取精神、冒险精神的企业家人才,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激发不足。

      “人才引进策略上,将从学历导向转变为专业导向。”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从重“帽子”到重“里子”,意味着改变以学历为主要标准的旧人才政策模式,“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把有限的政策资源用在最需要的人才身上。

      改变已在发生。细心人注意到一个细节:成都高新区近日发布的“金熊猫”人才政策,并非来者不拒,而是详细地分出创智人才、创业人才、创意人才、创造人才等4类,以创造人才为例,又详细划分出现代服务业、医学名家、文化名人等项目支持方向。而头衔、学历,则不再是主要门槛。

      B

      从“落户”到“安居”

      3.6万套人才公寓,提供长期安居环境

      安居乐业,往往是人才选择居留地的思考起点。而安居,在乐业前面。

      “这里有很多好吃的,交通也方便”“租房比北京、上海便宜很多”……近日在蓉举行的“家在成都·智汇高新”——外籍人才感知成都行专场活动中,来自英美韩等国的逾50名外籍人才,几乎都提到了成都高新区在生活方面的吸引力。

      在争夺人才的各地,落户可谓是“标配”。但落户并不等于安居。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只盯住“落户”,而不能提供长期安居的环境,那么已经引来的人才,最终也会离开。

      “人才引进焦点上,将从落户导向转变为安居导向。”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利用成都市能级提升红利,比如创新型企业家和高层次人才入住人才公寓、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在户籍不转入成都的情况下给予购房资格等。

      宋斌已经成为了政策受益者。来中国创业做工业机器人前,这位新加坡人并没想到“房子”会是一个问题——作为外籍人士,没有本地户口没法买房;作为创业人士,资金全投入公司,没钱买房。“政府提供了人才公寓,解决了大问题。”如今他和核心团队3人共同住在120平方米人才公寓中,产品已完成测试,今年底有望上市。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5年该区将建设3.6万套人才公寓。

      住房,也并非安居的全部。有外籍人士提出,子女入学是一个大问题,“缺乏和国际接轨的学校,不敢把儿子接过来。”为此,成都高新区下一步将加大力度建设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同时开通高层次人才落户、购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的绿色通道。

      C

      从“引才”到“育才”

      建金熊猫人才学院,让人才充分成长

      近日,成都高新区举办“一带一路”外语培训,现场吸引逾百人参加。

      “小活动”背后,是一个大谋划——通过持续不断地培育,让人才在当地得到充分成长、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在提高人才对当地经济贡献率同时,提升对人才吸引力,“把人口规模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育才?“目前除了外企、国企和部分大型民营企业,愿意花资金培育人才的,相对较少。”上述负责人认为,在此背景下,政府需要有所作为,来完善市场、引导培育。

      为此,该区一方面将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人才培育,包括已出台一系列鼓励人才服务中介机构的政策;另一方面将搭建平台,包括建立金熊猫人才学院,实施“万名AI人才培训计划”“青年大学生7天职业规划”“‘一带一路’外语培训”等六大精品培训课程,开办“金熊猫”大讲堂,抓好师资、课程、层级、评价体系建设,初步构建全域人才培训体系。 (记者 熊筱伟)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10451050.jpg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