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传承“三线”精神 铸就城市灵魂

  • 2018年12月14日 08时5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外景。王东 摄

     

      游客参观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供图)

      12月8日,星期六,攀枝花市兰尖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亮,接待了一拨又一拨来参观“兰尖故事”博物馆的游客。在这个“藏身”社区的微型博物馆里,陈列着500余件“三线”建设时期的物品,讲述着20多个攀枝花开发建设的故事,目的在于传承弘扬“三线”精神。

      老一辈“三线”建设者们建设了攀枝花,创造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近年来,攀枝花大力传承和弘扬“三线”精神,使之注入时代元素,铸就城市灵魂,激励着当下建设者们继续奋斗。

      建好“三线”博物馆,再现燃情岁月

      “三线”建设虽已经远去,但是攀枝花却在不断挖掘“三线”建设时期的文物、资料,打造博物馆、文化长廊等硬件设施,再现燃情岁月,以物育人,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现“三线”精神。

      解放牌卡车“鼻梁”挂着大红花,“背”上插满红旗。旁边群众敲着红皮大圆鼓,振臂高呼:“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类似的场景还原,在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还有不少。

      博物馆位于攀枝花市花城新区,占地面积59亩,建筑总面积24023平方米,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展陈最全、影响力最广泛的“三线”主题博物馆,共收集到有关“三线”建设的文物、文献史料2万余件(套),图片3万余张,口述历史视频120条,影像资料时长达3000多分钟。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里不仅有实物,还配备了先进的音视频设备,组建了讲解员队伍,开发了相应的手机应用。参观者观劳模手印、走劳模路,住“干打垒”、喝“黄泥水”,如同回到了那个年代。自2015年12月博物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以来,共接待国内外参观者130万人次。

      除了这个博物馆,在攀枝花公众场所,随处可见关于“三线”精神的实物。人流密集的阳光大梯道坡面,刻着二滩大坝建设、攀钢出钢等浮雕;“渡口记忆”街区建筑墙面,挂着“‘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旧照片;攀枝花学院草坪上,用雕塑展现工人们探矿炼钢的情景……

      这些承载着“三线”建设记忆的实物,为市民、游客讲述着“三线”精神。如今,攀枝花已成为“三线”建设的资源库、“三线”精神的传承地、“三线”建设者的精神家园。

      讲好“三线”故事,教育激励青少年

      把故事讲好,“三线”精神才能更有生命力。攀枝花经常利用“居民讲堂”“青少年学校”等,邀请“三线”建设者及志愿者讲述“不想爹妈不想家,不出铁不回家”“八闯将”“六金花”的故事,邀请专家学者展望美好未来,号召青少年立志投身攀枝花建设。

      “坐了五天车到攀枝花……”近日,在奥林匹克双创中心四楼,三位被称作“攀一代”的老一辈“三线”建设者,深情讲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是瓜子坪街道策划的“三线”精神永相传系列活动之一。当天,来自机关、企业、学校、街道社区的70余人,全神贯注地听老人讲述。

      “一切都从零开始,建设者们用三块石头支口锅解决做饭问题,住在非常简易的席棚子里。”讲述者徐守道说,1966年,他坐着斗篷车,一路颠簸来到了攀枝花……

      听了这些故事,现场不少人眼含泪花。“虽然现在生活好了,也不能丢掉‘三线’精神,要继续艰苦奋斗,创造更好的明天。”现场一名学生感叹。

      近年来,攀枝花各级各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弘扬“三线”精神等主题党日活动,举办了广西“舞龙狮”表演、广东“打油茶”比赛、上海“蒸煎包”品鉴等具有浓浓“三线”建设记忆的特色活动;在寒暑假期间推出“重走矿山路”“再住席棚子”等成长体验项目,让青少年亲身感受攀枝花开发建设的艰苦历程。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攀枝花已建成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论坛基地、中国“三线”建设研究基地、中国“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基地等,《三线春秋》成功创刊。

      干好当下工作 弘扬“三线”精神

      弘扬“三线”精神,助推攀枝花城市转型发展,今年3月,攀枝花市委、市政府联合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等举办了“打造‘三线’文化品牌、提升‘三线’文化影响力”系列活动。

      研讨会上,数十名专家学者呼吁,不仅要把“三线”精神挖掘好、宣传好,更要传承好、弘扬好,这与攀枝花传承弘扬“三线”精神的实践不谋而合。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去年开始,东区启动史上最大规模棚改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东区党员干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在办公室熬夜睡沙发干工作,甚至驱车上千公里为居民做工作,得到了居民的理解支持,工作顺利推进。

      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攀枝花开展了“四川好人”“最美家庭”“最美劳动者”“最美志愿者”“感动攀枝花”等人物评选活动,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社会无私奉献,积极培育文明风尚,得到广泛赞誉。

      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攀枝花提出,围绕攀钢这艘“工业航母”,持续引进培育一批配套企业,形成“舰队群”,集体“出海”,构建起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相互保护的工业体系,增强综合竞争力。

      发扬勇于创新精神,当前,攀枝花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营造“双创”环境,鼓励支持创业创新。通过科技创新,近年来,攀钢自主研发出转炉提钒工艺技术,开创钛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先河,扭转了连续6年亏损的局面。

      “三线”精神永不褪色,新时期将发挥新的作用。

      深度挖掘“三线”建设时期保存下来的厂矿、仓库等遗存资源,加快建设“三线”建设博物馆分馆,策划包装“三线”建设主题活动……当前,攀枝花正致力于传承弘扬好“三线”精神,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更好地彰显“英雄攀枝花·阳光康养地”的城市形象。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攀枝花:传承“三线”精神 铸就城市灵魂

  • 2018年12月14日 08时5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外景。王东 摄

     

      游客参观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供图)

      12月8日,星期六,攀枝花市兰尖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亮,接待了一拨又一拨来参观“兰尖故事”博物馆的游客。在这个“藏身”社区的微型博物馆里,陈列着500余件“三线”建设时期的物品,讲述着20多个攀枝花开发建设的故事,目的在于传承弘扬“三线”精神。

      老一辈“三线”建设者们建设了攀枝花,创造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近年来,攀枝花大力传承和弘扬“三线”精神,使之注入时代元素,铸就城市灵魂,激励着当下建设者们继续奋斗。

      建好“三线”博物馆,再现燃情岁月

      “三线”建设虽已经远去,但是攀枝花却在不断挖掘“三线”建设时期的文物、资料,打造博物馆、文化长廊等硬件设施,再现燃情岁月,以物育人,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现“三线”精神。

      解放牌卡车“鼻梁”挂着大红花,“背”上插满红旗。旁边群众敲着红皮大圆鼓,振臂高呼:“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类似的场景还原,在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还有不少。

      博物馆位于攀枝花市花城新区,占地面积59亩,建筑总面积24023平方米,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展陈最全、影响力最广泛的“三线”主题博物馆,共收集到有关“三线”建设的文物、文献史料2万余件(套),图片3万余张,口述历史视频120条,影像资料时长达3000多分钟。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里不仅有实物,还配备了先进的音视频设备,组建了讲解员队伍,开发了相应的手机应用。参观者观劳模手印、走劳模路,住“干打垒”、喝“黄泥水”,如同回到了那个年代。自2015年12月博物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以来,共接待国内外参观者130万人次。

      除了这个博物馆,在攀枝花公众场所,随处可见关于“三线”精神的实物。人流密集的阳光大梯道坡面,刻着二滩大坝建设、攀钢出钢等浮雕;“渡口记忆”街区建筑墙面,挂着“‘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旧照片;攀枝花学院草坪上,用雕塑展现工人们探矿炼钢的情景……

      这些承载着“三线”建设记忆的实物,为市民、游客讲述着“三线”精神。如今,攀枝花已成为“三线”建设的资源库、“三线”精神的传承地、“三线”建设者的精神家园。

      讲好“三线”故事,教育激励青少年

      把故事讲好,“三线”精神才能更有生命力。攀枝花经常利用“居民讲堂”“青少年学校”等,邀请“三线”建设者及志愿者讲述“不想爹妈不想家,不出铁不回家”“八闯将”“六金花”的故事,邀请专家学者展望美好未来,号召青少年立志投身攀枝花建设。

      “坐了五天车到攀枝花……”近日,在奥林匹克双创中心四楼,三位被称作“攀一代”的老一辈“三线”建设者,深情讲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是瓜子坪街道策划的“三线”精神永相传系列活动之一。当天,来自机关、企业、学校、街道社区的70余人,全神贯注地听老人讲述。

      “一切都从零开始,建设者们用三块石头支口锅解决做饭问题,住在非常简易的席棚子里。”讲述者徐守道说,1966年,他坐着斗篷车,一路颠簸来到了攀枝花……

      听了这些故事,现场不少人眼含泪花。“虽然现在生活好了,也不能丢掉‘三线’精神,要继续艰苦奋斗,创造更好的明天。”现场一名学生感叹。

      近年来,攀枝花各级各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弘扬“三线”精神等主题党日活动,举办了广西“舞龙狮”表演、广东“打油茶”比赛、上海“蒸煎包”品鉴等具有浓浓“三线”建设记忆的特色活动;在寒暑假期间推出“重走矿山路”“再住席棚子”等成长体验项目,让青少年亲身感受攀枝花开发建设的艰苦历程。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攀枝花已建成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论坛基地、中国“三线”建设研究基地、中国“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基地等,《三线春秋》成功创刊。

      干好当下工作 弘扬“三线”精神

      弘扬“三线”精神,助推攀枝花城市转型发展,今年3月,攀枝花市委、市政府联合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等举办了“打造‘三线’文化品牌、提升‘三线’文化影响力”系列活动。

      研讨会上,数十名专家学者呼吁,不仅要把“三线”精神挖掘好、宣传好,更要传承好、弘扬好,这与攀枝花传承弘扬“三线”精神的实践不谋而合。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去年开始,东区启动史上最大规模棚改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东区党员干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在办公室熬夜睡沙发干工作,甚至驱车上千公里为居民做工作,得到了居民的理解支持,工作顺利推进。

      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攀枝花开展了“四川好人”“最美家庭”“最美劳动者”“最美志愿者”“感动攀枝花”等人物评选活动,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社会无私奉献,积极培育文明风尚,得到广泛赞誉。

      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攀枝花提出,围绕攀钢这艘“工业航母”,持续引进培育一批配套企业,形成“舰队群”,集体“出海”,构建起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相互保护的工业体系,增强综合竞争力。

      发扬勇于创新精神,当前,攀枝花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营造“双创”环境,鼓励支持创业创新。通过科技创新,近年来,攀钢自主研发出转炉提钒工艺技术,开创钛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先河,扭转了连续6年亏损的局面。

      “三线”精神永不褪色,新时期将发挥新的作用。

      深度挖掘“三线”建设时期保存下来的厂矿、仓库等遗存资源,加快建设“三线”建设博物馆分馆,策划包装“三线”建设主题活动……当前,攀枝花正致力于传承弘扬好“三线”精神,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更好地彰显“英雄攀枝花·阳光康养地”的城市形象。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10464827.jpg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